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2020-12-13 鮮花暢談歷史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

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其實康熙最終長大的兒子也有二十個,並不是每個人都參與的奪嫡,可見有人並不熱衷於皇位,為何偏偏是這九個?這其中有各種原因。

1、 歷史遺留問題

清朝並沒有遵從歷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入關前的皇太極和福臨都是類似於推舉的,而康熙帝玄燁是父皇指定的(更多是孝莊皇后的意思),他本人也並不是太子。但到了康熙時期,他就立了太子,也是有清一代唯一的太子。除了胤礽是皇后所生、康熙喜愛之外,當時正是「三藩之亂」的時候,立其為太子也是穩定朝野內外的政治手段。

而隨著這些兒子逐漸長大,太子以及諸位皇子的內心都有了不小的變化。大清不是嫡長子繼承制,而歷史告訴他們:即使是太子也未必能夠坐穩。

2、 過於出色的皇子們

康熙極重視教育,這些皇子,他不分尊卑的都讓他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這九位真的是出類拔萃。

皇長子胤禔,長相俊美,年齡居長,替父做事最多。他十八歲隨伯父裕親王福全出徵,任副將軍,參與指揮戰事;二十五歲隨康熙帝親徵噶爾丹,與內大臣索額圖領八旗前鋒營、漢軍火器營、四旗察哈爾及綠旗駐軍,參贊軍機,還給西路大將軍費揚古做過參軍。這年三月,他因軍功被封直郡王。

皇二子胤礽,剛滿周歲就被立儲,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備,精通儒家經典、歷代詩詞,熟練弓馬騎射;長成後代皇帝祭祀,並數次監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

皇三子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表現都極突出,備受康熙喜愛。

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年紀稍長時便跟隨康熙四出巡幸,並奉命辦理一些政事。曾隨從康熙帝徵討噶爾丹,掌管正紅旗大營。

皇八子胤禩,自幼聰慧,甚曉世故,從小養成了親切隨和的待人之風。他騎射皆佳,十三歲就幫忙試馬,辨別馬的好壞,早年很受父皇喜愛,多次伴駕出塞辦理政務,其在朝野有「八賢王」之譽。

皇九子胤禟,自幼好學嗜讀,性聰敏,喜發明,曾親手設計戰車式樣,並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

皇十子胤俄,是康熙前期四大顧命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外孫。康熙四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歲封多羅敦郡王,九年後管理正黃旗事務。

皇十三子胤祥,能文能詩,書畫俱佳,精於騎射,發必命中,可謂文武雙全。

皇十四子胤禎,從小聰明過人,才能出眾,其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日常生活中,也往往被給予一些特殊優待。

試問,如果你有如此的才能,你會不覬覦那高高在上的皇位?

3、 康熙的責任

毫無疑問,康熙在諸子爭儲的問題上負有責任,他自己對太子兩立兩廢,對其他皇子也是分不出輕重,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他們。

康熙的中前期,曾特別寵愛胤禔,在立胤礽為皇太子後,給了胤禔一頂看似榮耀的皇長子的帽子。一字之差,政治待遇天壤之別。胤禔表面上遵從父命,內心強烈覬覦儲位。他始終錯誤估計形勢。

而康熙對胤礽過於驕縱和溺愛,不無荒唐之處:默許索額圖所定規格幾乎與皇帝等同的皇太子儀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許裁剪);規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節,百官對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禮節,並避太子名諱;為了維護太子的地位,不惜罷斥重臣明珠;縱容兒子揮霍浪費。這一系列操作,讓胤礽開始有恃無恐。

康熙帝到塞外行圍、祭陵,都讓胤祉跟從,晚年還封了胤禎為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徵的規格出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康熙對其他諸子,也表現出更多的寵愛,「激勵」著他們對皇位想入非非。

到了康熙晚年,其精力不濟,對於諸子的壓制開始力不從心,於是他廢太子、奪爵位、圈禁,開始刻薄地對待這些兒子,但已經於事無補,最終讓自己的死亡和皇位的繼承都成了歷史懸案。

如果說,「九子奪嫡」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為現在的清宮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呵呵。

