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美食品鑑:文思豆腐

2021-02-17 周彤美食工坊

天下名菜,鹹鮮為本,而鹹鮮味中,以湯菜為難。各大菜系爭奇鬥豔的真正焦點,其實往往是各自的著名湯菜。

為什麼湯菜是最難的呢?

大凡湯菜,必然湯水較多,這樣菜餚造型設計的局限性就比較大;其次,湯菜對於湯本身的質地和味覺層次要求較高,這就像是高手對決中四掌相抵比拼功力一樣,無法取巧。

這就是為什麼廚諺裡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湯菜水平的高下往往是廚藝水平的試金石。無論是川菜中優雅的開水白菜,還是閩菜中神秘的雞湯氽海蚌,各大菜系莫不如此。

淮揚菜的「江湖地位」,有一多半是靠成名湯菜打出來的。相對於其他著名湯菜較少的菜系而言,淮揚菜中的著名湯菜則是層出不窮----

三套鴨、雞包翅、湯大玉、龍戲珠、文思豆腐、雞粥蹄筋、將軍過橋、白煨臍門、清湯火方、清湯捶蝦、清湯刀魚丸、芙蓉海底松、夜來香氽雞片……任意一道淮揚著名湯菜都絕非浪得虛名。

食在廣州、味在四川、湯在山東、刀在揚州。而「刀在揚州」的代表作,就是文思豆腐。

細如髮絲的嫩豆腐絲輕輕推到湯碗中後,輕輕晃動湯碗,豆腐絲就會如同一幅水墨畫一般輕柔地打開,那種優雅的造型的確讓人嘆為觀止。

文思豆腐這道菜本是乾隆年間文思和尚創製的一道素菜,這道菜成名之後,廚行的後來者們當然想把它再進一步改良到極致。於是清淡的素湯被換成了更為鮮美的犖湯,但豆腐絲的處理卻一直是個技術難關。

刀工成型,無外乎塊、條、片、絲、丁、粒、末、泥,具體到絲來說,從粗到細又分為豆芽絲、火柴絲、麻線絲、鏽針絲、牛毛絲這麼五個級別。

文思豆腐是用嫩豆腐來切的,要想把豆腐絲切得細,第一步就得片得薄。對於揚州廚師來說,刀工是「看家活」,這本來不算什麼。但嫩豆腐的質地比「林妹妹」還要嬌柔,切成薄片後更是經不得任何折騰了,偏偏嫩豆腐還特別容易粘刀,你要是把豆腐片往下一抹,它一撒嬌可就就碎了。

薄片如果不能保證形狀完整,細絲又從何談起呢?所以文思豆腐出名後的兩百七十多年以來,這道菜中豆腐絲的粗細一直是在「火柴絲」這個級別上的。而把它切到「牛毛絲」這個級別,那是1997年以後的事了。

1997年中烹協在北京舉行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這是中餐廚師們最高級別的「奧運會」。敝師兄程發銀當時正值四十出頭的「當打之年」,在與師傅薛泉生大師反覆琢磨研究之後,他終於把「細如髮絲」的文思豆腐第一次呈現在評委們的面前。

把一塊嫩豆腐切成千絲萬縷的「牛毛絲」這個級別,其奧秘在於下刀之前,必須先在刀上灑水,這樣薄薄的豆腐片就會自然滑落下來。這個今天看起來似乎天經地義的動作,對當時的「手藝人」來說,卻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不過,從此之後,文思豆腐就成了一個「表演項目」。而熱衷於出名的後來者們,紛紛熱衷於比拼「到底能把一塊嫩豆腐切成多少根絲」。至於「程發銀是誰」,這個問題顯然不重要了!

師兄程發銀倒也坦然,他說:「現在文思豆腐切得比我好的人多了,師弟你去找他們拍片子吧」。

這,當然是不可以的!廚行裡要是沒了「敬畏」二字,江湖上還會有「規矩」嗎!

