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經·五行通背拳譜(修劍痴)

2021-02-07 武宗Kungfu



一、通背之道


通背者何也?通即通達之意、貫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動作之則。本由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掌,手通指;肩背向下通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身通於眼,眼通心,心通神,神通意,意通膽,膽通氣,氣通血,血通筋,筋通力。力由背發,根在於足,始由足,貫於背,由背貫於指掌全體,內外貫通一氣,法則放長擊遠,此之謂通背。 


術內含三大綱要:


其一、基本勢法理;

其二、要訣專恆思;

其三、精粹陰陽五行。

 

其中又分兩要部,謂之外壯與心意。外壯則分剛柔外,力壯則剛,以運使呼吸為功效;心意則以柔養氣鍊氣為要道,貴以柔,煉之則柔,用則含剛,隨力發氣,隨此則乃技擊之要道。以上之處,壯即是外表心意,即外表以勢為本,以法為宗。勢者形也,法者意也,學其勢必須得法,習其形務要明其意。要訣者即內心專恆之思也,其要專精不止,恆久不輟,思之於朝,思之於夕,無時不思,集思廣益。精神者即是陰陽變化之道,五行生剋之理,精神乃動作之妙,此真可為至善至極也。其它各異,形意有別,是以善學者,要識其內外之卑,明其外形之韜,得其內意之略,力求深造專精,而後可以得心應手,禦敵制勝,實妙無窮,學者宜明辨鑑諸矣。


二、技術之要論


學而時習貴乎專,闡明原理啟其端。 

恆心持久成功道,深造精到必勝權。

 

欲求技術之精,貴乎專而已矣,恆而已矣,能專與恆,天下無有不成之事,何況區區技術之微哉。其要悉在於思,一尚思而不得,則再思、三思,則無盡思,任何艱難阻礙之事自能心神悟徹,得其妙理之深精。所謂思之思之,此乃深靠自得,專精自妙。訣即:技術神奇之金針金筏,不可尋常視之也。由此觀之,專一務與有恆,為百事之根。所謂思之思之,要言即專一恆,之意如是法,不求精而精,勢不求巧而巧矣。


三、通背拳術之基礎


通背拳術內中之意義,勢法理也,以理推求可以明陰陽變化之道,曉五行生剋之理,通於呼吸運使之術,達於養氣鍊氣之學,精於動靜虛實、剛柔急緩之妙,究其三折九扣之則,闡其五護八斷之法,且以奇出巧入之機,以進退趨避之捷,識其隨機應變之巧,得其迎機開破之訣。 


通背拳術基本之勢法為六種站樁、六路行樁。 


六路站樁即: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此六路樁則分剛柔,剛者稱外樁,剛柔相濟,力發急速、冷彈猝柔者謂之心意,則柔多剛少,力出自然,柔緩靈活巧,通背之外樁心意由此而分也。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為外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為心意。故六樁之法中各含絕技。乾坤樁之絕技為迅雷掌,其探背松肩、放長擊遠、先發制人,怒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周天樁之絕技為化擊炮(猿猴側身),其身法活泛、突屈、遁避(柔緩活),藏身躲閃似靈猿,身法似電運轉敏捷。子午樁之絕技為追魂掌,其縮身靈活,形如猿猴入洞,心毒眼尖、手腳銳利,奔其中門向裡鑽,擊其九尾三尖穴,應手使其閉氣神迷。混元樁之要訣乃一法包羅萬象,其內容陰陽變化無窮,隨機應變制敵萬無一失,可謂神異奇絕,惟一無上之妙法妙訣也。五行樁之精粹即五行掌摔、拍、穿、劈、鑽。五行掌之絕技為迷魂掌,專擊二目、三山(鼻),所謂一掌二掌連三掌,神仙遇此也難防。中和樁之道,用以中和掌,此則萬法合一(內含太極,無影、無形、渾圓一體、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謂以巧制強、以柔克剛、以緩應急),此技之神妙言語不能形容。

 

通背技擊之六路行樁,何為行樁? 


