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六點從睡夢中醒來,夢裡要去拉姥姥的手,準備拉著她一起回家,伸手去拉的動作,把我從睡夢中拉醒了。姥姥已去世將近五年,但是每次夢裡見到她,都是她活著時的模樣。雖然她的人離開了,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她還一直活著。
1
我從小跟姥姥一起住,聽她講過不少她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姥姥命還挺苦的。
姥姥九歲時,她的父親去世,然後母親改嫁,把她讓親戚收留了。從小就有幹不完的活,即便幹活不少也不受待見,挨打受氣自然沒少受。
經歷了抗日時期,去炮樓裡要過飯,正好碰上人家餃子掉地上了,便讓她撿去,這樣吃上了頓餃子。
後來到了文革那個動蕩的年代,家裡人口多,姥姥有六個孩子,再加上大人那就八口,缺吃少穿更是沒法避免。每天白天去隊裡出工,晚上回家做所有人的針線活,經常縫著縫著就天亮了。
2
雖然生活很苦很難,但是姥姥有信仰做支撐。她沒有向天抱怨她的生活,還天天為世界和平去祈禱。
她沒有上過學,也沒有出過遠門,還為全世界求和平。我小的時候還偷偷笑話她,覺得她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就憑她一個人,跪在那裡求那麼一句,能管什麼用?
隨著我的成長慢慢開始理解,也去為世界和平祈禱,雖然世界依舊不和平,但是我們還是盼望和平,如果我們每天都求,每個人都求,當每個人都發生了改變時,世界不就和平了嗎?
姥姥的信仰還是很深的,從小出生在天主教家庭,後來去聖地朝過聖,看到了聖跡,堅定了她的信仰。
小時候每個周日都去村裡的教堂,周日這一天就罷工了,一天要去三次教堂念經,早上五六點有一次。
每個周日的早上,姥姥就早早起床,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其實也不是什麼多好的衣服,只是平時不捨得穿,只有去教堂或出門串親戚時才穿,並且也不是多麼新的衣服,哪件衣服也買了有好幾年,只是穿的次數少,看起來挺好的。
當然我也會早早的被姥姥叫起來,她不認識字也看不懂鐘錶,但是會聽雞叫幾遍了,外面還一片漆黑就被她叫醒,小孩子本身睡眠就多,睡得正香時被喊醒肯定不開心。
她就各種哄著我,要麼給講故事,要麼給拿好吃的,那時零食還很少,不讓小孩隨便吃,一般都是靠零食才能緩解起床氣,乖乖的跟著去教堂。
她不僅自己堅守著信仰,還把信仰的種子播撒在我心裡,一點點帶領著我往前走!
3
姥姥雖然不認識字不能看書,但是特別喜歡聽我給她讀書。我給她讀一些小故事之類的,她聽的津津有味,全神貫注的坐在旁邊聽著。每當看到她那認真聆聽的樣子時,我就想如果姥姥能有機會上學,學習成績肯定也不會差。
姥姥故事講的還不錯,記得小時候經常讓她給講故事,她就把聽來的故事講給我,不過大多是一些神話性質的,現在也不記得什麼情節了,只記得當時聽得很著迷,一個故事要讓姥姥講好多次,姥姥很有耐心,就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給我講。
姥姥雖然沒什麼文化,卻給自己改過名字,她之前叫大滿,一個節氣的名字,但是她覺得聽起來太難聽,便給自己重新起了個名字,叫淑巧。這個名字寓意不錯,聽起來也好聽了,我第一次在戶口本上看到姥姥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起的挺好,後來才聽說那是姥姥自己改的,當時心裡還挺佩服。
