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細雨霏霏,記者一行乘車來到孝感市西河鎮前進村,來嘗一嘗「三婆茶」。
村中路多,辨不清方向,下車找個村民問了問「三婆」家在哪,村民指了路,順便還對記者說了一句:「三婆可是個大好人。」
之所以叫她「三婆」,是因為她的老伴在家中排行老三。在前進村,無論老人還是孩子,都喊她「三婆」。
三婆家的茶園入口,兩棟兩層的房子映入眼帘,一邊是百畝茶園,一邊是百畝魚塘,無遮無攔,視線開闊。
秋涼,冷風拂過水麵撲向懷中,讓人不禁打了個寒戰。三婆穿著藍色大衣和棉拖鞋出現了,爽朗的笑聲讓人心中一熱。「來坐這裡,喝口我家的茶,別說我吹牛,你喝了就知道,我家的茶好喝!」
三婆名叫楊翠萍,早年間跟丈夫在外從事工程行業,生意做得不錯。2002年,村裡吸引能人回鄉創業,楊翠萍看到村裡荒著大片的地,深覺惋惜。
夫妻倆二話沒說,回鄉流轉了200畝田地種植藥材,「不知道哪裡來的一把火,把我的藥材燒了個精光。」她說。
2013年,楊翠萍又開始種起茶葉,「茶籽買不到,我聽朋友介紹連夜跑去湖北省農科院買的茶籽。」哪知剛好趕上旱季,當年茶葉沒有一點收成。
還幹嗎?村幹部心裡沒了底,可楊翠萍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勁:「我一定能把茶葉種好,還要種出最好的茶葉!」
種茶、除草、施肥……楊翠萍樣樣參與,「不用尿素、不用化肥,我家的茶葉施的都是餅肥。」她說,餅肥是一種有機肥料,有著豐富的營養元素,還可以改良茶園土壤,提高肥力。71歲的楊翠萍說起種茶技術頭頭是道。
西河鎮中有一座黃金廟,楊翠萍便給自己的茶起名「黃金觀」。村書記胡增華介紹:「三婆家的茶葉好喝,泡多久都不會變色。別人家的茶葉賣不出去,她家的茶葉不夠賣。」
2012年,楊翠萍創立湖北全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種茶、制茶、包裝,公司可以獨立完成一系列工序。茶葉收益可觀,楊翠萍便帶起了貧困戶。「除草、採茶時,茶園一天可用130人左右,其中貧困戶十幾戶,一天能掙70塊錢左右。」她說。
60多歲的羅成態從2015年起就在茶園裡務工了。胡增華介紹,羅成態早年間從四川遷到這裡,沒田沒地,因家中兩個孩子要上學致貧,如今有了穩定工作,家裡光景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要做事,先做人。」這是楊翠萍常掛在嘴邊的話。在村裡,提起三婆的名字,人人豎起大拇指。「鎮裡第一條柏油公路是三婆修的;建設村委會,她捐了兩萬元;2011年天幹,農田沒水澆,也是三婆自己建起水塘子,供附近400多畝農田免費用水……」胡增華說,別看三婆性子烈,她可是個熱心腸的人。
村民胡欽德是個五保戶,逢年過節,楊翠萍捐錢又送物。「我家裡條件不算好,但在村裡也算不錯,只是儘自己的一份力罷了。」她說。
2016年,楊翠萍被選為孝南區人大代表和「最美孝南人」。村中每每有糾紛,胡增華勸不下去,便會請三婆出馬。
「為村子裡做了那麼多好事,村裡人人都尊敬她,比我說話管用得多嘞。」胡增華說。
來源湖北日報 孝感頻道見習記者趙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