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來源於宇宙中存在的三次進化,即化學進化、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
第一:化學進化
地球發展史的第一大轉折,無疑就是生命的誕生,生命源於無機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生物與非生物,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和行星、恆星、星系、巖石、塵埃有著本質的區別,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的科學家認為,生物與非生物並無本質的區別。為什麼這麼說呢?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原子組成了分子,各種分子組成了大分子結構,大分子結構中的某一類進化為了生物,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直至發展出了哺乳動物。
宇宙中的星系
在生命誕生之前,還有一個化學進化,各種原子和分子之間的化學反應為什麼會導致生命的出現呢?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最基本的規律,比如蘋果成熟之後會掉到地上,而不會飛到天上;冷水與熱水混合,會冷熱均勻,而不會使熱水更熱,冷水更冷。蘋果掉到地上,是因為受到了萬有引力的作用,冷水與熱水混合,會冷熱均勻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決定的。
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剛剛提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多少讚許的聲音,人們不太相信現在的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是由一個極其微小的點爆炸出來的,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證據就是宇宙背景輻射,此外,我們的身體上也存在宇宙大爆炸的證據,宇宙大爆炸開始之後,宇宙的同質性在降低,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各種物種和能量組合成了不同的範式,大爆炸剛剛開始的時候,宇宙是由一些最簡單的元素構成的,70%以上的元素是氫元素,20%以上的元素是氦元素,氫元素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我們的身體也是氫元素最多,我們的身體留下了宇宙最初的記憶。
地球
宇宙大爆炸產生之後,差異性越來越明顯,但是,各種物種和能量還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可利用的能量是趨於減少的,熵值會增大或不變,一滴墨水滴入到水中,會越來越均勻,而不會重新聚集,在水杯這個孤立系統中,秩序是趨向於無序的。但是,如果在水杯這個孤立的系統內增加了額外的能量,它就可以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了,墨水是可以重新聚集的,也可以變成各種形狀,只是人類現在的技術很難辦到而已。
地球、太陽、銀河系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需要不斷密集能量流,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秩序,以維持自身的秩序,否則,自身會走向無序,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會付出代價,事實表明越頑強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物體,越脆弱,地球和太陽可以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而生命一般只能存在數年、數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就是因為生物體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是最高的,單個的生物體為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有限的時間裡,迅速走向死亡,為了維持生物體的繼續存在,生物只能不斷遺傳與變異,以維持整個生命圈能夠繼續處理能量流,單個生物體雖然死亡了,但是,整個生命體是永續存在的,這就是化學進化最終產生了生物進化。
細胞,20世紀初繪製的
第二:生物進化
在生物進化之前,存在一個化學進化,正如行星、恆星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一樣,化學反應也會趨於平靜,大家都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原子與原子之間會組成各種分子,分子與分子之間也存在競爭,那些化學反應更密集、更有效的分子結構,越容易在地球的原始海洋裡存續下來,最後,碳原子與其他原子結合而成的鏈狀形式的大分子結構獲勝了,這就是DNA與RNA的產生,即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生物學史上,研究DNA的生物學家
行星、恆星、生物體都是有「生命」的,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是,大尺度與小尺度空間之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對於行星、恆星和星系這樣大尺度的空間來說,萬有引力是最重要的作用力,對於生物體這樣的小尺度空間來說,引力固然還在起作用,但是,電磁力和核力更為重要,因為生命是由原子組成的大分子構成的,而電磁力和核力則主要是控制原子運動的。
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萬有引力是宇宙最基本的四種作用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主要是控制原子運動的,所以,這三種力決定了原子是如何聚集成分子的。
生命
在電磁力和核力的作用下,化學反應最終導致了生命的出現,生命出現以後,作用力又變了,生物利用周圍的能量,不僅僅是建立在簡單的物理運動和化學變化的基礎之上,而是擁有了更為高效的「作用力」了,那就是遺傳與變異,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在處理能量流時,更加的精確,而且似乎還具有方向性,遺傳與變異即確保了生物體能夠持續繁衍,又使得生物體變得更為複雜和高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生物體的繁衍與適應環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加有效的處理能量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
人類已經可以脫離地球了
宇宙就是這樣的神奇,宇宙大爆炸產生了恆星、星系這樣的無機世界,無機世界產生了有機世界,有機分子產生了生命,生命產生了智慧,智慧最後在尋找宇宙大爆炸的起因。
說到這裡,我們就將開始闡述人類的進化了。
第三:文化的進化
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現存的唯一的人科動物,已經滅絕了的古人類也屬於人科動物。
