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中國情人節的由來、傳說、習俗.......

2021-02-19 曼迪新大藥房

一年一度

甜膩膩的「七夕」又到啦!

七夕節的由來你知道嗎?

what???

不知道!!

.

...

今天小編為你們大家普及下小知識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七夕一直被稱作中國「情人節」。七夕的美麗傳說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

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於中國的情人節。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係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而牛郎是一個孤兒,他勤勞但貧窮,與老牛相依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

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

農曆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十首七夕詩詞,體驗一下,那個沒有手機的時代,人們對於愛情的告白:

《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

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

年年並在此宵中。

《鵲橋仙·七夕》

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沉醉東風·七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

碧天晴夜靜閒亭。

蛛絲度繡針,

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臥看牽牛織女星,

月轉過梧桐樹影。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

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

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

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

惟與蜘蛛乞巧絲。

《二郎神·炎光謝》

北宋·柳永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飈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閒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鬟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登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相關焦點

  •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盤點 七夕情人節怎麼過?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 七夕情人節怎麼過?】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情人節,這是一個愛的日子,很多人都期待著這天的到來,更有不少人選擇在這一天成婚,但很多人雖然是滿懷期待,不少人卻不知道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及習俗,七夕情人節怎麼過?》》》
  • 七夕將至,比較中西情人節,看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人們為了紀念瓦倫丁,就把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希望有情的男女們在瓦倫丁的佑護下最終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就是義大利情人節的由來。歐洲情人節整個歐洲範圍開始流行的情人節,比瓦倫丁節要複雜得多。最具有情人節意味的中國傳統節日,就是即將到來的七夕。七夕原名為乞巧節,這一天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乞巧節比上巳節和元宵節更具有情人節的意味。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 七夕有哪些習俗?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 「七夕節」真的不是情人節嗎?不是
    年輕人大都知道「2.14」是西方情人節,那麼,西方有情人節,難道中國沒有嗎?當然有,那就是「七夕節」。可是,為什麼有人說「七夕」並非情人節?主要是源於以下3點傳統文化:一、「七夕節」離不開星宿文化我們常說古代思想很多是封建迷信思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敬畏,而星宿、天文就是最重要的內容。
  • 七夕節: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始於漢朝。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 2020年七夕節的習俗由來是什麼?七夕情人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又名乞巧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民間節日。七夕節的起源於中國漢代。傳說每年這個晚上,天上的織女和牛郎在鵲橋相會。相傳織女是個心靈手巧的仙女,這一夜,凡間的婦人們便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祈求有美滿姻緣。庭院裡的女人向織女星乞求穿針乞巧,所以被稱為「乞巧」,後來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之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4 12:08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立秋匆匆過,轉眼是七月。
  • 2020年七夕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七夕節要送禮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快要到了,最近男人女人的話題都在圍繞著七夕節送什麼樣的禮物,禮物送好了各大歡喜,咔嚓一聲拍個照發到朋友圈裡,炫耀一把,享受著親朋好友的點讚祝福,極大的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有人歡喜就有人愁,不是所有姑娘都能夠在七夕節收到禮物或者是令自己滿意的禮物,那男朋友可就要遭殃了,輕者吵架,嚴重的直接當場就分手。
  • 東西方情人節的由來
    西方情人節的由來: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傳統的情人節。公元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 為「情人節」。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 為普通。
  • 中國的情人節不是七夕節?那是哪一天?
    最為人們追隨的,便是這2月14日的情人節。這天是西方國家為了紀念瓦倫丁和典獄長女兒的愛情所設立的節日。在這個節日傳入中國後,很多小情侶便也開始跟著「過節」了,並以此來紀念他們的愛情。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開始注重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而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七夕節,但其實,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的一種誤解,七夕節並不是真正的情人節。七夕節,在古代被稱作「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是指女子拜祭紡織高手、女紅大師織女以乞求心靈手巧的意思。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來源標題:「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小時候的七夕,就是媽媽、外婆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七夕這一天,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那時的我頓覺生活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也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買買買、送送送,表愛達意。
  • 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七夕節的涵義,何止「中國情人節」這麼簡單~ 2020-08-24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夕情人節傳說
    七月七習俗  【七夕節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從以上七夕節(也就是乞巧節)的別稱、習俗來看,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
  • 七夕節是幾月幾日?2018七夕情人節是哪一天星期幾
    七夕是幾月幾日呢?2018年七夕牛郎織女來相會的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七夕情人節時間及七夕活動習俗,預祝大家七夕節日快樂哦!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 七夕:從女兒節到情人節,官方民間共同推動古老節慶新生
    在歷史長河中,古人並沒有把七夕主要當作情人節來過。那麼,回到歷史中,七夕對古人意味著什麼?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和七夕融合到一起的?七夕節又是如何變成中國情人節的?比之於「2·14」的西方情人節,我們在把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來過的時候,又應該發掘出怎樣不同的文化內涵?
  • 七夕情人節快樂:請尊重弘揚我們自己的文化習俗!
    西方情人節和聖誕節,那是商人借來炒作生意用的玩意。西方情人節和聖誕節等西洋節,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中國人過西洋節不是覺得怪怪的嗎?從風水學來講,是講究源由的,跟我們祖先沒有任何根源,從傳統文化習俗來說跟我們也沒有任何瓜葛。用風水命理學說,中國人尤其是在中國本土過西方情人節、聖誕節,跟我們的七夕情人節和春節是刑、衝、克、害。
  • 聚焦| 「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一張圖了解真正的七夕節
    聚焦 | 「七夕」就是中國的情人節?一張圖了解真正的七夕節 2020-08-25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除七夕外,中國的情人節還有哪些?
    對於年輕人來說,過情人節是一種特殊的紀念日,尤其是那些處於熱戀中的人們。眾所周知,每一年的情人節是在2月14日,然而這只是相對於西方的情人節來說。可是你知道東方的情人節嗎?在中國,情人節是中國本土關於對愛情紀念的節日。
  • 七夕節,西方情人節怎麼選擇?
    不論是傳統的七夕節,還是西方的情人節,都是慶祝雙方感情的節日,在一天裡對心愛的人做點什麼,總是具有特別的意義,而且這兩個節日時間相隔差不多半年,只要有心,都是可以慶祝的。所以在七夕節可以用西方的禮儀表達情感,比如送花,吃西餐之類。在西方情人節,也可以送對方一首小詩,一對同心結,這並沒有衝突。而作為中國人,個人感情裡總是會傾向傳統的七夕節多一些。傳統的七夕節,蘊含自己能認同傳說故事。
  • 七夕情人節由來及傳統習俗盤點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