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第二種人,即人科動物、原始人類,因人類捕殺正瀕臨滅絕

2021-01-08 騰訊網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來源於宇宙中存在的三次進化,即化學進化、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

第一:化學進化

地球發展史的第一大轉折,無疑就是生命的誕生,生命源於無機物,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生物與非生物,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和行星、恆星、星系、巖石、塵埃有著本質的區別,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的科學家認為,生物與非生物並無本質的區別。為什麼這麼說呢?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原子組成了分子,各種分子組成了大分子結構,大分子結構中的某一類進化為了生物,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簡單到複雜,直至發展出了哺乳動物。

宇宙中的星系

在生命誕生之前,還有一個化學進化,各種原子和分子之間的化學反應為什麼會導致生命的出現呢?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最基本的規律,比如蘋果成熟之後會掉到地上,而不會飛到天上;冷水與熱水混合,會冷熱均勻,而不會使熱水更熱,冷水更冷。蘋果掉到地上,是因為受到了萬有引力的作用,冷水與熱水混合,會冷熱均勻是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決定的。

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剛剛提出來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多少讚許的聲音,人們不太相信現在的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是由一個極其微小的點爆炸出來的,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證據就是宇宙背景輻射,此外,我們的身體上也存在宇宙大爆炸的證據,宇宙大爆炸開始之後,宇宙的同質性在降低,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各種物種和能量組合成了不同的範式,大爆炸剛剛開始的時候,宇宙是由一些最簡單的元素構成的,70%以上的元素是氫元素,20%以上的元素是氦元素,氫元素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我們的身體也是氫元素最多,我們的身體留下了宇宙最初的記憶。

地球

宇宙大爆炸產生之後,差異性越來越明顯,但是,各種物種和能量還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表明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可利用的能量是趨於減少的,熵值會增大或不變,一滴墨水滴入到水中,會越來越均勻,而不會重新聚集,在水杯這個孤立系統中,秩序是趨向於無序的。但是,如果在水杯這個孤立的系統內增加了額外的能量,它就可以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了,墨水是可以重新聚集的,也可以變成各種形狀,只是人類現在的技術很難辦到而已。

地球、太陽、銀河系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需要不斷密集能量流,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秩序,以維持自身的秩序,否則,自身會走向無序,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會付出代價,事實表明越頑強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物體,越脆弱,地球和太陽可以存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而生命一般只能存在數年、數十年、上百年的時間,就是因為生物體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是最高的,單個的生物體為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有限的時間裡,迅速走向死亡,為了維持生物體的繼續存在,生物只能不斷遺傳與變異,以維持整個生命圈能夠繼續處理能量流,單個生物體雖然死亡了,但是,整個生命體是永續存在的,這就是化學進化最終產生了生物進化。

細胞,20世紀初繪製的

第二:生物進化

在生物進化之前,存在一個化學進化,正如行星、恆星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一樣,化學反應也會趨於平靜,大家都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原子與原子之間會組成各種分子,分子與分子之間也存在競爭,那些化學反應更密集、更有效的分子結構,越容易在地球的原始海洋裡存續下來,最後,碳原子與其他原子結合而成的鏈狀形式的大分子結構獲勝了,這就是DNA與RNA的產生,即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生物學史上,研究DNA的生物學家

行星、恆星、生物體都是有「生命」的,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是,大尺度與小尺度空間之間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對於行星、恆星和星系這樣大尺度的空間來說,萬有引力是最重要的作用力,對於生物體這樣的小尺度空間來說,引力固然還在起作用,但是,電磁力和核力更為重要,因為生命是由原子組成的大分子構成的,而電磁力和核力則主要是控制原子運動的。

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萬有引力是宇宙最基本的四種作用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主要是控制原子運動的,所以,這三種力決定了原子是如何聚集成分子的。

