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豆腐」始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用嫩豆腐、金針菜、木耳等原料製做成這道豆腐湯,滋味異常鮮美,深受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喜愛,因該道菜為文思和尚所創,人們便稱它為「文思豆腐」。
淮揚美食的精髓在於刀工,而最能體現刀工的一道美食莫過於文思豆腐。一塊豆腐,在一位資深的大師傅手中,橫切,豎切,幾分鐘的光景,一塊豆腐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放在清澈的水中,根根清晰、粗細均勻。
把豆腐先切成片,橫切成很薄很薄的小片,然後把豆腐倒下來,形成90度角度,細切成絲,甚至都能穿過針孔,這考驗的不止是手、眼、刀的配合,而是要心手合一。
下刀時,要依左手食指後退速度相應起伏,整個過程必須一氣呵成,容不得半點分神,稍作停頓,則可能導致豆腐絲前後粗細不一。
細如毛髮的豆腐絲,被放入清水中潤開,雲霧般的形態,宛如一幅中國山水畫。一眼看去,做好的文思豆腐,外形似菊花綻放;入口鮮滑無比,回味綿長。文思豆腐,流淌在盅中的,儼然是一幅活色生香的山水畫卷。那麼,要做成文思豆腐或者燙乾絲,豆腐要挨多少刀?正宗的揚州炒飯到底該怎麼做?蘇中還有什麼最令人折服的美食?點擊音頻,《夜談古今》主持人董婕告訴你。
播出平臺:
江蘇新聞廣播FM93.7 周一至周五22:00--22:30
移動收聽:
荔枝新聞客戶端「隨身聽」、蜻蜓FM「江蘇新聞廣播」、喜馬拉雅「江蘇新聞廣播」
喜歡本期內容,請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