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音•有聲系列】 32.世間相善,壞亂佛法

2021-02-17 九品蓮社一公益

補充資料:

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

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

二者無賴惡人,破他聖德。

三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

四者聲聞自利,障大慈悲

五者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戒律是佛的果,加於你的身上,所以你持。佛就是這樣子的形象,所以你持一條即是佛的境界。你不要小看戒律哦。你持不殺生(戒),不殺生這條戒不是善法。善法說我吃素了。地球人都不行殺,一念不殺,那不等於佛法。你受戒說我不行殺,是對法界眾生,十方法界這麼大,對每一個眾生不行殺,然後每一個眾生的體性上都起一個功德,聽懂了沒有?不殺生的功德。所以戒的功德是佛的果德。它跟世間的善法是不一樣的。我們過去學某一個老法師的一個思想,他告訴你說你只要做到了就好了,受不受戒沒關係。大家想想有沒有差別?做到了,怎樣?你叫世間善人。你連一念的受戒功德也沒有。聽懂了吧?做到和受戒是兩碼事。你就是做到了五戒的功德,你也不是佛的弟子。聽懂了吧?你做到了有什麼用啊,你對地球人你不行殺也只是一點兒點兒善法。你一念心受戒,法界眾生每個體性上都起一念善法。多大的功德呀,不能比的。所以這叫佛法。

    還有一種在我們末法時期叫:世間相善,壞亂佛法。佛法不能一下子就壞掉了。說世間的善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滅掉了,一點點滅掉了。所以我們現在就處在這個光景,我們學佛的人有很多的都去學傳統文化,對不對?我們那邊有的搞傳統文化的把我們佛弟子都拉去了。對不對?佛弟子都不到寺廟了,都去搞傳統文化了。搞傳統文化了以後,不是拜佛,去了先拜孔夫子。一鞠躬二鞠躬……是不是?好好一個佛弟子搞成這個樣子了。對不對?不是說不好。體性變了。這叫「世間相善,壞亂佛法」。所以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你是佛弟子你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啊。所以最後你就一點一點對三寶就疏遠了。

你皈依是啥意思?佛,法,僧,三寶。僧他不是說一個出家人是你的師父,所有出家人都是你的師父。不僅是你的師父,也是我的師父。不然你三皈不成啊,你是皈依佛法僧是皈依三寶的呀,所以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呀! 這叫世間相善,壞亂佛法。龍樹菩薩說有五種,末法中(有五種壞亂佛法),這是其中一種,世間相善,壞亂佛法;還有一種顛倒善惡,壞亂佛法;還有是持小乘,廢學大乘壞亂佛法;還有一個是持自力而不仗他力,壞亂佛法,五種大障! 大家可以去查一查,不是我印斌(法師法號)某人講的,佛法是這樣的。所以佛法一定要去學習。

佛的果地啊,佛號放在因心中持念,所以暗合道妙,潛通佛智。

我們修行佛法,凡夫還有一個知見。什麼知見呢?你不能把聖法放在你的身上,大家聽懂了吧? 你是凡夫,雖然你和佛無二別,但你是凡夫。你是凡夫應該怎樣?應該站在俗諦上,不是站在真諦上。理要站在真諦上,說一切法同是佛法;但事要站在俗諦上,聽懂了吧? 儒家是儒家,道家是道家,佛家是佛家,基督是基督,天主是天主,它絕定不是佛教。

你不要(片面地)看《華嚴經》,《華嚴經》上那都是菩薩,不是你!千萬不要犯這個錯誤啊。我們有的人就犯這個錯誤了,認為自己也是菩薩了,什麼天主基督都是佛法了,搞的一團霧水,所學的人也一團霧水,結果搞的什麼都不知道了,對不對? 說在凡夫上要利益凡夫,都是說差別見的,所以佛初出世說的是什麼? 降伏外道!什麼是外道,什麼是內道。說祖師後來傳揚佛法又說什麼?不要說是內外道的傳揚了,什麼是權什麼是實。所以你一定要善得利益。善得利益要知道。所以很多的道家啊,竊取了佛門的很多的言辭編了很多書,以為是佛法。《西方確指》裡說,什麼《參同契》啊,還有說是開悟的,那跟開悟八桿子打不著的,對不對?說入了邪見的學佛弟子啊,大可惜哉!我們現在呢,就處在這種狀況,大可惜哉!這叫什麼?這就叫末法。你對佛法不感興趣了,對正統的三寶不感興趣了。你為什麼看到了不如法的現象?比如我們去了一個寺廟看到了不如法(的現象),那是你惡業所感召的,(為什麼)不如法的總是三寶?你為什麼到了外道的地方去了?你連三寶的形象都看不到了!這可是個嚴重問題,這就是我們末法時期的嚴重問題。所有的惡業都是我們自己感召的,我們沒有得到善知識,沒有善知識都是惡業感召的,遇到什麼樣的善知識都是業果感召的,不能怨別人。