4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用來形容姥姥,再合適不過了,年輕時要下地幹活還要出門,到了晚年她就一直在家裡待著,天冷時在屋裡坐著,天熱時在院子裡坐著。有時手頭幹點零活,有時拿著念珠念經,有時坐著打瞌睡。
在我的記憶裡姥姥總是在幹活,天不亮就起床開始做飯,然後就收拾屋子、餵雞、餵豬。農忙時她就更忙了,我都不知道她幾點就起床,之前機械化不普遍,需要大量的人工。
秋收時間最長了,姥姥在家剝玉米皮,就是把玉米外邊的皮撕開,然後再掰下來,二三十畝地的玉米,全部剝完得半個多月。
她的手指前端到後面都疼的不能碰了,即便如此她還是堅持著。姥姥也是個聰明人,手指前端磨得疼了,她就找了一個錐子,用錐子把玉米皮先挑開,然後用手指不疼的部分來拽開,雖然速度慢了點,但是剝一個就少一個。
當看到我們不願幹活,看著活多發愁時,她就說:「人怕幹活,活怕幹!」細想一下,這句話雖通俗易懂,但富含哲理。
之前家裡沒有洗衣機,衣物不管大小都是靠手洗。有時看姥姥洗被罩床單之類的,用個搓衣板,提前兌好洗衣粉水,坐在那裡一點一點用力搓洗,經常一洗就是半天,洗得乾乾淨淨。
她不願意讓我洗衣服,因為我用洗衣粉多,小孩沒有太大力氣,用洗衣服少了根本洗不乾淨。她跟我正好相反,為了省點洗衣服,寧願自己都給洗了,在姥姥的觀念裡,力氣不值錢,買來的東西都是寶貴的。
5
我上學時一般都不請假,不遲到,唯一一次遲到至今記憶猶新。上小學時,夏天有午休,有一次家裡只有姥姥在家,她中午幹活不睡覺,我就教給她怎麼看表,告訴她到幾點了就叫我起來,別讓我遲到了。
結果我一覺睡到了三點,睜開眼一看表趕緊爬起來,出門時看見姥姥,我問她怎麼不叫我起來,現在都過點了。她說:「看你睡得正香呢,就不叫你了,讓你多睡一會吧!」聽了姥姥的話,真是讓我哭笑不得,老人對孩子就是有些溺愛。平時都是父母給看著時間,經常從睡夢中被叫醒,但是姥姥才不忍心把孩子叫醒呢!
姥姥孩子多經常有人來看她,每次來都會帶些好吃的,但是姥姥很少自己吃,都留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吃,小孩難免有淘氣的時候,就給點好吃的哄哄。後來我們開始住校,姥姥怕我們在外面吃不飽,每次回家都會給我們塞些吃的。
姥姥愛我們,有好吃的都給留著,我在姥姥出去串親戚時,也會給她留一些零食。那時沒有什麼零花錢,零食也不多,有時吃到什麼感覺好吃,就悄悄藏起一點來。有的是同學給的,有的是家裡來親戚拿來的,有的是自己偷偷買的,總之每種量都不多,但是種類卻是五花八門。
那時也還小,覺得這就是愛的一種表達形式,看到姥姥把好的留給我,我也學著把自己認為好的留給她。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愛也就是如此吧,彼此想著對方,把最好的留給對方,在這樣彼此分享、彼此掛念、彼此珍惜中,感情變得越來越深厚。
以至於姥姥去世後,我心裡仍覺得她還活著,還一直存在著。時常夢見她老人家,夢裡也不會看到她而害怕,還是我們一起生活的情景。
甚至夢裡的姥姥還在與時俱進,都會跟我發信息了,自己學會了漢字,學會了用手機,學會了發微信。我們的生活在改變,夢裡的姥姥也隨著變化,並不是只停留在她生前的回憶裡。
雖然我們不能在現實裡再相見,但是姥姥時常進入夢裡,繼續與我們生活,我還是很欣悅的,盼望著再次與您老人家夢中相遇!
(曾多次想記錄下與姥姥之間的生活點滴,但實在太多感覺無從下手,直到這次她又來到夢裡,終於下定決心,要把一些回憶記錄下來。以此紀念我那深深懷念的姥姥,我們都好好的,您老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