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軼事:誰最先用「莎士比亞」之名?《賊史》是哪部小說?

2021-01-09 大眾網

  《孤女飄零記》,夏洛蒂·勃朗特著 伍光建譯,商務印書館1935年出版。

  朱生豪翻譯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手稿

  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後的宣傳介紹。

  《失蹤的中衛》,阿瑟·柯南·道爾的手稿。

  3 林紓翻譯小說譯名常「劇透」

  英文小說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耳熟能詳,這種發端於十八世紀早期的文學形式現在已經成為英國最重要的文學創作實踐之意。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Jane Eyre)通常被認為是第一部真正的現代小說。這部小說是作者的半自傳體小說,於1847年出版,署以男性筆名「柯勒·貝爾」。周瘦鵑最早於1925年將《簡·愛》譯成一個輕鬆愉快的故事。1935年,伍光建出版編輯本《孤女飄零記》,擴大了小說的知名度。1936年,李霽野翻譯並出版了《簡·愛》的完整譯本。時至今日,《簡·愛》在中國仍然受到讀者的歡迎和追捧。譯者將主人公的姓氏Eyre翻譯成「愛」也暗合了小說中暗戀、婚姻的主題。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記者查爾斯·狄更斯是最早被介紹到中國的英國作家之一,自二十世紀初以來,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在中國一直備受歡迎。他的15部長篇小說以及主要的中短篇小說都已經被翻譯成中文。《尼古拉斯·尼克貝》最早於1907年由林紓翻譯。

  林紓走上翻譯之路是為了通過翻譯一事排遣妻子離世的苦悶,其第一部翻譯作品是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幫他走出消沉的困境,而一同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即《茶花女》)。

  林紓的翻譯與前文所說的諸如胡適、穆旦等翻譯家都不同:那些翻譯家們多是精通外語的詩人、文學家。林紓則不是,林紓是具有中國古典文學功底的前清舉人。雖然林紓也是有深厚中文古文修養的文學家,但是他不通外語。他的翻譯作品多為與他人合作翻譯。翻譯的過程是合作者口述文本內容,林紓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寫作。這就帶來了一弊一利:弊端在於林紓的翻譯很可能受到了其合作者的左右,也可能受限於合作者的水平;好處就是林紓的翻譯更符合當時國人的閱讀習慣,其譯作更容易被接受。

  林紓曾經翻譯過多部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他按照當時的語言習慣將狄更斯的全名譯為「卻而司迭更司」,有時也簡稱為「迭更司」。「迭更司」有一部著名的小說《霧都孤兒》,顧名思義,講述了一個倫敦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等事,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而林紓則根據這部小說的內容將其名譯為《賊史》。乍看之下讓人有觸目驚心之感,因為在中文中「賊」是一個極具貶義的名字。通讀小說之後,便會覺得,林紓的譯名已經將小說「劇透」了。

  同樣的「劇透」不止一次,林紓在1908年翻譯了查爾斯·狄更斯的自傳體小說《大衛·科波菲爾》,譯名也秉承了林紓的「劇透」風格。林紓將此篇譯為《塊肉餘生述》,「塊肉」即是孤兒的意思。林紓對這部小說推崇備至,在翻譯完成後特意寫了《塊肉餘生述前編》來論述狄更斯的小說結構嚴謹、善於描寫生活的瑣碎細節。林紓在文末講述了翻譯此書的目的,在於啟發民智,使社會有所改良,通過學習西方使中國得以富強。正是這種思想後來一直支持林紓不斷翻譯外國文學作品。

  4 朱生豪病中翻譯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是公認的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他的各類戲劇作品共有37部。在中國,莎士比亞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外國作家之一,並被人們親切地喚作「莎翁」。

  關於「莎士比亞」名字的翻譯,還有一段有趣的歷史。早在1839年,林則徐請人把《世界地理大全》翻譯成《四洲志》時,就曾提到「沙士比阿」等人,第一個正式介紹莎士比亞的中國人是清政府駐英公使郭嵩燾,他在1879年1月18日觀看了《哈姆萊特》演出後,在日記中寫道:「舍克斯畢爾戲文,專主裝點情節,不尚炫耀。」1902年,梁啓超第一次將Shakespeare譯成了「莎士比亞」,後來「莎士比亞」這個名字在中國廣泛使用。

