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男女平等,為何孩子要跟男方姓?女方還要伺候公婆、做家務?

2020-12-21 紅顏日記

我是來反駁伺候公婆、做家務是傳統美德的。傳統就一定是美德嗎?既然是那麼傳統又那麼美德,為什麼男的不親自伺候他親生父母,用美德去完成家務?

所謂男女平等,難道不應該是共同付出嗎?可是現實生活中,女的一抱怨一家人只有自己在做家務,男的就拿彩禮說事,說的好像彩禮不是「傳統」一樣,既然是傳統,為什麼給彩禮就不是「美德」了呢?

在古代,女性之所以淪為家庭傭人,是因為女性不能拋頭露面工作,沒有經濟收入。哪怕是王公貴族的大戶人家太太,也不能自己跑去洽談生意,必須僱傭男性家奴幫忙跑腿、管帳、出面談商務。經濟、仕途、風俗都不允許女性獨立,這是古代封建制度對女性的壓迫,如果不承認「壓迫」這點,滾回古代去,愧對九年義務教育的你趕緊自掛東南枝吧。

在男女都有工作和收益的情況下,家務不應該由女方一人承擔,包括伺候父母照顧小孩,喪偶式婚姻還不如無

在現代,女性工作的機會大大增加,雖然依然有歧視,但至少可以光明正大的工作賺錢,自給自足完全不成問題,也就不需要像古代一樣毫無主權。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夫妻雙方收入差距不大,一個收入8K,一個收入15K,憑啥家務只由女方一個人做?沒有男方的那點工資,女的就活不下去了?

可事實上,哪怕女性找了個同樣月薪8K的男性,家務依然大部分壓在女性身上,因為中國式「賤男」太多了,他們以傳統為藉口,為他們自身的懶惰、自私、狹隘、可悲掩飾。在他們自鳴得意在家啥都不用幹的時候,殊不知在女方心裡,他們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也是大部分中國家庭的悲劇,女性一定要承擔家務,否則就是不傳統、不美德。大清的江山已經亡了,這麼喜歡這種美德,你承擔得起一個人養家,提供女方不工作也能享受到的生活質量嗎?就算你能提供,女性願意嗎?

這種男人,如果做不到婚姻生活中共同付出,連家務都不肯分擔,還是別結婚了吧,免得卑劣的基因一代代地傳下去,汙染了大好河山。

在舊社會,女性不是沒有反抗意識,而是法律風氣不公平。但哪怕是在最黑暗的時候,嫁人也不是女性唯一的選擇。廣東自梳女就是底層女性擁有獨立生活能力後,對社會無聲的控訴和反抗。越是黑暗,越是堅強。所以哪怕到處嘲諷剩女、嘲諷不婚,依然有大批的女性寧願單著。

沒有質量的婚姻是人生的災難,連家務都不肯做的男人還是別出現在女性的生命中比較好,這類男性還是去找個男人互相傷害吧,別禍禍女性了。

關於伺候公婆這點就更搞笑了,男方的父母男方自己不照顧,娶了個媳婦就當甩手掌柜?你家有皇位?

我看不起即要老人遺產又不願意照顧老人的媳婦,但更看不起父母撫養了他一輩子,到了晚年連伺候都不願意的男人。

說實話,那些家裡存在媳婦不願意伺候老人的人家,根源都在兒子身上。兒子的態度決定了父母的待遇。自己不孝,卻把責任都推給女方,這種男人真的應該被雷劈吧。

這是我的親身見聞:老家有個小哥,小學沒畢業就出門打工了,後來靠坑騙親友擁有了幾千萬身家。他在老家蓋了別墅式的豪宅,還找了個211大學的女孩。那女的又高又漂亮,小哥基本上有求必應。結果到了談婚論嫁了,女孩來一句:「以後不跟你父母住,你自己的父母自己孝順,我不會孝順他們的」,小哥收回禮物,果斷分手。不娶不孝順父母的媳婦,這件事在我們那赫赫有名。

