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洄遊,一個悲壯悽美的故事

2020-12-18 走吧網

圖文:走吧網特約攝影師 林中漫步Jenny

三文魚一一也叫做鮭魚,在中國的東北又叫大馬哈魚,它是一種具有獨特習性的鹹、淡水兩棲魚種,幼魚一般孵化於山澗中河床較淺,水流平緩的淡水之中。

三文魚的一生,有許多連科學都無從解釋的傳奇,它們小時沿江河湖海順流而下的生長,長到成熟期則逆流而上重返出生地產籽。

從生到死,它們都是為了生存而拼命掙扎,為了物種的延續而繁衍生息,生生不息,可謂是充滿著悽美、悲壯和傳奇的一生,令人嘆為觀止,其百折不撓的精神令人敬佩。

據資料記載,三文魚的生長周期為4年,每一對雌魚和雄魚大約能產4000個左右的魚卵,在其孵化過程中,大量的魚卵都被其他魚類、鳥類吃掉,倖存下來的長成幼魚。

到了春天幼魚順流而下進入湖裡,一年後再順流從淡水區進入大海,沿太平洋遊走,直至的白令海流域,其間它們要躲避其他魚類、鳥類的追殺以及人類的捕食,生存環境險象環生,四年後,在經歷無數艱難險阻,倖存下來的才能長到約三公斤左右的成熟三文魚。

秋季來臨,三文魚開始沿著它們的出海路線折返,開啟它們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悲壯的旅程一一一逆流而上返回它們的出生地產卵,以使種群繁洐生息。

三文魚為什麼甘冒那麼大的風險返回出生地產卵?在沒有技術沒有導航系統的情況下,它們是依靠什麼找到回家的路的?

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都無從解釋「三文魚洄遊」這一科學奇觀。在洄遊的途中,三文魚會遭遇到各種天敵,因為其肉質鮮美,它們成為魚類,鳥類,獸類及人類的口中食,盤中餐,可謂是九死一生。

據加拿大漁業海洋局統計,每對三文魚產下4000顆魚籽,大約有800條小魚孵化倖存下來,在遊向湖泊大海過程中大量被捕食,大約有200條到達大海,4年後能洄遊的僅剩10條,其中約8條被人類捕食,能夠最終回到產卵地的只有2條。

而三文魚一旦洄遊到淡水區域便會停止進食,僅靠身體中儲存的脂肪和能量為生,成群結隊,穿過山澗、峽谷、急流和險灘,甚至逆流拼命跳躍,衝過數十英尺高的障礙,而在跳躍衝擊激流險灘過程中,會有大量三文魚因精疲力盡或撞擊到巖石而死。

加拿大BC省亞當斯河流域,是三文魚洄遊重點區域之一,平日裡翡翠般清澈見底的河流,在九,十月份左右,一時間黑壓壓的,被洄遊的三文魚幾乎擠滿了河道,觸手可及,且隨處可見不停躍出水面的三文魚。

清靜的河水流動著泛著白泡,喧鬧異常,蔚為壯觀。而此時,生活在食物鏈頂端的棕熊也出現了,飽食終日,盡情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饕餮盛宴,為過冬儲備脂肪和能量。

而三文魚面對強敵仍逆水搏擊,一往無前,它們的身體在洄遊過程中漸漸變成猩紅,面目變得猙獰,據說是因為用力過猛,崩裂了血管,肌膚被鮮血浸透所致。而絕大部份的三文魚都死於洄遊途中。

待到倖存的小部份三文魚到達它們生活過的清溪和布滿砂礫、鵝卵石的河床上,它們便開始成雙成對的用尾鰭在砂礫上鏟開一個坑,開始授精產卵,然後再晃動尾鰭,用砂礫掩蓋住產下的卵。