  1903年上海達文書社出版了一本《澥外奇談》的書,翻譯的正是莎士比亞的戲劇故事集。1904年,查爾斯以及瑪麗·蘭姆兄妹的《莎士比亞故事集》被當時「不審西文」的翻譯奇才林紓全部譯出,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林紓把書名定為《吟邊燕語》,其中有《鬼詔》、《蠱徵》、《肉券》等,聽其名就能猜出分別對應的是《哈姆萊特》、《麥克白》、《威尼斯商人》,林紓的兩字譯名雖難免有失偏頗,但卻有畫龍點睛之妙。

  蘭姆兄妹的《莎士比亞故事集》也在我國整本出版,1949年之前被翻譯為《莎氏樂府本事》,用中國的「樂府詩」(中國最著名的兩首樂府詩當屬「雙璧」《木蘭辭》、《孔雀東南飛》)來概括莎翁的戲劇作品也是別有一番韻味。如今,蘭姆兄妹的《莎士比亞故事集》也是莎劇研究者的必讀之書。

  1924年,田漢首次用白話劇本的形式翻譯了《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在翻譯過程中,田漢力圖尊重原文,《羅密歐與朱麗葉》這一經典譯名也沿用至今。從譯名可以看出田漢在翻譯劇中兩位主人公的名字時既尊重原文又試圖照顧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努力將兩人的姓氏以更加中國化的方式表達,用中國的姓冠以主人公姓氏的首字,更容易被中國讀者接受。與此相對的是著名劇作家曹禺的翻譯:曹禺將這部作品譯為《柔密歐與幽麗葉》,這種翻譯既兼顧了英語的發音,又在翻譯提名中明白、直接地概括了兩位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也是獨具匠心。這是曹禺一生翻譯的唯一一部外國名劇。

  田漢還是第一次用劇本形式翻譯莎翁作品的譯者,1921年的《少年中國》雜誌上刊載了田漢根據日文本翻譯的《哈姆雷特》,當時的譯名叫作《哈孟雷特》。田漢稱《哈孟雷特》一劇「為莎翁四大悲劇之冠,讀Hamlet的獨白,不啻讀屈子《離騷》」。梁實秋也曾翻譯過莎翁戲劇,他翻譯的諷刺性戲喜劇《威尼斯商人》塑造了夏洛克這一唯利是圖、冷酷無情的高利貸者的典型形象。

  我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譯者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著名翻譯家朱生豪。他從1936年就開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朱生豪在翻譯過程中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照寫作年代排序的順序,按照喜劇、悲劇、史劇、雜劇四類編排,自成體系。在抗日戰爭中,朱生豪的譯稿三次被毀,又輾轉流亡,但他始終堅持翻譯,一生共譯出莎翁戲劇三十一部半。在翻譯《亨利五世》第二幕之後,朱生豪便被確診為肺結核,臥床難起,朱生豪於1944年12月26日與世長辭。朱生豪曾經悲痛地表示,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命也要把它譯完。朱生豪在翻譯過程中始終貫徹「於最大可能之範圍內,保持原作之神韻」的宗旨,譯筆流暢,文辭華麗。這也是朱生豪區別於其他譯者最明顯之處。1947年秋,朱生豪生前翻譯的稿件由上海世界書局分為三輯出版。

  5 福爾摩斯譯者創造了中國的「名偵探」

  阿瑟·柯南·道爾爵士於19世紀末創造了時至今日仍然在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的著名偵探角色:夏洛克·福爾摩斯。這一角色的故事被多次改編搬上銀屏,主演從小羅比特唐尼到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都為觀眾們津津樂道。時至今日,倫敦地鐵的貝克街(小說中福爾摩斯住所就在這條街上)一站仍然有福爾摩斯的形象畫。

