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人生的主色調,窮其一生,我們都在塵世浮塵中掙扎,聖人亦如是。不過,聖人之所以為聖,在於他們找到了使自己心境澄明的方法。老子生活在一個「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的時代,除去己身之痛,更有時代之苦。於黑夜在荊棘中行走,眼盲、身傷,但老子卻如同立於雲端,扶搖而上,飄飄乎,似羽化而登仙。究其根由,在於老子找到了自己的道:致虛極,守靜篤。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人生在世,這八種苦,每個人都很難躲過。但細細想來,這些苦難卻無不都來自於人的欲望。貪者,執著於內心喜好的外物;嗔者,執著於內心厭惡的外相;痴者,執著於不明事理的實相。好像只有徹底的擺脫這些欲望,才能達到心靈的寧靜。老子面對這紛繁複雜的世界用致虛守靜四個字,保持心態的平和。生命總是馬不停蹄的向前奔走,想要保持生命的平和順暢,不如學學老子,半斤八兩的形似或許都可達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想要通曉致虛極,守靜篤,不妨先了解下老子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於老子而言,萬物的變化是循環往復的,變來變去,又回到它原來的出發點,等於不變,所以這個世界是靜的。萬物循環往復歸根於虛靜,就像種子破土而出吸收養分長成參天大樹,最後又零落成泥碾作塵,重歸於土。所以對老子來說,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和天地、萬物之所共適。那麼,於己身而言,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靜。靜,使自己的呼吸、生命和天地萬物相一致之,歸於道的境界時,自然也就擺脫了煩惱和痛苦。
在老子對世界循環往復認知的基礎之上,他認為,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想要保持心態的平和就必須要:致虛極,守靜篤。只有追求虛空達到了極點,堅守清淨達到了志誠,就可以回復心靈的清明。而人生的修養就是為了復歸其根,讓人的心靈超越塵世,歸根於宇宙之道。「惟有收斂浮華,歸於篤實,凝神於虛,養氣於靜,才能複本歸真。」
先不論老子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觀點,也不必去追究老子究竟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思想。不妨單單就其致虛極,守靜篤六個字,談談怎樣使自己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需要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痛苦是我們人生的主色調,我們和它難分難捨。而造成痛苦的根源就是人的欲望,欲望難以消除。看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受到世人詬病就可以明白,欲望只能克制,不能消滅。而克制欲望的途徑就是,致虛極,守靜篤。明白這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虛無,「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越是放不下,便越是掙扎,可掙扎到頭不過一場空罷了。生亦何歡,死亦何苦。人的生死,不就像四季的輪轉,循環往復。生於斯,長於斯,最後就像塵埃歸於天地。那麼,死生又有何懼,還是虛空罷了。既然,所求所願所思所想到頭來終將歸於虛無,那麼又何必執著呢?不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像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和這個世界和解,和這個世界相處。精神自足、安貧樂道、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不過這裡的虛指的是人的欲望最後都如同夢幻泡影,而不是這個世界是虛無的,人所在這個世界沒有任何的意義可言。在陷入痛苦掙扎中,不如告訴自己,致虛極,守靜篤。讓自己追求虛空達到極點,堅守清淨達到志誠,排除物慾的誘惑,回歸到虛靜的本性。使自己暫時和痛苦和解,達到心靈的解脫。
我們不是聖人,也無需成為聖人,所以我們不必讓自己的生活時刻都致虛極,守靜篤。陷進去這個境界,若出不去,便是一場悲劇。我們只需在痛苦、迷茫時想到它,用到它,讓自己得到救贖和解脫就好。在潛移默化中,或許會領略到自己的道。
來源:娛樂小院
院士酒——中國高端圈層茅臺思想酒。
秉承神秘茅臺精華,領悟陽明哲學思想。
向院士致敬,向大灣區獻禮,向祖國祝福。
每年限量3000瓶,謹贈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傑出貢獻的院士專家……
中國(深圳)名企市值戰略研究院醬香酒文化研究所評選監製,圈層健康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榮譽出品,澳門新葡京富盛押限量發售。
院士味道,陽明思想,圈層分享。
圈層健康科技(廣州)有限公司
友誼長久,人生長壽,事業長青
廣州市天河區智慧城科技園E棟五樓
體驗館:深圳福田區皇都廣場A座
電 話:0755-838 61666
版權聲明:圖文來源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本公眾號屬於非贏利社會組織公共文化平臺,不做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