它們在完成產卵任務後,終將精疲力竭地死去,有的尚未死去的三文魚會採取自殺式的方式不停地跳躍,直至疲勞死亡,悽美而又悲壯的完成它們繁洐和生命循環的使命。

而它們的屍身則靜靜躺在河底或砂礫上,甚至被河水衝刷成碎片,河水冰冷刺骨,冬季大雪覆蓋,三文魚不會腐爛,到來年開春,魚籽孵化出來後,保存下來的屍身又成為哺育小魚成長的最佳食物。三文魚出於什麼原由主動採取自殺式死亡方式的這一奇特現象,仍是科學界的一大未解之迷。

為了生存,為了繁洐,義無反顧,生生不息,悽美、悲壯、史詩般的三文魚洄遊這一自然奇觀,讓人們對三文魚充滿敬意,加拿大人常說:三文魚滋養了生長在北美大地上的大部份生靈,而當地土著人對三文魚更是敬重,沿亞當斯河流塑有許多紀念三文魚的圖騰。

更可喜的是,為了減輕三文魚洄遊途中的艱辛,美加兩國出資幾億元,在被稱為「死亡峽谷」的河道兩邊修建了通道,幫助三文魚避開湍急的河谷,從水流平緩的通道順利遊回它們的出生地,這為減少三文魚洄遊途中的死亡率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在加拿大,對於三文魚的捕撈也有嚴格的規定,按計劃捕魚不得肆意濫捕。2006年,加拿大還通過了《大西洋三文魚保護計劃》,是北美地區最大的淡水資源保護計劃。

正因為有著嚴格的管理和對大自然有效的保護,三文魚洄遊產卵的數量逐年增加,許多曾經三文魚絕跡的河流也再次出現三文魚的身影,我們才有幸一睹三文魚洄遊這一神奇的自然奇觀。

三文魚的那種堅定的使命感和一往無前,百折不撓的精神也值得人們深深地敬佩和學習。它們身上存在的許多基因密碼更有待於科學去研究和發現。生存、生命和輪迴,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是一個永久的、生生不息的課題。

