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總是這樣調侃自己,上班時總盼望著可以睡懶覺,玩手機玩個夠,真正實現到這一天才發現頹廢的生活是如此的度日如年。
疫情到來,我們自覺停止了一切的社交聚會和公共娛樂活動時間,不用上學,不用去辦公室,不必花費時間來維護社交,突然間,我們多出大量時間且無法儲存,只能眼睜睜看著其自然流逝。人們的時間知覺出現了錯覺,認為時間變慢了。
我們為什麼對時間會有這樣的感受?
因為時間是客觀的,但人們對時間的感知是主觀的,不同的個體在不同的環境中會有顯著差異,有時感到「光陰似箭」,有時「度日如年」。現在的我們面臨的最大時間知覺偏差表現在等待時間知覺上,即我們等待疫情的過程中對時間長度的主觀感受和心理體驗。
在這種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中,若我們明確得知具體的時間生活便可恢復日常,那麼這種可預期的日期便可緩解大家的焦慮和不安。但現實是我們等待時間不確定,喪失了對時間的控制感,出現了時間錯覺,便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度日如年。
這段時間我們可以通過娛樂或勞動來發揮我們的自由意識,將等待時間轉化為體驗時間,分散注意力,從而縮短其知覺。
除了娛樂和勞動,我們還可以通過調節情緒的辦法改善我們等待時間的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