生命

在電磁力和核力的作用下,化學反應最終導致了生命的出現,生命出現以後,作用力又變了,生物利用周圍的能量,不僅僅是建立在簡單的物理運動和化學變化的基礎之上,而是擁有了更為高效的「作用力」了,那就是遺傳與變異,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在處理能量流時,更加的精確,而且似乎還具有方向性,遺傳與變異即確保了生物體能夠持續繁衍,又使得生物體變得更為複雜和高級,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生物體的繁衍與適應環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加有效的處理能量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

人類已經可以脫離地球了

宇宙就是這樣的神奇,宇宙大爆炸產生了恆星、星系這樣的無機世界,無機世界產生了有機世界,有機分子產生了生命,生命產生了智慧,智慧最後在尋找宇宙大爆炸的起因。

說到這裡,我們就將開始闡述人類的進化了。

第三:文化的進化

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是地球上現存的唯一的人科動物,已經滅絕了的古人類也屬於人科動物。

現代類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都被劃入了猩猩科,但是,現在的生物分類法,已將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劃入了人科動物,現代類人猿有長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長臂猿與人科動物的關係比較疏遠,屬於人猿總科之下的長臂猿科動物,而人類、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則屬於人猿總科之下的人科動物,人猿總科總共有兩個科,一個是長臂猿科,一個是人科。

矮黑猩猩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為什麼會被劃入人科動物呢?其實,與前文所提到的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是一樣的,一開始科學家都認為生物與非生物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其實,生物與非生物並不是截然不同的,而且生物與非生物都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都是有生有死的。

人是由猿進化而來的,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即生物進化,使得生物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高等,最終誕生了智慧生命,在生物進化上,人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在文化進化上,人與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長臂猿、人類、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人類學家珍·古道爾長期致力於靈長類動物的研究,她在非洲的叢林裡對黑猩猩進行了持續性的觀察,得到了很多顛覆性的結論,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只有人類會製造工具,但是,珍·古道爾發現黑猩猩也會加工工具,雖然它們加工的工具很簡單,但是,這種加工也算是一種「製造」,已經不是停留在利用天然工具的層面上了。

珍·古道爾還發現不同群體之間的黑猩猩有戰爭,黑猩猩有時候會襲擊和殘害同類,黑猩猩之間的戰爭,不僅僅是為了爭奪領地和食物,有的時候是為了取樂,這在動物界是非常少見的;黑猩猩的社會群體中有不同的等級,為了爭奪社會地位,它們會使用各種伎倆;雌性黑猩猩會教育自己的幼崽,有的黑猩猩甚至還會溺愛自己的幼崽。這就是說,黑猩猩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與人類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非常的相似,黑猩猩已經有文化了,我們人類的文化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黑猩猩之所以沒有進化為智慧生命,是在文化進化上受到了限制,有著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礙。

珍·古道爾

黑猩猩也有一些語言能力,它們會用簡單的手勢和語音相結合來表達某種意義,雖然它們所表達的意義非常有限。

不僅黑猩猩在社會行為、家庭行為和語言能力上,與人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大猩猩、猩猩和矮黑猩猩也是如此,它們的群體都有等級,雄性首領可以優先挑選食物,而且有下屬服侍它們,這在非靈長目的動物中是見不到的,在人類的馴養之下,大猩猩可可能理解2000個英語單詞的意義,矮黑猩猩坎茲掌握了384個符號自,此外,坎茲還學會了烹飪食物。這些動物的社會行為說明了什麼呢?像黑猩猩這樣的靈長目動物不再僅僅利用生物的進化(遺傳與變異)來密集能量流了,而是試圖通過文化來從周圍環境中獲取能量,只不過這些文化非常的低級而已。

會烹飪食物的坎茲

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被劃入了人科動物,它們的社會行為、家庭行為和語言能力與人類有著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一些生物學家希望賦予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法律意義上的「人」的地位,這就是所謂的「類人猿人格權運動」,也有的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是原始人類。

賦予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擁有法律意義上的「人」的地位,與現代類人猿瀕臨滅絕的現狀息息相關,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在法律上一旦擁有了「人」的地位,人類就不能捕殺它們了,也不能將它們關到籠子裡當寵物了。