文思豆腐於是就這樣「熱熱鬧鬧」地成了淮揚刀工的第一代言人。隨著《舌尖》等大咖級美食節目的助力,文思豆腐的名氣越來越大,豆腐絲也從此切得越來越細。但不幸的是,慕名而來的食客們發現,這道菜也就只能看看,而已,而已……

唉,寫到這裡,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

大導演、大記者、大美食家們,幫幫忙好吧,你們「外行看熱鬧」的幼稚,實際上嚴重誤導了大家!

知道為什麼「衝動是魔鬼」嗎?知道什麼叫「郭呆子幫忙----越幫越忙」嗎?

文思豆腐本來是一道頂級湯菜,刀工只是其中的菜餚造型部分,還有一大半的工夫你還沒提呢。那就是「鏡頭感」雖然很一般,但味道全靠它的制湯過程!

好吧,「眼球」是被你們吸引住了,廣告費也賺得盆滿缽滿了,但文思豆腐這道菜呢?不提制湯,等於把這道名菜給「閹割」了。那可是揚州廚師花了將近三百年才打磨出來的精品啊!

有朋友勸慰我說:你啊,鹹吃蘿蔔淡操心。「眼球經濟」下,「天塌下來不關我事」的現象多了去了。「發財就是硬道理」的店家就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你又能把這個世道怎麼樣呢?

俺一介匹夫,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不過,作為一個食文化研究者,我總可以告訴大家真相吧?這總不用看誰的眼色吧???

這裡我要告訴大家一句大實話----

文思豆腐可以用於表演

但卻絕對不是為了表演

它的終結目的

是為了打造一道頂級湯菜

廚行裡有許多內功是秘不示人的,不管他魯揚川粵浙閩徽湘哪個菜系,制湯都是廚房裡的秘密,這些過程一般也不會輕易展示給同行看(其實用文字說了也沒用,這得靠上手練)

廚房裡的湯有奶湯、清湯之別,其中以清湯最難。頂級的清湯製作大致可以分為煮湯、掃湯、吊湯三步。

煮湯最簡單,就是把原料放進水裡煮,頂級清湯的搭配原則是:「無雞不鮮、無鴨不香、無骨不濃」(各幫制湯口訣不同,別鑽死胡同)。文火把味道逼到湯裡去,撈出原料就行了。

掃湯麻煩多了,簡單地說,就是把肉茸(業內稱「臊子」)用水澥開,倒進湯裡去,這些肉茸子會自動找到哪裡有懸浮的顆粒,並粘住它,最後肉茸子熟了就浮到湯麵上來,用細篩撈出去,湯就像掃地一樣掃清了。

吊湯是最後一步。將上一步掃湯的各種「臊子」壓緊,包在紗布裡,將紗布袋吊在湯麵上,這樣這些「臊子」的鮮味會慢慢滲到湯裡,湯就更加鮮美醇厚了。

當然,這是一個概述而已。煮湯的時候各種原料的配比、掃湯的時候用幾種什麼樣的臊子、吊湯時所需要的火候,每一步都會決定湯的最終質量,這些才是真正考驗廚師內功的地方,心浮氣燥的人可幹不好這個細活。


清湯追求的是一種「於無聲處起驚雷」的味覺藝術效果。它需要廚師有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愧,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修煉的是「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靜氣。

文思豆腐這道菜不是用來看熱鬧的,刀工是不是「很酷很炫」與這道菜好不好吃完全無關,而那個「既不酷也不炫」的清湯底子,才是你真正值得去關注的!

文思豆腐這道菜是需要創作者與品鑑者同時去悟道的。所以,很多腸肥腦滿、囫圇呑棗的吃貨們是配不上這道菜的!

