上市僅不到7年的時間,股價漲了12倍,一瓶醬油能有這麼大威力,相信很多人都沒有預見到。
9月3日,海天味業股價首度衝破200元、市值突破6500億元,因其市值已不斷逼近五糧液,大家甚至戲稱:
小小的一瓶醬油喝出了酒的感覺。
一、股價開始塌了?
在股市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資金對確定性的偏好很高,食品飲料、醫藥等板塊的估值都在歷史高位。這在目前的大環境下,似乎是「正確」的。
但隨著海天味業股價大幅下殺,這種美化正在慢慢退去。
繼9月3日大跌6.79%後,9月4日繼續暴跌7.68%。至此,僅僅兩個交易日的時間,總市值便已縮水900億元。
《桃花扇》裡有一句經典唱詞: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眼見海天起高樓,眼見海天宴賓客,是不是也將眼見海天樓塌了?
二、業績開始塌了?
調味品,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百味。提及調味品行業,就不得不說海天味業,它有著「調味品中的茅臺」的「盛名」。
對於海天味業股價的快速回落,市場將其解讀為,消費股抱團鬆動所引發的系統性下跌。
那麼,基本面有沒有變化呢?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中報,海天味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0.57%、17.24%和16.51%,2020年中報降至14.12%;同期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2.7%、23.3%和22.34%,今年中報降至18.33%。
整體回落幅度有限,加之年初遭遇疫情衝擊,能有這樣的業績實屬不易!
海天味業多年業績保持正增長,且只有2016年一年淨利增速低於20%以下,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一個公司的優秀。
2014-2019 年,公司ROE維持在30%-40%區間,相當優秀。
2012-2019年,醬油產品營收佔比維持在65%-73%區間。公司醬油毛利率處於上升通道,且持續高於調味醬和蠔油。2012-2019年,公司醬油毛利率由39%上升至50%。
2012-2019年,公司蠔油產品營收佔比由15%上升至20%。2012-2018年,公司蠔油毛利率由33%上升至41%,2019年小幅回落3%。
註:蠔油的毛利受原材料價格影響會更大一些,蠔油的主要成份為澱粉、蠔水,這兩樣成本如果有變化,毛利率就會起伏,也屬正常現象。
從市場份額來看,行業龍頭海天味業接近200億的營收,在調味品行業的市佔率卻只有6%,行業集中度並不高,海天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海天繼續加大生產基地的產能改造,隨著高明二期募投項目完全達產,產能目前已經基本飽和,高明基地的增資擴產項目以及江蘇基地產能釋放和項目二期建設,將更好地應對市場,把握髮展機遇。
調味品行業的量增主要來自多元化品類的推出和區域性品類的推廣,例如以火鍋底料為代表的複合調味品的推出和以蠔油為代表的區域性調味品的推廣。
蠔油已經是海天的主打產品了,火鍋底料海天也終於出手了。今年8月,公司推出四款火鍋底料產品,意味著在穩住主營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拓寬新的盈利渠道。
隨著火鍋業的崛起,其附屬消費品——火鍋底料產業也得到迅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預計2020年火鍋底料的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目前,火鍋底料市場處於比較分散、集中度不高的狀態。龍頭是頤海國際,就是賣海底撈火鍋底料,我買過很多次,比傳統的川渝火鍋底料簡單多了,口味也比較多。
不過,海天要成長為調味品巨頭,併購整合能力還有待加強。
對標世界其它的調味品巨頭,例如日本的龜甲萬、美國的味好美、卡夫亨氏等,他們從區域品牌成長為全球性的調味品巨頭,購整合能力都相當強悍。
海天味業併購可三家品類型企業,涉及腐乳、鎮江香醋、食用油。從併購效果上看,前面兩家的併購整合上看,雖然經營不算差,但均未達到預期效果。
綜上所述,總的來說,海天味業的基本面沒有出現本質的變化。
三、估值開始塌了?
估值有沒有塌?
用圖來說明。
海天味業的商業模式穩定,業績穩定增長,用PE估值很適合。截至到2020年9月4日,市盈率TTM94.51倍,在其歷史估值的高位。
按理說,作為調味品行業體量最大、利潤最高的領頭羊企業,估值受投資者追捧、青睞情有可原,但相較往年40-50倍PE的估值水平,目前海天味業的估值還在高高的樓頂上。
即便是高度樂觀的預計,海天味業未來平均淨利率增長達到30%(多可怕的數字啊),目前PEG也已經超過3了,估值實在太高了。
所以,海天味業的估值還沒有榻!
眼見海天起高樓,眼見海天宴賓客,我們要知道其背後的邏輯,哪怕眼見海天樓塌了,我們也要知道為什麼塌。
所以,就是做一名吃瓜群眾,也要做一名有洞察力的群眾,才能在機會來臨時,敢於出手。
不過,考慮到現在流動性還是很充裕,大概率海天味業跌不出深坑。
至於什麼時候能介入,這個先不急,看完股價跳水錶演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