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是一種自願自發的可以自由選擇做喜愛的玩具來進行的活動。遊戲是不受外在目標限制 的,重要的是遊戲的過程,而非結果。
遊戲既包含了兒童生理、心理和情緒的部分,同時也涵蓋了社會活動的層面。因此,當兒童在 遊戲時,呈現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個體。
遊戲既包含了兒童生理、心理和情緒的部分,同時也涵蓋了社會活動的層面。因此,當兒童在 遊戲時,呈現的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個體。
許多成人想要接納兒童的遊戲活動,因此要為遊戲找出意義。
他們認為兒童必須朝向成人認為重要的目標努力。結果在他們急於看到成長的過程中,許多成 人無法忍受兒童「把時間浪費在遊戲上」。
讓遊戲更正當化,似乎是在暗示遊戲只有在符合成人眼中的標準時才是重要的。
正如兒童期有其深刻的價值,並非只是為成人期做準備。遊戲也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而非視成 人的價值來論定它的重要性。
01
遊戲的功能
Frank (1982)認為兒童從遊戲中可以學到一些別人無法教給他們的東西。那是他們探索和學 習真實世界裡時間與空間、及人物和事物的一種方式。
在參與遊戲的過程中,兒童學會生存在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世界,同時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 探索、經驗及學習。
十歲或十一歲以下的兒童,大多很困難固定地坐在同一個地方一段時間。
年紀小的孩子需要很努力才能提醒自己好好坐著,因此把精力消耗在非建設性的努力上。
遊戲治療滿足兒童好動的需求。
在遊戲中兒童發洩精力、學習生活中的責任、達成困難的目標、以及重新體驗挫折。他們能有 身體的接觸、發洩競爭的需求、以社會接納的方式表達攻擊性,及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
02
通過遊戲治療來表達
與兒童的治療關係最好是透過遊戲來建立的。遊戲提供了一個解決衝突和溝通情感的通道。 兒童用遊戲比用說話更自在,所以在自發的遊戲中更能直接、完整地表達出自己。讓兒童玩出
他們的經驗及感覺是兒童所能參與最自然的自我療愈過程。
某些情緒或態度若直接表達會讓兒童覺得太冒險,因此由其自由選擇的玩具中投射出來會讓他
覺得比較安全。(例如,埋東西在沙漠,拿槍射大恐龍,摔打娃娃來發洩對弟弟的不滿)
大部分成人都能透過某些形式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情感、困頓、焦慮、及個人問題。語言是針 對成人的,而遊戲是針對兒童的。他是一個表達感覺、探索關係、及自我充實的媒介。
給予機會,兒童就能以某種態度或過程玩出他們的感覺和需要,就如成人們說出心中困擾一 般。
兒童的表達層次及溝通方式雖然不同,但是所有的表達,如害怕、滿足、生氣、快樂、沮喪等 都是與成人類似的。
治療並不只限於說話的模式,如果可以說出來,為什麼不可以玩出來?
兒童可能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嘗試去說他們的感受,或他們如何被自己的經驗所影響。
但如果在一個關心、敏感、且富同情心的成人面前,他們會選擇玩具來表達自己的感覺,且用 玩的方式來說出經歷過的故事。
兒童的遊戲對他們自己來說是相當重要且具有意義的,因為透過遊戲,他們能探索那些語言無 法表達的領域。兒童用玩具來說出嘴巴無法表達的話,做出現實中不敢做的事,以及流露出真 實的感情。
了解兒童的遊戲行為,是一個線索,幫助治療者更完全進入兒童的內心世界。
有了適當的玩具器材,兒童就不需要被限制在只能用語言討論的方式,相反的,可以利用這些 玩具,把過往的經驗生動的帶入遊戲中,確實、明白並立即地表達他的各種感受。
03
Moustakas (1955)認為,在兒童遊戲治療過程中,有以下情況可顯示出他們的進步 一、遊戲中隨時流露出負面情緒。
二、表現出曖昧不清的情緒,通常是焦慮或敵意。
三、對特定對象,如父母、兄弟姐妹,表達出負面的情緒。或表現特殊的退化行為。
四、對特定對象,如父母、兄弟姐妹,表達曖昧的情緒(可能是負面,也可能是正面)
在遊戲治療過程中,有明顯可區 分的形式存在。
隨著遊戲治療過程的逐漸發展,兒童能更直接地表達情感、更接納現實、且更針對特定的問題 做探討。
兒童一開始往往專注於探索性、非特定、及創造性遊戲。 在中期階段則偏重於攻擊性遊戲,且述說有關家庭及自己的事。 在後期,戲劇性遊戲和與治療者的關係變得更為重要。焦慮、挫折、生氣也都能被表達出來。 當然男孩和女孩也會有差異存在: 男孩表現出較多生氣、攻擊性言語和遊戲、並製造較多噪音。
女孩呈現較多創造性、關係性遊戲,較快樂也較焦慮,會糾正治療者的反應,並能說出正面 或負面的想法。
04
結語
在遊戲治療中,不管兒童的適應性如何,對負面態度的表達形式是差不多的,差異在於表達這 些態度的多寡和嚴重程度。
適應良好的兒童較少表現出負面態度,若有,也較有方向和重點。相反地,適應不良兒童較常
表現負面態度,且較嚴重、缺乏清楚的方向和重點。(Moustakas,1955)
另外,家長和治療者也需要小心,不能隨意推斷兒童遊戲中的意義。
兒童用什麼樣的玩具,怎樣去玩,都沒有絕對的單一的定義或者解釋。環境因素、最近發生的 事件、突然的經濟困境等,都是可能產生行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