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背之道
通背者何也?通即通達之意、貫通之法;背乃人之脊背,動作之則。本由背,背通肩,肩通肘,肘通腕,腕通手掌,手通指;肩背向下通腰,腰通胯,胯通膝,膝通足,足通步,步通身,身通手,身通於眼,眼通心,心通神,神通意,意通膽,膽通氣,氣通血,血通筋,筋通力。力由背發,根在於足,始由足,貫於背,由背貫於指掌全體,內外貫通一氣,法則放長擊遠,此之謂通背。
術內含三大綱要:
其一、基本勢法理;
其二、要訣專恆思;
其三、精粹陰陽五行。
其中又分兩要部,謂之外壯與心意。外壯則分剛柔外,力壯則剛,以運使呼吸為功效;心意則以柔養氣鍊氣為要道,貴以柔,煉之則柔,用則含剛,隨力發氣,隨此則乃技擊之要道。以上之處,壯即是外表心意,即外表以勢為本,以法為宗。勢者形也,法者意也,學其勢必須得法,習其形務要明其意。要訣者即內心專恆之思也,其要專精不止,恆久不輟,思之於朝,思之於夕,無時不思,集思廣益。精神者即是陰陽變化之道,五行生剋之理,精神乃動作之妙,此真可為至善至極也。其它各異,形意有別,是以善學者,要識其內外之卑,明其外形之韜,得其內意之略,力求深造專精,而後可以得心應手,禦敵制勝,實妙無窮,學者宜明辨鑑諸矣。
二、技術之要論
學而時習貴乎專,闡明原理啟其端。
恆心持久成功道,深造精到必勝權。
欲求技術之精,貴乎專而已矣,恆而已矣,能專與恆,天下無有不成之事,何況區區技術之微哉。其要悉在於思,一尚思而不得,則再思、三思,則無盡思,任何艱難阻礙之事自能心神悟徹,得其妙理之深精。所謂思之思之,此乃深靠自得,專精自妙。訣即:技術神奇之金針金筏,不可尋常視之也。由此觀之,專一務與有恆,為百事之根。所謂思之思之,要言即專一恆,之意如是法,不求精而精,勢不求巧而巧矣。
三、通背拳術之基礎
通背拳術內中之意義,勢法理也,以理推求可以明陰陽變化之道,曉五行生剋之理,通於呼吸運使之術,達於養氣鍊氣之學,精於動靜虛實、剛柔急緩之妙,究其三折九扣之則,闡其五護八斷之法,且以奇出巧入之機,以進退趨避之捷,識其隨機應變之巧,得其迎機開破之訣。
通背拳術基本之勢法為六種站樁、六路行樁。
六路站樁即: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此六路樁則分剛柔,剛者稱外樁,剛柔相濟,力發急速、冷彈猝柔者謂之心意,則柔多剛少,力出自然,柔緩靈活巧,通背之外樁心意由此而分也。乾坤樁、周天樁、子午樁為外樁;混元樁、五行樁、中和樁為心意。故六樁之法中各含絕技。乾坤樁之絕技為迅雷掌,其探背松肩、放長擊遠、先發制人,怒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周天樁之絕技為化擊炮(猿猴側身),其身法活泛、突屈、遁避(柔緩活),藏身躲閃似靈猿,身法似電運轉敏捷。子午樁之絕技為追魂掌,其縮身靈活,形如猿猴入洞,心毒眼尖、手腳銳利,奔其中門向裡鑽,擊其九尾三尖穴,應手使其閉氣神迷。混元樁之要訣乃一法包羅萬象,其內容陰陽變化無窮,隨機應變制敵萬無一失,可謂神異奇絕,惟一無上之妙法妙訣也。五行樁之精粹即五行掌摔、拍、穿、劈、鑽。五行掌之絕技為迷魂掌,專擊二目、三山(鼻),所謂一掌二掌連三掌,神仙遇此也難防。中和樁之道,用以中和掌,此則萬法合一(內含太極,無影、無形、渾圓一體、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謂以巧制強、以柔克剛、以緩應急),此技之神妙言語不能形容。
通背技擊之六路行樁,何為行樁?
