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應該是這世界上售賣爆米花最多的場所了吧!為什麼偏偏是爆米花成為了電影的爆款產品,這其中有什麼故事,而爆米花到底是怎麼進到電影院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裡盧米埃爾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車進站》,標誌著電影的誕生。但早在電影發明之前,爆米花就已經出現在各種娛樂場所了。在十九世紀中葉,由小販自己手動製作的爆米花還只在美國東岸零星出現。1893年,美國人查爾斯·克裡特斯(Charles Cretors)乘上蒸汽時代的潮流,把原有爆米花烹製設備改良為發明了蒸汽爆米花機並把它擺上攤車,成了後來盛行歐美各地的「移動爆米花攤販」的鼻祖。
爆米花攤車成為了各個娛樂場所的寵兒,但唯獨遲遲沒有進入電影院。
人們一開是需要安靜的環境欣賞無聲電影的,像爆米花這種會發出響聲的食品是不受待見的。
到了20世紀,一家家富麗堂皇的電影院出現了,電影被認可和喜歡的同時也成為了高端人群來往的場所,為了迎合高端人群的身份,自然不會讓食品小販進去販賣東西,甚至連觀眾自己也不能帶吃的進去,電影院從此禁止飲食。
但接下來美國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有聲電影在1927年出現了。
有聲電影讓觀眾群體變得更加廣泛,影音同步讓電影的表達更加簡單易懂,電影逐漸成為了孩童也能觀賞的藝術,而聲音也讓觀眾更聚精會神,專注於電影本身,電影和觀眾形成了自然的互動。觀眾也不會去在意一些零星的聲音了。
第二件事是美國發生了經濟大蕭條,電影院收益大減,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收益來源。在有聲電影的幫助之下,電影開始從高端市場轉回大眾市場。食品小販們便抓住了這個大好時機,開始在電影院開設爆米花站。隨著時間的推移,證明了爆米花與電影院結合可以是成功的一種生意模式,發現了賣爆米花的收入,甚至比賣電影票的收入高。電影院老闆發現了這個商機之後便把食品小販趕出電影院,爆米花成為了電影院經營者獨佔銷售的爆款食品,自己去賺取爆米花的利潤。從此,爆米花與其他食品就變成了電影院的主要收益來源之一,與票房本身並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美國糖原料的短缺,造成其他競爭產品,諸如可樂、糖果等一一遭殃,而讓爆米花成為電影院裡最主要的消費食品。一直到今天,爆米花仍然是電影院最主要的財源之一。「電影配爆米花」這件事也就此深深地刻印在我們的腦中,成了大眾對「看電影」這個儀式的一個基本要素了。
文章是本人收集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