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編輯部裡討論一件事: 就是如今這幾年我們去買輪胎,似乎絕大多數輪胎款式都會強調「靜音」性能。 因為近期我們編輯部接觸到一款國產輪胎——飛躍「赤兔」。 這其實是一款主打經濟耐用的輪胎系列,而且基本上是針對205以下寬度的小輪胎的產品系列。
讓大家覺得意外的是,這樣的一個主打「小尺寸」經濟規格的輪胎系列,居然在開發的時候首先強調的是靜音? 這確實是比較神奇的事情。 因為在飛躍「赤兔」輪胎的表面居然看到了「消音孔」結構! 這是真有點破天荒了。
但是轉念一想,似乎如今這幾年新款輪胎就沒有不重視靜音的。 所以我們就在想,這是為啥呢? 高端輪胎追求靜音還能理解,但經濟型輪胎為啥也追求靜音? ——為此我整理了一下輪胎的發展史,其中就有關於輪胎噪音的答案。
從古代的車輪說起:
古人就不怕顛簸和吵鬧?
初期的車輪(古時候)是不分輪輞和輪胎的,只有一整個木質的車輪,幾乎是遠古時代「把原木扔地上滾動」的升級版本,因此毫無舒適性可言。 但是木質車輪直接壓在地面,一來是磨損劇烈,導致車輪壽命很短,二來是震動和噪音實在太大。
後來為了稍微減緩一下震動,提升舒適和減小噪音,古人很聰明的在木質車輪外面貼上一層動物皮來做緩衝。 只是舒適性沒提升多少,反倒是噪音大大的減小了! (因為動物皮厚度有限,雖不能提升舒適性,卻能夠明顯降低噪音)
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是由於古代技術所限,人類也只能忍受這樣的車輪數百年、上千年。 一直到近代……隨著橡膠可以硫化的發現,人類歷史第一次把橡膠用作輪胎。 各種實心的輪胎得以被安裝到輪子上,一來是抓地更好,不易打滑,二來是減震效果大大提升。
近幾年輪胎製造商們都「瘋了」
追求靜音似乎都魔怔了
話雖如此,但是這實心輪胎在滾動噪音方面依然表現較差,人們希望能獲得更安靜的輪胎。 為了提升輪胎的安靜性能,輪胎就必然不能做成實心的,而必須做成空心。 但是空心輪胎無法承受重壓,咋辦? 往輪胎裡填充馬毛……
直到充氣輪胎髮明之後,輪胎的滾動噪音才第一次低至谷底。 因為那時候的輪胎是沒有花紋的,世界上所有輪胎都是「光頭胎」。 為了解決輪胎在雨天的打滑問題,德國馬牌公司發明了「在輪胎上刻花紋」的技術。 但這一來輪胎的噪音問題又「冒頭」了。
但是在之前的幾十年裡,輪胎的噪音控制並不是輪胎企業主要的任務。 因為那時候的汽車對胎噪要求不高。 汽車的NHV(噪音和震動控制)也沒有如今這樣嚴格。 而這10年來,輪胎企業們突然間在靜音這個話題上「玩命」了。 他們從橡膠配方、花紋改良、輪胎內安置特殊吸音棉、等等方法去改善輪胎的噪音問題。 這又是為啥呢?
和政策引導分不開
各地「強推」新能源就是明證
比如上星期我剛提到過,上海這裡11月就開始執行的新規,如今全天限制外地車牌上高架(城市高速路),明年5月開始,外省車輛全天禁止進入上海市中心(地面道路都不允許進入)。 種種跡象都表明了一點: 上海開始全力猛推新能源了。
此外上海要求1年之內公交車、計程車全部純電動化(混動都不行)。 其實這不僅僅是上海,如今我國大城市,比如北京、比如深圳,目前的主基調就是如此。 對於我國市場而言,新能源車的銷售火爆,其中行政介入的因素是重頭。 因此我國新能源事業進展速度遠快於國外。
企業被政策逼著上新能源,於是輪胎行業就跟著「地震」了: 新款輪胎的噪音指標控制的越來越嚴格。 我想道理大家不難想到: 因為新能源車對於輪胎噪音要求更高了。 我們知道,汽車的噪音來源五花八門。
新能源時代,發動機都沒了
輪噪就非常突出,不解決咋弄?
有發動機的噪音、有變速箱和傳動軸,各種齒輪的傳動噪音、有風的噪音、還有輪胎滾動噪音。 其中發動機噪音佔主要位置。 而如今電動新能源車為了節能,為了續航表現,都採用流線型低阻力外觀設計,風噪比以往的車小太多了。 另外發動機噪音沒了,複雜的傳動系統噪音沒了……輪胎噪音就變得非常突兀!
因此對於新能源車來說(特別是純電車),胎噪控制不到位的後果就是駕駛者感覺更糟糕。 因為原本可以「被發動機噪音掩蓋」的胎噪如今變得非常明顯直白。 所以汽車企業會「倒逼」輪胎製造商不斷拿出更安靜的輪胎。 於是乎,整個輪胎行業都被逼進入「靜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