相關焦點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時間:2021-01-06 20: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皇帝只有一位,王爺卻有很多位,甚至數十位。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康熙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呢?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九子奪嫡中,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皇位,當個王爺不好嗎?
    清朝時期康熙末年,就出現了「九子奪嫡」的事件。這件事情的發生並不突然,任何人都對於至高無上的皇位都心有所想,身為皇子的他們也自然不例外。但是爭奪畢竟會傷和氣,那這九個兒子就不能去做閒散的王爺,非要去爭這個皇位嗎?公元1662年,年僅八歲的康熙登基,六年後親政。在位勤勤懇懇,有著許多功績,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歷史上的康熙朝晚年,眾位康熙皇子為了爭奪皇位,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史稱「九子奪嫡」。在此期間,這些康熙皇子們可謂是徹底拋棄了骨肉親情,他們之間只剩下了了明爭暗鬥、兄弟鬩牆,甚至於還想要將對方置於死地。
  •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時候,甄嬛、若曦、晴川都在幹什麼?
    「九子奪嫡」,發生於康熙皇帝諸位皇子之間的儲位之爭,其持續時間之長、爭奪手段之毒辣、最後結局之慘烈均為歷史之最。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九子奪嫡」正式拉開帷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再到雍正皇帝登基後血腥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圈禁甚至毒殺皇室兄弟;甚至,直到乾隆朝初期的「弘晳逆案」被扼殺後,「九子奪嫡」才算正式結束。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九子奪嫡」橫跨三朝、持續30餘年。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九子奪嫡中最有錢的九阿哥,晚年卻被9條鐵鏈鎖身慘死,下場最慘
    說起九子奪嫡,我們知道是康熙晚年最重要的爭儲事件。這九個參與奪嫡的皇子各個身懷絕技,能力很強。我們今天看的是最有錢的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他雖然最有錢,下場也是最慘。晚年被9條鐵鏈鎖身慘死。他只不過是支持其他皇子爭奪皇位。禟自從小非常聰明,喜歡讀書,後來更是因善於經常變得非常富有。在所有的皇子中,胤禟是最有錢的。可以說只要他支持哪個皇子,哪個皇子的活動經費這方面就不用擔心了。說白了胤禟就成了贊助商了。其實,胤禟不僅是贊助商,本身的實力也非常強大。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乾隆末年,為何沒出現「九子奪嫡」亂象?乾隆:一切盡在掌控之中
    得益於胤礽太子之位的被廢黜,一場爆發於康熙九個兒子身上的「皇位爭奪戰」也隨之浮出水面。由於該場爭奪戰持續的時間之久、牽扯朝堂臣工的範圍之廣以及由此引發的兄弟之間明爭暗鬥的場面之精彩,再加上參與該場鬥爭人員的主要由九位皇子構成,因此歷史上也將其稱之為「九子奪嫡」。 對於康熙末年「九子奪嫡」所帶來的不良影響,在這裡筆者暫且不去一一贅述。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20日,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逝世7.1986年12月20日,美學家宗白華逝世8.1992年12月20日,武陵源、九寨溝、黃龍成為「世界級」自然遺產9.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10.2002年12月20日,盧武鉉當選韓國第十六屆總統清朝,康熙朝後期發生了「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後,雍正革去胤禩王爵,乾隆後來為何又為他翻案?
    乾隆時期,乾隆皇帝作為一個"富二代"皇帝,因為國庫充盈,更是能夠好好放手去治理國家,這三個時期被稱為盛世。說起康熙、雍正,相信很多人一下就想到了雍正繼位之前的一場皇室兄弟大戰"九子奪嫡"了,在這場戰爭中,康熙的兒子們都因為權力而感情支離破碎,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力,手足之間相互殘殺。而雍正正是這場戰爭中的勝利,上位後的他處置了自己的兄弟,尤其是八王爺胤禩。
  • 九子奪嫡,為何最終贏的是他
    喜歡看清宮電視劇的人,或多或少的都知道「九子奪嫡」事件,這是清初關於皇位之爭最激烈,也是最陰暗的一段歷史。 康熙帝一生子女頗多,共計35個兒子,20個女兒。但其中只有24個兒子、7個女兒活到成年。
  • 康熙最有錢的皇子,卻被九條鐵鏈鎖身慘死,生日與忌日是同一天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這個故事,是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大家都知道最後這場戰爭受益的是四皇子。也就是雍正皇帝,其他的皇子結局想想就清楚了。有這麼一位皇子他的下場特別慘,在牢獄當中被折磨而死,他就是皇九子胤禟,他出生在1683年,是康熙皇帝的第9個孩子,跟雍正不是一個母親。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前言導語康熙朝晚年的「九子奪嫡」,恐怕是歷朝歷代為了爭奪皇位、兄弟鬩於牆最激烈的了。參與到「九子奪嫡」紛爭中的皇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
  • 「九子奪嫡」,雍正獲勝的三大原因
    康熙一生共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其中20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了成年。「九子奪嫡」,是康熙的兒子們在康熙晚年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既然20個兒子活到了成年,怎麼只有9個兒子爭奪皇位呢?一言一概之:其他皇子沒有可能或沒有實力或不想參與。
  • 康熙晚年有「九子奪嫡」,而乾隆有17子,其傳位為何卻風平浪靜?
    這個問題不能從皇子數量的因素去考慮,真要論皇子數量的話,康熙帝共有35個兒子啊,而乾隆帝只有17個皇子,還沒康熙帝的一半多呢。真正導致康熙、乾隆兩朝皇子爭鬥情況差別的是傳位制度以及其他一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