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如何斷句

2021-03-03 王補平
一、由一個故事引出「句讀」的概念。

從前,有一位闊少爺,總希望找個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來的提親信,並描述那女子的樣貌:「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闊少爺認為自己將會娶到一位「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興。拜堂之日,闊少爺發現其妻屬醜女,便找媒人算帳。媒人說:「我沒有說謊,早就告訴你,這女子:「腳不大好,頭髮沒有,麻子。」「是你自己斷錯句,怎可怪我呢?」

二、斷句的方法:

基本方法:讀全文,通文意,確定文體。

1、敘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跟誰對話,講的什麼話。

2、說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講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

示例一:有 老 姥 於 路 遇 劫/喝 賊 /路 人為 逐 擒 之/ 賊 反 誣 路 人

老師支招一:找名詞(或代詞),標主賓,定句讀。

1、名詞或代詞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時往往用全稱,以後再出現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陳涉世家》中,「吳廣素愛人,……廣故數言欲亡」,有時還會承前省略主語。

常用名詞和代詞:

名詞有: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

代詞有:吾、餘、予(表示「我」)   予、爾、汝(女)   公、卿、君、若(表示「你」)   彼、此、其、之 (表示「他」、他們)

例: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指導:找出句中幾個名詞、代詞,句子基本就斷開了。)

王 恭 從 會 稽 還/ 王 大 看 之 /見 其 做 六 尺 簟

例:1、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2、少頃/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3、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老師支招二:看虛詞,找位置 ,定句讀

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誌。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常用虛詞:

1、句首發語詞:夫、蓋、至若、若夫等常用於一句話的開頭,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2、句中關聯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於、已而、於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

3、句尾語氣詞:也、矣、焉、耳等經常用於陳述句末尾;耶、與(歟)、邪(耶)等經常用於疑問句末尾;哉、夫等經常用於感嘆句末尾。它們的後面一般要斷開。

4、疑問語氣詞:何、胡、安、奚、焉、孰等詞一般可構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

5、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少頃」「未幾」「已而」「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斷句。

我來試試: 學生練

例:豈 欲 卿 治 經 為 博 士 邪 /但當 涉 獵 /見 往 事 耳 /卿 言 多 務/孰 若 孤 ——《孫權勸學》

(教師指導:找出虛詞,就基本可以斷句了)

例:曰/ 我 本 謂 卿 多/ 故 求 耳/ 對 曰/丈 人 不 悉 恭 /恭 作 人 無 長 物

老師支招三:看對話,找標誌,定句讀

對話標誌的詞語,如:曰、雲、言,在它們的後面一般都要斷開。

我來試試:學生練習版

曰/ 苟 富 貴 /無 相 忘/ 傭 者 笑而 應 曰 /若 為 傭 耕 何 富 貴也 /陳 涉 太 息 曰/ 嗟 乎/ 燕 雀安 知 鴻 鵠 之 志 哉

(教師指導:找到人物對話的標誌,可以斷句)

示例四:

1、曾 不 能 損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且 焉 置土 石

2、陳 勝 者 /陽 城 人 也

陰影部分的字是什麼詞:「如……何」是反問句式, 「……者……也」是判斷句式

老師支招四:看語法,找句式,定句讀

常用典型句式有:

判斷句式:「…者…也」,

反問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也)、孰與……乎、豈…哉、奈何……乎等。

固定結構:如…何,奈…何,若…何,得無…乎,無乃…乎,況…乎,何以…為,與其……孰若……。

例: 我 鴨 也 /殺 而 食 之/ 乃 其 分 /奈何 加 我 以 抵 擲之 苦 乎——《買鴨捉兔》

(教師指導:找出語氣詞、代詞、反問句式即可)

示例五:學生齊讀

1、子 又 生 孫/ 孫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有 有 孫

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開/ 雲 歸 而 巖 穴 暝

3、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宮 室 之 美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妻 妾 之 奉 為 之/ 向 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為 所 識 窮 乏 者 得 我 而 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謂 失 其 本 心

