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濫用的剪舌系帶:9成孩子根本沒必要挨這一刀

2021-02-13 洪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舌系帶我們每個人都有,它位於舌頭下方。

當我們把舌頭向上伸時,就能看到舌頭下方繃緊的條索狀組織。

而舌系帶短屬於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口腔畸形。

表現為舌系帶與舌腹或口底黏膜的附麗點前移,使得舌前伸、上抬或左右擺動受限,勉強前伸則呈 W 形或心形。

目前,關於「過短」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也沒有統一的診斷方法。

一些學者以舌系帶厚度、附著點、舌運動、伸舌頭時舌尖形態為評判標準,但總的來說還是主觀性比較強。

也有研究者提出了Hazelbaker舌系帶功能評估量表(HATIFF),按照簡化HATIFF 的標準,評估結果等於或者低於4分者,可診斷為舌系帶過短。

人的舌頭形態本身就有很多種,尖舌頭、圓舌頭、寬舌頭、齒痕舌.

 

但這和舌系帶一點關係都沒有呀。

每個人都有一個原裝舌頭,這是基因賦予的,剪了舌系帶也糾正不了。

舌頭不尖有啥影響?目前,我們還真想不到。

難道,舌頭寬點可能更容易被咬???有人嫌棄形狀不好看?

除了你自己的牙齒,沒人會感受到你舌頭啥形狀,真的。

★ 擔心孩子發音不準

這是接診時,我們碰到的頻率最高的一種說法。

很多家長有此顧慮也正常,國內傳統觀點也是這樣,過短的舌系限制了舌的運動並影響患兒發音。

在以往的臨床工作中,常以舌系帶附著點位置或者舌尖形態等結合語音功能為標準,衡量是否進行舌系帶手術。

但目前沒有可靠證據表明,舌系帶過短與語音異常存在相關性及舌系帶手術對語音異常的治療效果。

研究表明,多數兒童發音不準並不是由舌系帶過短引起的,而是與年齡呈明顯關聯。

舉例來說,2歲的寶寶發音大多都是含糊的。

因為他會漏掉、發錯某些音,或者用一些簡單的音節來代替某些輔音。

比如:他會正確發出字的第一個輔音(b、t、d),但是會漏掉後面的音節,或者用d或t,來代替一些比較難的音。

很多輔音等到寶寶3歲時,才會掌握,而且寶寶需要花幾個月時間才能準確發出來。

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會把「ch」發成「q」,把「sh」發成「x」。

所以,我們覺得寶寶發音不準,可能就是這個階段內寶寶正常的發音狀況。

很多家長會因為這個擔憂給寶寶做了手術,但往往可能就是「白挨一刀」。

(寶媽親身反饋)

除了正常的生理髮育原因,很多發音不準的寶寶,都是因為不良的發音習慣造成的語音障礙,通過語音訓練即可矯正。

(寶媽親身反饋)

不過,如果寶寶排除了各種原因之後,還存在發音不準的情況,也可以考慮去剪。

臨床上還有很多案例是,寶寶沒有表現出症狀或者家長為了預防,剪了舌系帶。

這種情況真的沒必要,雖說是小手術,但是也有發生出血、感染、下頜下腺導管損傷、窒息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寶寶都不需要剪。

根據《國際口腔醫學雜誌》最新發布的《嬰幼兒舌系帶過短的臨床診療新進展》:

★ 對於新生兒,如果出現明顯的餵養困難,並導致寶寶身高、體重發育受到影響(排除餵養姿勢等其他問題),是需要進行舌系帶手術的。

★ 推薦舌系帶過短的創傷性潰瘍患者進行舌系帶手術。

當寶寶下頜乳乳牙剛萌出時,過短舌系帶與牙齒反覆摩擦就會造成創傷性潰瘍。

多項調查研究表明,嬰兒期舌系帶過短的患病概率較高,可達到54.4%。

但舌系帶附著點可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後移,因此在不影響哺乳或創傷性潰瘍的情況下不宜過早手術。