相關焦點

  • 一手美食:文思豆腐考驗細膩刀工
    今天給大家曬一下我做的文思豆腐。  留一手簡介:  劉立斌,網名留一手,職業醫生,業餘酷愛美食烹飪,精通各式家常菜的烹飪技法,曾經參加過頂級廚師的錄製以及多次參與QTV2生活天天秀美食駕到錄製,任島城多個網站美食版版主!
  • 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繁複與簡單,都很美味,但一般人做不好!
    淮揚名菜文思豆腐,繁複與簡單,兩種做法都很美味,但一般人做不好!文思豆腐作為一道歷史悠久的淮揚菜聞名天下,其源頭是始於揚州。而文思豆腐看上去是素素靜靜的一道美味佳餚,似乎做法非常簡單,可是細細看去就可以發現,這道名菜實則非常考驗廚師的刀工和挑選用料上的精益求精。做這道菜需要準備四百五十克的豆腐,十克的冬筍,五十克雞胸脯肉,二十五克火腿,鮮香菇二十五克,十五克的生菜,以及四克鹽,三克味精等等。
  • 文思豆腐如何翻譯?教材來了!
    文思豆腐如何翻譯?教材來了!「淮揚」被翻譯為「huai yang cuisine」、「文思豆腐」被翻譯為「wensi tofu」、「大煮乾絲」被翻譯為「boiled and dried beancurd……翻看《啟航英語》,這本英文教材特別接地氣,一樣樣中華美食被翻譯成英文出現在教材裡,讓學生直呼「流口水」。
  • 【素食養生】「文思豆腐」和「7種食物催人老,儘量少吃」
    文思豆腐【原料】嫩豆腐300克、金針菜10克、木耳10克、清湯700CC、鹽適量【文思豆腐的做法】       「文思豆腐」是一款經典的淮揚名菜,是江蘇地區的傳統美食,始創於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它是在清乾隆年間由揚州天寧寺的文思和尚所創製的。
  • 中華食尚節,在西安香格裡拉品嘗淮揚刀客侯新慶大廚的拿手淮揚菜
    香格裡拉酒店集團的年度美食盛於今年5月第三度盛大舉行。續寫往年的精彩盛況,今年的中華食尚節由十八位中餐廚藝大師聯袂獻藝,帶來粵菜、川菜、淮揚菜、北京烤鴨、港式點心及廣式燒臘等各式佳餚,完美呈現結合才華創意、烹飪技巧與頂級食材於一體的精彩演繹。
  • 一刀將豆腐切成900根細絲|文思豆腐模具神器上市
    文思豆腐是一道有著悠久歷史的江蘇揚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淮揚菜、蘇菜系。
  • 逸道|新晉摘星的淮揚菜館,是什麼高級料理?
    淮揚菜系指的就是以淮安府和揚州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不過時至今日,大概整個江蘇都算是淮揚菜吧。很多人不太懂「淮揚菜」,只是覺得這菜系光聽名字就很有文化底蘊的樣子,希望看完今日這篇推送以後,對中國的菜系,大家又能有一個新的理解,提起揚州,也不會只記得「揚州炒飯」便好了。如果說魯菜注重火候、巧於調味;粵菜講究食材和食物本味,那淮揚菜最大的特點,可能是它天生自帶的高級感。
  • 江蘇揚州,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揚州本地人
    淮揚菜係指以揚州府和淮安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淮安等地區。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淮揚菜選料嚴謹、因材施藝,製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江蘇揚州,這10大經典老字號美食,全吃過你是地道的揚州本地人。
  • 東海必到勝地 「山海連云云繞山」的連雲港 著名美食大推薦
    作為優秀旅遊城市,連雲港有花果山、連島、孔望山、漁灣、海上雲臺山、連雲老街、雲龍澗、桃花澗、孔雀溝、大伊山、西雙湖等旅遊景點,素有「東海第一勝境」之稱,由於其本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其地方美食夾帶濃濃的海洋氣息,而其中最曾經最有知名度的地方名吃,即是如下這幾種。
  • 中國飲食文化之體現——文思豆腐,細如髮絲,刀功驚呆老外
    現在我國的國宴主要是以淮揚菜為主,而在國宴之中有一道將食材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的菜餚,它便是文思豆腐。文思豆腐的主要食材是南豆腐,因為這一類豆腐更加的軟糯,更加的有韌性,在煮的時候比較容易散開,搭配木耳,金針菇等配料共同製作而成,所製成的湯汁更是異常的鮮美。在切豆腐的時候,要將上面的老皮去掉,留下最為軟嫩的部分。
  • 看看江蘇連雲港的美食,太考驗技術了