現代類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都被劃入了猩猩科,但是,現在的生物分類法,已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劃入了人科動物,現代類人猿有長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長臂猿與人科動物的關係比較疏遠,屬於人猿總科之下的長臂猿科動物,而人類、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則屬於人猿總科之下的人科動物,人猿總科總共有兩個科,一個是長臂猿科,一個是人科。
矮黑猩猩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為什麼會被劃入人科動物呢?其實,與前文所提到的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是一樣的,一開始科學家都認為生物與非生物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其實,生物與非生物並不是截然不同的,而且生物與非生物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都是有生有死的。
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即生物進化,使得生物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高等,最終誕生了智慧生命,在生物進化上,人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在文化進化上,人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長臂猿、人類、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人類學家珍·古道爾長期致力於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她在非洲的叢林裡對黑猩猩進行了持續性的觀察,得到了很多顛覆性的結論,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只有人類會製造工具,但是,珍·古道爾發現黑猩猩也會加工工具,雖然它們加工的工具很簡單,但是,這種加工也算是一種「製造」,已經不是停留在利用天然工具的層面上了。
珍·古道爾還發現不同群體之間的黑猩猩有戰爭,黑猩猩有時候會襲擊和殘害同類,黑猩猩之間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爭奪領地和食物,有的時候是為了取樂,這在動物界是非常少見的;黑猩猩的社會群體中有不同的等級,為了爭奪社會地位,它們會使用各種伎倆;雌性黑猩猩會教育自己的幼崽,有的黑猩猩甚至還會溺愛自己的幼崽。這就是說,黑猩猩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與人類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非常的相似,黑猩猩已經有文化了,我們人類的文化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黑猩猩之所以沒有進化為智慧生命,是在文化進化上受到了限制,有著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礙。
珍·古道爾
黑猩猩也有一些語言能力,它們會用簡單的手勢和語音相結合來表達某種意義,雖然它們所表達的意義非常有限。
不僅黑猩猩在社會行為、家庭行為和語言能力上,與人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大猩猩、猩猩和矮黑猩猩也是如此,它們的群體都有等級,雄性首領可以優先挑選食物,而且有下屬服侍它們,這在非靈長目的動物中是見不到的,在人類的馴養之下,大猩猩可可能理解2000個英語單詞的意義,矮黑猩猩坎茲掌握了384個符號自,此外,坎茲還學會了烹飪食物。這些動物的社會行為說明了什麼呢?像黑猩猩這樣的靈長目動物不再僅僅利用生物的進化(遺傳與變異)來密集能量流了,而是試圖通過文化來從周圍環境中獲取能量,只不過這些文化非常的低級而已。
會烹飪食物的坎茲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被劃入了人科動物,它們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和語言能力與人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一些生物學家希望賦予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法律意義上的「人」的地位,這就是所謂的「類人猿人格權運動」,也有的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是原始人類。
賦予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擁有法律意義上的「人」的地位,與現代類人猿瀕臨滅絕的現狀息息相關,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在法律上一旦擁有了「人」的地位,人類就不能捕殺它們了,也不能將它們關到籠子裡當寵物了。
我們必須指出,人科動物中的所有成員除了人類,都有瀕臨滅絕的危險,人科動物已經非常高級了,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本身就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幼年的它們或許會成為獅子、老虎、獵豹等食肉動物的美食,但是,成年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基本上是沒有天敵的,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大猩猩
如果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滅絕了,對人類來說是莫大的損失,因為我們將無法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來研究人類的起源,也無法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社會行為、語言能力,來研究人類文化的起源,我們人類在生物界也將無法找到自己準確的位置。人類學家研究人類的起源,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在與人類最親近的現代類人猿身上找到一些證據。
當然,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之所以會面臨滅絕,說到底,還是與人類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有關,生物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比非生物的恆星、星系要高效很多,人類社會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則比生物體還要高效,人類社會包括人類的文化與科技,文化進化最終導致了地球生態圈的改變,使得整個生態圈為人類服務,但是,我們不能貪得無厭,要有所節制,前文已經說了,越高效利用能量流、越密集能量流,自身也就越脆弱,會付出代價,人類的文化也在利用能量、密集能量流,自身也是非常脆弱的,文化必須尋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否則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努力會失敗,人類的文化最終會走向無序,正如生物體通過遺傳和變異來維持自身系統的長期存在一樣,人類的文化也必須找到一個辦法來維持自身的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