等到學齡前期及學齡期時,患病率就下降到了7.3%和6.4%。

所以說絕大多數情況下,舌系帶都能自行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相關焦點

  • 「剪舌筋」——該不該讓孩子挨這一刀?
    我家姑娘舌筋特別短,我想給孩子做舌筋矯正手術,可孩子爸爸覺得沒必要。不做怕影響孩子發音,做了又擔心多此一舉。醫生,到底該怎麼辦?常常有父母發現自家的寶寶說話不清楚,舌頭不能自然活動,心裡頭那個急啊!是不是寶寶舌系帶太短?是不是應該去剪舌系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內容。一、何為「舌筋」?
  • 【剪舌筋】該不該讓孩子挨這一刀?
    我家姑娘舌筋特別短,我想給孩子做舌筋矯正手術,可孩子爸爸覺得沒必要。不做怕影響孩子發音,做了又擔心多此一舉。醫生,到底該怎麼辦?舌系帶,俗稱舌筋,指的是舌頭下面的一條軟組織系帶。這是因為他們剛學會說話不久,而且大腦的語言中樞和發聲器官尚不成熟,或是在學說話過程中受到語言環境的影響而引起的。因為目前舌系帶過短的定義等都沒統一,造成的影響也沒有定量化。故茄子口腔雲建議先諮詢醫生,請專業醫生診斷,再做決定是否做舌系帶修整手術。注意事項1、舌系帶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就醫,由醫生檢查後判斷是否需要手術。
  • 孩子說話不清,舌系帶過短的鍋?
    是不是寶寶舌系帶太短?是不是應該去剪舌系呢?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內容。什麼是舌系帶?舌系帶就是舌頭正下方那個細長的黏膜組織,通俗的講,就是舌筋。正常情況下新生兒的舌系帶靠近舌尖,嬰兒舌尖短而舌體寬,被舌系帶固定有利於吮吸。
  • 舌系帶短?剪不剪?
    在發育過程中,系帶逐漸向舌根部退縮,到2歲以後舌尖逐漸遠離系帶,舌系帶看起來就不短了。這一點很需要強調,因為剛出生的寶寶本來看起來就比較短,很多父母聽信了「人家說」,讓寶寶很容易冤枉挨一刀。哪些情況屬於舌系帶短?1. 舌頭不能正常伸到口外,或向上翹起不能接觸上唇。
  • 自閉兒發音不清,剪了舌系帶就好了?
    很多家長懷疑孩子吐字不清,剪舌系短就好了?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孩子發音不準、吐字不清固然與舌系帶過短有關,但這不是發音不準的唯一原因。 很多原因如結巴、智力缺陷、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等,這些孩子更多的是由於語言中樞發育遲緩導致的暫時性語言發育落後,和舌系帶沒有任何關係,但卻讓舌系帶背了鍋。 因此,孩子吐字不清,家長首先考慮的不是剪舌系帶。 研究認為,對於舌系帶過短且存在語音障礙的兒童,有必要先行語音評估,確定語音障礙的具體情況和原因。
  • 寶寶舌系帶過短,剪還是不剪?做手術的最佳年齡?
    在舌的發育過程中,系帶會逐漸向舌根部退縮,所以嬰幼兒並非一出生就能舌頭伸轉自如,而是從短小到剛能夠吸吮開始,之後由於喝奶、言語需求所迫開始發音等,經過長達數年的一系列相關的漫長活動與練習,這才使得孩子的舌尖逐漸遠離系帶,從而走向正常。
  • 孩子口齒不清是舌頭的錯?醫生:這件事不要做!
    其實很多孩子在嬰幼兒期均經歷過口齒不清這一階段,比如把「外公」叫成「外東」,把「小狗」說成「小鬥」,把「不是」說成「不系」等等,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孩子會自然好轉,所以小年齡的孩子可以等。另一種情況是舌頭前伸時舌尖因被舌系帶牽拉而出現凹陷,呈嚴重的W形。遇上以上兩種情況,就需要考慮進行治療了。醫生說,目前大部分家長均會把口齒不清與舌系帶聯繫在一起,尤其是發現寶寶舌系帶過短,呈W型者,家長更會急著帶寶寶去剪上一刀,其實發音與舌系帶聯繫並不密切,絕大部分孩子不會因剪了舌系帶而得到改善,導致很多孩子像俊俊一樣白挨一刀。
  • 搞笑GIF:豆腐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是個挨千刀的!
    9神評:不是每一部電梯都是"五菱宏光"6這是之前的視頻,再次回答很多人問我桑尼會不會走路今天告訴你,她可以跳桌子,哼神評:多好的孩子,為了怕壓塌桌子最後還是選擇了,溜達走了5太有才了!,開在科目三考場旁邊的飯店……學員:總感覺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指引著我去這吃飯神評:我猜這回味涼麵生意一定不怎麼樣4神評:豆腐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是個挨千刀的
  • 那些年剪斷的舌系帶都是錯的?