(思考:以上句子都有什麼共同之處?答:運用了修辭。分別運用哪種修辭?答:1、頂針、2、對偶、3、排比)

老師支招五:明修辭,定句讀。

排比、對偶、頂真、反覆是文言文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我們斷句提供了方便。

文章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文言文BERT:李白用的詞都沒我選得好
    這是兩個來自北理工的小哥做出的模型GuwenBERT,經過訓練後的模型,不僅能自動幫助文言文斷句,還能幫你思考被遮住的詞語到底是什麼。(真沒有用原詩騙你)要是這個模型去參加高考,文言文斷句、詩詞背誦部分,豈不是都能拿滿分?
  • 中考文言文閱讀題解題方法
    中考文言文閱讀分析題大概佔16分分值,佔總分的13%左右,但是要拿到這13分,真心不容易。考試題型為選擇題,譯文,斷句,問答題。考查範圍包括文言實詞、虛詞的解釋,句子的譯文,斷句,文學文化常識,文章創作背景、作者簡介、內容主題、寫作特色等方面的知識。學習文言文,語言的障礙主要在詞彙方面。先來說說文言文實詞的釋義。
  • 2018年高考全國I卷文言文《晉書·魯芝傳》閱讀挖空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芝坐爽下獄」,「坐爽」是「下獄」的狀語,表示下獄的原因,中間不能斷開,由此可排除A、D項。「口不訟直」「志不苟免」為對稱句,應在「直」後斷開,排除B項。【解題策略】核心考點:斷句。審題關鍵: 正確的一項。
  • 文言文閱讀——虛詞考情分析和備考建議
    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這一部分主要考察對於文言文知識的把握,考查角度有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斷句、篇章閱讀等。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不易理解,考生普遍反映文言文學習難度較大,在此特提出一些考點分析和備考建議作為參考,考生後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備考。1.針對知識點龐雜的問題,先整理知識框架,整體把握,再層層推進。
  •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有難度 作為老師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語文新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學期第七單元《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不足百字,敘事簡潔,餘味悠長。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表現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和朋友間的真摯情誼。
  • 小學語文高年段文言文教學的探索實踐
    教學現狀如下: 一是學生缺乏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普遍學生都對文言文望而生畏,認為文言文的語言過於生硬、晦澀,很容易出現閱讀上的障礙,很多通假字、多義詞,學生對之不能準確把握和理解。 二是學生在文言文教學的課堂上參與度較低。學生大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被動參與文言文教學課堂,學習能動性較差。 三是文言文教學對於學生的積極影響不大。
  • 文言文專題|必考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文言文閱讀「一般會考到實詞、虛詞、句子翻譯、文意理解。從今天開始,小萬萬將帶著大家一起學習文言文知識。今天的內容是四大考點答題技巧。技法四:根據句式結構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很多分句結構一致的複句,對應位置的字(詞)義常常是相同或相反的。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句中「急湍」與 「猛浪」相對,「箭」與「奔」相對,「箭」是「弓箭」的意思,名詞,那麼「奔」也是名詞,據此可推斷出「奔」為「飛奔的馬」之意)。
  • 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及文言文?
    伴隨著語文部編版教材的到來,細心的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量增加了,同時古詩詞和文言文的篇幅也有所增加。那麼隨之而來的,是聽到很多家長反饋,孩子學習古詩詞和文言文比較困難和吃力,基本都是靠死記硬背來完成,但往往還效果不是非常的好,那麼今天就分享幾個方法,希望對這模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有幫助。
  • 小學語文文言文:守株待兔-講解-如何學文言文
    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文言文及注釋《守株待兔》與如何學好古文《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 中考變化解讀之文言文閱讀詳解
    【中考變化解讀】1.近幾年各地區的文言文的考查以課外文言文為主,考查篇目多為淺易的文言文。2.主要考點可以細分為七個,詳見【重點難點】。16.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三處)蹲 名 山 俯 大 江 荊 吳 雲 水 交 錯 如 繡。【答案】 蹲名山/俯大江/荊吳雲水/交錯如繡。【解析】 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