我們必須指出,人科動物中的所有成員除了人類,都有瀕臨滅絕的危險,人科動物已經非常高級了,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本身就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幼年的它們或許會成為獅子、老虎、獵豹等食肉動物的美食,但是,成年的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矮黑猩猩基本上是沒有天敵的,唯一的「天敵」就是人類。

大猩猩

如果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滅絕了,對人類來說是莫大的損失,因為我們將無法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來研究人類的起源,也無法通過研究現代類人猿的社會行為、語言能力,來研究人類文化的起源,我們人類在生物界也將無法找到自己準確的位置。人類學家研究人類的起源,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在與人類最親近的現代類人猿身上找到一些證據。

當然,人科動物中的非人類成員,之所以會面臨滅絕,說到底,還是與人類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有關,生物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比非生物的恆星、星系要高效很多,人類社會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能量流的效率則比生物體還要高效,人類社會包括人類的文化與科技,文化進化最終導致了地球生態圈的改變,使得整個生態圈為人類服務,但是,我們不能貪得無厭,要有所節制,前文已經說了,越高效利用能量流、越密集能量流,自身也就越脆弱,會付出代價,人類的文化也在利用能量、密集能量流,自身也是非常脆弱的,文化必須尋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否則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努力會失敗,人類的文化最終會走向無序,正如生物體通過遺傳和變異來維持自身系統的長期存在一樣,人類的文化也必須找到一個辦法來維持自身的長期存在。