    那些年剪斷的舌系帶都是錯的?>因此,因為害怕孩子口齒不清,不少家長會主動選擇剪舌系帶。其實,絕大多數口齒不清和舌系帶之間並無關係。但為什麼這個觀念會在民間如此流行呢?大部分口齒不清的原因是發展性的,不是器質性的,更與舌系帶無關。所謂發展性的,就是有些語音孩子習得較晚,在發這些音時發音器官(如舌頭)擺放的位置和運動的方式不正確(如把哥哥發成得得,即把舌根音發成舌尖音),而如果家長還是不放心,有個簡便的標準在家就可以排除舌系帶問題:如果孩子能夠發出d,t,n,l這些舌尖音中的一個或幾個,那他/她的口齒不清就與舌系帶無關。
  • 孩子語言障礙都是舌系帶的禍?要做手術嗎?不!舌系帶不背這個鍋!邦主為你揭秘真相!
    舌頭短也不一定會影響發育,捲舌音翹舌音發音不準並不一定是舌系帶的問題,這裡面有不少綜合因素,比如從小養成的吞咽習慣、舌體後位、牙列不齊、下頜合收、扁桃體等多種原因。所以不能一味怪罪於舌系帶。其他許多因素會影響語言學習,例如聽力、環境、智力、神經系統等,舌系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 一歲寶寶不會說話,奶奶說是因為沒剪舌根,醫生的話讓奶奶閉嘴
    一直爭論也沒有結果,小麗帶著孩子,和婆婆一起去了醫院。一到醫生面前,婆婆就開始說,肯定是因為沒剪舌根,剪了就好了。醫生認真檢查完,又和他們了解清楚情況之後,才說道:這個孩子不需要剪舌根,真的剪了才是毀了。
  • 事關孩子一生,醫生:這一刀,小心白挨了!
    最近豆媽收到了好幾位媽媽的來信,都在問同一個問題:要帶孩子去割包皮嗎?都說暑假是割包皮的旺季,有多旺呢?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對於「割包皮」,仍有一堆找不到方向和真相的家長們——是不是所有男孩子都要挨一刀?
  • 分娩「挨一刀」不只有剖宮和側切,還有一種方式,外國人普遍愛用
    生孩子難免要遭「挨一刀」,這一刀可能挨在肚皮上,也可能挨在會陰,不管挨在哪,都讓寶媽們感到糟心。其實除了剖宮產和側切,還有一種方式,叫做「直切」,在國外非常普遍,只是國內很少採用。一般來說,胎兒的雙頂徑在9.3cm之內,可以通過張開約10cm的產道。但是實際操作中如果不進行側切,會陰很容易發生撕裂,影響到產婦媽媽今後的生活。
  • 魔道祖師:有糖一起吃,有刀一起挨,分享的雙倍快樂!
    看過《魔道祖師》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其中糖與刀的部分大概的比例就是一比一。秉著有糖一起吃,有刀一起挨的原則,下面老祖就為道友們帶來了其中延伸版的高甜畫面,相信在小夥伴們看過之後,都會被甜到,也許會達到齁的程度嘞!
  • 老婆,我不願看你再挨刀
    『我愛你,不願再看你挨刀孔星星在《成就背後的代價》一書中寫過一個結紮的真實案例:B村w4(個案4),在合法生育第二個孩子後,於1985年9月施行輸卵管結紮手術。 Jason擔心上節育環對妻子的身體有影響,又不忍心自己心愛的妻子再動一刀做輸卵管結紮,所以他乾脆自己躺上手術臺,做了輸精管切除手術。
  • 請聽題:文思豆腐,豆腐要挨多少刀?
    「文思豆腐」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製做成這道豆腐湯,滋味異常鮮美,深受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喜愛
  • 寶媽:我幫孩子背書包怎麼就成了溺愛了?沒背過的人根本不懂
    而對於孩子的媽媽來說,這樣的評價無疑是讓她很委屈的,孩子的媽媽說:我就是幫孩子背個書包,怎麼就成了溺愛了?而且沒有孩子沒幫孩子背過書包的人,根本就不懂。這個家長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孩子們的書包實在是有些重的驚人了你印象裡書包有多重?
  • 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聰明人必看)
    01、稍微一親近就口無遮攔的毛病必須改。02、多把「你聽懂了沒」換成「我講明白了沒」。03、別人給你發消息一定要回,就算不想聊也可以告訴他,哪怕是用表情或者標點來委婉的表達,不回消息不是高冷,是沒教養。04、不要試著用自己的秘密去交換一個朋友。
  • 孩子五歲多依舊口齒不清,大舌頭怎麼沒有受到家長重視?
    絕大多數普通人倒不用和相聲演員一樣口齒如此伶俐,但做到一般人的平均水平還是有必要的。說是平均水平,其實就是普通人說話的一些標準:口齒清晰,沒有發音不準的現象。前幾天,一個可愛的五歲小男孩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我們機構。孩子一張嘴就把我們嚇了一跳,他幾乎把大舌頭能犯的錯都犯了個遍。
  • 濫用靜脈輸液風險大,別讓「好得快」害了孩子!
    一根根長長的輸液架、一排排坐著的孩子,這是很多兒科醫院和診所的常見場景。孩子感冒?輸液吧!孩子發燒?輸液吧!孩子咳嗽?輸液吧!孩子輸液好得快,仍然是很多家長和部分醫生所信奉的「真理」。殊不知,這樣會給孩子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今天,我們請來了梁世佳醫生來說說,靜脈輸液的那些是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