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兒童遊戲治療師:做一個關注「關係」的「手藝人」

2021-02-13 簡耕

我是一名兒童遊戲諮詢師,從業年限不長,但深深的熱愛著這份工作。

很多小朋友被爸爸媽媽帶著來到遊戲室,爸爸媽媽的訴求可能更多是諮詢、治療以解決孩子在行為或者情緒上的「困境」。

但進入遊戲室,我更願意在遊戲室帶領小朋友體驗一種「接納和不評價」的關係

小朋友的表現總是各不相同,無論是在遊戲室裡外。

第一次來遊戲室,面對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儘管遊戲室裡有更多好玩的玩具,但小朋友仍舊抱在媽媽身上,哭著喊著「我不」、「不要」,掙扎著表示不要離開媽媽,不願意進入遊戲室;

有的小朋友,進入遊戲室,怯生生的站在一個地方,或低頭看腳尖,或盯著遊戲室一個地方,或者看著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但任憑諮詢師的如何邀請,也不反應;

有的小朋友進到遊戲室,看見了自己喜歡的小馬/汽車/恐龍/芭比娃娃……,不等諮詢師邀請,便開始玩起來;

有的小朋友則會很好奇,「我可以玩……」、「這個怎麼玩?」、「我家裡也有這個……」、「你知道……」很主動和積極的再探索遊戲室裡的玩具;

也有小朋友,在進入遊戲室,對玩具一概不感興趣,唯獨對某一些遊戲室的「物件」感興趣,比如空調遙控器,還有一些小朋友,看到心愛的玩具後,會衝入遊戲室,對於諮詢師的對話邀請絲毫不反饋……

根據我的經驗,以及我周圍多位夥伴的反饋,很少有小朋友在第一次遊戲治療後仍舊不願意進入遊戲室,通常小朋友會和媽媽說「媽媽,我還想上這個課」、「媽媽,什麼時候去找李老師呢?」

這是為什麼呢?

在遊戲室中,作為諮詢師,我接受訓練和督導,努力嘗試去營造一個「沒有批評、沒有建議、表揚以及讚賞」的環境,我們鼓勵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做他/她自己,比如有時候孩子會問「我可以……」,我會反饋「在這裡,你可以自己做決定」,遊戲室裡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孩子可以自由的去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甚至他可以用消極的行為去表達自己。

你擔心孩子會肆無忌憚的表達?當一個孩子需要通過「過於引人注意」的方式表達想法和需求的時候,會進行設限,但更多的可能是去探索孩子本身的需求是什麼?好比在調頻,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和這個世界對話的頻道。當孩子自己遊戲室中滿足了他們用消極方式表達自己需要,到了遊戲室外,這種需要就降低了。

我的一個4歲的小朋友,男孩,被診斷髮育遲緩。語言發展滯後,在幼兒園經常體驗受挫經歷,一段時間後,老師發現孩子變得經常動手打其他小朋友,在情緒失控時用嘴咬別人,甚至是自己,於是被不斷批評和教導,但老師和家長發現孩子「充耳不聞」,家長和老師教導都不起作用,最後不得不休學。

孩子,是壞孩子嗎?

當然不是!

為什麼孩子不會聽家長和老師的訓導呢?

後來,在遊戲室中,小朋友一次次的用自己喜歡的恐龍,扮演最不聽話的那一隻,撞到了恐龍的食物,踢翻了凳子,不斷的把皮球排到空中……好像在彰顯自己的力量。

在一段時間的諮詢後,媽媽反映小朋友「令人頭疼」的行為逐漸減少,最重要的是這時候老師和媽媽發現多數時候可以「和小朋友對話了」,以前的時候和孩子說話,孩子會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玩具和遊戲中,即使媽媽邀請,除非很強烈的聲音,否則孩子很少主動反饋媽媽,現在媽媽可以和孩子很輕鬆的談論好幾個來回。

在遊戲室中,小朋友發生了什麼呢?在遊戲室中,孩子通過扮演發洩被壓抑的情緒,在打鬥遊戲中找到自我的力量,這些都是發展性的經歷和成長。



那麼,諮詢師在這個過程中做了什麼呢?