  福爾摩斯在1896年就已經被譯介到中國,由翻譯家張坤德首譯,當時的翻譯名為《歇洛克·呵爾唔斯筆記》,文章刊登於維新變法的輿論主陣地《時務報》。故事包括《英包探勘盜密約案》、《記傴者復仇事》、《繼父誑女破案》、《呵爾唔斯緝盜被戕》四篇。1899至於1915年的16年間,福爾摩斯的故事被多次翻譯,作品譯名也五花八門,包括《新譯包探案》、《議探案》、《續譯華生新探案》、《補譯華生包探案》、《(唯一偵探譚)四名案》、《大復仇》、《恩仇血》、《福爾摩斯再生案》等。

  1916年,影響最大是程小青和周瘦鵑等人合譯版的《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本全集收錄案件共44篇,將所有的福爾摩斯故事都譯成了中文。全集力圖忠實於原著,成為「五四運動」之前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翻譯的集大成者。

  程小青在翻譯福爾摩斯故事的過程中,對福爾摩斯心生仰慕,學習了很多偵探故事的寫作方法,萌生出了創作中國的偵探故事的想法。在這樣的想法之下,程小青通過函授的方式,修習了美國大學的犯罪心理學與偵探學的課程,融合了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一些案件實例,終於創造出了「中國的福爾摩斯」:霍桑。在《險婚姻》、《血手印》、《斷指團》等小說中,程小青設計了霍桑與包朗一對搭檔,類似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但在案件的取材上,程小青著重描寫舊中國社會弊病引發的兇殺案,注重人物的心理分析,把兇殺與現實生活的投影結合起來,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與風格。程小青成為了中國現代偵探小說第一人,更享有了「東方柯南·道爾」的盛譽。

  除了英國作家外還有許多知名作家的名篇被譯介到中國,例如清末嚴復就曾經以文言文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一些翻譯家認為,嚴復之所以採取這種翻譯方法的原因是他的翻譯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瞄準了當時社會的讀書人群體,希望他們能夠接受西方的新思想。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也在二十世紀初進入到中國,當時他的作品《永別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曾經根據其內容被翻譯為《戰地春夢》,這種翻譯方法也獨具匠心,arms除了「武器」之外還有「懷抱」之意,可算得上是意譯中的上佳之法了。

