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帶你重新審視人生

2020-12-16 騰訊網

1、決定自己的不是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都其他的生存方式。

2、怨天尤人、得過且過,只能讓自己的生活愈加苦痛,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不好的情勢。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潛能。

3、若一個人無法甘於平凡,就會試圖讓自己變得特別。不是變得特別好,就是變得特別差。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4、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只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亮點就好。

5、如果一切都已經被決定,我們連做什麼的餘地都沒有,那我們也失去了活著的目的。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6、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發生改變。

7、當我們開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時,世界或許不會因此而一定發生改變;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去做,事情只會朝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

8、我們對一個人的最高要求和榮譽就是:在工作中是一個好員工;在朋友中是一個好夥伴;在愛情和婚姻中,是一個好伴侶。

總之,一個人應該證明自己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9、若一味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那麼今天的時間,就是昨天的重複及延長。

我們應該堅定未來的目標,不要在意過去成敗的原因。

10、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將有天壤之別。

正確的意義是生活的守衛者,錯誤的意義則如撒旦般可怕。

11、優越情結是自卑情結的產物。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看起來比別人優秀的人,其實有著強烈的自卑感。

12、人生沒有那麼多苦難,是你自己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單純到令人難以置信。

13、如果沒有目標作為支撐,只是虛幻地想像著提升自己,那麼我們就像是在演戲一樣,會越發感覺不自在。

14、自卑感不是「我為什麼不如他」的人特有的東西,即使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人,心裡也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要實現,就會有自卑感。

15、以自卑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不計其數,但也有不少以自卑為動因而功成名就的人。

16、 只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話語,世界就會驟然改變。

17、不要逞強讓自己「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讓自己真正變得很強。

18、人只能經由失敗來學習,並且憑藉失敗的經驗來使自己變得更好。

19、我們不是因為一時氣昏了頭而口出惡言,而是為了操縱、支配對方,

想讓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創造與利用了名為「憤怒」的情感。

20、如果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人生就會失去方向,

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21、人生有三大任務: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和愛的任務。這些任務也都是人際關係的任務,往往越拖延,就越難解決。

22、世上沒有人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那些「你沒有為我做什麼」的煩惱,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證據。

24、無視、侵犯對方的權利,只會引發對立與衝突,只有尊重對方,由對方自己決定,他才能信賴自己,並學會信賴別人。

25、存在不同意見、價值觀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意義所在。

書中的100句話幾乎涵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所有領域,包括自卑、自我決定性、勇氣、情感、性格、團體意識等。所有你不擅長的、你想躲閃的都有一個隱藏著的原因,只有正視這個原因,你才能改變自己,重獲勇氣。讀完這本書,將自我從過去、人際關係和情感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將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自己。拋開過去,擁有隨時隨地改變的勇氣,才能找到一切人生問題的答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是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他開創「自卑情結」一詞,並將「補償作用」運用於心理學,教導人們學會與自卑感共存共榮,樹立有益的人生目標,從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集阿德勒一生心理學智慧之大成,是能給每個人帶來人生改變的經典著作。編譯:程浩陽(1980— ),熱愛哲學及心理學,有多年阿德勒心理學研究經驗,並參與編寫多本心理學圖書。善於將其人生閱歷和社會現象結合起來,以深入淺出的筆調詮釋阿德勒關於自卑、勇氣、人際關係等心理學理論。

