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茶的人來說,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是需要進行潛心研究的一門課程。並不是愛茶之人,便能泡出一杯好茶,甚至對於一些愛茶至深的人來說,不能泡出一杯好茶,會給自己增添很多懊惱。為什麼說泡茶不容易呢?因為泡茶不僅追求精,而且要求仔細,這裡面包含的小細節頗多。
一、選水
選水是個技術活,因為並不是什麼水都適合用來泡茶的。在泡茶的過程中,飲用水中所含有的礦物質含量以及它的酸鹼程度都會影響茶的口感。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專業的博士經過實驗表明,礦物質對水的影響只要來源於它所包含的鈣離子和鎂離子。
如果大家對這個專業的說法不能很好的理解,想必一定聽過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水太硬」,所謂的「硬」便是指水裡的鈣離子和鎂離子含量過高,這樣的水便是不適合泡茶的,因為他們會抑制茶多酚的溶出,從而直接影響茶的口感。
不僅是礦物質對茶多酚會有影響,水的鹼性程度對泡茶的影響也是來自於此。如果飲用水中的鹼性含量過多,便會導致茶多酚的氧化速度加快,自然茶水的口感也會隨之變淡,顏色會逐漸加深,並不是茶葉本身應該泡出的自然顏色。所以總體說來,泡茶應首選純淨水。
二、合理控制煮水的時間
煮茶的水跟熬湯不同,不能一味的文火慢煮,而是要大火快煮,這樣才能保持水的活性度夠強。此外要切忌不能將水煮的太久,否則便會導致水中的含氧量不足,這樣泡出來的茶自然是不夠香醇的。
三、煮茶容器
不同的茶所用的煮茶容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煮的是紅茶,那麼就要用玻璃材質的茶具;如果你煮的是烏龍茶,瓷質茶具才是你的首選;但如果你想要煮普洱茶,那麼紫砂壺一定名列前茅;如果你只想用大口的蓋碗泡茶,那就意味著你要喝白茶啦。
四、茶與水的比例
如果你想讓自己泡出的茶一直都好喝,最應該注意的其實是茶和水的比例分配,但即便是專業泡茶的人,也難免有時候會出現不方便的時候,比如旅途中。這個時候就有一個安全比例——1.5:100,這樣的茶水比例泡出來的茶不能說十分香醇,但至少是不苦澀的。
除了安全比例,對於我們這些喝茶小白來說,還有一個日常比例,即1:30,按照這樣的比例,茶葉即便是經過多次的衝泡也不會味道不純,即便味道會逐漸的變淡,但是茶葉的整體質感還是會儘量保存。
總而言之,泡茶是不是一個技術活呢?其實它不僅對所用的茶具、水質有要求,甚至對衝泡之人的手法、水溫等亦有相應的要求,如果大家有對此十分了解的,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讓我們共同探討關於茶的那些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