而就在前不久,我還看到問答上有人提問:「丈母娘要求婚禮時不允許窮酸的母親出席,我該怎麼辦?」

問怎麼辦的這位兄弟,你母親最大的恨就是生下你吧,在自己生母和媳婦之間居然猶豫了?!可偏偏在中國,這種裝無辜的不孝子大行其道:我媳婦不孝順我父母,我該怎麼辦?、媳婦總是和父母過不去,我該怎麼辦?、媳婦不讓老家的父母來城裡住,我該怎麼辦?……

你自掛東南枝吧,還怎麼辦?沒了媳婦,你能再娶,沒了老父母,你能再變出一個來?如果鐵了心偏幫媳婦,那就搬出去啊,每月給父母充足的贍養費。偏偏大部分中國男人選擇不作為,讓家裡的矛盾越鬧越大,最後還一副受害者的模樣。

所有家裡有婆媳問題的,真相都只有一個:兒子是個不孝的混帳。而且還是自己不孝,還裝模作樣,把過錯都推給女方的王八。

在一個家裡,身為男人,你既不能獨立承擔所有家庭支出,給予老婆子女父母安穩舒適的經濟支撐,又不能身體力行照顧父母,承擔起為人子的責任,何必活著呢?把壓力轉嫁到女性身上,並不能讓你縮頭烏龜的形象更偉大。

不僅要女性會工作有收入,還要全部家務女性做,伺候父母照顧小孩也全部女方一人完成。在外面仿佛是個人,在家裡就成了靈堂壁畫,讓女方仿佛嫁給了個牌位。現在的底層男人比古代更自私。

關於彩禮的問題:中國人嫁女並不是100%都收彩禮的,有些地方的風俗嫁妝要比彩禮豐厚,有些根本不收。

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晉江那邊,女方的嫁妝基本是彩禮的2倍。還有就是廣東這邊,別的地方不知道,但是我們這,只要男女雙方是自由戀愛的,如果兩邊家庭都不怎麼富有,意思意思收個2萬,甚至不收的都有。

我的大學同學就是跟她老公裸婚,剛畢業的時候,大家都很窮,沒有彩禮也沒有嫁妝,也沒有舉辦婚禮,只是簡單的去民政局領個證,然後請要好的朋友吃個飯,這個婚就成了。

那些吐槽彩禮貴的男人,一是自己沒本事賺錢,二是自己沒魅力吸引到不要彩禮也願意跟著你的女人,怪誰?三是自己沒能力出個省在晉江生活。怪彩禮,有用嗎?

最後,孩子冠男方姓,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這是夫妻雙方協商的事情,並不是法律硬性規定的。

現代不是舊社會,孩子冠別人的姓連繼承家產的權利都沒有了。在美好的新時代,法律是允許孩子冠母姓的。至於是冠男方的姓,還是冠女方的姓,看夫妻溝通。

開放二胎後,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話,現實中就有不少人,一個孩子冠父姓,一個孩子冠母姓。除非你嫁的是直男癌,不然這應該是很好商量的事情。

女性在結婚時,一定要考慮男方的品性、脾氣、道德,最重要的是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自己養活自己,讓那些卑劣的男人斷子絕孫,是對地球母親最大的回饋吧。

婚姻中,男女雙方都要互相尊重,如果男方家庭就是需要一個又要會賺錢又要照顧男方父母的媳婦,女的完全可以在婚期了解到後不嫁。同理,男的也可以在婚前溝通好,如果女方不願意,那就不娶。在這麼一個開明的社會,一味地拿女權或男權壓迫一方,都是不可取的。

本文僅反駁回家後就當亡靈的喪偶式婚姻中的丈夫、娶了媳婦就不伺候親生父母的兒子,廣大和妻子一起承擔家務、照顧老人、照顧小孩或者夫妻協商好男主外女主內的不在本文抨擊範圍。

