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決定自己的不是環境等外在因素,而是自己。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都其他的生存方式。
2、怨天尤人、得過且過,只能讓自己的生活愈加苦痛,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不好的情勢。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的潛能。
3、若一個人無法甘於平凡,就會試圖讓自己變得特別。不是變得特別好,就是變得特別差。一切取決於你自己。
4、我們不需要強迫自己改變,只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亮點就好。
5、如果一切都已經被決定,我們連做什麼的餘地都沒有,那我們也失去了活著的目的。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6、盡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事情就會在你想不到的時候發生改變。
7、當我們開始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時,世界或許不會因此而一定發生改變;可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去做,事情只會朝更加糟糕的方向發展。
8、我們對一個人的最高要求和榮譽就是:在工作中是一個好員工;在朋友中是一個好夥伴;在愛情和婚姻中,是一個好伴侶。
總之,一個人應該證明自己是人類忠實的朋友。
9、若一味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那麼今天的時間,就是昨天的重複及延長。
我們應該堅定未來的目標,不要在意過去成敗的原因。
10、我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正確與否,帶來的結果將有天壤之別。
正確的意義是生活的守衛者,錯誤的意義則如撒旦般可怕。
11、優越情結是自卑情結的產物。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強,看起來比別人優秀的人,其實有著強烈的自卑感。
12、人生沒有那麼多苦難,是你自己讓人生變得複雜了。其實,人生單純到令人難以置信。
13、如果沒有目標作為支撐,只是虛幻地想像著提升自己,那麼我們就像是在演戲一樣,會越發感覺不自在。
14、自卑感不是「我為什麼不如他」的人特有的東西,即使看起來非常優秀的人,心裡也會感到自卑。只要還有目標要實現,就會有自卑感。
15、以自卑為藉口逃避人生的膽小鬼不計其數,但也有不少以自卑為動因而功成名就的人。
16、 只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話語,世界就會驟然改變。
17、不要逞強讓自己「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讓自己真正變得很強。
18、人只能經由失敗來學習,並且憑藉失敗的經驗來使自己變得更好。
19、我們不是因為一時氣昏了頭而口出惡言,而是為了操縱、支配對方,
想讓對方遵從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創造與利用了名為「憤怒」的情感。
20、如果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人生就會失去方向,
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
21、人生有三大任務:工作的任務、交友的任務和愛的任務。這些任務也都是人際關係的任務,往往越拖延,就越難解決。
22、世上沒有人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那些「你沒有為我做什麼」的煩惱,就是你只想到自己的最佳證據。
24、無視、侵犯對方的權利,只會引發對立與衝突,只有尊重對方,由對方自己決定,他才能信賴自己,並學會信賴別人。
25、存在不同意見、價值觀是理所當然的事,也是意義所在。
書中的100句話幾乎涵了阿德勒心理學的所有領域,包括自卑、自我決定性、勇氣、情感、性格、團體意識等。所有你不擅長的、你想躲閃的都有一個隱藏著的原因,只有正視這個原因,你才能改變自己,重獲勇氣。讀完這本書,將自我從過去、人際關係和情感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將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自己。拋開過去,擁有隨時隨地改變的勇氣,才能找到一切人生問題的答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是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他開創「自卑情結」一詞,並將「補償作用」運用於心理學,教導人們學會與自卑感共存共榮,樹立有益的人生目標,從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本書集阿德勒一生心理學智慧之大成,是能給每個人帶來人生改變的經典著作。編譯:程浩陽(1980— ),熱愛哲學及心理學,有多年阿德勒心理學研究經驗,並參與編寫多本心理學圖書。善於將其人生閱歷和社會現象結合起來,以深入淺出的筆調詮釋阿德勒關於自卑、勇氣、人際關係等心理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