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輝,別名巖裡政男。又名登輝。
阿輝活了98歲(虛歲),他病亡後,埋葬在中國臺省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軍人公墓。
阿輝於1923年1月15日出生於中國臺省臺北市郊區淡水三芝鄉埔坪村。他的祖籍是福建永定縣湖坑鄉樓下村。
阿輝的父親叫金龍;母親叫江錦。祖父叫財生。
金龍早年曾在臺北北投「警察療養院」裡當雜役工。由於他做事認真勤勉,對日本人奴顏屈膝,故而很得日本警官慄原的信任。慄原推薦金龍參加警察學校考試。金龍考上了警校,並順利畢業。之後,金龍搖身一變,在警界任職,成為日據時期的臺省刑警。
在療養院工作時,金龍結識了洗衣工人江錦。後來,二人結婚,生下兩個兒子,阿輝是老二,老大為登欽。
阿輝出生後,他的祖父財生很高興,他戰戰兢兢地抱起孫兒,激動地說:「乖孫,乖孫,香火又多了一人繼嗣了。」
阿輝從小學開始,就接受日本文化教育,深受日本傳統的影響。他不但習慣日本的教育和思維方式,他對劍道等日本傳統武術也有濃厚的興趣。甚至,他還有一個日本名字,叫巖裡政男。
阿輝在青少年時期,曾在汐止公學校、三芝公學校、南港公學校、臺北國民中學、淡江中學、臺北高等學校等學校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畢業後,阿輝決定去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留學,攻讀農業經濟。
一九四三年,阿輝搭乘運輸船從基隆港前往日本。途中,運輸船在山東靠岸,停留五日。
對此,多年後,阿輝與記者談話時提及了他的「山東(青島)往事」。
記者問:「你去過大陸嗎?」
阿輝實話實說:「去過。我還住了四五天呢。我年輕時早已造訪過大陸。當時,我二十歲左右,我乘船要到日本留學,途中,運輸船在山東靠岸。我在山東(青島)住五天。我看到很多身材高大、臉黑黑的山東大漢。那些人身體強壯,身上穿的服裝非常獨特,臉和身體都黑黑的。」
記者追問:「當地的女孩漂亮嗎?」
阿輝笑了:「我沒看到,只看到山東大漢了。」
記者又問:「那你對那印象如何?」
阿輝答:「我印象中,這是個很漂亮的地方。但讓我最有印象的是山東大漢;看到的瞬間,突然腦海掠過一抹不安。當時中日正交戰,山東大漢個子那麼大,日本人怎麼可能打得贏?日本與中國開戰,這是錯誤的判斷。日本打中國,怎麼會贏嘛?大概打不贏。」
阿輝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上學時期間,很喜歡讀文史哲政經方面的書,他對馬、恩的著作頗有興趣,反覆讀過好幾遍。
後來,在一書中,阿輝寫道:「在京都帝國大學讀書時期,我遍讀馬、恩的著作,他們的著作,我放在書架最顯著的位置。我對《資本論》也曾深加鑽研……」
日本投降後,阿輝被遣送回臺。回臺後,他在臺灣大學插班繼續攻讀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