  • 高考前線|文言文模擬訓練13:蒙恬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蒙恬者,其先齊人也。恬大父蒙驁,自齊事秦昭王。莊襄王二年,攻趙,取三十七城。始皇七年,卒。驁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為秦裨將軍,與王翦攻楚,大破之,殺項燕。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攻齊,大破之,拜為內史。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
  • 趣味歷史:古文是用文言文寫的,古人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我們在看許多的穿越小說和影視題材時,都曾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穿越劇的主角,回到了文言文盛行的時代,他與其他人聊天時難道就沒有出現溝通障礙嗎?」如果你也想要穿越到古代去生活,那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搞明白:文言文盛行的古代,人們說話也是用文言文說的嗎?
  • 2021浙江高三期末文言文閱讀彙編
    1   一、文言文閱讀(2021·浙江吳興高三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19.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欲闢新機意見孤行排眾獨出而一時附和之家吠聲四起善者為新豐之雞犬不善者為鮑老之衣冠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蓋俗學無基,迎風欲僕,隨踵而立。(2)能別裁之,而勿為所誤,則師承得矣。 (2021·浙江杭州市·高三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 高三語文文言文閱讀:從《超然臺記》看蘇子超然曠達的人生態度
    用「/」給下面的劃線句斷句歲 比 不 登 盜 賊 滿 野 獄 訟 充 斥 而 齋 廚 索 然 日 食 杞 菊 人 固 疑 予 之 不 樂 也 處 之 期年 而 貌 加 豐 發 之 白 者 日 以 反 黑 予 既 樂 其 風 俗 之 淳 而 其 吏 民 亦 安 予 之 拙 也6.
  • 文言文「不美」了?網友呼籲從語文教材中刪除文言文,真的行嗎?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這是現在學生自己歸納的「語文三怕」。「文言文」被排在「第一怕」,由此可見,對學生來說文言文的確是非常難學的內容。於是有人提議「刪除文言文」,把要學的文言文都翻譯成「白話文」來學習,這樣就好理解多了。然而,但凡對「中國文化」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精髓,絕不能從語文教材裡面取消!
  • 《道德經》不同的斷句,截然不同的意思
    更有傳聞說現在傳世的斷句,是紀曉嵐為迎合帝王統治,在編纂四庫全書時,故意將原文的斷句錯開,導致意思完全不同。於是有個說法「老子五千言,錯簡兩千年」。要說哪個版本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那都屬於後世的揣測了。當今比較受人青睞的版本是王弼、楚簡和帛書版。我朗讀的《道德經》,便是依豆瓣的高分版,陳鼓應教授注釋之王弼+參考帛書及楚簡版。今天再來分享個版本。
  • 孤文斷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孤文斷句,指片斷、孤立的文句。出自:魯迅《〈古小說鉤沉〉序》:「《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近義詞有:孤文只義,孤文斷句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說話等。孤文斷句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孤文斷句(gū wén duàn jù)成語釋義:指片斷、孤立的文句。成語出處:魯迅《〈古小說鉤沉〉序》:「《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
  • 小學生的翻車作文,斷句不明引起誤會,媽媽: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學習如何寫作文了,但是由於大家還處在學習寫作文的初期階段,所以寫出的作文質量也並不會很高。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有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會出現湊字數的情況,有的學生會出現寫錯別字的情況,還有的學生則會出現斷句不恰當的情況。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小學生的翻車作文,斷句不明引發誤會,媽媽: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
    都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什麼用,我們要不要學文言文?學習文言文有用嗎?答案有兩種,無非是有或者沒有。在一些人看來,這是完全沒有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根本就不會接觸到文言文,因此認為文言文是一種無用的存在,有些人甚至強烈要求要把文言文從中小學教材中剔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