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常進入我夢鄉的老人——我的姥姥

2020-12-21 井小田

早上六點從睡夢中醒來,夢裡要去拉姥姥的手,準備拉著她一起回家,伸手去拉的動作,把我從睡夢中拉醒了。姥姥已去世將近五年,但是每次夢裡見到她,都是她活著時的模樣。雖然她的人離開了,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她還一直活著。

1

我從小跟姥姥一起住,聽她講過不少她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姥姥命還挺苦的。

姥姥九歲時,她的父親去世,然後母親改嫁,把她讓親戚收留了。從小就有幹不完的活,即便幹活不少也不受待見,挨打受氣自然沒少受。

經歷了抗日時期,去炮樓裡要過飯,正好碰上人家餃子掉地上了,便讓她撿去,這樣吃上了頓餃子。

後來到了文革那個動蕩的年代,家裡人口多,姥姥有六個孩子,再加上大人那就八口,缺吃少穿更是沒法避免。每天白天去隊裡出工,晚上回家做所有人的針線活,經常縫著縫著就天亮了。

2

雖然生活很苦很難,但是姥姥有信仰做支撐。她沒有向天抱怨她的生活,還天天為世界和平去祈禱。

她沒有上過學,也沒有出過遠門,還為全世界求和平。我小的時候還偷偷笑話她,覺得她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憑她一個人,跪在那裡求那麼一句,能管什麼用?

隨著我的成長慢慢開始理解,也去為世界和平祈禱,雖然世界依舊不和平,但是我們還是盼望和平,如果我們每天都求,每個人都求,當每個人都發生了改變時,世界不就和平了嗎?

姥姥的信仰還是很深的,從小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後來去聖地朝過聖,看到了聖跡,堅定了她的信仰。

小時候每個周日都去村裡的教堂,周日這一天就罷工了,一天要去三次教堂念經,早上五六點有一次。

每個周日的早上,姥姥就早早起床,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其實也不是什麼多好的衣服,只是平時不捨得穿,只有去教堂或出門串親戚時才穿,並且也不是多麼新的衣服,哪件衣服也買了有好幾年,只是穿的次數少,看起來挺好的。

當然我也會早早的被姥姥叫起來,她不認識字也看不懂鐘錶,但是會聽雞叫幾遍了,外面還一片漆黑就被她叫醒,小孩子本身睡眠就多,睡得正香時被喊醒肯定不開心。

她就各種哄著我,要麼給講故事,要麼給拿好吃的,那時零食還很少,不讓小孩隨便吃,一般都是靠零食才能緩解起床氣,乖乖的跟著去教堂。

她不僅自己堅守著信仰,還把信仰的種子播撒在我心裡,一點點帶領著我往前走!

3

姥姥雖然不認識字不能看書,但是特別喜歡聽我給她讀書。我給她讀一些小故事之類的,她聽的津津有味,全神貫注的坐在旁邊聽著。每當看到她那認真聆聽的樣子時,我就想如果姥姥能有機會上學,學習成績肯定也不會差。

姥姥故事講的還不錯,記得小時候經常讓她給講故事,她就把聽來的故事講給我,不過大多是一些神話性質的,現在也不記得什麼情節了,只記得當時聽得很著迷,一個故事要讓姥姥講好多次,姥姥很有耐心,就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給我講。

姥姥雖然沒什麼文化,卻給自己改過名字,她之前叫大滿,一個節氣的名字,但是她覺得聽起來太難聽,便給自己重新起了個名字,叫淑巧。這個名字寓意不錯,聽起來也好聽了,我第一次在戶口本上看到姥姥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起的挺好,後來才聽說那是姥姥自己改的,當時心裡還挺佩服。

4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用來形容姥姥,再合適不過了,年輕時要下地幹活還要出門,到了晚年她就一直在家裡待著,天冷時在屋裡坐著,天熱時在院子裡坐著。有時手頭幹點零活,有時拿著念珠念經,有時坐著打瞌睡。

在我的記憶裡姥姥總是在幹活,天不亮就起床開始做飯,然後就收拾屋子、餵雞、餵豬。農忙時她就更忙了,我都不知道她幾點就起床,之前機械化不普遍,需要大量的人工。

秋收時間最長了,姥姥在家剝玉米皮,就是把玉米外邊的皮撕開,然後再掰下來,二三十畝地的玉米,全部剝完得半個多月。

她的手指前端到後面都疼的不能碰了,即便如此她還是堅持著。姥姥也是個聰明人,手指前端磨得疼了,她就找了一個錐子,用錐子把玉米皮先挑開,然後用手指不疼的部分來拽開,雖然速度慢了點,但是剝一個就少一個。