相關焦點

  • 它把人類當成好朋友,而人類卻視它為美味佳餚,如今瀕臨滅絕了!
    它把人類當成好朋友,而人類卻視它為美味佳餚,如今瀕臨滅絕了!雖然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但是卻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人類在對待其他動物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友好,不僅會破壞它們的家園。甚至有時候還會殘忍的吃掉它們,這種動物把人類當成好朋友,而人類卻視它為美味佳餚,如今瀕臨滅絕了!根據我們的了解,這種動物叫做儒艮,也被叫做海牛。性情非常溫順,是海洋裡植物收割機,不曾傷害過任何一種生物,在遇到人類的時候也是非常溫和的,許多小魚也非常願意和儒艮進行親近。
  • 這種動物,連排洩物都被人類當成寶,卻因為大量捕殺而差點滅絕
    這種動物,連排洩物都被人類當成寶,卻因為大量捕殺而差點滅絕龍涎香一直久負盛名,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是中國的漁民們最先發現了龍涎香。只是在當時,剛撈出來的龍涎香腥臭難聞,沒想到幹了以後卻能持久的散發出香味。當地官員見了,紛紛收購起來當做貢品貢獻給皇帝。
  • 【 10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
    它們的獨特之處在於眼睛——在小小的臉龐上,長著兩隻圓溜溜的大眼睛,眼珠的直徑可以超過1釐米。眼鏡猴如今已經成為了瀕臨滅絕的動物,其中侏儒眼鏡猴於1921年就滅絕了。1901年才被發現,但因其生性孤僻,在被發現後的五十餘年中關於霍加皮的研究寥寥若無,甚至曾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直到1959年8月才被確認為現存物種,如今的數量也在急劇下降。
  • 5種存在時間最久的動物,其中一個無限接近恐龍,瀕臨滅絕
    我們人類總是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可是,從誕生時間上來看,我們對地球來說只是一個新朋友,在人類之前就有無數動物比我們更早的佔領地球,出現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前面說到,我們人類對地球來說是個新朋友,那麼我們究竟從誕生到現在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呢?據科學家調查發現,在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經過鑑定後得知,我們人類在地球上最多生活了300萬年。300萬年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長,其實和有些動物比較起來,太短暫了。
  • 人吃人會傳播病毒嗎?人類為什麼沒有亞種?那些年人類吃過的同類
    在現在的地球上,人類的數量大約是70多億,然而,這70多億人全都是一個種,即現代智人。人類在生物界的位置是: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已經滅絕了的人類直系祖先的近親與所有的猩猩都屬於人科動物,猩猩有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等等,與人類關係最近的是黑猩猩,因此,人類並不是地球上的唯一的「人」,所有的猩猩也是人科動物。
  • 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鯊魚開始「功能性滅絕」,人類是幕後黑手
    ,未來地球上或許再也沒有鯊魚了,因為它們已經開始出現「功能性滅絕」。鯊魚是一種在地球上演化非常成功的生物,從4億多年前的志留紀至今,地球上發生了多次生物大滅絕,每一次都是非常慘烈的,至少會有70%的生物從地球上被徹底抹去,不過,鯊魚作為海洋中的「大塊頭」,它們每一次都成功躲過了,這是非常厲害的。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新華社供圖事實上,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遠遠不只是這個數目了。在這些倒著的墓碑末尾,有一隻水泥大手,似乎想止住「骨牌」繼續倒塌,手背後的墓碑將倒未倒,也說明這些動物已瀕臨滅絕。其中最近的一塊上書——白鰭豚。
  • 地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卻被人類吃成了二級保護動物
    4億年前,為泥盆紀,是地質時代古生代的第四個紀,從泥盆紀開始,地球發生海西運動,許多地區開始隆起,蕨類植物繁盛、昆蟲和兩棲類動物興起,在泥盆紀與石炭紀中間發生了一場生物大滅絕,75%的物種滅絕,但魚形動物數量和種類在這滅絕之後開始增加,泥盆紀又被稱為「魚的時代」。
  • 海中巨型「美人魚」,天天只顧著吃海藻,直到人類把它吃滅絕!
    更新世是一個巨型動物時代,北美有劍齒貓、歐亞大陸有猛獁象和披毛犀、澳大利亞內陸有巨型蜥蜴和袋熊等等,它們大多數約在14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世紀末死亡。而像巨型樹懶、古大狐猴、身高3.6米的莫阿鳥有幸從『冰河時期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也因人類狩獵和氣候變化的關係在幾千年前滅絕。
  • 演化還是滅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開始了?丨文化客廳
    目前,人類已知植物有38萬餘種,還有更多的植物等待發現,預計地球上的植物有50萬餘種。目前,動物的種類有一百萬餘種,而預計地球上的動物其實有上千萬種。這個預計種類數量在不同的研究者眼裡是不一樣的,這也反映了人類對動物界的研究的發展。在動物界裡,脊椎動物門不過是一小部分。所以說,人類所說的野生動物,並不是指所有沒被馴化的動物。