相關焦點

  • 驚心動魄的三文魚洄遊
    所有沿途的大河小溪,都可以看到三文魚洄遊。人們一般會到三文魚會遊經的水壩邊上看三文魚如何躍過魚梯(fish ladder)。什麼是魚梯呢?就是水壩邊上開的一個小口,專門是為三文魚洄遊而設的。下圖是Port Hope小鎮的Corbett’s水壩,在多倫多以東約一個小時車程,是觀看三文魚洄遊的著名景點。水壩左邊的小門就是魚梯。
  • 伊秋水:史詩般命運之旅|三文魚/鮭魚洄遊
    有些三文魚變成了其他動物的美食,有些三文魚則在快到達目的地前力竭而亡,極少數活下來的三文魚才能到達產卵地。產卵地一般都是水面開闊,水流平緩,水深淺平,陽光充沛的池塘或峽谷。據加拿大漁業海洋局編寫的宣傳材料,每對三文魚平均可產下4000顆魚籽,經過一冬天的飛鳥啄食或別的魚類吞食或別的原因損耗,來年春天約有800條小魚被孵化出世;遊向湖泊和大海途中又大量被傷害,大約有200條能夠到達大海;4年後能夠回遊的只有10條,其中8條被人類捕捉,最終到達出生地的只有2條。三文魚洄遊,在它的生命中,一段綻放著最燦爛和最悲壯的火花之旅。
  • 大馬哈魚一生的故事,好吃的三文魚跟大馬哈魚是什麼關係?
    大馬哈魚一生的故事,好吃的三文魚跟大馬哈魚是什麼關係?作者:歐耶姜九州故事萬花筒狹義上的「三文魚」原指大西洋鮭魚,特別是挪威、智利、蘇格蘭等地的北大西洋鮭魚,國內市場上的「真三文魚」一般就是這種。後來把太平洋鮭魚的一些品種也叫做三文魚,大馬哈魚就屬於太平洋鮭魚。
  • 鮭魚洄遊|震驚自然界的未解之謎!
    包含:三文魚、鱒魚、大馬哈魚分布:美國、加拿大、北歐、日本外貌:體側扁,背隆起,齒尖銳」——世界上最悲壯的生態現象之一。與 外 敵 抗 爭在洄遊的過程中,成為殺人鯨的饕餮大餐,繼續逆流而上,勇敢躍入飢餓的棕熊口中,空中盤旋著禿鷹,伺機而捕.
  • 大馬哈魚死亡洄遊,脂肪耗盡,令人感動!網友:把我的脂肪分給它
    大馬哈魚俗稱鮭魚,也叫「三文魚」,後者是英文Salmons的音譯名。它是一群體形修長、體高較大、口裂較深,以魚體背部具一脂鰭為主要特徵的魚類。至此,短暫的生命在生殖之旅中悲壯地結束了。以致有的科學家把大馬哈魚的生殖洄遊稱為「死亡洄遊」。但在我們人類看來,大馬哈魚的生命無疑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無私的。
  • 三文魚的寄生蟲真的很多嗎?2分鐘快速了解三文魚的那些事兒
    隨著日本料理店在中國大張旗鼓地擴展,國人對三文魚陷入一種莫名的狂熱。人們似乎已經將吃三文魚和健康飲食劃上了等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三文魚案板事件再次將三文魚推上風口浪尖。深得世界人民喜愛的三文魚到底是什麼,可能人們真的沒搞清楚。
  • 【味◎覺】把春天吃進胃裡——三文魚什錦時蔬沙拉
    三文魚切0.3公分厚片三文魚是人們鍾愛的食材不是因為營養價值豐富更不是因為其口感盈潤而是三文魚洄遊 千死一生用一生悲壯給予我們力量每一枚魚卵都兄弟姐妹眾多約四千餘倖存者寥寥大多成為其他生靈的食物幼魚在春日裡順流而下至湖裡一年後遊向大海 第四年 生命結束的前夕他們便洄遊至出生地 繁衍後代3000公裡的路程 是一場生死之旅 水鯊、海獅和虎鯨等著將其一口吞下激流、瀑布和險灘都使之隨時喪命
  • 三文魚知多少?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平洋的大馬哈魚和大西洋鮭,大馬哈魚則因為BBC的紀錄片《行星地球》中的精彩洄遊,讓小朋友都認識到了這種原產於太平洋上的鮭魚堪稱史詩級別的洄遊,並且它們會在產卵後死去!洄遊中的大馬哈魚大馬哈魚的的洄遊是整個北半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伯利亞灰熊儲備過冬肥膘的主要食物,北太平洋的大馬哈魚經常在9-10月回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產卵,所以還被稱為秋鮭。
  • 從大西洋遊來的三文魚|禧歸.食堂|第四期|
    然而,如果在超市或者海鮮市場上轉一圈,你會發現同樣稱為「三文魚」的品種,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觀、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魚類。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這些「三文魚」多了各種「前綴」:什麼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等,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這一個匪夷所思的種類,但是在這裡,禧歸能負責任的告訴你,「淡水三文魚」這個詞或者種類即使在英文裡,它也與三文魚沒有任何關聯。