相關焦點

  • 《阿德勒100句人生革命》中經典的10句話,有你喜歡的嗎?
    童年的阿德勒患過佝僂病,無法進行強烈的體育活動。上學時表現不佳,被老師評為頂多只能成為鞋匠。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你必須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縛了自己,不能相信當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於突破,大膽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堅強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 認識自己的不完美:阿德勒名言100句1-19
    以何種態度認識自己的不完美,隨之如何,則是人生的差異所在。所以分享。 認識自己的不完美:阿德勒名言100句1-19 根據百度百科材料整理http://baike.baidu.com/link?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沒那麼困難,是你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非常單純。「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說,人生有「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與「愛的任務」,當我們在任務中陷入困難時,如果還擁有「關心對方,優先考慮對方」的想法,就能生出勇氣。所謂「勇氣」,就是克服困難的動力。
  • 阿德勒心理學 || 如何看待過去決定著你的人生!
    現狀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某個「目的」,而非無法改變的「過去」 將阿德勒的觀點應用到自我啟發上,就是讓每個人都理解到 現狀是出於自己內心的某個「目的」(目的論),而非無法改變的「過去」(決定論)。在日本大賣130萬本的《被討厭的勇氣》中,用一個故事說明「目的論」將改變我們如何詮釋自己的人生。
  • 改變人生的6個心理革命:你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嗎?
    阿德勒,我原本對他的名字並不熟悉,只偶然一次,在地下書街隨意翻看,上頭那句話就如此赤裸裸地出現在我眼前。從那天開始,我陸續閱讀了許多阿德勒心理學的相關書籍,並且試著把它們當成人生的指南。從前我一直以決定論過活而不自知,或許是佛洛伊德比阿德勒有名得多,許多時候,我認為我此刻的行為,都是我的過去完整成就的。
  • 重磅新書 | 最權威、詳實、客觀的阿德勒傳記——《人生的動力》
    今年是阿德勒誕辰150周年,這位偉大心理學家的傳記《人生的動力》(The Drive for Self)中文版終於與廣大讀者見面了。這是阿德勒的一部最權威、詳實、客觀的傳記。《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甚至稱讚阿德勒的理論領先時代100年。為了能真實還原這位偉大心理學家的一生,本書作者愛德華·霍夫曼博士歷時4年,查遍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原始檔案,訪問了阿德勒在世的子女、親友以及學者。
  •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4)|孩子的自卑與人生三問
    這可以說是一篇阿德勒主義傾向的文章,阿德勒認為,能否適應社會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試金石。說一個案例,有個男生,大學畢業之後去廣州工作了一年。隨後辭職回家,在家裡一聲不吭打遊戲。受朋友託付,我的老師破例上門去做工作,結果讓人絕望。這男生一聲不吭,社會功能幾乎喪失,只剩下吃飯、睡覺、打遊戲。到底是什麼讓他變成這樣?阿德勒的觀點可以很清楚地解釋。
  • 阿德勒: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阿德勒:人生必須面對的三大問題 2020-10-30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知道世界級心理學家 如何看待人生嗎(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篇)
    心理課第二講人物篇: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於1870年2月7日,逝於1937年5月28日)阿德勒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
  • 大贏家:結合阿德勒心理學,談嚴謹直面三大人生課題的智慧
    看完電影之後,聯想到了之前看過的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圍繞阿德勒心理講述了如何破除人際關係帶來的煩惱,直面人生的三大課題。這三大課題分別是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這三大課題是《大贏家》電影中嚴謹要面對的,也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可逃避的。
  • 阿德勒的15句名言
    該書的靈魂人物——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為現代人的焦慮或恐懼,提供了出口和答案。他認為:任何人都可以成就任何事,只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關於人際關係縱使被說壞話、被討厭,也沒什麼好在意的,因為「對方如何看你」,那是對方的課題。
  • 100句人生格言短句精選
    100句人生格言短句精選1.唯有行動才能改造命運
  • 《理解人性》: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從表象窺到人性本質以理解人生
    這些遭遇讓年幼的阿德勒夢想長大做一個醫生,救死扶傷,拯救生命。阿德勒的父母共生養了6個孩子,阿德勒排行第二。哥哥長相英俊,頭腦發達,頗具經商頭腦,深厚父母喜愛。而阿德勒自己年幼多病,長相一般,內心裡始終覺得自己比不過哥哥,長期生活在哥哥的光環的陰影之下。
  • 喚醒人生的50句人生格言,撐不下去的時候看看!
    ,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11、黑暗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莎士比亞12、最要緊的是,我們首先應該善良,其次要誠實,再其次是以後永遠不要相互遺忘。——列夫·託爾斯泰19、人生有三大任務:工作、交友和愛,這些任務也都是人際關係的任務,往往越拖延,就越難解決。——阿德勒20、人只有徹底了解自己,才有能力面對困境,培養自信。唯有自信,才能克服自卑。——阿德勒21、我們只是利用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推動、受它支配。
  • 心理學家阿德勒告訴我們,如何走出自卑的性格,走向卓越的人生?
    在分享這本書之前,我們有必要介紹了一些,阿德勒這個人,在心理學領域,有三位大師,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榮格,另外一位就是阿德勒,阿德勒1870年出生於奧地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的心理學家。
  • 阿德勒: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你要有接受平凡的勇氣
    只有接受平凡的自己,你才會看到最真實的自己。阿德勒認為:「人之所以追求特別,是因為無法接受平凡的自己。」總是覺得自己太過平凡,會低人一等,或者會覺得自己特別差。很自卑,沒有辦法和比自己強的正常交流。作家劉繼榮在一篇文章裡寫女兒班級裡50名學生,每次考試女兒都是23名,同學們都管她叫23號。
  • 心理學巨頭阿德勒帶你輕鬆掌握幸福秘笈
    當然有人看到這裡就開始反駁了,有時候憤怒的情緒壓根控制不住,這裡舉一個小例子,當你盛怒的時候,你的直屬領導跟你談話,你覺得你能忍住你的怒氣嗎?搞清楚了目的論,下一個阻礙你改變的就是勇氣了。人生中最可怕的事情其實是未知。就好像人人都怕鬼神,都怕地獄。因為這些事情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而我們的想像力是極其強大的。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
    無論之前的人生發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課題分離最近一個17歲的孩子從橋上跳下去的視頻引人深思,在大人們眼中一切的行為舉動都是為了孩子好。這些因素在父母心中加起來滿分100分,然後孩子沒有在父母的預期,這個分數慢慢的被減掉。事實真正的需要做加法,不要對孩子有預期,在孩子不斷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加分。現在中父母希望孩子那樣,孩子希望父母這樣,彼此希望彼此改變,因此煩惱都來源自己。例如,叛逆期、生氣有情緒都是在發洩不滿,希望父母發生改變。
  • 我審視過我的人生了,我很滿意
    假設,在我們懷揣著希望將要去實現願望之際,這樣的厄運降臨到我們頭上,你我各會怎樣去面對?我想,她當初一定也深陷絕望的泥淖,想到自己正值一個奮鬥的年華,想到自己當一名心理諮詢師的願望,想到年邁的父母將白髮人送黑髮人...但後來我們都從她身上發現,這種絕望是短暫的。
  • 暨南大學MBA感悟 | 羅素:跑步如人生,在孤獨中審視自我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2015級2019屆(不要問為什麼19年才畢業,問就是腦子不行延畢了嗯~)的羅素,曾參加過沙5、雪2,四捨五入跑齡6年,其中一半時間動若癲癇曾經半年跑3個全馬,一半時間靜若痴呆完全荒廢~多年過去除了年紀漸長,跑步水平可是一點沒長,萬幸的是荒廢許久,重新回歸還跑得動,目前基本堅持每周2-3次跑步頻率。
  • 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
    世界三大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讀弗洛伊德的作品,你就會理解到在潛意識裡的因果聯繫。而阿德勒的著作則引導人們認識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假象。此前《被討厭的勇氣》已多番推薦,此書雖非阿德勒所作,但對於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有很大的幫助。阿德勒本人著作不多,現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