當看到我們不願幹活,看著活多發愁時,她就說:「人怕幹活,活怕幹!」細想一下,這句話雖通俗易懂,但富含哲理。

之前家裡沒有洗衣機,衣物不管大小都是靠手洗。有時看姥姥洗被罩床單之類的,用個搓衣板,提前兌好洗衣粉水,坐在那裡一點一點用力搓洗,經常一洗就是半天,洗得乾乾淨淨。

她不願意讓我洗衣服,因為我用洗衣粉多,小孩沒有太大力氣,用洗衣服少了根本洗不乾淨。她跟我正好相反,為了省點洗衣服,寧願自己都給洗了,在姥姥的觀念裡,力氣不值錢,買來的東西都是寶貴的。

5

我上學時一般都不請假,不遲到,唯一一次遲到至今記憶猶新。上小學時,夏天有午休,有一次家裡只有姥姥在家,她中午幹活不睡覺,我就教給她怎麼看表,告訴她到幾點了就叫我起來,別讓我遲到了。

結果我一覺睡到了三點,睜開眼一看表趕緊爬起來,出門時看見姥姥,我問她怎麼不叫我起來,現在都過點了。她說:「看你睡得正香呢,就不叫你了,讓你多睡一會吧!」聽了姥姥的話,真是讓我哭笑不得,老人對孩子就是有些溺愛。平時都是父母給看著時間,經常從睡夢中被叫醒,但是姥姥才不忍心把孩子叫醒呢!

姥姥孩子多經常有人來看她,每次來都會帶些好吃的,但是姥姥很少自己吃,都留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吃,小孩難免有淘氣的時候,就給點好吃的哄哄。後來我們開始住校,姥姥怕我們在外面吃不飽,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塞些吃的。

姥姥愛我們,有好吃的都給留著,我在姥姥出去串親戚時,也會給她留一些零食。那時沒有什麼零花錢,零食也不多,有時吃到什麼感覺好吃,就悄悄藏起一點來。有的是同學給的,有的是家裡來親戚拿來的,有的是自己偷偷買的,總之每種量都不多,但是種類卻是五花八門。

那時也還小,覺得這就是愛的一種表達形式,看到姥姥把好的留給我,我也學著把自己認為好的留給她。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愛也就是如此吧,彼此想著對方,把最好的留給對方,在這樣彼此分享、彼此掛念、彼此珍惜中,感情變得越來越深厚。

以至於姥姥去世後,我心裡仍覺得她還活著,還一直存在著。時常夢見她老人家,夢裡也不會看到她而害怕,還是我們一起生活的情景。

甚至夢裡的姥姥還在與時俱進,都會跟我發信息了,自己學會了漢字,學會了用手機,學會了發微信。我們的生活在改變,夢裡的姥姥也隨著變化,並不是只停留在她生前的回憶裡。

雖然我們不能在現實裡再相見,但是姥姥時常進入夢裡,繼續與我們生活,我還是很欣悅的,盼望著再次與您老人家夢中相遇!

(曾多次想記錄下與姥姥之間的生活點滴,但實在太多感覺無從下手,直到這次她又來到夢裡,終於下定決心,要把一些回憶記錄下來。以此紀念我那深深懷念的姥姥,我們都好好的,您老請放心!)

