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菊囡

2021-03-02 爆笑鑑賞

圖片來自網絡


我的母親——菊囡

楊吉元

1933年,農曆2月21日。

蘭溪午塘鄉一個叫上章家的自然村。

一間破舊的草房裡,一個臨產的女人在痛苦地呻吟著。

她的周圍除了接生婆在忙裡忙外之外,只有婆婆絮絮叨叨地陪伴著她。

她的眼睛常飄向窗外,關注著外屋的每一個動靜,哪怕是一個腳步聲。

男人並不在她的身邊,這個時候,她多麼希望那個日思夜想的他突然來到自己身邊。

她的男人是一個手藝人,做百家衣,吃百家飯,輾轉各處,四海為家。幾個月前,他告訴她說,他在金華一帶忙活,算不準哪天回家。

她信了,雖然她心裡有些忐忑不安。

隨著一聲微弱的啼哭,一個女嬰呱呱墜地,來到了人世間。

這個生產的女人便是我的親外婆,女嬰自然就是我的母親。

母親降生的具體時辰沒人知道,不曉得是晴還是雨,也不曉得是白天抑或是夜晚,現在更已經完全無從打聽,《楊氏宗譜》上母親「出生時辰」此項闕如。母親在世時,我曾經有一次問過她,她黯然回答道:「我哪裡曉得呢?」

 

外公是一個裁縫,學得一手好手藝。他,瘦高的個子,皮膚白皙,說話文靜,且略識之無。一眼看去,這哪是裁縫,簡直是一個英朗的書生。

母親出生之後的兩個月,外公終於匆匆從外地回來了,後面跟著一個臉蛋圓圓、笑意盈盈的年輕女子。

外公走進裡屋,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兒。

女兒躺在搖籃裡,非常文靜,臉色卻是蠟黃,嚴重地營養不良。

院子裡有一棵菊花樹,也不知是誰隨手摜在這裡的。菊花早已不再,枯萎的花瓣垂掛在灰色的莖幹上,飄搖在還有些涼意的微風裡。

「這囡命太苦了,以後不曉得咋樣。」 外公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就叫菊囡吧。」

於是,我的母親便有了正式的名字:菊囡。

幾天之後,外公跟我外婆說,他又要出遠門了,帶上和他一起來的女人。這回出門更遠,要到杭州一家公營服裝廠,為政府軍製作軍衣。時局混亂,路途遙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歸來,就不要等他了。外婆奶水不足,看起來也養不活女兒,他已經聯繫隔壁三河荷花塘一份人家,抱菊囡到那邊吃奶去,叫外婆用不著管了。

外婆臥在床上,哭暈了過去,懷裡抱著差不多奄奄一息的她的女兒——我的母親。

 

荷花塘,在建德南面的三河,與蘭溪交界。村前的池塘裡,栽種著蓮荷,每年荷花盛開,村因以荷花塘名。

在村莊靠山邊處,有三間茅草屋。屋裡的女主人非常賢惠能幹,她就是我的奶奶。

那一年,奶奶生下了她第四個小孩。但出生不久,不知何因,沒能活下來,夭折了。

這一天,悲痛過後的奶奶頭上還圍扎著一方花手帕,對爺爺說,隔壁午塘有一個小裁縫,曾經到我們家上門做過衣裳,他託人捎信過來,說生了個女兒,沒有奶水,要找個奶媽。反正,我的奶水也沒用,就讓他抱過來吧。

端午節的前些日子,我母親出生才兩個多月,於是被他即將出遠門的父親送到了十五裡之外的荷花塘,一個姓楊的農戶家裡。

更還有她不知道的是,就在她離開家門不久,她的父親通過媒人將她的母親——我的親外婆賣到了十裡之外一個叫蟠山的小山村。

這一年,大雨特多。

 

菊囡再也回不去了,她也無處可去,荷花塘成了她第二個家。

我的奶奶也是一個勞碌命,好不容易地養活了五男兩女。但,村裡人都說,楊家還要加上一個「小媳婦」。

小媳婦體質很差,性格內向,說話不多,很是聽話。也許正是她的溫順依從,她的奶媽倒也沒有討厭她。

時間好快,一晃眼,小媳婦已經長大成人了。

楊家有一個男兒,排行第三,老三最聰明活絡,這一年早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他的母親倒也不著急,一直沒在他面前說起為他找媳婦的事。村上的人們,甚至幾個兄妹平時都開玩笑說,家裡那個小媳婦就配他做老婆的。老三聽到這些話,常會生氣。