  17版-18版圖片由國家圖書館提供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翻譯的第一部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
    文:讀閱評說2012西泠秋拍中,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原刻初印本以16.1萬價格成交。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第一部中國人翻譯的西洋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出版。此書的譯者就是近代文學家、翻譯家林紓[lín shū]。林紓翻譯西洋文字極為偶然。當時,林紓的母親剛剛去世,緊接著妻子病故。林紓的情緒非常低落,魏翰、王壽昌等幾位好友為了幫林紓緩解情緒,邀請林紓一同翻譯西洋書籍。
  • 華文全球史025《莎士比亞傳》——最可信賴的莎士比亞生平記錄
    華文全球史025《莎士比亞傳》[英]西德尼·李 著黃四宏 譯>130.00元  精裝16開ISBN:9787507551358華文出版社  2019年11月版英國傳記作家、作家和批評家,不列顛學會會員,《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主編,東倫敦學院英語語言教授西德尼·李享譽世界的學術名著英國布魯內爾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威廉·萊希美國艾莫利大學英語教授羅納德·舒查德美國教育家、莎士比亞研究專家威廉
  • 翻譯辜正坤:一味鼓吹莎士比亞不是明智做法
    1 戲劇人說,他是掘之不盡的靈感源泉受訪者:蘇格蘭國家劇院製作總監 尼爾·穆雷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蘇格蘭國家劇院聯合製作的《麥克白後傳》,是國家大劇院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系列演出的第一部作品。昨晚,這部話劇結束了在北京的兩場演出。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也沒有莎士比亞葬禮的記錄,悼詞是7年後第一部收集莎士比亞劇作的《彙編》(First Folio)的前言裡發表的。 在莎士比亞生前,就有劇作諷刺其欺世盜名,比如同時代的劇作家本·約翰森在劇中提到「猴子詩人」(Poet-Ape),有人認為這是在暗諷莎士比亞,而他在莎士比亞死後主編的《彙編》中對莎士比亞的盛讚(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是指借用莎士比亞之名的匿名真實作者。
  • 從不懂外語到翻譯180餘部外國小說,這位牛人是如何做到的?
    在我國翻譯史上,曾經有位翻譯家,他只懂一門語言,就是中文,但他卻翻譯了180餘部西洋小說。他就是林紓,被人譽為「譯界之王」。一、陰差陽錯成了翻譯林紓是福建人,家境貧寒,雖然要為生計奔波,但他卻對讀書如痴如醉,偏好中國傳統文化,他看了兩千多本古籍書。
  • 莎士比亞編的是歷史劇,並非寫史:《亨利四世》的原型故事
    【編者按】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院傅光明,計劃用十年時間重新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在2019年翻譯出版了四大悲劇、四大喜劇,以及《羅密歐與朱麗葉》後,近日莎士比亞的四大歷史劇:《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也順利推出了。
  • 讀懂了莎士比亞,你人生的困惑,他都有解藥
    《哈姆雷特》有句臺詞:「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中,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霍金以它作為終身信念,在它啟發下,寫出物理學巨著《果殼裡的宇宙》。完整無刪節大師24部劇本一次收齊人一生一定要讀一次莎士比亞。贈送5枚珍貴藏書票 + 維多利亞風格手帳這套顏值很高的全集共有5冊,完整囊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等10大悲劇,《錯誤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暴風雨》等14部經典喜劇。
  • 賊史:一名女小偷,拉別人進賊窩,生命卻開始覺醒,為救贖而犧牲
    看完了《霧都孤兒》,中國最早的譯本是林琴南的《賊史》,因為講述的是一群小偷的故事,但是主人公名叫奧立弗·退斯特,所以又名《奧立弗·退斯特歷險記》。所以,這本書,有三個名字。我們此篇就稱其為《賊史》。說了那麼多狄更斯,其實就是想說明一點,這是一個從小就經歷過苦難的作家,他懂得人間疾苦,所以他的小說,極具現實性,但是又超越現實,那是一種浪漫的現實主義。《賊史》是狄更斯的第二本小說。主人公奧利弗所在的城市,狄更斯說不用去編一個出來,反正就是一座大城市。
  • 三年翻譯出版百餘本小說,天津人民社這三位神秘「譯者」是誰
    最近有微博用戶經逐字逐句對比發現,2016年10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署名「麥芒」譯的《莎士比亞悲劇集》的內容和翻譯家朱生豪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幾乎一字不差,只是將譯者的名字由朱生豪直接改為麥芒,系堂而皇之的直接洗版。
  • 撲朔迷離 莎士比亞的10個秘密
