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促進創新T細胞療法開發 哈佛大學團隊開創高通量T細胞...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今日,TSca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該公司的一篇學術論文在著名科學期刊《細胞》上發表。這篇論文描述了對T細胞的生理靶點進行迅速和無偏倚篩選(unbiased screen)的突破性技術。這一技術是TScan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治療癌症和傳染病的創新T細胞受體(TCR)免疫療法的基石。

在適應性免疫反應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CTL)表面表達的TCRs通過識別由主要組織相容性I類複合物(MHC-I)呈現的抗原片段,激活CTL分泌細胞因子和細胞裂解分子,從而殺死靶點細胞。這一T細胞反應不但是抵抗多種傳染病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過繼性T細胞療法的基石。因此,如何對驅動T細胞活性的抗原進行系統性分析是開發基於CTL療法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由TScan公司科學創始人,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教授Stephen Elledge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名為TScan的高通量,全基因組篩選平臺,來篩選出T細胞已經成功識別的抗原。這一平臺的運作機理如下:

研究人員首先在靶細胞中表達候選抗原庫,然後從患者或者志願者體內獲取T細胞。

他們將這些T細胞與表達不同候選抗原的靶細胞混合在一起培養。這時候,T細胞上表達的TCRs會與某些候選抗原結合,並且激活TCRs。

TCRs被激活的T細胞會向靶細胞中分泌細胞毒性顆粒,而這些細胞毒性顆粒會激活靶細胞中存在的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

報告基因被激活的細胞會發出螢光,通過流式細胞儀(FACS)可以被分離出來。

對被分離出來的細胞中編碼抗原的基因片段進行測序,就可以找到被TCRs識別的抗原,對它們的特徵進行進一步研究。

▲TScan技術平臺的設計原理(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這一技術,通過對大量記憶T細胞的分析,找出多個被T細胞識別的巨細胞病毒(CMV)抗原。而且,他們還使用這一技術,成功發現了一種自身免疫性T細胞識別的抗原。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技術可以被用於傳染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症免疫療法三個領域。在傳染病領域,它可以系統性分析幫助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免疫反應的抗原,從而為疫苗開發提供寶貴的信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TScan能夠發現自身免疫性T細胞識別的抗原的特徵。最後,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TScan具有多種用途:它可以幫助對腫瘤新抗原進行篩選,找出最可能激發T細胞免疫反應的新抗原;它可以用於找出孤兒TCRs的靶點,從而開發新一代T細胞療法;它還可以用於發現治療性T細胞療法的潛在脫靶活性,從而避免意外的細胞毒性。TScan Therapeutics公司近日剛完成數額為4800萬的B輪融資,基於這一平臺開發創新T細胞療法。

「雖然細胞毒性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發現和消滅癌細胞的主要細胞類型,但是直到最近,我們還沒有對T細胞識別的多肽抗原進行全面和系統性考察的手段,」Stephen Elledge博士說:「TScan技術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理解天然T細胞對癌症的免疫反應,為設計更為安全和有效的T細胞療法提供洞見。」

[1]TScan Therapeutics Announces Pioneering Publication in Scientific Journal Cell Describing New Methods to Identify Targets for T Cell Receptor Immunotherapy.Retrieved August12,2019,from https://www.tscan.com/tscan-therapeutics-announces-pioneering-publication-in-scientific-journal-cell-describing-new-methods-to-identify-targets-for-t-cell-receptor-immunotherapy/

[2]Kula et al.(2019).T-Scan:A Genome-wide Method for the Systematic Discovery of T Cell Epitopes.Cell,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07.009.