有一天,在煤油燈下,她的母親——我的奶奶對她的兒子老三說,你也不小了,是該結婚。菊囡脾氣不錯,你們知根知底,配你最是合適。你另外找一個也不見得一定好,又要很多彩禮;菊囡老實巴腳,嫁到別處我還不放心。你們挑個日子圓房吧。

我的父親覺得小媳婦太過老實,起始堅決不同意,但是終究拗不過能幹的奶奶,最後無奈地答應了。

時在1949年,這一年,我的母親16歲,我的父親24歲。

也在這一年,在杭州做裁縫的外公突然回來了。他說軍衣廠被打掉了,在混亂中他沒能擠上出海逃亡那邊的船隻。

也就在這一年的5月,建德迎來了解放。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困難時期,母親生下了她的第三個孩子,這便是我。等我記事,已經到了七十年代。

那是一個生產力低下、物質嚴重匱乏的年代,於我家而言,更是到了生活困苦、舉步維艱的境地。

父親五十來歲,母親四十多歲,本應該是身強力壯,家庭勞動力最富裕的時候。但是,人世間很多事卻並不那麼簡單。其時,大哥去部隊當了兵,家裡也就少了一個得力助手。父親得了肺結核,堂前擱几上擺滿了如利福平之類的藥物;經常針打鏈黴素,聽力甚至有了影響。母親體質很差,患有嚴重的氣管炎,一聞到油煙味,則往死裡嗆,嗆個不停。那時是生產隊賺取工分,因為家庭缺少勞力,到年終結算,我們家常常出現虧空,入不敷出,甚至姐姐也因此輟學回家幹活。

父親情緒低落,加之本有的好強性格,於是牢騷滿腹,借酒澆愁。我好多次看到父親跌跌撞撞地從外面回來,滿嘴酒氣,趴在八仙桌上自言自語,乃至仰面躺在地上,口中喊著早已死去的爹娘,痛哭不已。母親上前規勸,父親借著酒勁,對著母親揮起老拳。母親從不還手,也不躲避,只是坐在小板凳上嚶嚶地哭泣。有時,母親將我拉入她的懷裡,緊緊地護著我,或許是為了怕她的兒子受驚,也或許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丈夫更大的暴力……父親圓瞪著帶著血絲的雙眼,就像一頭咆哮的獅子,在他人不斷的拉扯中奮力地衝向母親。我依偎著母親,不斷地用小手擦拭著母親的淚水,驚恐地看著憤怒的父親……當我在書寫這一段文字的時候,四周極其寧靜。我突然感到一陣心悸,淚水奪眶而出,模糊了我的眼睛。

 

有一天,陽光燦爛,我終於收到了大學中文系錄取的通知書。父親自是樂開了花,選了一個好日子,叫來大伯、姑父等親朋好友,還有幾位老師,在自家院落裡擺了好幾桌。觥籌交錯之餘,父親興奮地向大家述說著自己的兒子,一個在部隊當兵提了幹,一個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兩個兒子都吃上了皇糧,為楊家爭了光。

母親一向不善言辭,自然低調得很。她只是樓上樓下、屋前屋後、堂前廚房,來回地忙,雖然仍是一味地嗆,但從她輕鬆的腳步中,還是能感受到她心中的無比幸福。

那天,我要離家到杭州念書了。父親說,為了節省鈔票,送我到三河輪船碼頭,之後的路就靠我自己走。母親也想送一程,我說不用了,氣管炎那麼嚴重,走路氣喘籲籲,到村口樟樹下就行。

母親不再堅持,始終洋溢著笑。

荷花塘,樟樹底,是承載著我少兒時滿滿回憶的地方。在即將離別的那一刻,微風過處,母親突然將我擁入懷中,一如當年不堪回首的時光。

「日子會好起來的,家裡的事你放心。」母親的淚水一下子溢出眼眶,簌簌地滾落下來,「你終於出頭了,到外面去,走得越遠越好。」

母親簡短的話語,我聽得清清楚楚,也十分明白其中的深意。

這一年是1980年。

不久,全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田地包幹到戶,我們家再也用不著向生產隊交錢了。

 