動則謂之行,其要手、眼法、身法、步法,內含進步、退步、閃展步、連環步、激步、撤步、提膝步、鵲躍步、鶴行步、梅花步、鷂子串林步、猛虎驅羊步、搖身飛步、騰身躍步,足尖發勁謂之彈簧步,此謂行樁步法。六路行樁:一謂大鵬展翅,二謂猿猴出洞,三謂猿猴閃身,四謂十二珠炮,五謂一字連擊炮,六謂奇形化擊炮,此謂六路行樁。
斯道之法宗,舊融新勢法變遷,以散勢化正勢,通貫串合成五種拳術,通背功、通背拳、通背掌、猿鵬奇勢小連環,其要上中下三則,反正單雙手法,一手變為六手,六六三十六手,由此推闡變化一百零八手,此外尚有操外之操,法外之法。鶴蛇之要論謂之通背七絕,奇形勢、中和掌,外有七種操法,鐵沙掌、硃砂掌。用藥水燻洗,反正摔、拍、穿、劈、攢,及運指之法,必須朝夕無間為要,功之自成矣。
通背拳之最要者,手、眼、身、步、膝、背、胸、腰、足、腕、肋、肩、胯、心神意氣,血液筋骨皮,精神之動,伸縮往來,周身要合:與足合肘、與膝合身、與步合眼、與心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力,木由氣生,氣乃血生,氣旺則氣強,氣強則力充,力充則膽壯。眼為第八要,眼銳手捷,十指伸之似錐,蜷回似鉤,手背似鍋、手腕如棉、肘扣如環、兩臂如皮鞭,肩似風輪,背似蚋,胸似空洞,腰似蛇,胯似奔馬,膝似寒雞,腿似錐,動步尤如發動之彈簧。技擊之要訣:得其內外專精之道,內蓄精神情之意,外表運轉之形揣摩簡練,誠所謂窮天地之理,盡天地之術,極天地之妙,遷之魔魁,失其狡猾,雖勇亦莫能施其力,得其神術,體健神威,見敵不怯,臨敵不變,此之謂也。
四、通背要論之《四要論》
一、動靜論:動靜之則,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動靜之要,動時含靜,靜時生動,動極變靜,靜極變動,動則進擊,靜則待守,擊則急似迅風,令其聞風而傾,待則緩慢其變令人難測。靜以待機,乘機而御,動則奇擊令人不備。靜待蓄力,如伏炮動擊,發力如發炮,縮中含伸,蓄而後發,力發於背,力出氣隨,身動步隨,手動眼隨,動靜合宜,靜以待動,窺其勢而不動,則無奈我何矣。
二、虛實論:虛實之要在於心不在於形。心若虛,形雖實也虛;心若實,形雖虛亦實。去實則攻擊,從來實則難攻,實則易破。若彼虛我實,性貪,貪則力猛,猛則出乎無虛敵,勢突變,手足失措,雖有智,變亦不及。法曰:虛實相應臨變制敵也。
三、剛柔論:剛柔之則,剛居其一,柔居其九。古云:過剛則易折,用柔不可獨用柔,用剛不可獨用剛,用剛相兼用柔,用柔相兼用剛,剛柔相濟,剛中含柔,柔中含剛,柔進剛隨,剛退柔變而莫測動合之。
四、急緩論:急緩之道,急似迅電,令敵難以防護,緩如陰陽,變化神奇,令人莫測。急則少變,緩則易變,急則失其意,緩則待其變,緩入急取,急退緩變,緩緩自然活變。彼若轉動我能隨之,急若不克敵勢,思變何以應之?法曰:臨敵應變須急緩相合,此之謂技擊之要道也。
五、勢法之要論
勢法之道以理為先,未有勢法先有理,故勢有善有不善之理,順無有不善之勢法;有精有不精理,順無有不精之法。是以善養者務要先明其理,自得精奇之妙也。欲求技術之精,宜日漸而進,敘次而入,切不可強求。
1.乾坤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通背初始乾坤樁,放長擊遠敵難抗。
大鵬展翅宇宙變,先發制人最難防。
開始為正劈、反劈、悠帶、風輪勢、劈摟攉挑、回手、開手、披身打掛、迅雷掌,此法一至九、九九歸一。
操法之要則:
初始宜將身站穩,靜氣凝神,舌頂上顎,二目平視、頭頂項領,肩膀鬆開,舒胸下氣,氣下丹田,股道上提;身正腰挺,兩腿後繃,足趾扣地,左足在前,右足在後,兩足斜排,距離宜均;右手先發,左手下垂向前悠,臂探背松,肩合肘順臂舒腕,五指伸開;三尖要對,鼻尖、手尖對足尖,則單雙反正上下前後合左右,橫豎變換輪轉不停,一至九,由九合一。