來源: 藥明康德

相關焦點

  • 西湖大學謝琦團隊等改進CAR-T細胞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效果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精準靶向腫瘤的免疫療法。從腫瘤患者外周血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針對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CAR(腫瘤嵌合抗原受體)導入T細胞表達並回輸患者體內,CAR-T細胞通過能夠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的抗原並通過免疫作用釋放大量的多種效應因子,高效地殺滅腫瘤細胞。
  • MIT「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榜單揭曉:西湖大學萬蕊雪等入選
    ,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開展研究。2018 年受聘哈佛大學講師,2020 年晉升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陶偉創造性地開發了包括二維納米材料和高分子生物材料在內的新型材料庫,探索了它們的納米生物交互作用機制,並對這些材料和原理進行了廣泛的生物醫學應用。
  • MIT「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揭曉!
    同時,崔好從工程化的思維方式切入,引入了基因改造、元件設計組裝等理念,實現了酶工程和菌株工程的系統化和智能化,為傳統化工產業開拓了新的技術路徑,有助於高效精準改造、高通量有效編輯篩選目標微生物。重大疾病的高精準、「可控」治療或將實現陶 偉哈佛大學助理教授2015年,陶偉在清華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隨後曾作為博士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布萊根婦女醫院開展研究。
  • 開發出CAART細胞療法,有望治療黏膜尋常型天皰瘡等...
    他們根據從一種名為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CAR-T)療法的前沿抗癌策略中獲得的經驗,設計和開發了這種新的細胞靶向療法,其中,CAR-T細胞療法是對患者自身的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然後將這些經過基因改造的T細胞灌注回患者體內來攻擊癌細胞。類似的基因修飾可引導T細胞選擇性地破壞導致黏膜PV的自身反應性B細胞。
  • 新型T細胞療法!生存素靶向療法DPX-Survivac治療耐藥卵巢癌療效...
    2020年12月04日訊 /生物谷BIOON/ --IMV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創治療癌症的新型靶向療法和對抗傳染病的新型疫苗。近日,該公司公布了2期DeCidE1研究的最新臨床和轉化數據。該研究正在評估其新型T細胞療法DPX-Survivac聯合間歇性低劑量環磷醯胺(CPA)治療復發、晚期、鉑敏感和鉑耐藥卵巢癌。
  • 哈佛大學發現一種新的抗體,為慢性炎症的溫和療法打開大門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天然的抗體,能夠調節人體免疫抑制調節性T細胞,這一發現將可能為慢性炎性疾病的更溫和的治療方法打開新的大門研究小組說,這一抗體分子避免了與細胞毒性有關的分子相互作用,這表明,在不久的將來,該抗體可能會成為一種更有效的工具,來抑制炎性疾病而不抑制整個免疫系統。
  • 爐石傳說趣味DIY之工作細胞篇
    工作細胞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動漫,正值工作細胞第二季播出之時。小編我也突發其想如果細胞們進入爐石傳說中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呢?所以DIY幾張細胞供大家欣賞。1、同時也蹭蹭工作細胞的熱度!2、以上原畫來源於工作細胞同人畫師紅細胞:紅細胞(又名:紅血球)是血液細胞的一種,呈雙面凹的圓餅狀,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紅細胞生成於骨髓之內,運輸氧氣。紅細胞是無攻擊力的,同時在動漫中又受到其他免疫細胞的保護,運輸的氧氣小編我就類比於生命值上限了。白細胞: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
  • 哈佛大學:細胞如何自我分類
    現在,哈佛醫學院和奧地利科學技術學院(IST)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鍵的控制機制,細胞可以利用這種機制在早期胚胎發育中自我組織。該發現 於10月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闡明了多細胞生命的基本過程,並為改善組織和器官工程策略開闢了新途徑。
  •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Neuropilin-1是T細胞記憶檢查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5:00:31 美國匹茲堡大學Dario A. A.
  • 創新應用智慧農業—偉景機器人中標「高通量田間表型平臺」項目
    近日,陝西偉景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成功中標揚州大學「高通量田間表型平臺」項目。這標誌著偉景「智能立體視覺」技術在智慧農業領域應用落地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高通量田間表型平臺是對整個生長季節具有廣泛株高的密集農作物進行立體成像。
  • 廖學斌/魏來課題組合作揭示HPK1可成為T細胞免疫療法的靶點
