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感冒的發生是因為人體感受外邪而致病,外邪之中以風邪為主,在氣候反常、冷暖失調、人體抵抗力不足時,風邪就可能興風作浪。病情較輕的感冒一般統稱為「傷風」。除了風邪,寒、熱、溼、暑等外邪還常會與風邪相挾侵犯人體,使感冒的症狀多變。天涼以後,風寒和風熱感冒是最常見的兩類。
1.風寒感冒
外邪侵犯人體,通常是從皮毛、口鼻,再到肺衛。寒邪侵及體表,人們常會畏寒,想多穿衣服。另外,打噴嚏、流清鼻涕、咽喉癢,也是風寒感冒常見的早期表現。寒邪有「收引」的特性,侵犯人體,還會有無汗、頭痛,甚至四肢酸痛等表現。外邪來犯,人體鼓動「正氣」與之抗衡,就會發熱。因此,風寒感冒時,人們會有這樣的表現,一方面明顯感到怕冷,另一方面身體卻還會在發熱。而當傷及肺時,就會咳嗽、咯痰,風寒感冒時痰液多為清稀的白痰。
針對風寒襲表的病症狀態,用藥以辛溫解表、宣肺止咳為主,再根據主要的伴隨症狀選藥。
在中成藥中,感冒初起,可選用正柴胡飲顆粒;頭痛明顯的,可選用川芎茶調衝劑;以頭痛、四肢酸痛、周身不適為主的,可用九味羌活衝劑;發熱頭痛明顯,可選感冒清熱顆粒;風寒感冒咳嗽有痰的,可用荊防衝劑。
2.風熱感冒
與風寒不同,風熱相挾襲表時,毛孔是開放的,因此人體會發熱、出汗、怕風。還會有咽喉紅腫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表現。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剛感冒時表現為「風寒」的人,經過3—5天,寒邪可能「化熱」而表現出風熱感冒的症狀,這時治療就得進行相應的調整。
風熱感冒時,辛涼解表、清熱肅肺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可選用銀翹解毒片(丸等)、羚羊感冒片、羚翹解毒片等;發熱不重而以咳嗽為主的,可選桑菊感冒片;風熱感冒發熱明顯,可選柴胡口服液等;發熱、咳嗽、咽痛的,可選雙黃連口服液等。另外,板藍根衝劑也可作為風熱感冒的預防用藥。
感冒雖為常見病,但若咳嗽、咳痰症狀加重,並伴胸痛,或遷延1周以上仍不見好轉,或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應警惕繼發肺炎,須及時到醫院就診。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區別:
1、汗:無汗——風寒,有汗——風熱。
風寒感冒——無汗的感冒:發熱(高燒)、頭痛、骨節酸痛、渾身疼痛。
風熱感冒——有汗的感冒:發熱(溫度不會很高)、汗出、惡風、惡寒 。
2、痰:清稀——風寒,稠濁——風熱。
清稀的一般是風寒,稠濁的一般是風熱。
3、鼻涕:清涕——風寒,黃涕——風熱。
感冒防治的誤區
誤區一:認為打了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簡稱)疫苗就可預防感冒。
流感疫苗是抵禦流感病毒的疫苗,對預防普通感冒沒有療效。雖然二者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但是病原菌不同,臨床症狀有差別,預防和治療的方法也不一樣。普通感冒全年均可發生,病例分布為散發性,早期一般不發熱。流感常發生於秋末或冬季,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其特點是具有流行性,經空氣飛沫傳播,可引起區域性、全國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發病的突出症狀是起病急劇、寒戰、高熱、全身肌肉酸痛等,合併呼吸道細菌感染的發生率高。
誤區二:認為感冒後只要關閉門窗蒙頭睡,捂一身大汗就可治療。
這只是一種假象,因為出汗後身體似乎輕鬆一些,但並不能縮短病程,更不能痊癒。人患感冒時進食減少,體質較弱,如果大量出汗極易引起脫水和虛脫,使得抵抗力降低,病情進一步加重。感冒患者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流通,並應多喝白開水,以利於及時補充體液和排出體內毒素。
誤區三:認為感冒時講究忌口,不吃雞蛋或牛奶等「發物」。
感冒後會使人食慾減退,而流涕、咳嗽、發熱等症狀都會增加機體能量的消耗,如果不能通過加強營養及時補充能量,就會延長病程。因此在患感冒後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口味宜清淡,適當多攝取一些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瘦肉、魚類、雞蛋、蔬菜、水果等才有助於康復。
誤區四:患感冒後同時使用抗生素、解熱鎮痛藥、中成藥、維生素等多種藥物,以為藥用得越多感冒便好得越快。
普通感冒多數是由於病毒感染造成的,抗生素不僅對病毒無效,而且還可能由於濫用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同時,治療感冒的藥物多數為複方製劑,大部分都含有解熱鎮痛藥,如果服用種類混雜,有可能導致藥物過量,例如成人每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的劑量不應超過2克,而服用兩種以上含有此類藥物的製劑就可能造成藥物過量。
誤區五:認為感冒是小毛病,應帶病堅持工作。
醫學實踐證明,當睡眠減少、勞累過度、寒冷刺激時,人體的抵抗力下降,細菌和病毒便乘虛而入,誘發疾病。特別是感冒後不注意休息,病原體就易侵入身體其他部位,繼發感染引起化膿性扁桃體炎、化膿性鼻竇炎、細菌性支氣管炎,個別患者還可能轉為肺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使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臟病、腎病、癌症等慢性病加重或惡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睡眠和休息是恢復健康、縮短病程的有效方法。另外,許多治療感冒的複方藥物製劑含有馬來酸氨苯那敏(撲爾敏),易引起嗜睡的不良反應,不利於患者堅持工作。
防感冒,做好「三清潔」
勤洗手、補充維生素等營養、充分休息以及多喝水等措施幾乎是人人皆知的抗感冒常識。然而,據美國《健康》雜誌最新載文,刊出美國自然健康醫學專家D C 羅娜博士提出的鮮為人知的「三清潔」防止感冒法。
1.清潔鼻竇。鼻竇是人體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過濾器」。功能齊全的鼻竇也是抵禦感冒病毒的最好屏障。建議每天使用淡鹽水清洗鼻腔、鼻竇,對預防感冒流感至關重要。
2.清潔頭髮。頭髮、眉毛和鬍子等毛髮很容易沾染灰塵等汙染物細小顆粒,極容易傳播感冒流感病毒。睡前不洗髮,這些顆粒就容易落在枕頭上,繼而通過眼睛、鼻子或口腔進入體內,增加感冒危險。建議晚上睡前務必洗髮、洗澡。
3.清潔臥室。建議首先,確保被套、被單和枕套清潔舒適。其次,應該保證臥室內空氣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