開始動作,右臂悠開,單手向前正臂輪轉不停,變法,隨身隨手半面向右轉,單手向後反臂輪轉不停;換左手不換步,不轉身左劈輪轉與前相同,動作不停。變法,右手向前悠,左手向下悠,兩手變換上下翻騰,悠起不停,隨勢而變與前相同照式不停,此之謂悠帶。兩臂如兩條皮鞭隨式變化,兩手左右分發,一手向前一手向後,上下悠起輪轉不停,隨式而變,身隨手向後轉,兩手照應不停,此之謂風火輪勢。兩臂如風火輪,上下前後輪開,兩臂摟挑迅速之急,左右相同,兩臂合攏,兩肘向裡抱身向前微伏,前腳足尖點地,後則微屈踏實,隨身悠起不停,如飛鳥展翅之形;變法,兩臂向上左右分開發動不停,兩足並齊,兩膝彎曲隨形而動,忽起忽落,忽伸忽縮,舒胸下氣。變法,兩足左右分開,平身站起距離合宜,兩臂向左右輪動不停,十字披掛前後,則膀背腰胯隨身而動,兩足尖變換碾勁,此乃腳尖似鑽,謂之披身打掛,尤如兩條皮鞭纏身。
而後再變單手緩緩悠蕩,隨身而動如走線流星,腿隨身屈隨手起,又似鐵錘忽急忽緩。急時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緩時則養精蓄銳,此謂之迅雷掌也。斯之法則,由一變九,九九合一,此乃專求精到之訣也。
乾坤樁乃劈山之基礎,劈山乃乾坤樁之變化十三種,硬劈山、劈閃、劈展、劈山轉體、劈山摟摔、劈山攉挑、劈山反劈、劈山炮揮鑽、劈裡藏花,此法分,上為陽、下為陰,陰陽謂之變化也(塌肩墜肘力貫於手)。
2.周天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身法要則周天樁,陰陽變化內中藏。
柔緩活合輕靈妙,黏粘吸化柔克剛。
共為十二要則:
1.立鶴舒項(左右);
2.迎鋒化手(掌扇)、順風掃葉;
3.金龍合口;
4.獅子張口(左右相同)、雙龍攪尾、正身飛虎攔路、吼獅發威;
5.青龍探爪;
6.順手牽羊;
7.摸魚勢、鷂子入林、犀牛望月、獅子抱球、胸前掛印;
8.圈腿轉身;
9.蛟龍出水、燕子抄水(左右連環);
10.搖山撼海;
11.猿猴側身;
12.野馬抖鬃、臂摟藏花、奇形化擊炮。
操法之要則:
開始挺起身立其形之意,兩足站立則與肩齊,舒胸下氣,兩手合攏,身隨腿曲,身向右轉半邊挪,兩手變化形似鶴立,三折九扣,前腿提膝。立鶴舒項之要則三折九扣之形,即臂向裡曲折,兩手合抱,手曲由口出,齊肩後臂、手護前肘,後肘護肋,身要折,前肩斜對後胯,肘對前膝,前腿提膝(宜虛)向裡合折,足尖點地,後腿微曲,似寒雞,前後兩足距離合宜,全體要則形似鶴立。
迎鋒化手(掌扇)柔緩活合,要力發黏隨,順人之勢,借人之力順勢而進擊;順風掃葉,此乃迎機而變,趁機而入。
金龍合口、獅子張口,此乃迎機接取之法。
雙龍攪尾,即隨機與前二勢大同小異。
飛虎攔路、吼獅發威,此乃掩護、阻攔隨機而進擊之。
順手牽羊之法與太極拳、八卦掌推託大同小異。
青龍探爪含摸魚之法,此法身法腰部運轉柔活,內含趨避之巧。鷂子鑽林乃奇出巧入之法。
犀牛望月,此則閃避;獅子抱球,此則合。
胸前掛印奇出暗腿,圈腿轉身此乃隨。
蛟龍出水,此則須左右連環勢法。
燕子抄水,此則藏身伏避。
搖山晃海,此乃化彼之剛,力則柔能隨而進之。
野馬抖鬃之力乃解脫摟抱,周身發冷勁,冷似脫魚即冷彈力也。
劈裡藏花即虛中藏實,暗裡藏奇,令敵難以防護。
奇形化擊,此之為謂誆詐虛實化而擊之,此法不能言傳,只可意會耳。
3.子午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陰陽出入子午樁,進退趨避如波浪。
腰似彎弓手似箭,搖身膀斜似醉狂。
力發箭彈冷急脆,縮小靈活巧制強。
冷急帶還神奇妙,落心攢心追魂掌。
開始:獅子抖鈴,冷急帶還炮,猿猴入洞、鷂子翻身、落步捋帶攢心炮(左右)。追魂掌左右變轉相同,此則要法,以獅子抖鈴為基本,以冷急帶還為追魂掌之絕技也。