相關焦點

  • 女方是獨生女,結婚時婆婆犯愁要不要給彩禮,親家母說:不嫁不娶
    對結婚的新人來說,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刻,也是自己做主角的時刻。對父母來說,給孩子辦完婚事,也算是完成自己的任務了,從此孩子開始自己的人生。 按老傳統,結婚都是男方娶,女方嫁。男方辦婚房,女方辦嫁妝,姑娘嫁到男方後,就算是男方家的人了。不過,現在法律規定男女平等,再加上很多人家是獨生子女,所以在嫁娶的問題上開始發生變化了。
  • 五十年後孩子照樣跟爹姓
    今天就來跟大家解釋一下你所不知道的三代還宗:倒插門又如何?五十年後,孩子照樣跟爹姓。 三代還宗的概念 眾所周知,中國家庭有了孩子後,大多會跟隨爹姓,除非男方是上門女婿。而三代還宗,說的就是入贅男性的家事,意思是入贅的男性改成女方的姓氏,但從上往下數,等到第三代出生的孩子,就要改回男方本宗的姓氏。
  • 真要跟「天價彩禮」說拜拜?各地開始規範彩禮問題,女性:不嫁了
    比如,陝西明確規定,彩禮不能超過1萬元;河南一地規定,結婚總費用不能超過6萬,第二次結婚不能舉辦宴席;甚至,有其他省份直接規定「零彩禮」…… 看到這些規定,莫非,真要跟「天價彩禮」說拜拜?不過,女性們看到這些規定,可能大多要表示:不嫁了。這樣一來,男人就更不好娶媳婦了。
  • 「生雙胞胎兒子,公婆攆我回娘家坐月子」寶媽悶聲反擊讓全家後悔
    鄰居寶媽前段時間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當大家都去給她道喜的時候,她卻一臉不高興。我平時跟她關係還不錯,就悄悄問她怎麼了,她說:「生雙胞胎兒子,公婆卻攆我回娘家坐月子。他們說現在男女都一樣,孩子不能光讓他們帶。主要是倆孩子,他們怕累,也覺得孩子的奶粉、尿不溼等太花錢,所以就想讓我父母承擔。」
  • 江浙出現「兩頭婚」,孩子可以「冠母姓」,這都說明了什麼?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這樣的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說實話,我生活在浙江一帶好幾年了,這種「兩頭婚」的形式沒見過,但是夫妻正常結婚,住在一起,生倆孩子,孩子一個跟父姓,一個跟母姓的例子倒是見了好幾個了。
  • 婚前公婆買房,在公婆名下,提供給我們做婚房,我該出資裝修嗎?
    應該以新思想來解釋:當今男女是平等的,是雙方結婚了,而不是女方出嫁了,男方提供住房,女房出錢裝修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考慮離婚的事。如果這樣想,那婚後生活AA制較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想孩子孝順,自己賺的錢必須留在自己手上,見過太多的父母把一切都給了孩子,結果是,孩子不管他老。怪誰呢?
  • 拍一套一萬二的婚紗照,男朋友居然說要AA!這個婚還要結嗎?
    誰家結婚不都是男的掏錢拍婚紗照,現在居然說要拍一萬二的要麼我自己出要麼AA!這婚要不要結了,大家來給我評評理,沒有一樣順我意的!拍一套一萬二的婚紗照,男朋友居然說要AA!這樣的人還能要嗎?這樣的男人當然不能要,這麼摳門的男人還要來幹嘛?
  • 婚後不喊公婆「爸媽」,她被丈夫告上法庭
    這都哪兒跟哪兒?「進門」這樣的表述,說明他們骨子裡根本沒有平等的觀念,認為媳婦就是進自己家門的人。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他們的觀念裡,媳婦就是要「主動融入」這個家庭的人,而不是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僅僅因為媳婦不叫自己爸媽,就對兒子婚姻不滿意,就鼓動兒子離婚,把兒媳婦告上法庭……這種父母,大多只會強調別人的義務,只認定自己認定的死理,體現的正是骨子裡的自大、自私以及固執。
  • 《女權=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讓女生佔便宜嗎?
    我上次說了,孩子不應該隨母姓,底下一堆女權主義者表示反對,我特別反感這些雙標女權。談戀愛,你要求男方有房有車,要求男方收入比你高,吃飯要求男生買單,逛街要求男生給你買這買那。我們男生對這些其實沒意見,我也覺得這些是我們男生該做的事情,但是你不能一邊享受著女士優先,一邊壓迫著男生,然後稍有吃虧就嚷嚷著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如果真的男女平等了,你受得了嗎?
