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失蹄。
文|索力
近日,美國德拉瓦州聯邦法院陪審團裁定,歐萊雅必須向加州初創公司Olaplex支付91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45億元)的損害賠償。後者創立於2014年,首款染髮修復產品Olaplex Bond Multiplier No. 1(以下簡稱Bond Multiplier )一經推出就受到全球市場的關注。
Olaplex指控歐萊雅在2015年加州的一次會議上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機密,當時這兩家公司正在洽談併購事宜。歐萊雅方面則否認這一指控,表示公司獨立構思並自行開發了相關競品。
從車庫誕生的品牌,創立一年就被歐萊雅看中
2014年,迪安·克裡斯塔(Dean Christal)在加州的車庫中研製出Olaplex的初代產品。
迪恩的父親是一位化妝品經銷商,擁有26家店鋪,母親則經營一家髮廊。在經營了20年的服裝和滑板公司之後,迪恩和妻子開始進入到美發行業,並於2009年推出了美容院渠道品牌Liqwd。
隨後的幾年中,在加州大學芭芭拉分校的霍克博士幫助之下,迪恩在堆滿實驗室設備的車庫中找到了核心成分Bis-Aminopropyl Diglycol Dimaleate。該成分能夠讓因為熱傷害以及化學傷害斷裂的二硫化鍵的鏈鍵組織重連,實現修復受損頭髮的功能。在2014年,迪恩所創立的Olaplex正式推出Olaplex Bond Multiplier No. 1,該產品能夠對漂染頭髮造成的傷害進行修復。
▍Olaplex的產品,圖片來源於Olaplex官網
在得到眾多染髮師、明星的推薦後,Olaplex的產品在消費市場走紅,並贏得了「液體黃金」的美譽。目前Olaplex的年銷售額在1億美元左右,產品主要在美國的專業線渠道售賣,部分產品通過絲芙蘭銷售。
與國內市場不同,歐美的染髮市場近些年快速增長。而對於歐美女性來說,染髮所造成的頭髮損失難以避免,這也是Olaplex迅速躥紅的基礎。NPD集團的數據顯示,美國的發質修護市場增速遠超彩妝和護膚品,在過去的一年中同比上漲23%,達到7.2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84億元)。作為首個主打修復受損頭髮產品的公司,Olaplex的迅速走紅也引起了化妝品巨頭歐萊雅的注意。
2015年,為了提升染髮市場的技術積累,歐萊雅看中了Olaplex的市場定位,並有意收購這家創立僅一年的公司。不過在這之後,Olaplex方面就宣稱,歐萊雅挖走了公司的兩名核心研發員工,並在一次收購會議上竊取了公司的商業機密。最終在2015年9月,歐萊雅終止了收購Olaplex的計劃。
歷時4年,Olaplex再度贏下訴訟
就在收購終止後的幾個月,歐萊雅集團就推出了一款與Bond Multiplier類似的競品——Smartbond。在修護受損頭髮的步驟上,Smartbond與Olaplex同樣遵循三步流程。
▍歐萊雅旗下品牌Smartbond,圖片來源於Smartbond官網
在核心員工被挖走、歐萊雅推出競品Smartbond後,Olaplex並沒有坐以待斃。2016年11月,Olaplex將歐萊雅美國子公司告上法庭,侵權行為包括抄襲其專利技術和涉嫌虛假廣告宣傳。Olaplex方面認為2015年歐萊雅公司假借收購之名,實際是為了獲取關於品牌及非公開技術機密信息。Olaplex認為歐萊雅在收購的談判中竊取了Bond Multiplier染髮保護劑的專利配方。
2018年6月,Olaplex在英國打贏了對歐萊雅的訴訟。英國法院駁回了Olaplex 11項指控中的10項,但支持了Olaplex對於歐萊雅侵犯專利權的指控。而歐萊雅則決定提起上訴,預計上訴的結果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做出。同時歐萊雅也強調,公司沒有竊取Olaplex的專利,並且該訴訟結果僅在英國有效。
而在8月12日,歐萊雅在美國再次輸掉了訴訟官司。在美國德拉瓦州的法院上,陪審團要求歐萊雅向加州初創公司Olaplex支付9130萬美元的賠償。此次訴訟中,Olaplex對歐萊雅提出四項指控,包括竊取商業機密、違反一項合同以及侵犯兩項專利。而陪審團最終認定這四項指控均成立。在勝訴後,Olaplex的創始人迪恩對外表示,他陷入了一場關於「企業貪婪」的鬥爭。
而在爭議解決之前,法院也要求歐萊雅方面停止在美國銷售相關侵權產品。此次訴訟預計將為Olaplex公司帶來374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的淨收入,約為公司年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尋找潛在投資者,Olaplex未來或被出售
據洛杉磯時報消息,Olaplex目前沒有實體店,員工不到30人並且幾乎不做傳統廣告。在2014年,美國最大的美容用品批發分銷商之一SalonCentric上架了Olaplex的產品,並取得了早期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SalonCentric正是歐萊雅旗下的子公司。Olaplex認為歐萊雅從分銷商處獲知了Olaplex的成功,隨後開始了侵權行為。
與去年的判決一樣,此次美國德拉瓦州聯邦法院陪審團作出的判決並不意味著兩家公司之間的爭端已經結束。在今年7月,Olaplex再次就歐萊雅竊取商業機密在洛杉磯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歐萊雅將一項專利轉讓給Olaplex。而歐萊雅在輸掉官司之後,再次重申公司並未竊取商業機密,該訴訟也僅在美國有效。不出意外,兩家公司間的訴訟官司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而在未來的發展上,這家主打染髮修復的公司正在探索新的交易方案,尋找以私募股權基金為主的投資者。據悉,類似公司的市盈率在5到12倍之間,這也意味著Olaplex的收購價可能超過10億美元。Olaplex尚未進入到中國市場,不過依然有不少中國消費者通過各種渠道購買Olaplex的產品。
近幾年歐萊雅集團一直在加大研發投入和品牌併購力度。今年上半年歐萊雅集團支出研發費用達到35.3億元人民幣,在過去五年合計增長21.22%。顯然一直重視研發投入的歐萊雅在收購Olaplex公司時馬失前蹄,除了需要面對曠日持久的訴訟以及巨額賠償外,公司形象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受損。
Olaplex此次的侵權訴訟正是由歐萊雅收購未果所引發。在面對收購時如何保護公司核心技術,Olaplex與歐萊雅此次的風波也足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