  • 一組滅絕的動物老照片:圖1的皮曾被製成鎧甲,圖5是被捕殺的袋狼
    袋狼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有袋食肉動物,它們體型瘦長,臉似狐狸,嘴巴可以張成180°。袋狼背部布滿條紋,因其身上斑紋似虎,所以袋狼又名塔斯馬尼亞虎。袋狼第一次出現距離現今約400萬年,曾廣泛生活於澳洲和紐幾內亞。1936年,一隻生活在動物園中的袋狼(班傑明)因管理員疏忽曝曬而死亡,此後再沒有活袋狼存在的消息。袋狼也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 動物特殊保護機制!為了避免被人類吃掉,它們進化的越來越難吃?
    生物進化是一個坎坷且非常漫長的過程,人類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文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地球統治者。在很多生物的眼中,人類就是霸主一般的存在,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命活動,逐漸的把食物目標轉移到了各種野生動物上。因此近些年來,有很多物種的數量急速下降,有的物種甚至瀕臨滅絕。
  • 在中國,這五種被吃到瀕危的動物,其中一種已滅絕
    短時間內,穿山甲急劇銳減的最主要原因是被大量捕殺。穿山甲的消費主要在食用和入藥兩個方面,其主治療效的方劑就多達489個,這也導致穿山甲成為比大熊貓更瀕危的動物。松江鱸魚鬆江鱸魚原產於中國海岸線,名揚天下,歷史的資料記載較為廣泛。
  • 地球上唯一藍血生物,被稱為活化石,救了人類卻救不了自己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地球發展的過程中,地球孕育出了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地球上的物種也是非常複雜的,有些物種在經歷了生物大滅絕的時候,就已經消失在了這個地球上。地球在生物大滅絕時期,環境是非常糟糕的,後來地球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恢復,才讓地球環境恢復如初,很多生物又重新復甦過來,有些生物的生命力比人類都是要強大的,還有很多生物是人類都不了解的。
  • 人類一直都在「升級打怪」!淺析人類進化史,你還會覺得幸運嗎?
    現代研究認為,如果在6500萬年之前,恐龍沒有因為「彗星撞地球」而滅絕,那麼,人類的祖先是很難出現在地球之上的,畢竟白堊紀晚期的時候,早期出現的哺乳動物差一點就要被恐龍捕食殆盡了,幸好,一場災難從天而降,當其它物種都因為無法適應滅絕的時候,哺乳動物的祖先卻另闢蹊徑,開啟了飛速進化的大門。
  • 這個繁衍了4000年的動物,如今卻因人類快要滅絕…
    它們是地球上最古老還存留的哺乳動物之一,從恐龍滅絕以後就遍布世界各地,一直還算活得特別自由自在。不過,這麼一個在地球上活躍了4000萬年的動物,我們其實對它們的了解特別特別少,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害羞了!2016年9月,第17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方大會上,將4種穿山甲從CITES附錄II提升至附錄I,從此全部8種穿山甲都已在CITES附錄I內,即禁止對穿山甲製品的一切國際商業貿易。換句話說,滅絕邊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延續4000萬年的種群面臨滅亡?
  • 科學家預言再過500年,人類可能會從地球上消失,人類會去哪呢?
    從地球上誕生了生命到現在也已經有30多億年的時間,但是這些生命無一例外全都被一次一次的物種更新換代所淘汰。從一開始的原核生物到現在生命結構複雜的人類,中間經過了很多物種的誕生與滅絕,強大如恐龍,統治了地球上的生物鏈1.6億年之久,卻還是滅絕了,那現在自詡為地球主宰的人類,會不會有一天也會面對同樣的結局呢?
  • 人類在南極大肆捕殺磷蝦,為何會讓萬裡之外的73頭鯨成堆死亡?
    人類在南極大肆捕殺磷蝦,為何會讓萬裡之外的73頭鯨成堆死亡?眾所周知,在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藍鯨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一種生物。一頭成年的藍鯨體重可達180噸。藍鯨目前也是全球的一級保護動物,不僅是藍鯨,所有的鯨類都是國家級保護動物,也是瀕危物種。
  • 人類是不是動物的朋友?
    在人類崛起之前,地球上曾生活著大量的大型陸生動物。可是隨著智人的不斷進化,地球上的大型陸生動物卻在不斷減少。大約七萬年前,智人所到之處,大型生物不斷滅絕。智人每到一個地方,很多大型動物多則數百年,短則幾十年,就漸漸消失了。可以說,智人幾乎屠殺了陸地上百分之八十的大型陸生動物,當然也有一些被馴化了。
  • 26年前人類差點「滅絕」,多虧了它保護,讓地球逃過一劫!
    26年前人類差點「滅絕」,多虧了它保護,讓地球逃過一劫!地球上的生命數不勝數,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生命的逝去,也會有新生命的誕生。根據科學家的分析來看,地球上截止到目前為止,至少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距離我們最近的40 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在人類出現之前,它們是地球上的霸主,雖然他們在地球的時間比較久,但是在1.6億年的時間,它們並沒有人類一樣的高科技,它們卻有著不容忽視的體型優勢,它們的身體非常的健碩,體型非常的巨大,就算是現在在地球上可能都不會有動物是他的對手,也是地球在46億年的時間內誕生的最大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