我的老師鄭如安博士總結了一句:「反應反應,再反應!」,孩子在遊戲室中會沉默,會暴力表達,會對某些玩具或人充滿憤怒,也會對諮詢師很依賴……,此時諮詢師需要做到「不評價」,如「一」地去反應孩子的行為和情感,而孩子也會感受到的來自諮詢師的這種尊重,進而內化。在遊戲室,孩子的成長不是認知的學習,更多的是情緒的表達,對自我的發現。

透過諮詢師和孩子建立的「不評價」與「接納」的關係建立更多正向的體驗。在結構式遊戲治療中,有個技巧可以很有效的幫助諮詢師去和孩子建立「不評價」和「接納」的關係,便是「追蹤描述行為」和「情感反應」,面對孩子正在發生的行為,用我們的話將之反饋給孩子,面對孩子正在發生的情緒情感,用我們的語言表達給孩子,孩子會更清晰當下自己身上正在發生什麼,也更深刻體驗自己的情緒。成人做到這兩點,便掌握了進入孩子世界的鑰匙。

但在踐行「不評價」和「接納」的過程中,我們會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追蹤描述,對情感進行情感反映,但有時候,孩子發現我們反饋他的方式的不同,在一個6歲男孩的案例中,在孩子擺沙盤的時,突然有一天孩子發現我在重複他的話,甚至會模仿他大叫的聲音,他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的天地,開始大笑:

「老師,你怎麼在重複我的話?」

「是,你發現了老師在重複你的一些話」。

「老師,你又在學我~」

「嗯,老師想讓你知道,老師正在跟隨你的遊戲。」

後來,在和媽媽的一次溝通中,媽媽反饋說孩子特別喜歡來這上課,和去其他課時候的磨唧唧不一樣,通常提前一天就會很雀躍,有一次孩子對媽媽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喜歡去李老師那裡上課嗎?因為不管做什麼,李老師都會說我看到,然後還對我說你做到了……,這時媽媽反思到,自己很忽略這一點,總以為現在帶著孩子上各種課,提高能力就行,但這樣就處於了每天「趕場」的節奏中,有時候為了趕時間,一些原本孩子做的事自己就直接替代了,孩子原本產生的一些情緒感受也被忽略。

在我的理解中,手藝人是專注的,需要不斷去鑽研學習。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學習,反思和總結。

和兒童工作更需要全然的專注,也需要更全面的技術學習,

進入遊戲室,我們便是和孩子開始締造一個修復關係的世界,

那麼,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成為「修復關係」的手藝人,

幫助更多的兒童和家庭。

如果您也想成為這樣的兒童工作者,在遊戲室裡為孩子構建安全穩定的關係,實現正向經驗的轉化,從而促進孩子的成長,歡迎參加由臺灣遊戲治療學會秘書長鄭如安博士親自帶領的結構式遊戲治療專業工作坊,零基礎起步,也可以成為專業的遊戲治療師!

詳情請點擊這裡:

尋找30位與兒童工作的夥伴,更新我們的作業系統:結構式遊戲治療北京班招生啟動!

課程大綱

報名老師:

馬老師:13811576738

不論您是希望通過遊戲治療的方式讓孩子得以療愈;

還是希望推廣遊戲化養育,讓更多家庭受益;

或者希望在生活中踐行更好的親子陪伴,

我們都在這裡,

真誠地歡迎您來!

作者簡介:李志峰,坐標北京。科恩親授遊戲力講師;結構式遊戲治療師(在訓)。專注於3-6歲兒童情緒與行為問題,從事兒童遊戲治療個案諮詢與家庭教育講座,個人公眾號:杉峰與兒童(ID: Fzhi_xinli)。

