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亮點丨內質網穩態和長壽新機制

2021-02-08 BioArt

撰文 | 鹹姐

責編 | 兮


分泌蛋白(如激素)和膜蛋白(如轉運蛋白)在核糖體中合成後進入內質網,然後通過摺疊和各種其他修飾如蛋白質水解、N-鍵糖基化、二硫鍵形成等而成為成熟蛋白質,只有完成這所有的過程的蛋白質才能被送入高爾基體進行下一步修飾。因此,內質網作為蛋白質的「製造工廠」,必須通過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來維持細胞內穩態。


當應激源(如缺血過程中的缺氧和葡萄糖剝奪,或病毒造成的蛋白質超載等)阻斷內質網功能時,內質網上就會產生過量的未成熟的缺陷蛋白,這種情況就稱為內質網應激(ER Stress)。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內質網就會發出凋亡信號,導致細胞凋亡。因此,為了應對內質網應激,目前研究發現,細胞內激活了三種主要的防禦機制,統稱為內質網上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PRER),旨在減少缺陷蛋白。第一個防禦機制是阻止核糖體中進一步的蛋白質合成;第二是通過內質網上駐留的分子伴侶的動員來修復缺陷蛋白;第三是內質網中缺陷蛋白質的消除和降解,稱為內質網相關性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 ERAD)【1,2】


最初,科學家們在酵母中分析UPR時發現肌醇需求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 Ire1),該酶作為內質網應激傳感器,通過內質網外轉移來傳遞信息。直到1998年在哺乳動物中發現Ire1同源基因(IRE1)後,哺乳動物體內UPR開始受到廣泛關注,隨後,另外兩個哺乳動物特有的內質網應激傳感器ATF6和PERK被發現,這些跨膜蛋白在未摺疊蛋白過量時可以向細胞核發出信號,引起細胞反應,從而導致蛋白質合成的減少和內質網容量的擴大【3】,如果此時內質網應激沒有被解決,研究發現,UPR也可以通過影響幾個MAPK信號介導的細胞命運決定來觸發細胞死亡或衰老【4】。在揭示細胞應對內質網應激的機制的同時,其與多種疾病的關係也被陸續報導。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內質網應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等密切相關,同時內質網應激與糖尿病、代謝綜合症和癌症也有著重要的關係,內質網應激引起的細胞功能障礙和疾病發病機制的相關研究呈現持續爆發式地增長【5】


雖然許多研究都集中在UPR及其與其他應激反應途徑的相互作用上,但很少有人知道細胞微環境的變化如何影響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決定或衰老過程的。在機體健康和衰老的背景下,細胞應激反應通路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使得蛋白質質量控制機製成為人們理解某些疾病的核心,但是其在哺乳動物中的研究仍有很大限制。此外,現存的高通量研究方法幾乎總是涉及使用來自惡性細胞生長的細胞系,這些細胞系往往表現出對應激反應途徑的嚴重失調,從而阻礙了人們對非癌變條件下生物功能的理解。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ndrew Dillin教授團隊在Cell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Hyaluronidase, TMEM2, Promotes ER Homeostasis and Longevity Independent of the UPRER的文章,以核型穩定的人成纖維細胞為研究對象,使用混合的CRISPR文庫進行全基因組功能敲除篩選,以識別影響細胞對內質網應激反應的新候選基因和通路,並在秀麗線蟲中驗證其普遍性,從而揭示了一條不依賴於UPRER的促進內質網穩態、抑制衰老的新通路,為細胞內應對內質網應激反應提供了新的機制。



本文的研究人員用可維持細胞增殖的濃度的衣黴素處理人成纖維細胞,以通過抑制N-鍵糖基化產生內質網應激,隨後使用混合的sgRNA庫進行全基因組CRISPR敲除篩選(圖1),以期篩選出可以使細胞對內質網應激敏感的基因。結果分析顯示,除了已知的內質網應激通路成員如IRE1和PERK等,最顯著的使細胞對內質網應激敏感的基因還包括了跨膜蛋白2(TMEM2),TMEM2定位於細胞膜,在細胞外基質中起著透明質酸酶的作用,而其之前的研究並未涉及內質網應激,因而成為本文進一步研究的首選對象。