動則謂之行,其要手、眼法、身法、步法,內含進步、退步、閃展步、連環步、激步、撤步、提膝步、鵲躍步、鶴行步、梅花步、鷂子串林步、猛虎驅羊步、搖身飛步、騰身躍步,足尖發勁謂之彈簧步,此謂行樁步法。六路行樁:一謂大鵬展翅,二謂猿猴出洞,三謂猿猴閃身,四謂十二珠炮,五謂一字連擊炮,六謂奇形化擊炮,此謂六路行樁。 


斯道之法宗,舊融新勢法變遷,以散勢化正勢,通貫串合成五種拳術,通背功、通背拳、通背掌、猿鵬奇勢小連環,其要上中下三則,反正單雙手法,一手變為六手,六六三十六手,由此推闡變化一百零八手,此外尚有操外之操,法外之法。鶴蛇之要論謂之通背七絕,奇形勢、中和掌,外有七種操法,鐵沙掌、硃砂掌。用藥水燻洗,反正摔、拍、穿、劈、攢,及運指之法,必須朝夕無間為要,功之自成矣。


通背拳之最要者,手、眼、身、步、膝、背、胸、腰、足、腕、肋、肩、胯、心神意氣,血液筋骨皮,精神之動,伸縮往來,周身要合:與足合肘、與膝合身、與步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木由氣生,氣乃血生,氣旺則氣強,氣強則力充,力充則膽壯。眼為第八要,眼銳手捷,十指伸之似錐,蜷回似鉤,手背似鍋、手腕如棉、肘扣如環、兩臂如皮鞭,肩似風輪,背似蚋,胸似空洞,腰似蛇,胯似奔馬,膝似寒雞,腿似錐,動步尤如發動之彈簧。技擊之要訣:得其內外專精之道,內蓄精神情之意,外表運轉之形揣摩簡練,誠所謂窮天地之理,盡天地之術,極天地之妙,遷之魔魁,失其狡猾,雖勇亦莫能施其力,得其神術,體健神威,見敵不怯,臨敵不變,此之謂也。 


四、通背要論之《四要論》


一、動靜論:動靜之則,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動靜之要,動時含靜,靜時生動,動極變靜,靜極變動,動則進擊,靜則待守,擊則急似迅風,令其聞風而傾,待則緩慢其變令人難測。靜以待機,乘機而御,動則奇擊令人不備。靜待蓄力,如伏炮動擊,發力如發炮,縮中含伸,蓄而後發,力發於背,力出氣隨,身動步隨,手動眼隨,動靜合宜,靜以待動,窺其勢而不動,則無奈我何矣。

 

二、虛實論:虛實之要在於心不在於形。心若虛,形雖實也虛;心若實,形雖虛亦實。去實則攻擊,從來實則難攻,實則易破。若彼虛我實,性貪,貪則力猛,猛則出乎無虛敵,勢突變,手足失措,雖有智,變亦不及。法曰:虛實相應臨變制敵也。


三、剛柔論:剛柔之則,剛居其一,柔居其九。古云:過剛則易折,用柔不可獨用柔,用剛不可獨用剛,用剛相兼用柔,用柔相兼用剛,剛柔相濟,剛中含柔,柔中含剛,柔進剛隨,剛退柔變而莫測動合之。


四、急緩論:急緩之道,急似迅電,令敵難以防護,緩如陰陽,變化神奇,令人莫測。急則少變,緩則易變,急則失其意,緩則待其變,緩入急取,急退緩變,緩緩自然活變。彼若轉動我能隨之,急若不克敵勢,思變何以應之?法曰:臨敵應變須急緩相合,此之謂技擊之要道也。


五、勢法之要論


勢法之道以理為先,未有勢法先有理,故勢有善有不善之理,順無有不善之勢法;有精有不精理,順無有不精之法。是以善養者務要先明其理,自得精奇之妙也。欲求技術之精,宜日漸而進,敘次而入,切不可強求。


1.乾坤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通背初始乾坤樁,放長擊遠敵難抗。 

大鵬展翅宇宙變,先發制人最難防。

 

開始為正劈、反劈、悠帶、風輪勢、劈摟攉挑、回手、開手、披身打掛、迅雷掌,此法一至九、九九歸一。 


操法之要則:


初始宜將身站穩,靜氣凝神,舌頂上顎,二目平視、頭頂項領,肩膀鬆開,舒胸下氣,氣下丹田,股道上提;身正腰挺,兩腿後繃,足趾扣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後,兩足斜排,距離宜均;右手先發,左手下垂向前悠,臂探背松,肩合肘順臂舒腕,五指伸開;三尖要對,鼻尖、手尖對足尖,則單雙反正上下前後合左右,橫豎變換輪轉不停,一至九,由九合一。 