  • 美國耗資1億,建魚類洄遊通道,讓魚兒就像坐過山車一樣飛躍大壩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喜歡吃三文魚,因為它生吃口感極佳。那你知道它為何會如此美味嗎?三文魚又叫大馬哈魚,每年到了秋季,它們都要逆流回到上遊去。逆流需要勇氣,向上需要體力運動,所以靈活的身體造就了它的肉質上品。
  • 三文魚的英文是怎麼來的?
    但是經典「三文魚」只是說大西洋鮭這一種,而挪威三文魚是它的常用商用名;市場上帶著其他前綴的三文魚和大西洋鮭是同科,但不是同屬;在英文裡,這些xx三文魚都叫做xx Salmon,只有一個是例外——「淡水三文魚」,這種魚即使在英文裡,也與三文魚沒有任何關聯;而在中文裡,大西洋鮭以外的各種「xx三文魚」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大馬哈魚。
  • 紅鮭魚的故事——最後的洄遊
    而當鮭魚群在6、7月份進行洄遊時,一個完整的產業便會突然出現並持續運轉6周,吸引約1.2萬人前來。有些人會在「生產線」上工作,將魚切片,供向全國的海鮮專櫃。其他的職業還包括漁船船長、水手、技工或是織網工。這裡供應了世界上半數的優質野生紅鮭魚,卡魯索的小船是這條供應鏈的開端。她將冰鎮過的魚卸到一艘運輸船上,運到納克內克一家魚類加工廠的碼頭。
  • 三文魚的由來,三文魚該如何正確食用?
    最近,在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上,在三文魚案板上發現了新冠狀病毒的樣本,與歐洲流行的菌株接近。而且我們熟悉的三文魚基本上是從北歐進口的。這次事件給三文魚市場帶來了很多麻煩,至少在中國許多市場上,三文魚已被從市場上撤走。那麼為什麼我們食用的多數三文魚都是進口的呢?這些三文魚從哪裡來?
  • 與周杰倫的《威廉古堡》相媲美的《搜神記》,一個悽美的故事改編
    比較獨特的是,周杰倫嘗試把西班牙式風格的弦樂演奏表現在歌曲中,用歌曲來陳述一個故事,又用RAP風格來表現,這是周杰倫比較獨特之處。下面是一首中國風的歌曲,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可以與周杰倫的《威廉古堡》相媲美。
  • 我是虹鱒,請不要叫我淡水三文魚,雖然很多日料店都是用我做刺身
    「硬頭鱒」洄遊產卵後大部分還能返回大海繼續生活,但大馬哈魚屬的其它種類通常一生只洄遊一次,交配產卵後即慢慢死去。洄遊的大馬哈魚從海洋中帶回了大量的養分,完成了大自然內物質和能量的循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繁殖季的雄性紅大馬哈魚鉤狀上下頜極其的明顯。對,就是紀錄片裡經常被棕熊虐的那些傢伙。
  • 三文魚生吃有寄生蟲?真假分不清?重金屬富集?還能不能好好吃魚了!
    不過追溯起來,三文魚的魚生充滿了悲壯感,而擔心真假三文魚、生吃有寄生蟲、重金屬富集什麼的,不要錯過三文魚:「 從名字裡就帶著悲壯感 」「三文魚」的叫法,來自於英文「salmon」的粵語發音。(當然它清晰可見的肌間脂肪也給這個名字加分啦~)而「salmon」的來源是拉丁語中的 「salmo」,意思是「飛躍者」。
  • 魚種知識|你知道三文魚並不只是三文魚嗎?
    ,但是你知不知道三文魚其實是一類魚的泛稱,並不單單是一種魚的稱呼,三文魚的種類上達一百多種。最常見的三文魚類有:紐西蘭帝王鮭、丹麥大西洋鮭魚、智利大西洋鮭魚、丹麥大西洋鮭魚,這其中味道最好、價格最貴、名氣也最大的是紐西蘭帝王鮭,被譽為是三文魚中的「勞斯萊斯」。三文魚的價格比較貴,一斤要一百左右甚至更高,在平時很多海鮮店、自助餐廳、日料店等都有三文魚的身影。那究竟三文魚價格為什麼會這麼貴?三文魚真的好吃嗎?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 三文魚是什麼魚?可以生吃嗎?
    三文魚不是指某一種魚類,而是數種鮭科(Salmonidae)魚類的通稱。 棲息在表中層水域,會進行洄遊,幼魚孵化後洄遊回大海,以昆蟲、甲殼類為食,成魚為大洋性,以魚類、甲殼類等為食,成群活動。
  • 可可託海牧羊人,一首深情的歌,一個悽美的故事
    我是一個不關注音樂的人,但是最近,一首熱歌還是引起了我的興趣。找來這首歌一聽,那蒼涼古樸,悠遠深沉的曲調,如泣如訴,悽美絕倫,令人如痴如醉,唏噓不已。而更加令人感動的是歌曲背後的故事。日子久了,他們相愛了,他們沉浸在愛情的甜蜜裡……然而,在一個下雨的夜晚,養蜂女趕著她的駱駝悄悄地走了,留下傷心的牧羊人一個人在風裡哭泣。他不明白既然相愛為什麼要分離,他知道再也沒有一個姑娘,能夠走進他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