    連雲港的種種美食也很有特點,雅俗共賞而又不失特色,有製作精細的講究,也有樸實無華的民間小吃。花果山風鵝看名字就知道,花果山風鵝這個特產來源於連雲港花果山。花果山風鵝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據說是商超的宰相伊尹於花果山之下秘密製造出來的。
  • 淮揚美食:This is Kung Fu on food
    《這就是功夫》"This is KungFu on food"在「世界美食之都」揚州,有這樣一種功夫。動靜結合,剛柔並濟,變幻無窮。千年運河水和江南文人氣,孕育了淮揚美食。燉、燜、煨、焐、蒸、燒、炒、吊湯Stew, braise, simmer, broil,steam,stir-fry, simmer, and stock-boiling不同的食材和用火技法造就了淮揚美食變化萬千的形態和滋味
  • 淮揚菜團餐製作技藝標準
    它適應了人民群眾需求。淮揚菜團餐製作技藝是淮揚菜餐飲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當代烹飪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鑑。為更好地滿足食客對團餐的消費需求,進一步規範製作技藝,提升質量,傳播美食文化,特制定本標準。
  • 汪曾祺談吃:豆腐
    今天的分享節選自汪曾祺《豆腐》。豆腐最簡便的吃法是拌。買回來就能拌。或入開水鍋略燙,去豆腥氣。不可久燙,久燙則豆腐收縮發硬。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裡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香椿頭只賣得數日,過此則葉綠梗硬,香氣大減。
  • 1塊豆腐切10萬根絲,我終於親眼見識了《舌尖上的中國》裡的文思豆腐
    當年看完《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思豆腐。
  • 探訪高鐵揚州東站淮揚美食店,旅客有口福了
    記者探訪打個「高鐵」就能吃到的揚州美食什麼樣?昨天下午,記者在揚州高鐵東站看到,冶春揚州高鐵東站店位於揚州高鐵東站候車大廳二樓東北角,對面就是肯德基。目前,冶春新店的人員、設備、布置等已經準備就緒,菜單已經備好。
  • 考驗廚師刀工的10大美食,8大菜系各具特色,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在清代形成魯、川、粵、蘇四大菜系(根據徐珂所輯《清稗類鈔》中的排序,下同),後來,閩、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於是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蘇菜、閩菜、浙菜、湘菜、徽菜,這8大菜系其中各有一些美食極為考驗廚師的刀工,下面就來看看考驗廚師刀工的10大美食,8大菜系各具特色,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
  • 「世界美食之都」揚州究竟有多「硬核」?
    吃過揚州美食的人都喜歡豎起大拇指,來一句「呱呱叫」或者「乖乖隆滴咚」!但如果要用兩個字形容,那一定是:「硬核」!揚州美食究竟怎樣「硬核」?小編為您一一分解。   粉絲遍天下 「吃貨」發源地   之所以敢說揚州美食「硬核」,是因為它源於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
  • 淮揚國粹,傳承經典
    ▼淮揚三套鴨淮揚三套鴨是江蘇省揚州和高郵地區的一道漢族傳統名菜。以野鴨為製作主料,三套鴨的烹飪技巧以燜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味。"三套鴨"家鴨肥嫩,野鴨噴香,菜鴿細酥,滋味極佳。▼菊花豆腐撈參菊花豆腐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傳統名菜。該菜是以菊花狀的豆腐絲,配以海參營養搭配,成菜豆腐絲色亮酥軟,口味獨特。
  • 「拾味揚州」「世界美食之都」大型系列活動收官
    活動現場一塊豆腐最多能切成多少根絲?答案是20736根!昨天,揚州獅子樓的淮揚菜大師汪大江以淮揚美食書場的形式,向市民講述了揚州美食的前世今生。只見年輕廚師手中的刀上下翻飛,不一會兒,蓑衣蘿蔔就切好了。有揚州市民猜測「切得這麼薄,能拉2米長」,還有遊客猜測「可能不止,你看現在已經有三個人拉了,還有很長一段呢,估計有5米」。6個人、7個人……11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