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李聃,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道家學派的開創者。他之前雖然有被後世稱為道家的赤松子、廣成子、彭祖、容成子、王子喬等,但因那時的道家沒有系統的理論,沒形成學派。老子始將他們的實踐上升為理論,著有《道德經》一部,自此道家學說產生,並逐漸形成一個學派。後來又被道教奉為經典,老子便被抬上開山祖盯的寶座,而被稱為李老君。
《道德經》講了許多氣功理論,提出了「赤子」、「嬰兒」之說。要求人們通過練氣功,保持其象「赤子」、「嬰兒」那樣朝氣蓬勃的旺盛生機,使衰老的狀態「復歸於嬰兒」、赤子,即所謂「返老還童」。他所說的「赤子」、「嬰兒」實質上是指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真氣」。練氣功就是練「真氣」。真氣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少,逐漸失去活力,赤子嬰兒時期是真氣旺盛的最佳狀態。老子氣功試圖使人回復到這種狀態,所以我們將老子氣功,稱為老子赤子功.
鑑於《百家話長壽》一書中對老子氣功及其養生理論作過介紹,這裡僅對老子赤子功作原則提示,並據後人收集的老君功法作一簡介。
道家氣功老子赤子功功法
老子赤子功屬於靜氣功,功法雖然簡單,但難以達到入靜的上乘境界。
現在氣功「意守」入靜的生理基礎,已得到證實。上海市氣功研究所通過實驗研究,找到了能夠代表人腦思維活動複雜性的客觀指標。他們先讓氣功師靜坐在椅子上,安置上頭皮電極,並記錄下他的腦電信號十分鐘。然後氣功師練功,再分別記錄下他的功中和功後腦電信號十分鐘,再將信號用腦電圖放大,送入電子計算機,經過最新的「混沌理論」計算後,發現氣功師在發功前後腦電片段的階數變化,存在著一種漲落。發功後,腦電吸引維數值,與深度麻醉相似。這意味著氣功入靜後,達到「排除雜念」(據《文匯報》1988年9月21日》的效果。這說明氣功「入靜」、「意守」是有其生理基礎的,測定腦電信號,是反映這一生理變化的客觀指標.
練老子「赤子」功,重在入靜,其要點:
一是「道法自然」。練功時,要求要順其自然,不強求,不傲作,全身自然放鬆。
二是「無為而無不為」。練功時要做到「無為」什麼都不幹,心理上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即排除一切雜念,行為上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練功時「無為」,是為了成功後「無所不為」,即練究了功夫,能提高智力和工作能力,什麼事都能幹好。
三是「致虛極,守靜篤」。練功時要高度入靜,虛懷若谷,集中意念,意守.玄北之門,(即丹田)。這是老子功法的核心點。
四是「專氣致柔」。練功時要調勻呼吸,使自己呼吸柔和、均勻、細長。
五是「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堅持練功,持之以恆,就會使「真氣」回復到嬰兒時期那樣旺盛,那樣朝氣蓬勃,那樣純樸渾厚,即所謂「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如此,就達到了練老子赤子功的目的。若練到上乘,也會出現特異功能,如《道德經》上說的「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陸行不遇兕(犀牛》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點擊「閱讀原文」 查看 金丹大道入門 道家伍柳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