相關焦點

  • 佛教:有情生老病死,無情成住壞空,這八個字已包含世間一切
    01《紅塵說禪》系列第280篇一些朋友——尤其是不懂佛學的朋友,對於佛教都頗有微詞,覺得根本沒有什麼佛菩薩,這都是虛幻的,最真實不過的還是在世間多賺錢比方說世間世外的一切過程,在佛法中不過就是八個字——生老病死,成住壞空,前者說的是有情眾,後者說的是無情眾。換言之,世間一切都逃不開這八個字,只要您能把這些搞懂並和別人說清楚了,他們自然會認為佛法高明,這遠比生拉硬拽讓人學佛效果要好得多。
  • 四不壞淨而自沐浴(1)《<雜阿含經>之四不壞淨淺析》(十二)
    四不壞淨而自沐浴(1)清水能洗身體的塵垢,法流能淨世間的塵勞。五蘊肉身生活於五濁惡世、雖說需要經常的進行沐浴,然這份身心更是需要世尊法雨來除穢。如雜788經有云: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正見增上,即是對佛法確信無疑,對四不壞淨非常堅固也非常篤定的一份淨信知見,能引導身心趨向於法、實踐於法、展現於法,故能擁有永遠不墮三惡趣的能力。此份正見並非世間所謂的忠孝仁義,而是正見苦聖諦;奉持忠孝仁義不能證初果,踐行五戒能聖流,戒禁取的內容於此需要明確。
  • 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上)
    現在學佛的許多人很容易著相,分別心很重,不僅把其他宗教和一切世間法都當成外道,甚至把佛家的不同宗派,以及同一宗派的不同師承,也當成外道,欲求解脫,反為法縛,這樣是很難得到正法的,更談不上究竟。佛家以出世法為究竟,但真正的出世法是在入世法中修煉的,認為眾生皆佛,一切世間法都是佛法,是以真正的大乘菩薩往往是以出家人和居士以外之各種不同身份示現的,故能因人說法而度人於無形,在太極拳中傳承的佛家禪淨密萬法歸一性命雙修無上法門,就是如此。
  • 從貪嗔痴轉為戒定慧,是佛法修行的必由之路
    佛法修行,於世人而言,就是一個不斷的將貪、嗔、痴三毒向戒、定、慧三學轉換的過程,因為世間眾生本來心性是清淨無染而妙明如日月的存在,只是於無始劫來所生的業障而被無明塵垢所遮蔽,所以才有三毒叢生、六欲不滅的煩惱,導致眾生於三道六界之中沉淪流轉而無有休止之時。
  • 般若講堂丨宗性法師:佛法把我們的內心情緒分成四類 第二類最壞
    在佛法裡,把情緒分成四大類。常態情緒——遍行心所(含別境心所)第一類,常態情緒。這類情緒在佛法裡叫「遍行心所」——作意、觸、受、想、思。這種心所,屬於常態的心理活動,隨時都存在。它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你可以不用管它。比如:感受。你現在坐著就有感受。什麼感受?大大地不好!凳子又硬,又不能靠,靠著也不舒服。這些都是感受。於是你就會想:「換個凳子吧!」
  • 念佛和大乘佛法的關係
    現在在世間最流行的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念佛法門的方便、簡單,所以很多人選擇了修行淨土法門。其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要發菩提心,也要誦持大乘經典,才能更好地往生。因為往生也是有品位的。六天、七天,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各聖眾就會出現在他面前。
  • 有聲書I《光明之旅》No.64三、殊勝的菩提心—— (四)行菩提心--六度菩薩行 3.精進度
    精進度包括:甲冑般的精進;精勤地把所懂得的佛法知識應用於生活中的精進;積善不厭的精進。
  • 家裡的佛經,不要隨便亂放,有損福報!
    我們請到家裡的佛經,你不要亂擺放,容易對佛菩薩不敬,折損自己的福報。佛經與世間其他的書不同,因為《金剛經》上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如果我們把佛經亂擺放,就是對佛菩薩的不敬,有人認為,佛經不應該跟世間其他的書擺放在一起,應該把佛經放在世間書的上面,也有人認為,佛經一定要擺放在家裡最乾淨的地方。我們在擺放佛經時,儘量不要把佛經擺放在家裡陰暗髒亂的地方,佛法認為:「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
  • 佛法概念 ‖ 枯榮大師與四種顛倒
    偶爾會想起小的時候看過的小說,《紅樓夢》和《天龍八部》,算是我對佛法有了朦朧認識的開始。
  • 【有聲書】《寬心》一碗菜根香
    佛音使命 致力於推廣普及佛教音樂 傳播佛法智慧佛音宗旨 歌唄頌佛徳音聲做佛事 自利利他 悲智雙運佛音精神 給人歡喜 給人信心 給人關懷 給人方便我們正在錄製公益有聲書,歡迎您參與支持!更多佛樂和有聲書欣賞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訪問「佛音大家唱電臺」聆聽世間最溫暖的聲音~
  • 《佛法概論》問題解答