相關焦點

  • 國際兒童遊戲治療師(國際認證班)
    所謂「遊戲治療」就是依據上述原理,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情境中,以遊戲作為治療的媒介,協助兒童與治療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治療方法。治療者必須受過良好的遊戲治療訓練,知道如何選擇遊戲器材及如何發展一份安全的關係,讓兒童在遊戲中能用其最自然的溝通方式來完全表達及揭露自己的情感、想法、經驗、及行為,這樣的過程就是「遊戲治療」。
  • 遊戲治療師只是陪玩遊戲嗎?
    因為,遊戲治療中的遊戲只是表達和治療的工具,而遊戲治療師在遊戲室中如何跟隨、理解和回應兒童才是遊戲治療的最關鍵因素。這是因為遊戲治療之中包含好幾種能夠修補孩子不足、促進孩子成長的療效因子,最主要的有以下五種:人本主義認為:治療的靈魂在於關係。
  • 上海 | 國際兒童遊戲治療師認證班
    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兒童心理問題的矯治研究發現,遊戲治療對下列兒童問題的處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有困難與權威者相處的兒童‣        精神疾病的處置‣        減輕拔毛症狀‣        改善選擇性失語症‣        減低攻擊性、
  • 遊戲治療如何開展?美國心理學會認證遊戲治療師、督導師授課
    課程全程由國內首批獲得美國心理學會    (APA) 認證遊戲治療師、督導師,首個將遊戲治療引入國內近百所公立學校的張欣華導師進行個案督導與整體諮詢能力提升訓練張老師擁有20餘年遊戲治療經驗個案經驗超6500小時為從業者督導經驗
  • 操作性藝術治療師(遊戲治療)實操技術研修班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遊戲」的本質使兒童能獲得滿足,提供成就感和成功經驗,獲得主導權和控制感,協助發展生理、心理和情緒及社會和精神。可延伸至青少年、成人、甚至是老人。
  • 兒童感覺統合治療師需求大,行業亂象亟須解決
    中國康復醫學會作業治療專業委員會感覺統合學組副主任委員、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作業治療科副主任劉曉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感覺統合技術作為作業治療的一個亞類,為發展障礙兒童教育康復提供了更多的治療維度和手段。
  • 【兒童遊戲治療工作坊】
    Q3:最近不少「特殊」的小朋友來訪,給Ta們做諮詢,卻很難溝通,工作很難開展,怎麼辦?作為兒童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遊戲治療,也許能解決以上種種難題。什麼是遊戲治療?遊戲是兒童一種內在自發本能的活動。在遊戲中,兒童有能力導向自己的成長,表達他的情緒及經驗,自由地做他自己。
  • 沙盤遊戲治療師認證課程
    沙盤遊戲治療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影響廣泛的心理治療方法,被人本主義治療、格式塔治療、整合性動力治療以及普通的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廣泛採用,成為藝術和表現性治療的主要代表,並且正被逐漸運用到學校心理教育,人力資源開發以及企業員工心理援助和身心醫療等領域。
  • 兒童遊戲治療——遊戲的功能與意義
    在遊戲中兒童發洩精力、學習生活中的責任、達成困難的目標、以及重新體驗挫折。他們能有 身體的接觸、發洩競爭的需求、以社會接納的方式表達攻擊性,及學習如何與別人相處。02通過遊戲治療來表達與兒童的治療關係最好是透過遊戲來建立的。
  • 兒童遊戲治療——遊戲的功能與意義|專業
    遊戲幫助兒童的想像力免於束縛、學習適應他們的文化、及發展技巧(Papalia Olds,1986)。  通過遊戲治療來表達與兒童的治療關係最好是透過遊戲來建立的。遊戲提供了一個解決衝突和溝通情感的通道。
  • 如何做一個木雕手藝人
    傳統木雕工藝是我國民間工藝的非遺項目,如何做一個木雕手藝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有好的作品傳世,一要基本功紮實,又要創作上有新意,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沉澱,才能厚積薄發;沒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匠。
  • 「偉叔OT」兒童職能治療—直接介入