  • 孩子跟誰姓是歷史命題
    我說作為一名女性,不管之前有多麼蹦躂、多麼可愛,她都天然有阿克琉斯之踵,她有自己生理、心理、甚至倫理的局限,這是毫無辦法的事情。那麼男性的存在,男性為什麼要存在,他要找到存在的合理性,是從對女性負責開始。對女性負責,是男性存在的必要理由。可惜的是,西方理念的一句「男女平等」,把一切都搞亂了,打破了,進入後現代社會了,一個沒有秩序倫理的空間。
  • 男女平等就是個笑話
    但即使如此,先天生理差別還是要求女性承擔更多養育後代的責任,哪怕有奶粉尿不溼,甚至能請月嫂幫忙,當媽的還是要付出更多,男女還是無法做到完全平等,女性也因此更容易受到職場歧視,要獲得和男性一樣的收入、職位和社會認可,就是要付出更多,犧牲更多。
  • 男女平等了嗎?
    現在網絡上到處充斥著關於男女對立的話題,而且但凡跟這個東西沾邊的問題,下面討論的聲音都很激進,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社會性話題。1、生男生女生孩子總是一個繞不過的門檻,雖然現在也有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群,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人還是選擇結婚生子的。
  • 江浙興起的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婆媳矛盾、孩子姓氏這些婚姻難題嗎
    至於夫妻兩個,也可以各自不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剝離,想住誰家就住誰家。隨自己姓的孩子,以後可以繼承自己家的財產,對方的財產則跟其無關。無論是男方父母還是女方父母,孩子都稱其為爺爺奶奶。兩頭婚真的能解決婆媳矛盾嗎?
  • 江浙興起兩頭婚「0彩禮、0嫁妝,孩子一人一個姓」:這到底是女人的福音還是男人的福利………
    要是說從女性爭取權益的角度上而言,多了一個跟自己姓的孩子而已。這點可能是觀念不同吧。對我而言,我從不在意我的孩子姓什麼,反正只要她是我親生的就行。但可能對很多女性或者養女兒的家庭來說,這是很大的不同吧!本來不管生多少孩子,都是隨父姓的,現在起碼有一個孩子跟自己姓了,她們認為姓是非常重要的事。
  • 權責平等是兩頭婚的關鍵詞
    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第二個隨母姓。當地人俗稱「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  一般而言,婚嫁女性回到原生家庭會變成「客人」,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與原生家庭的身份區隔。兩頭婚的婚後從居模式既不同於嫁娶婚的從夫居,也不同於招贅婚的從妻居,男女雙方的社會身份沒有因婚嫁與原生家庭脫節,從「自家人」演變為「外人」。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新婚姻形式上熱搜!
    - 全文2732字 閱讀約需4分鐘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
  • 「婚前要彩禮說是傳統,婚後鬧平權要跟母姓,女人到底想幹啥?」
    文|好孕姐不久前,我接到一位網友的投稿,對方講述了自己的婚姻經歷,從婚前女方要彩禮三十萬說到婚後不讓孩子跟爹姓,說是男女平等,孩子是她九死一生誕下的,自然要隨母姓。這讓網友很生氣,不理解女人到底想幹嘛,為何前後言行不一?
  • 男方:離婚!女方:孩子應該在一個完整、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並且我與原告(男方)之間的爭吵都是由於原告(男方)不擔負家中生活開銷,我要求原告(男方)支付大女兒學費、二女兒醫療費、複查康復費用產生的,除此外沒有根本性的感情不和,故夫妻雙方的感情沒有破裂,因此我不同意離婚。 2、原告(男方)稱我拒絕與其回家看望公婆,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 二胎跟女方姓,婚後能住娘家,杭州夫妻「兩頭婚」上熱搜,網友評論亮了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家庭裡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