    佛法的立場是什麼?答:凡宗教和哲學,都有其根本的立場:認識了這個立場,即不難把握其思想的重心。佛法以有情為中心,為根本的。有情即有情愛或情識,即有精神活動者。小如螻蟻大至人類。如不從有情著眼,而從宇宙或社會說起,從物質或精神說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義。世間的問題雖多,但根本問題為有情自身,因此,釋尊單刀直入的從有情自體去觀察,從此揭開人生的奧秘。 佛教是宗教,又是無神論。
  • 佛經:佛經裡的苦,人生皆苦,苦苦、壞苦、行苦
    有的人經過自己的奮鬥,擁有了世間能擁有的一切,也很滿足很快樂的。看起來不是人生皆苦,也不是人人皆苦,難道是佛經記載有誤,佛法有錯。在這裡,我們要明白佛法,首先就要學會轉向。轉向自己的內部,這是學佛關鍵的第一步:學會向內看。就是要學會轉向自己的內部,轉向自己的內心。如果沒有這個轉向,我們就學不到佛法,就會與佛法擦肩而過。
  • 佛法開示:不違因果,觀世音菩薩在世間,真修行人常有這樣感應
    在佛法修行中,我們都知道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應化分身度脫一切悲苦眾生。歷來皆有眾多殊勝的感應事跡。民俗之間有言: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這代表了我們與佛菩薩的善緣深厚啊。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就開示我們,世間眾生若遇危急時刻,若至心皈依,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皆得解脫。據倓虛大師自傳中記載,在某個時期,倓虛大師的徒侄清淨師和幾個道士被壞人抓住,在危機時刻,清淨師至心默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壞人武器盡失靈。以此得免災禍。佛說世間一切緣起緣滅,皆因果相續。
  • 佛法:邪淫損身喪德壞善根,命運多磨死墮惡道
    佛法對於欲望的態度,不屬於縱慾主義,也不屬于禁欲主義,還不屬於節慾主義。《大乘阿毗達摩經》偈云:「非染非離染,由欲得出離,了知欲無欲,悟入欲法性。」太虛大師在《人慾之分析與治理》一文中言:「在佛法之五乘法中,人乘節慾,天乘、二乘絕欲,大乘化欲。」
  • 不要讓佛法成為你的束縛和苦難
    我們放下了世間的觀念,慢慢也要放下佛法的觀念,因為,我們有可能用自己所學習到的佛法來建立與別人對立衝突的藩籬。我們會用自己學習到的宗教知識、儀制來相互指責和不滿。我認為你這樣做不對,我認為你那樣幹不好。等等。
  • 有佛法,就有辦法!
    我深深感到只要「有佛法」,我們就「有辦法」在娑婆世間開創淨土。  宗教上的體驗,長養我無比的信心,我深信只要大家奉行佛法,啟發本自具有的佛性,一定能共成佛道。所以,在弘法生涯中,無論遭逢多少冤屈,我始終沒有退心;不管遇到多少阻難,我也沒有忘記弘法的使命。
  • 佛緣專欄:佛法中寶——菩提心 (上)
    「佛法是世間寶,菩提心是佛法中 寶。」佛法是世間最珍貴的東西,而菩提心更是佛法裡最珍貴的東西。華嚴經裡有:「菩提 心者,如一切佛法種子」。可見菩提心的重要。菩提心是什麼?菩提心是上求佛道,求智慧,目的在下化 眾生,亦即福慧兩足尊,當圓滿時,便是佛了。 因此,菩提心是諸佛必經之路。
  • 如何才能準確判斷 自己學的是小乘佛法還是大乘佛法
    一個人在大乘佛法的國度,就是大乘佛法者嗎?一個人讀幾部大乘佛法經典,就是大乘佛法者嗎?如果僅僅是這樣,就能成為大乘佛法者,就能度己又能度人,那真是再好不過了。但僅僅這樣,不僅絕對成為不了大乘佛法者的,不僅度不了自己,也絕不可能度他人。我還要直接告訴你,你甚至小乘佛法者都不是。
  • 佛陀敲鐘,喚醒迷人,見佛法真義非是研究歷史名相
    無相有相皆入菩提,但這要是學亂了,就是自己拿起矛去刺自己的盾,其實這並不是矛盾,而是修行人沒有見道的迷惑。心經中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空色不二,就是一實相。只是修行的法門不同,而不是法義的矛盾。就像是我們去廣州,有的坐車,有的坐船,有的坐飛機,有的步行,方法不同,但是目的地一致。即是此意。所以說佛所說法千萬,菩提是一。佛法修行,要是起了互諍矛盾,這是非常愚痴的。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緣起法】佛陀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其基本要點是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均由因緣而生,亦由因緣而滅;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典型地以「法身舍利偈」表述為:「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