圖1 篩選流程圖


為了證明TMEM2在內質網應激調控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人員實驗發現,TMEM2敲除的細胞對細胞內質網應激的抵抗顯著降低,而其過表達足以改善內質網應激抵抗。由於TMEM2是一個細胞表面透明質酸酶(HAase),它可以將細胞外基質中的高分子量透明質酸(HMW-HA)和中等分子量透明質酸(MMW-HA)降解為低分子量透明質酸(LMW-HA),進一步實驗發現,TMEM2敲除的細胞表現出的對內質網應激的敏感是由於LMW-HA產物的減少導致的。


進一步地,為了探究TMEM2的內質網應激抵抗作用是否是通過UPRER的三種途徑產生的,本文研究者將UPRER每一途徑的功能分別減弱以分析細胞內質網應激抵抗的變化,結果顯示,TMEM2在內質網應激抗性中起著獨特的作用,與PERK1、ATF6和IRE1的典型通路均無關,而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CD44(透明質酸的可能受體)和ERK/p38 MAPK信號通路介導的。


已知動物應對內質網應激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而內質網應激反應的過度激活可以改善這些缺陷,從而延長壽命,那麼TMEM2是否也參與這個過程呢?本文研究人員隨後採用秀麗線蟲為模型,將人源TMEM2(hTMEM2)在線蟲內表達,檢測TMEM2對衰老的影響,結果顯示,秀麗線蟲中hTMEM2的異常表達保護線蟲免受內質網應激損傷,延長了其壽命並增加了其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同時發現hTMEM2參與調節線蟲的天然免疫,並且與細胞實驗一致,這種作用是不依賴於經典的UPRER途徑的,而是依賴於ERK同源基因mpk-1和p38同源基因pmk-1。



綜上所述,本文首次發現TMEM2通過酶解使得HMW-HA分解為LMW-HA,從而改變細胞外基質中糖胺聚糖透明質酸的組成,進而調節內質網應激抵抗,而小代謝物LMW-HA的增加最終通過細胞表面受體CD44介導的p38/ERK MAPK信號的改變,以改變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決定。由此揭示了與衰老相關的內質網應激水平和細胞外基質成分變化如何影響某些疾病的新的發病機制,為治療幹預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10.018


製版人:珂



1. Ron D, Walter P. Signal integration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Nat. Rev. Mol. Cell Biol., 8, 519–529 (2007).2. Tsai B, Ye Y, Rapoport TA. Retro-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from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to the cytosol. Nat. Rev. Mol. Cell Biol., 3, 246–255 (2002).3. Gardner, B.M., Pincus, D., Gotthardt, K. et al.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sensing in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3, 5, a013169.4. Darling, N.J., Cook, S.J. The role of MAPK signalling pathways in the response to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2014, Biochim. Biophys. Acta 1843, 2150–2163.5. Kaneko M, et al. ER Stress and Disease: Towar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iol Pharm Bull. 2017, 40 (9), 1337-1343.