相關焦點

  • 行軍中譯電員無暇休息,只能走著路打盹,時常能進入夢鄉
    作者:原志願軍第六十八軍二〇四師司令部機要科譯電員 高文治我有幸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當時我在志願軍二十兵團六十八軍二〇四師司令部機要科負責辦報。1951年7月入朝,1955年4月回國,在朝鮮生活、戰鬥了四年多。
  • 寫在清明節|憶我的姥姥姥爺
    作者:肖霧(本文系原創,並請標明作者,謝謝)我的姥姥姥爺疫情期間,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到辦公區只能出家屬院再從正門進入,由家屬區直達教學區的路被封閉。由於「路途遙遠」,為節省時間每次都騎自行車到辦公室。姥姥和我們一個院,兩座房子相隔也就四五米,我記事的時候就是睡在姥姥家。姥姥的廚藝很好,會烙厚厚的油餅,外酥脆、內鬆軟。夏天,家裡三頓飯,姥姥家兩頓,放學是三四點之間,回家之後有時會趕上姥姥的雞蛋面、山藥丸子。雞蛋面買這有整整的一枚雞蛋,山藥丸子裡頭有羊肉油渣或者羊尾巴油,味道美極了。姥姥見到我,總是說我們家「大相公」回來了。
  • 藍藍的星空下,我安然入睡,悠悠的月色,伴隨我進入夢鄉……
    不知不覺,七點已過半,看著車窗外步行匆匆的行人們,也許他們和我一樣希望快點到家吧。家是落葉所能回歸的根,是孤雁所能嚮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擁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終於,漫長,孤寂的等待過去了,車子的那一停是屬於我的,我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拽著書包下了車,飛快地向家跑去,這段時間壓在我心頭的學習之累也隨風而飄散,在家裡,不需要天沒亮就起來讀書,不需要到深夜還打著手電筒寫那本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不需要……喜歡在家的感覺,回家真好
  • 劉姥姥與賈母:貧富兩生花——我就是你來,你就是我!
    老嶽母已有九十一歲,僅有一女,女兒多年前去世了,老人與女婿生活在一起,女婿脾氣不好,嗜酒,心情不好就暴打老太太。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太太,被女婿打倒在地,踢她的背,踩她的臉,拖起來,又推倒。讓人氣憤又心酸。後來記者去採訪,老太太臉上瘀青未褪,傷口結著痂,她張著沒牙的口,艱難地為女婿辯護,說,不怨他,不怨他,(是我)不中用了。看著這個視頻,莫名地想到劉姥姥。
  • 那個和姥姥一起長大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我的一個好朋友,人長得特別漂亮,身材又好,是北京某大醫院的護士長。自身條件這麼好,工作能力又強的人,惹很多人羨慕嫉妒恨,但是她自己卻很自卑,總覺自己哪裡都不好。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無法理解,誰也不知道她能有什麼可自卑的,所以她除了工作同事之外,能交的朋友很少,人際關係也很簡單。
  • 我姥姥叫米香菊,這名字是她自己偷改的
    60多平米的房間裡,只有十一歲的我、廚房沒吃的菜、臥室沒合上的琴,以及頂柜上五顏六色的氣球。我既怕黑,也怕浪費電。翻出來好多蠟燭,點在客廳和臥室裡。在那個漫長的夜晚裡,沒人告訴我另外一邊在發生著什麼。燭火一閃一閃的,冒著黑煙,和我一樣,又小又沒用。從我出生,只要姥姥住在我家,就是和我一起睡。我靠裡,她靠外。
  • 我為姥姥剪指甲
    我的姥姥已經七十多歲了,眼睛也花了,看什麼都很模糊,比如穿針、看報、剪指甲……這些都很難做好,尤其這兩天剛做完白內障手術,眼睛戴著眼罩,行動十分不便,我決定幫姥姥做這些事。 吃完午飯,我發現姥姥的指甲長長的,於是我想幫她剪指甲。說幹就幹,我馬上拿來指甲刀對姥姥說:「姥姥,我給你剪指甲吧!」
  • 姥姥教給我剪窗花
    我姥姥就是剪窗花的高手,村子周圍十裡八鄉聞名。不論是小動物還是花花草草,她只要看一眼就能剪出來,而且活靈活現。她剪的剪紙有特點,比如小動物身上的團團花,比如花朵上的狗牙邊,與別人都不相同,簡直可以算是她的「專利」了。姥姥帶的徒弟可多啦,出名的也不在少數,比如,西灣裡的殘疾女子劉姐,得了真傳。她帶著技藝出國表演,讓外國人讚不絕口,圍著表演臺拍照。
  • 「姥姥帶大的我,新房卻讓奶奶來住?」爸爸的答案讓我寒心
    房子裝修好了,我們一家人十分開心地在打掃房子,爸爸無意間說了句話讓我突然哽咽了。爸爸說:「把主臥的床額外多鋪上一床褥子,你奶奶睡得還舒服。」我腦子第一時間有點蒙,條件反射地說了一句:「姥姥好不容易把我帶大,甚至還幫我帶我的孩子,晚年竟讓奶奶來享福?」
  • 尼格買提成都分享新書:姥姥去世讓我《一夜長大》
    讀者尤女士看完前面一部分後告訴記者,尼格買提在書的開頭講述了跟自己很親近的姥姥去世,為他後來的人生選擇造成了一定影響,「尼格買提的語句不是屬於華麗的,但是很吸引我讀下去。」尤女士說。尼格買提說,其實自己「一夜長大」是從四年前姥姥去世時開始的。「人不就是這樣嗎?生命中的一件事,也許讓你瞬間長大,首當其中的就是親人的離世。」