開始動作,右臂悠開,單手向前正臂輪轉不停,變法,隨身隨手半面向右轉,單手向後反臂輪轉不停;換左手不換步,不轉身左劈輪轉與前相同,動作不停。變法,右手向前悠,左手向下悠,兩手變換上下翻騰,悠起不停,隨勢而變與前相同照式不停,此之謂悠帶。兩臂如兩條皮鞭隨式變化,兩手左右分發,一手向前一手向後,上下悠起輪轉不停,隨式而變,身隨手向後轉,兩手照應不停,此之謂風火輪勢。兩臂如風火輪,上下前後輪開,兩臂摟挑迅速之急,左右相同,兩臂合攏,兩肘向裡抱身向前微伏,前腳足尖點地,後則微屈踏實,隨身悠起不停,如飛鳥展翅之形;變法,兩臂向上左右分開發動不停,兩足並齊,兩膝彎曲隨形而動,忽起忽落,忽伸忽縮,舒胸下氣。變法,兩足左右分開,平身站起距離合宜,兩臂向左右輪動不停,十字披掛前後,則膀背腰胯隨身而動,兩足尖變換碾勁,此乃腳尖似鑽,謂之披身打掛,尤如兩條皮鞭纏身。


而後再變單手緩緩悠蕩,隨身而動如走線流星,腿隨身屈隨手起,又似鐵錘忽急忽緩。急時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緩時則養精蓄銳,此謂之迅雷掌也。斯之法則,由一變九,九九合一,此乃專求精到之訣也。


乾坤樁乃劈山之基礎,劈山乃乾坤樁之變化十三種,硬劈山、劈閃、劈展、劈山轉體、劈山摟摔、劈山攉挑、劈山反劈、劈山炮揮鑽、劈裡藏花,此法分,上為陽、下為陰,陰陽謂之變化也(塌肩墜肘力貫於手)。


2.周天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身法要則周天樁,陰陽變化內中藏。 

柔緩活合輕靈妙,黏粘吸化柔克剛。

 

共為十二要則:


1.立鶴舒項(左右); 

2.迎鋒化手(掌扇)、順風掃葉; 

3.金龍合口; 

4.獅子張口(左右相同)、雙龍攪尾、正身飛虎攔路、吼獅發威; 

5.青龍探爪; 

6.順手牽羊; 

7.摸魚勢、鷂子入林、犀牛望月、獅子抱球、胸前掛印; 

8.圈腿轉身; 

9.蛟龍出水、燕子抄水(左右連環); 

10.搖山撼海; 

11.猿猴側身; 

12.野馬抖鬃、臂摟藏花、奇形化擊炮。 


操法之要則:


開始挺起身立其形之意,兩足站立則與肩齊,舒胸下氣,兩手合攏,身隨腿曲,身向右轉半邊挪,兩手變化形似鶴立,三折九扣,前腿提膝。立鶴舒項之要則三折九扣之形,即臂向裡曲折,兩手合抱,手曲由口出,齊肩後臂、手護前肘,後肘護肋,身要折,前肩斜對後胯,肘對前膝,前腿提膝(宜虛)向裡合折,足尖點地,後腿微曲,似寒雞,前後兩足距離合宜,全體要則形似鶴立。 


迎鋒化手(掌扇)柔緩活合,要力發黏隨,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順勢而進擊;順風掃葉,此乃迎機而變,趁機而入。 


金龍合口、獅子張口,此乃迎機接取之法。 


雙龍攪尾,即隨機與前二勢大同小異。 


飛虎攔路、吼獅發威,此乃掩護、阻攔隨機而進擊之。 


順手牽羊之法與太極拳、八卦掌推託大同小異。

 

青龍探爪含摸魚之法,此法身法腰部運轉柔活,內含趨避之巧。鷂子鑽林乃奇出巧入之法。 


犀牛望月,此則閃避;獅子抱球,此則合。

 

胸前掛印奇出暗腿,圈腿轉身此乃隨。

 

蛟龍出水,此則須左右連環勢法。 


燕子抄水,此則藏身伏避。 


搖山晃海,此乃化彼之剛,力則柔能隨而進之。

 

野馬抖鬃之力乃解脫摟抱,周身發冷勁,冷似脫魚即冷彈力也。 


劈裡藏花即虛中藏實,暗裡藏奇,令敵難以防護。 


奇形化擊,此之為謂誆詐虛實化而擊之,此法不能言傳,只可意會耳。


3.子午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陰陽出入子午樁,進退趨避如波浪。 

腰似彎弓手似箭,搖身膀斜似醉狂。 

力發箭彈冷急脆,縮小靈活巧制強。 

冷急帶還神奇妙,落心攢心追魂掌。

 