    她改編的劇目也在該劇場上演,這是俄國首部彰顯了莎士比亞影響力的劇作。此外,凱薩琳還翻譯了《雅典的泰門》。 其他的國家政要也曾嘗試翻譯莎士比亞的作品:坦尚尼亞國父朱利葉斯·尼雷爾就將《裘力斯 凱撒》和《威尼斯商人》翻譯成了斯瓦西裡語。
  • 持續鼓勵法語翻譯,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10部入圍作品揭曉
    在昨日舉行的2020傅雷翻譯出版獎北京新聞發布會上,傅雷評委會主席傅蘭思介紹說,共有5部社科類、5部文學類譯作入圍終評。在文學方面,傅雷翻譯出版獎組委會主席董強重點介紹了雷蒙·格諾的《一百萬億首詩》。他說,這是一本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作者使用技術手段,讓詩可以被無窮地閱讀。
  • 難得有部燒腦佳作,這部法式懸疑推理片,說透了翻譯工作者之苦
    一部小說能否成為經典,不光是原作者的心血,還有來自翻譯者,甚至評論家的功勞。語言的魅力因為不同國度文化與文字的差異性,而遭受了損耗。一部曠世巨作的傳播,不僅需要紙張或者網絡,還需要一個個專業的翻譯家。這些翻譯家,既是作家,同時又是讀者,他們是小說淨化的「搬運工」,甚至「重塑」小說靈魂的匠人。
  • 林紓為何熱衷翻譯狄更斯?丨狄更斯與中國
    ,而他小說中的人物便藉此機會紛紛出場,圍攏在他們的造物主身邊,進入角色,賣力表演——無論孫毓修看到的哪一幅畫作,在這雙來自東方古國的黑色眸子的注視下,這些狄更斯筆下活靈活現的928個小說人物,正從紙上紛然躍出,簇擁著他們已經身處天堂的主人,摩拳擦掌,去俘獲他們的中國讀者。
  • 鄭克魯:翻譯家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真是一位有脾氣的翻譯家!▲鄭克魯《茶花女》《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基督山伯爵》《高老頭》《紅與黑》……很難想像,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法國經典文學作品竟然都出自同一個譯者——鄭克魯。從事外國文學翻譯、研究60年,他已經完成1700多萬字的譯著,其譯著的總字數甚至已經超過傅雷、許淵衝、郝運三位著名法語翻譯家譯作字數的總和。翻譯家光環的背後,鄭克魯的學術研究也碩果纍纍。
  • 一個不懂外語的翻譯家,不但譯作眾多還深受好評,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位不懂外語的翻譯家叫林紓,字琴南,光緒八年(1882)他三十一歲時才考中舉人,後來就一直沒有考上進士。眼看科場失利,只得擔任教師餬口養家,並且業餘時還從事古文的研究。就這樣,林紓眼瞅著就過了四十,說了也不怕你笑話,林紓一直到四十多歲都還沒有接觸過外國小說。他成為翻譯家,完全是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風靡海外 用英文原來這麼翻譯
    夜華的神秘與仙氣用英文如何表達?近日,記者專訪了《三生三世》的英文版譯者,英國人陶麗萍(Poppy Toland)與被中國網友評為「最美桃花字句翻譯」的南京大學講師陳星,談談她們眼中把「桃花」翻譯給世界的那些事。 早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劇集播出前,英國人陶麗萍(Poppy Toland)就已經受小說版權所有方亞馬遜網站所託,著手小說的英文翻譯。
  • 當國漫名字翻譯成英文名,靈魂之地又是哪部國漫作品,你知道嗎
    尤其是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動漫電影不僅獲得票房冠軍,也成功地走出了國門動漫電影市場。當然除此之外很多經典國漫也紛紛得到了外國粉絲的喜愛。不過當他們中文名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名字不僅失去了韻味,反而還有一點幽默。當國漫名字翻譯成英文名,靈魂之地又是哪部國漫作品,你知道嗎?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況且擁有者著五千年的歷史底蘊。
  • 七百部經典小說被翻譯成外文版,熟悉的話用外語說出來竟自帶笑點
    這眾多出海作品中,當然會有一些更耀眼的星辰,這些小說遠渡重洋卻價值翻倍,收穫了海內海外雙重讀者的支持,可謂勢頭強勁。比如下面這些小說,便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當然了,作品走出國門,走到外國讀者的眼前,如果還是中文就有點不夠意思了。所以翻譯成外文出版的作品也是數量不少。
  • 祁醉做人了嗎是什麼梗和意思 祁醉是誰是哪部小說人物主角
    今天要說一個關於小說裡的梗,就是「祁醉做人了嗎」,很多網友應該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吧?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祁醉做人了嗎是什麼梗,還有介紹祁醉是誰是哪部小說的人物。  祁醉是誰是哪部小說的人物主角  祁醉是出自小說《AWM絕地求生》中的一個人物。
  • 智慧樹《莎士比亞戲劇賞析》2019最新答案學習指南
    1【單選題】伊阿古怨恨奧瑟羅的原因不包括下列( )2【單選題】關於《李爾王》的結局,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單選題】關於仲夏夜的習俗下列不正確的是( )4【單選題】《威尼斯商人》的三條愛情線索不包括:( )5【單選題】《理查三世》在劇情上承接延續了莎士比亞的哪部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