  • 從來不給家裡的老人拍照,因為我害怕
    我的手機裡只有一張家裡老人的照片,是我的姥姥,也就是奶奶的媽媽,其他任何老人的照片都沒有。姥姥的這張照片是表弟過生日時拍下的,表弟的生日是7月,所以正值放暑假。當時姥姥在我們家住,姑姑離我們家很近,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
  • 姥姥去世一個月後,有個歲數跟姥姥差不多的老奶奶,來找姥姥聊天
    文/趙主任姥姥去世時八十六歲。姥姥去世後一個月左右,有個歲數跟姥姥差不多的老姐妹,來找姥姥聊天。她在院子裡看見我,我告訴她姥姥已經走了。老奶奶眼花,還有點耳背:孩子!俺歲數大了,聽不真亮兒,她這個猴精兒上哪裡耍去了!
  • 鬼故事:七月半鬼門開,母親懷胎七月生下了我,卻把姥姥嚇壞了
    我上有三個哥哥,即便我夭折了,家裡的老人也不會心疼。可是我姥姥稀罕我,說我天生陰陽眼,她等了一輩子,終於等到自己後代出了一個可以繼承她的衣缽孫兒。姥姥為了讓我避開命犯七字之禍死劫,祖姓吳,便給我起名為吳乞。吳字與無同音,乞與七同音,名字的深意就是沒有七。對於姥姥的話,我父母深信不疑,自然同意了。
  • 中國式姥姥上熱搜感動無數人:有媽媽在,我才敢生娃
    在姥姥的疼愛裡長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一個暖心視頻告訴了我們答案。視頻記錄的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一會兒從懷裡掏出來熱氣騰騰的包子,一會兒又變出「香噴噴」的臭豆腐。仿佛懷裡揣著個百寶箱,而這個百寶箱只為自己的外孫變魔術。視頻中的老人是黑龍江小夥周宇的姥姥,東北天氣冷,姥姥總是擔心零食涼了,所以把它捂在懷裡。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她很感動,娃姥姥身體不好,於是小慧想拿回帽子還回去,「娃,把帽子還給姥姥,姥姥身體不好怕冷。」可話音剛落,他姥姥就笑呵呵地說「沒事,看見我寶貝外孫,我就不冷,姥姥這帽子暖和吧。」說完還一把抱起娃娃,用自己厚厚的衣服把娃娃包裹了起來,讓人感覺很溫馨,就連寶寶也是如此,很乖巧的依偎在姥姥身旁。
  • 【萊州風物】姥姥的青鱗魚
    那年,我剛滿八歲,正值上學的年齡。「賣魚啦!社裡賣魚!」聽到鄰居的吆喝聲,姥姥就找個小盆或辮子簍出來,塞給我幾角錢,讓我到供銷社買魚。青鱗魚是村裡用新買的拖拉機,從五十裡開外的西北海上拉回來的,腿還沒邁進供銷社的大門,一股海腥味撲鼻而來,這對我們這些平時聞慣了黃土味道的人來說,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誘惑。姥姥身材瘦弱,小腳,但幹活很麻利。
  • 萊州記憶,姥姥的青鱗魚...
    我時常納悶,一個不吃魚的人,何以能用一把麥秸,一把玉米面,幾勺花生油,幹煎出如此外酥內嫩的美味佳餚。我也時常想,《道德經》所云「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小鮮」,指的莫非就是姥姥的青鱗魚?那個年代的午餐,就是饅頭、餅子、鹹菜;倘有人家送來鹹青鱗魚,必定令眾人垂涎。我家的生活水準一般,但每次送飯,姥姥都會讓我帶上剛從鍋底掏出來的燒(烤)得熱乎的鹹青鱗魚,姐姐、二哥嚼著餅子鹹魚,汗水和著泥土的臉上滿是得意,似乎忘記了疲倦。      燒(烤)的青鱗魚,是鮮魚經過醃製和晾曬後的鹹魚,醃製要求鹹淡適中,晾曬效果要求軟硬適中。
  • 夢鄉造句和解釋_夢鄉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乘客們都進入了夢鄉。(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3、「諾曼第號」遇難記)3、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祖父的園子)夢鄉參考例句:1、夜闌人靜,大地上萬物都進入了夢鄉。2、已是更深夜闌的時候,火箭兵進入了夢鄉。3、我今天太累了,一躺下就進入了夢鄉。
  • 曾經我是那個被遺忘的孩子,如今我要讓我的女兒們做真正的孩子
    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的一個暑假,當我正沉浸在剛剛放假的興奮中時,爸爸告知我要把我送去奶奶家陪奶奶。當時正在練琴的我,把心裡極度的委屈,失望,憤怒,無奈通通發洩在《喜洋洋》那首曲子裡。而我卻連拒絕的念頭都沒有,縱然無比不情願,心裡卻很明白我不可以說不,說了也沒用,最重要的是那樣會顯得我很自私,不懂事,不夠愛奶奶。
  • 倪萍《姥姥語錄》:從百歲老人的質樸生活裡,洞悉生命本質的意義
    姥姥的陪伴和照顧,對倪萍的童年以至於往後的一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無論倪萍是在事業的巔峰時期還是在人生路上的溝溝坎坎裡,她都會想起姥姥那些年的那些話,就像是生活裡的輕風細雨,撫慰人心,治癒心靈,如此受用。她和姥姥一起度過的那個童年以及姥姥所給予她的溫情與言傳身教,陪伴著她度過了大半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