開始:獅子抖鈴,冷急帶還炮,猿猴入洞、鷂子翻身、落步捋帶攢心炮(左右)。追魂掌左右變轉相同,此則要法,以獅子抖鈴為基本,以冷急帶還為追魂掌之絕技也。

 

操法之要則:


此則乃中平勢,形如猿猴入洞,小巧靈活;威若獅子抖鈴,力發冷急,箭彈脆;身法捷若猴閃鷂子翻;手法則由口中出。前手出掌,身攉擠滾,高與眉齊,手尖、鼻尖、足尖三尖對齊,後手靠心、肋,手尖、足尖合肘尖,膝合身。側身提胯斜對肩,前手撤回摟爬捋帶,後手隨發,尖拳攢出,撤手尤如弓拉滿,出拳好似放弩箭。撤拳、墜肘、折腕最忌拙力。前足似寒雞,後足斜倚,兩腿微屈,前後合宜,十趾扣地,足尖似鑽前足則虛,掌回拳出,拳回掌出,連環不斷,冷似脫魚之急,此之謂神出鬼入之訣也。

 

遞手要訣在於伸,內外相合貴乎純。 

相搏手要虛上伸,三折九扣護中間。 

肘不離肘手護心,一著不精難勝人。 

心神相合氣摧力,手到步齊才勝人。 

進退起落如波浪,動作敏捷振精神。 

搖身膀斜形如醉,奇出巧入步隨身。 

冷急帶還箭彈力,落步追魂攢敵心。

 

4.混元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混元一法包萬象,神奇絕妙內中藏。 

陰陽二掌出入變,五護八斷須中門。 

運用伸舒舒生力,柔緩活合巧制強。 

直出側入隨機進,迎機補化柔克剛。

 

此樁俗謂之伸肩搖腕,內含兩要三則、奧秘無窮之法,要採取日精月華,吸納天地之靈氣。

 

開始身宜立正,靜氣凝神,拔頂抗項,兩肩下垂,含胸下氣,氣歸丹田,尾閭上提,鍋背腿屈,前腿提膝,足尖扣地,後腿隨屈,足側斜,前後兩足距離合宜,動不費力。手尖、鼻尖、足尖相對運用伸舒,探背松肩,力自然,合肘順臂輕舒腕,手指前探至極點,力要貫於指梢,力通神、神通意、意通氣、氣通力,內外貫通一氣。此則舒筋活血,增力補氣,而後體健神全,血液流通,此之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動則兩掌陰出陽回,連綿不斷,左右相隨,柔緩活合,緩緩而出。不宜太急,急則失其意;不宜太猛,猛則力剛,剛則往返停滯不活。不宜求連,欲連則不達。最忌怒氣與拙力,運使之時,隨帶呼吸,先將胸中濁氣盡力吐出,以三口為度,然後緩緩吸入新空氣,自覺肺漲。再徐徐由鼻呼出,以四十九度為限,而後再緩緩增加,則丹田之氣不期貫而貫之矣,但提氣時須漸漸而進,有不斷為成功之效,望學者專心求之,勿視為小道野術也。

 

混元歌訣:


混元規矩,絕妙神奇,前腿提膝,足尖點地。 

兩腿微屈,後足斜倚,前後兩足,距離合宜。 

拔頂抗項,舒胸下氣,舌頂上顎,尾閭上提。 

探背松肩,最忌拙力,合肘順臂,不宜怒力。 

塌肩墜肘,舒腕探指,自然之力,貫通一氣。 

手眼身步,腕肘胯膝,肩背胸腰,心神意氣。 

鷹目猿神,鍋背胸吸,腰活如蛇,膝似寒雞。 

步行鵲躍,動則彈力,內外相合,處處合意。 

手對口出,三尖對齊,陰出陽入,貫通一氣。 

兩手連環,不可太急,緩則易變,急失其意。 

連綿不斷,往來伸屈,最忌停滯,不可太虛。 

活身活步,不宜呆遲,功之入神,貫乎專一。 

運用伸舒,舒能生力,柔實靈活,活中生異。 

活能生巧,巧中求奇,運力用巧,剛柔相濟。 

靈活機動,動靜合宜,虛實相應,入巧出奇。 

急緩機合,迎隨黏吸,全體法則,以理推之。 

勢法理者,斯道根基,其中意義,奧妙精奇。 

陰陽五行,內藏玄機,吐納導引,專用呼吸。 

道運先天,扭轉氣機,舒筋活血,增力補氣。 

恆心持久,其要專思,堅若單絕,深悟其理。 

以理推術,善求精異,變化無窮,至盡至極。 

包羅萬象,萬法合一,一氣貫通,混元一氣。 

祛病延年,強身健體,老至儒生,少至弱女。 

童叟皆習,強神有益,強神強身,專心專意。 

朝夕不輟,達到目的。 


此法站樁上中下三則,空胸呼吸運動伸舒,陰陽變化,連環出入也。行樁要則以步法、身法、手法連合變化之法,包羅萬象,內含五行中和之道,此乃五行樁之基礎、中和樁之源。其所謂心意多臂連環掌,真可謂唯一無上之妙訣也。探背松肩,力發冷彈,全身之力貫於手尖。