    以T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是癌症過繼免疫治療方案中有前景的新方法(Waldman et al., 2020)。雖然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CARs)在血液惡性腫瘤中介導了有效的抗腫瘤應答。然而,在許多方面,CAR-T細胞和其他形式的過繼性T細胞轉移方案(ACT)仍處於早期階段。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6期:全球首個血友病基因療法監管遇阻...
    和鉑醫藥與華蘭基因達成戰略合作 開發多個創新抗體藥物和鉑醫藥宣布與華蘭基因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由和鉑醫藥自主研發、用於多種腫瘤治療的三項創新型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開展戰略合作。根據協議,和鉑醫藥授權華蘭基因這些項目在大中華地區(包括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地區)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獨家許可。
  • Sangamo公司黃金手指聯手幹細胞開發「通用CAR-Treg細胞療法」
    細胞療法。根據該協議條款,Mogrify將負責從iPSC或ESC向調節性T細胞轉化環節,Sangamo將獲得其調節性T細胞的專有權後,利用其ZFP基因編輯技術將Treg細胞工程化改造為同種異體CAR-Treg細胞療法候選產品,用以治療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德勤中國細胞和基因療法市場分析
    對於志在贏佔中國細胞和基因療法市場的國 內外企業,必須採用獨特的商業模式解決這些本 土問題,並且需要圍繞市場準入、監管、產品組 合與智慧財產權、以及商業化能力建立卓越發展框 架,制定相應戰略並衡量成效。此外,這些企業 還應考慮如何有效獲取日益豐富的本土創新技術, 培養專業能力,依託生態圈合作在全球開發此類 智慧財產權。
  • 浙大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液氮凍死細胞、載藥回注體內
    死掉的細胞還能幫助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據了解,基於 AML 癌變細胞本身「骨髓歸巢」這一特點,這種「死細胞」能夠運載著藥物直達骨髓,也就是說,比傳統化療藥物使用更加精準,並可減低復發風險。這是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的團隊研究出的一種用於 AML 的全新療法,其巧妙的藥物遞送方法讓人聽聞後眼前一亮。
  • 拜耳與Atara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開發下一代間皮素靶向CAR-T細胞療法
    ,共同開發用於治療實體瘤的下一代間皮素導向CAR-T細胞療法。該協議包括開發候選藥物ATA3271(一種增強型下一代同種異體T細胞免疫療法)以及自體版本的ATA2271,用於治療存在間皮素高表達的腫瘤,例如惡性胸膜間皮瘤以及非小細胞肺癌。Atara公司是同種異體T細胞免疫療法領域的先行者,擁有行業領先的同種異體細胞製造工藝和下一代CAR-T技術。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本次入選的創新技術/療法,包括CD20靶向療法ocrelizumab,用於囊性纖維化的新型藥物Trikafta,C肝泛基因型療法,PARP抑制劑等多款創新藥物。翊清環境是一家由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汙染場地修復研發團隊孵化成立的環境設備領域高科技企業。
  • 浙大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液氮凍死細胞、載藥回注體內|專訪
    這是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的團隊研究出的一種用於 AML 的全新療法,其巧妙的藥物遞送方法讓人聽聞後眼前一亮。 載藥死細胞成功「歸巢骨髓」,顯著延長小鼠存活期 顧臻教授團隊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這篇文章題為 Cryo-shocked cancer cell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vaccination,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慈天元博士及浙江大學藥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洪軍博士
  •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可針對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益生菌療法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活性水凝膠可促進腸道傷口癒合,由此可開發針對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益生菌療法。相關發現已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腸腔(黏膜)內襯的細胞層炎性病變不斷復發,使IBD患者承受疼痛、極度不適等諸多病症。當IBD發作加劇時,抗炎藥可緩解急性炎症,抗生素可對抗局部感染,但抗炎藥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而抗生素會破壞身體功能依賴的微生物組有益成分。重要的是,這並不是一種直接從腸腔內部治療發炎病變傷口以加快癒合減少用藥的方法。
  • 腦科學日報:循環代謝物通量的定量檢測方法;一種新型味覺細胞
    1,哈佛大學團隊實現大規模單細胞水平的線粒體DNA基因分型 來源:小柯生命 美國哈佛大學Vijay G. Sankaran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大規模平行單細胞線粒體DNA基因分型和染色質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