相關焦點

  • 調控PD-1蛋白水平穩態的新機制
    今年10月,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王嘉東教授、王巍教授團隊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團隊聯合在著名SCI期刊PNAS上發表了題為「KLHL22 maintains PD-1 homeostasis and prevents excessive T cell suppression」的文章[2],揭示了一種可在翻譯後水平上調控PD-1蛋白穩態的相關蛋白
  • 內質網脂質穩態在細胞色素P450酶調控中的作用
    當機體受到如氧化還原穩態的失衡、病毒感染、鈣離子濃度失調等刺激時,內質網蛋白合成功能受到幹擾,導致大量未摺疊及錯誤摺疊蛋白蓄積在網腔內引發內質網應激,細胞進而通過激活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恢復內質網蛋白質穩態的平衡[4],而持續的內質網應激可引發炎症、細胞凋亡,影響相關疾病病程的進展。
  • 波瀾不驚,Nat Commun:乙醯輔酶A維持細胞內代謝穩態的新機制
    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通過乙醯輔酶A匯聚成一條共同的代謝通路——三羧酸循環和氧化磷酸化,經過這條通路徹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用於ATP的合成。乙醯輔酶A作為乙醯基供體用於Nε-賴氨酸乙醯化,實現蛋白質乙醯化。最新研究發現,內質網乙醯化功能失調跟發育以及退行性疾病密切相關。
  • 【科技前沿】周軍課題組揭示纖毛穩態調控的新機制
    Cell Research上發表文章Ciliary defects caused by dysregulation of O-GlcNAc modific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complications,首次報導O-GlcNAc修飾這一細胞營養感受器與纖毛這一細胞天線之間的密切關係,並發現過高O-GlcNAc修飾所導致的纖毛缺陷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一個新機制
  • 內質網-線粒體應激雙向調節機制研究進展
    在哺乳動物中,由於機體應激反應,未摺疊蛋白在線粒體基質中沉積,導致線粒體中啟動子區域含有CHOP相關結合位點的分子伴侶(HSP10、HSP60)表達上調,而細胞質和內質網分子伴侶表達無變化。作為雙層膜結構細胞器,經由相關信號分子[如線粒體外膜上的線粒體分裂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 DRP1)和 B細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 2, Bcl-2)相關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介導 ,同時由於膜兩側離子濃度改變,線粒體膜通透性轉換孔開放,導致線粒體跨膜電位下降,線粒體膜通透性增加,釋放大量與凋亡相關細胞因子進入胞質
  • Cell Metabolism八月刊 脂代謝研究亮點
    巨噬細胞在瘦的脂肪組織中多向M2型極化,並參與調節脂肪的代謝穩態。而在肥胖的情況下,巨噬細胞多從M2型轉變為經典的M1促炎表型。本文介紹的iNKT細胞(不變性自然殺傷T細胞)是其他免疫細胞的強激活因子,可以作為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之間的橋梁。多項研究發現缺乏iNKT細胞的小鼠的代謝紊亂會加重,更肥胖。
  • 內質網蛋白P5A ATPase/CATP-8通過清除異位蛋白維持內質網「身份」
    但是在內質網(ER)上是什麼機制幫助移除錯誤定位的膜蛋白目前知之甚少。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香明博士和史丹福大學沈康教授合作,2020年11月10日在cell reports雜誌發表了題為"An Endoplasmic Reticulum ATPase Safeguards EndoplasmicReticulum Identity by Removing Ectopically Localized MitochondrialProteins
  • 研究發現細胞套亡通過p53信號對抗上皮細胞基因組不穩定性新機制
    然而,一些細胞會「逃過」該監視過程分裂產生非整倍體子代細胞(aneuploidy),導致基因組失穩,促進細胞轉化和腫瘤進展。及時發現並清除這些異常細胞對於維持細胞基因組穩定和組織穩態至關重要。該機制闡述了細胞套亡(Entosis)的生理功能,發現了細胞周期調控之外的異常細胞清除新機制,同時揭示了p53基因在細胞水平維持上皮穩態和抑制腫瘤發生的新通路;一方面豐富了現有的有絲分裂監控機制(mitotic surveillance)的內涵,再次證明細胞鑽細胞(cell-in-cell)所具備的生理意義。
  • 內質網標記技術及應用
    從結構上看內質網主要分為管狀內質網和片狀內質網。管狀內質網通過結節連接成網,與細胞內的其他亞細胞器通過膜融合的方式實現物質與信號的交流。片狀內容主要富積於細胞核外,與核外膜連接負責細胞核的信息傳遞、能量物質及其他物質的供給。」圖片來源: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2019, 41(2): 175-184.
  • CELL 最新代謝研究集錦(4篇)