相關焦點

  • 五行通背拳的內功
    打出「探肩送背,放長擊遠」、「貼衣發勁,擊響見物」的皮鞭勁,及大劈大蓋的氣勢,是五行通背拳獨特的風格特點。而皮鞭勁是五行通背總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勁力,練出內勁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時也是檢驗、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淺的標誌。能否更好地區分、練出皮鞭勁的「九柔一剛」——內勁與外勁及它們的比例變化,是所有習練五行通背拳者一生的追求目標。
  • 五行通背拳鞭功
    「手伸如錐屈如勾,手背似鐵腕如綿,兩隻胳膊勝皮鞭」形象地比喻了通背鞭勁。鞭勁是通背拳放長擊遠的主要擊技勁法,要想打出鞭勁,就必須放長擊遠,只有放長擊遠,才能打出鞭勁,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五行通背操法有108種之多,皮鞭勁是總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見的表面勁力,其內裡還含有其他一些勁力,如摔、拍、穿、劈、鑽五種單操。
  • 五行通背拳——鞭功
    「手伸如錐屈如勾,手背似鐵腕如綿,兩隻胳膊勝皮鞭」形象地比喻了通背鞭勁。鞭勁是通背拳放長擊遠的主要擊技勁法,要想打出鞭勁,就必須放長擊遠,只有放長擊遠,才能打出鞭勁,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五行通背操法有108種之多,皮鞭勁是總操法的整體勁力和能看見的表面勁力,其內裡還含有其他一些勁力,如摔、拍、穿、劈、鑽五種單操。
  • 通背拳練法、用法精髓
    通背拳練法講「縱壑」,操手周身氣血運行,澎湃鼓蕩,縱橫捭闔,開如氣球脹氣,無限增大;含如撤氣,無限縮小。
  • 祁門少派六合通背拳源流(一)
    由於各流派內容、風格的不同,通臂拳就其名稱而言,「臂」有手臂的「臂」字,脊背的「背」字,遼寧省流行的通臂拳,基本都沿用通臂的「臂」字。通臂拳的流派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臂(即祁式通背)、太極通臂(即洪洞通背)、五猴通臂、六合通臂等。通臂拳就其源流而言,其說不一。究竟始於何年?誰人所創?發展與演變過程史料均無記載,尚待進一步考證。
  • 中國流傳百餘年的通背拳,被一位說著地道北京話的日本人繼承下來
    接著,他打出了一種以「摔、拍、穿、鑽、崩」為動作的「五行掌」。這種掌法的動作形成起於肩背,通於膀臂,達於指尖,發力脆猛速度驚人,掌法要求出手迅速,手臂出手自然放鬆,回手要快,手法發出後形成鞭打力。其兩手運行軌跡多半是一直一圈,直者直出直人,圈者圈攬撥肩,手從口中發,回來歸肋下,兩手不離心,兩肘不離肋。出手如閃電、流星、暗箭。拳架要求合肘、順肩、探臂、抖腕、彈指。
  • 鬼谷子創通背拳,求生之法取其精華
    因練法,擊法獨特,變化靈活快捷,以摔、拍、穿、劈、鑽五掌為主,又附會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法,因此又稱為「五行通背拳」五行通背拳完全脫離了原通臂猿形的仿形模式,採用人體科學合理的鍛鍊法則,力發腰背力達掌尖,全身上下、內外貫通、剛柔相濟,正確運用心法、身法、氣力,使之成為武林中特殊練法的拳種,有別於「少林」、「武當」。
  • 五行通背拳
    通背拳術在我國史上歷經數載,源遠流長。先人去粗取精,將流傳在我國民間的通背拳散手單操匯集總結,並揉進了以柔、活、松、快為本的練法。
  • 真經如自動灑水系統
    如果我們默念真經成習慣,就像生命中有安裝自動灑水器一樣,異常的惡念出現時,真經就會自動出現,立刻降伏妄念。        生命裡的自動灑水器要安裝好,如何安裝好?「用心持念」持念到一個程度,生命的保護系統就建立起來了。
  • 夢幻西遊手遊五行修業介紹 視頻講解擊殺五行方法
    《夢幻西遊》手遊上星期測試開放了五行修業之後,很多玩家都很喜歡這個新玩法,畢竟相對於跑環拿經驗來說,五行修業省去了很多繁瑣的步奏
  • 太極十三法經絡竅位與八卦五行對應關係
    方位正東,五行屬木,人體對應竅位是夾脊穴.此穴屬肝經。拳譜歌訣:擠勁意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勁中,間接反應力,如球碰壁還,又如錢投鼓,躍然聲鏗然。」夾脊穴往前腳湧泉穴上一合,手上不要用勁,發勁如錢投鼓,又如球碰壁還,不髮長老之勁,發勁原則是薄、順、短、脆、遠。夾脊:後手合到前腳上就是個大圓圈。四按勁:在八卦中是兌上缺、方位、正西、五行屬金。
  • 青山臥雪心若塵埃 九陰真經自製歌曲《驚雪傾城》欣賞
    青山臥雪心若塵埃 九陰真經自製歌曲《驚雪傾城》欣賞 新聞 2016-04-05 14:57:28 在《九陰真經
  • 九陰真經2
    內功修煉分「金木水火土」五行模式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是指五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在《九陰真經2》中,內功屬性就按照金木水火土來區分,內功屬性之間的克制與反克制,也遵循五行的相生相剋理論。值得注意的是,遊戲中內功修煉對環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角色的內力提升與是否處於修煉的狀態有直接關係換而言之,如果你當前的狀態是在幹農活或者打兵器,內力的提升是有限的,只有在真正的修煉狀態,內力才能突飛猛進。
  • 劍來中,什麼是劍修?
    有些朋友一直搞不明白劍修與練氣士的區別,今天就簡單的解析一下什麼是劍修?首先要明白,劍修也是練氣士,只不過是練氣士中比較厲害的一種。劍來中本質上講只有兩種修行方式:武夫和練氣士。武夫我之前已經講了很多,喜歡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
  • 修行要斷貪嗔痴,不然白修了
    2: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1 在印度,所有這一些修行人都叫沙門。沙門,翻作中國的意思叫做勤息,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2 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這個「沙門」是專門指佛門出家人。沙門的意義,在家跟出家統統可以具足。你在家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你是在家的沙門。
  • 劍來:竟是陳平安最接近十五境劍修,難道純粹劍修沒資格嗎?
    釋、儒、道、兵、劍這五大流派自萬年前那一場登天之戰起就是人族的支柱勢力,誠如三教一家,祖師級人物皆是登天之戰的領袖,劍修更是最先仗劍問天的人族先驅。而這個地位也幾乎一直延續至今,三教各自統御一座天下,即便是兵家也有凌駕諸子百家之上的地位,唯有劍修之處境異常尷尬!
  • 李桂昌傳內家拳譜
    掌心力從足心應,五行合一處(4),放膽必成功。(提要:氣力的運動路線。)起落於虛實,漸漸悟懂勁。三年求開展,一氣貫靈通。運勁如抽絲,動作螺旋紋。兩年調呼吸,自然入內清。練拳似臨敵,搭手若無人。得機更得勢,精益復求精。練形而能堅,練精而能實,鍊氣而能壯,練神而能飛。(提要:在不同階段懂勁的內容。)
  • 太極拳: 這幾個部位通了,太極拳也就通了!
    其中掤、捋、擠、按,就是坎、離、震、兌四正方,採、挒、肘、靠,就是乾、坤、艮、巽四斜角,這也就是太極圖中的八卦;進、退、顧、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合起來稱為「十三勢」。前八個勁中,最難掌握的是「掤」,五行中最難掌握的就是「中」。什麼叫「中」?「中」就是「無過而無不及」,過或不及都不行,「過」了,拳就是僵或是散的;「不及」,拳就是懈或是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