操法之要則:
此則乃中平勢,形如猿猴入洞,小巧靈活;威若獅子抖鈴,力發冷急,箭彈脆;身法捷若猴閃鷂子翻;手法則由口中出。前手出掌,身攉擠滾,高與眉齊,手尖、鼻尖、足尖三尖對齊,後手靠心、肋,手尖、足尖合肘尖,膝合身。側身提胯斜對肩,前手撤回摟爬捋帶,後手隨發,尖拳攢出,撤手尤如弓拉滿,出拳好似放弩箭。撤拳、墜肘、折腕最忌拙力。前足似寒雞,後足斜倚,兩腿微屈,前後合宜,十趾扣地,足尖似鑽前足則虛,掌回拳出,拳回掌出,連環不斷,冷似脫魚之急,此之謂神出鬼入之訣也。
遞手要訣在於伸,內外相合貴乎純。
相搏手要虛上伸,三折九扣護中間。
肘不離肘手護心,一著不精難勝人。
心神相合氣摧力,手到步齊才勝人。
進退起落如波浪,動作敏捷振精神。
搖身膀斜形如醉,奇出巧入步隨身。
冷急帶還箭彈力,落步追魂攢敵心。
4.混元樁勢法之要則
歌訣:
混元一法包萬象,神奇絕妙內中藏。
陰陽二掌出入變,五護八斷須中門。
運用伸舒舒生力,柔緩活合巧制強。
直出側入隨機進,迎機補化柔克剛。
此樁俗謂之伸肩搖腕,內含兩要三則、奧秘無窮之法,要採取日精月華,吸納天地之靈氣。
開始身宜立正,靜氣凝神,拔頂抗項,兩肩下垂,含胸下氣,氣歸丹田,尾閭上提,鍋背腿屈,前腿提膝,足尖扣地,後腿隨屈,足側斜,前後兩足距離合宜,動不費力。手尖、鼻尖、足尖相對運用伸舒,探背松肩,力自然,合肘順臂輕舒腕,手指前探至極點,力要貫於指梢,力通神、神通意、意通氣、氣通力,內外貫通一氣。此則舒筋活血,增力補氣,而後體健神全,血液流通,此之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動則兩掌陰出陽回,連綿不斷,左右相隨,柔緩活合,緩緩而出。不宜太急,急則失其意;不宜太猛,猛則力剛,剛則往返停滯不活。不宜求連,欲連則不達。最忌怒氣與拙力,運使之時,隨帶呼吸,先將胸中濁氣盡力吐出,以三口為度,然後緩緩吸入新空氣,自覺肺漲。再徐徐由鼻呼出,以四十九度為限,而後再緩緩增加,則丹田之氣不期貫而貫之矣,但提氣時須漸漸而進,有不斷為成功之效,望學者專心求之,勿視為小道野術也。
混元歌訣:
混元規矩,絕妙神奇,前腿提膝,足尖點地。
兩腿微屈,後足斜倚,前後兩足,距離合宜。
拔頂抗項,舒胸下氣,舌頂上顎,尾閭上提。
探背松肩,最忌拙力,合肘順臂,不宜怒力。
塌肩墜肘,舒腕探指,自然之力,貫通一氣。
手眼身步,腕肘胯膝,肩背胸腰,心神意氣。
鷹目猿神,鍋背胸吸,腰活如蛇,膝似寒雞。
步行鵲躍,動則彈力,內外相合,處處合意。
手對口出,三尖對齊,陰出陽入,貫通一氣。
兩手連環,不可太急,緩則易變,急失其意。
連綿不斷,往來伸屈,最忌停滯,不可太虛。
活身活步,不宜呆遲,功之入神,貫乎專一。
運用伸舒,舒能生力,柔實靈活,活中生異。
活能生巧,巧中求奇,運力用巧,剛柔相濟。
靈活機動,動靜合宜,虛實相應,入巧出奇。
急緩機合,迎隨黏吸,全體法則,以理推之。
勢法理者,斯道根基,其中意義,奧妙精奇。
陰陽五行,內藏玄機,吐納導引,專用呼吸。
道運先天,扭轉氣機,舒筋活血,增力補氣。
恆心持久,其要專思,堅若單絕,深悟其理。
以理推術,善求精異,變化無窮,至盡至極。
包羅萬象,萬法合一,一氣貫通,混元一氣。
祛病延年,強身健體,老至儒生,少至弱女。
童叟皆習,強神有益,強神強身,專心專意。
朝夕不輟,達到目的。
此法站樁上中下三則,空胸呼吸運動伸舒,陰陽變化,連環出入也。行樁要則以步法、身法、手法連合變化之法,包羅萬象,內含五行中和之道,此乃五行樁之基礎、中和樁之源。其所謂心意多臂連環掌,真可謂唯一無上之妙訣也。探背松肩,力發冷彈,全身之力貫於手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