    Selective secretion of succinate is facilitated by its transient protonation, which occurs upon muscle cell acidification.
  • Cell Stem Cell|脂質代謝調控神經幹祖細胞活性和學習記憶
    責編 | 兮神經幹/祖細胞(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NSPC)不僅負責早期的大腦發育,並且在成體時期通過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神經元(Adult-born Neurons)影響大腦的學習記憶等功能。研究發現,許多基因的改變會損傷NSPC的活性,並導致包括認知障礙在內的多種神經系統疾病。
  •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一種靶向內質網的銥(III)複合物可誘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免疫原性死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9:04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巢暉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內質網靶向的銥(III)複合物可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誘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
  • 內質網的功能
    蛋白質的修飾與加工在糙面內質網的膜蛋白和可溶性分泌蛋白在它們分選各就各位之前,通常要發生4種基本修飾與加工:(1)糖基化(內質網和高爾基體);(2)二硫鍵的形成(內質網);(3)摺疊和裝配;(4)特異性水解切割(內質網、高爾基體和分泌泡)。蛋白質糖基化是指在蛋白質合成中或合成後,在酶的催化下把寡糖鏈連接到肽鏈的特定糖基化位點上,形成糖蛋白。
  • PNAS |蛋白穩態下降可能會對人類衰老產生重大影響
    本研究證明蛋白穩態下降是人類衰老的內在原因。使用基因表達,剪接和翻譯的轉錄組範圍內的特徵,發現應激衰老細胞中熱休克反應的轉錄激活顯著退化。此外,磷酸化HSF1核的本地化和分布被削弱衰老。有趣的是,可變剪切也受到了抑制。出乎意料的是,發現應激衰老細胞中不同的未摺疊蛋白反應(UPR)分支之間存在脫鉤。
  •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研究揭示豬膽酸改善葡萄糖穩態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18:16 上海交通大學Wei Jia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豬膽酸通過不同的TGR5和FXR信號機制來改善葡萄糖穩態。
  • 新教材解讀:細胞質-內質網的結構和功能
    試題:下列關於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敘述,錯誤的是A.光面內質網向內與核膜相連B.溶酶體中的水解酶由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C.白色體是貯存脂質和澱粉的場所D.線粒體外膜和內膜之間充滿了液態的基質解析:向內與核膜相連的應該是粗面內質網,A錯誤;構成細胞器中的駐留蛋白,這些蛋白需與其他細胞組分嚴格分離,
  • 【學術前沿】鍾波組發現MAVS和MITA泛素化修飾的新機制
    MAVS(又叫做VISA)以及MITA(也叫STING)作為重要的接頭蛋白,分別介導胞漿中識別RNA的模式識別受體和識別DNA的模式識別受體所介導的信號轉導。研究表明,MAVS和MITA的活性與穩定性受到泛素化與去泛素化修飾的嚴格調控【2】。
  • 內質網的蛋白質合成功能
    粗面內質網是核糖體與內質網共同組成的複合機能結構。所以,粗面內質網的功能是合成、加工並轉運蛋白質。有些蛋白質在細胞質的游離核糖體上合成,合成後留在細胞質基質或被運到細胞核、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另一些蛋白質在剛開始合成不久便隨著核糖體一起轉移到內質網膜上,在粗面內質網上新生肽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腔中,肽鏈繼續延伸直至蛋白質的合成。
  • 內質網是由什麼構成的?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由一層單位膜構成的囊狀、泡狀和管狀的網膜系統。根據其膜外表面有無核糖體存在,可分為粗糙內質網和光滑內質網兩種類型。內質網與核膜相連通,並與高爾基體在結構與功能上有密切關係。粗糙內質網可合成蛋白質。
  • 肺表面活性物質系統中脂質-蛋白質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及其在肺穩態中的作用
    圖1.蛋白質/蛋白質和蛋白質/脂質的相互作用維持肺泡空間的表面活性劑穩態這些突變損害了蛋白質分泌,促進了內質網內的蛋白質聚集,增加了常駐AE2C的內質網應激。此外,已知肺聚集蛋白的遺傳多態性與急性肺損傷,呼吸窘迫症候群和感染的易感性相關。在急性肺損傷的情況下,導致在SP-A1的膠原樣結構域內插入或缺失三個胺基酸的多態性與該疾病的肺特徵性水水平降低有關,這可能是由於蛋白質結構和結合特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