    兒童時期是充滿希望的,令人高興的且一切都是新的開始。直接治療介入是兒童職能治療常用的介入策略,也是相對來說效率較高的操作方式。本文會介紹職能治療師如何與兒童進行互動、如何挑戰兒童的能力、如何協助兒童的發展,並且設計適當的介入方法來促進強化兒童的活動參與度。
  • 自閉症兒童治療師:一直不說話的患兒第一次學會說「我」,我頓時...
    治療師解釋道,小宇是在通過刻板行為引起我的注意,如果每次都回應,那這節課他就會一直這樣反覆。課堂途中,還進來了一位自閉症兒童,不抬頭,不聽指令,嘴裡不停地在說話,而且時不時地皺眉頭表現出煩躁的樣子,大叫、抓狂。玩遊戲過程中,他忽然掙脫了老師的手,嘟囔著向我走來。
  • 沙盤遊戲 |【顧蕾】沙盤遊戲治療課程
    諸多心理治療流派的推崇即是一個縮影。喚起童心、想像創造、化解障礙、重塑新生。【課程簡介】沙盤遊戲治療(SandplayTherapy,簡稱沙遊治療),是一種非語言性的深度心理治療方法。對各種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療來說,沙盤遊戲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具。
  • 三步成為繪畫治療師:《IATA藝術及繪畫治療國際認證班》開始報名
    要想成為專業的繪畫治療師,不斷的學習與實操才是必經之路。每期繪畫治療工作坊結束後,學員們反饋相當好,還有好幾個學員學完其他老師的課又來會天學習,希望有一個更深入、與自己職業有契合度的課程,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 一個物理治療師的十年
    非常感謝運動醫學部落的各位朋友,創立這個公帳號至今有5個年頭,我現在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打開後臺,看看你們的留言,整理下好文章分享給你們。儘管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物理治療師,但是每天看到不少人閱讀我寫的東西,內心甚是激動。感恩一路有你們,所以我今天想談談作為一名物理治療師,我的第一個十年。
  • 打遊戲治療兒童多動症,靠譜嗎?
    (FDA)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批准一款名為EndeavorRx的視頻遊戲用於提高 8 至 12 歲多動症(ADHD)患兒的注意力,成為史上首款獲批上市的「電子遊戲處方藥」。 臨床試驗數據,每天25分鐘遊戲治療,一周五天,這樣堅持「玩」四周後,「對兒童多動症有顯著改善效果」。「這款遊戲為改善兒童多動症提供了一個非藥物選擇。」FDA設備與放射健康中心主任、醫學博士傑弗裡·舒倫在官方報告中評價道。此前,美國批准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大多屬於興奮劑。 遊戲治療靠譜嗎?
  • 言語治療師:孩子說話晚、打磕巴,真不是「等等就好了」
    「我們小童快五歲了,但你問他『今天都在幼兒園做什麼了?』他總是說『上課』或者『玩玩具』,都不知道把發生過的事情完整地講述給你聽!而且他音發得不準,其他小朋友會嘲笑他,這可怎麼辦啊?」如果是在歐美、日韓或是港臺地區,家長們遇到這些問題時只需淡定地拿起電話,預約當地的言語治療師即可。因為言語治療師是專門負責兒童和成人語言、溝通方面的專業人士。
  • 遊戲治療師技能篇 | 遊戲室中的「不說話」---放慢節奏,找到孩子的步伐
    遊戲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的心裡有些著急,我按捺住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來讓他儘快開口的心情,告訴自己「慢一些、慢一些,他需要一點時間」,同時我開始等待,並反應孩子的表現:「正男很認真的在幫這個玩偶想一個名字」。在我反應後,正男仍舊持續沉默了一段時間,我有些擔心他是否能夠命名。
  • 園藝療法 — 植物才是真正的「治療師」
    △ 艾草與華人社會有密切關係,特別是治病、製成藥膳等,而艾草也是園藝治療中最常用的植物。然而園藝心理治療師並非單純教導種植,而對人和植物要有專業知識和處理方法。若與心理治療做比較,後者傾向談話,治療者和對象之間有很多生命經驗,要面對很多內在沉重的黑暗部份,兩人關係會有一個張力;反倒園藝治療藉由植物成為媒介,成為治療師和對象之間的緩衝物。因此兩人是處於對等地位,一起在跟植物工作。「此時,我們可以將想要的(治療)目的偷偷『滑』進去,例如如何減少焦慮,引導正面思考,不讓對象覺得很刻意或在進行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