1995年冬至的前幾天,天氣陰暗,我突然接到姐姐給我打來的電話,要我立即趕回家,說母親病了,語氣甚為著急。

坐汽車到梅城,然後換坐輪船,我和妻子終於在傍晚到了老家。

家裡人來人往,已經聚集了不少的人。大家默默不語,甚少說話,見到我,也只是點個頭打招呼,說:「你回來了。」

樓下有幾個老人圍坐在一起,面前的團簸裡擺放著許多黑白布匹,她們正細心地在做著帽子、袖套等。

空氣似乎凝固了……

上了樓,我看見母親躺在床上,整個身體蜷縮著,臉朝向裡邊。父親站在一旁,口裡叫著:「菊囡,菊囡。」母親沒有搭理,毫無動靜。

姐姐見我來了,大聲地對母親說道:「媽媽,媽媽,吉元回來了。」

話音剛落,母親竟突然轉過身來,眼睛也睜開了,輕聲回答道:「哦,回來了。」

我連忙拉住母親的手,對母親說道:「媽媽,我們走,我帶你到新安江去。」

母親很早就患有氣管炎,後來成了肺氣腫,如今已經到了心力衰竭的地步。

她就如一盞寒風中搖曳著微光的油燈,燈盞裡的油也許即將耗盡,差不多就要熄滅了……

 

自從這次病危之後,我再也沒有讓母親回農村老家,那裡的環境已經不允許她在那裡生活。

來到了新安江,遠離了油煙,遠離了勞累,更有兒子、媳婦和孫子的陪伴,母親一切似乎在好轉起來。

然而,五年之後,也就是2000年的那個春天,母親突然又病危了。醫生打比方說,母親的身體已經猶如一件打了不知道多少處補丁的舊衣服,稍微一扯,就將成為碎片。

母親靜靜地對我說,現在條件真好,吃不愁,穿不愁,用不著她操心,更不用她幹活。日子一天好過一天,我們又都有出息,她真想多活幾年。

「兒子,只是這回恐怕真的不行了。」

母親的預感竟成了事實,她終因心力衰竭離我們而去……

 

母親去世將近20年了,每到清明或冬至的那一天,我都會捧一束鮮豔的菊花,恭恭敬敬地擺在她的墳前,以寄託我們無盡的哀思……

往期推薦:

五月夢

五兄弟

慢時光

千島湖

建德作家 | 碎片年代的書房

投稿:346948682@qq.com

手機 / 微 信:13868126249

兩周內的讚賞,無論大小

80%會以紅包形式發給作者

iPhone用戶讚賞請識別此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我的母親
    當然我並沒有責怪外爺、外婆的意思,因為要他們超時代做人、做事是不現實的。但一想起母親因為這兩樣軟肋遭的罪,我的眼眶就常常溼潤。母親19歲嫁入陳家,20歲生下哥哥,1947年生了我。父親陳琅琳長母親三歲,1944年就讀於國立第三大學(武漢大學)機械系,在大學學習期間,參加共產黨地下活動,並加入了共產黨。
  • 我與母親的戰爭
    後來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小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姥姥不是在納鞋底就是在摘棉花,而我的姥姥基本都是手裡捧著一本書,斜靠在堂屋門口的小石階上,專注地暢遊書裡的世界。因此母親的民國時期姥姥是大家閨秀,懂得識文斷字,母親的趕在抗日和解放的母親也是通曉文史地理的,可生活在解放後的母親卻是一個徹底的文盲,而母親把這一切歸咎於生產隊需要掙工分因此給耽誤了上學。
  •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見他有米線可賣,覺得家裡肯定不缺吃的,就中意父親了。怎麼聽著都像是一見鍾情的故事,我表示懷疑,父親就說:「那你去問你媽。」母親卻也並不反駁。許多年後,我將信將疑地問母親到底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母親才戳穿了父親的「謊言」。他們的相識就像那個年代大部分年輕人一樣,是經媒人介紹認識的。父親在朋友家裡玩,朋友拉二胡,他吹笛子。母親和朋友也被叫去玩,這就算第一次見面了。
  • 我來說說我的母親
    我來說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和父親是同鄉,老家都在河北邊陲的蔚縣。那裡很靠近山西,同樣有愛吃醋的習慣。我的一個親戚連喝牛奶都要放點醋。那裡離內蒙也不遠,到烏蘭察布也就200多公裡,到內蒙的首府呼和浩特還不到400公裡。1956年,父親從部隊回鄉探親,經人介紹,與母親結婚。當年,18歲的母親就隨父親來到了韶關。
  • 母親節特輯|我與母親的光影故事
    今年是他入伍以來,第一次母親節陪在媽媽身邊。    「老媽,今年很幸運能在母親節前夕歸來。老媽,節日快樂!每年回來,看著老媽您頭上越來越多的白髮,我的心裡五味陳雜。自從入伍以後,陪伴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很多想說的話,到了嘴邊卻不知道從何說起。但有一句話,我一直想大聲地對您說:老媽,我愛你!」
  • 《懷念我的母親》
    母親平時在煤窯上,隔一段時間回來,把收支情況給父親報帳。到現在我都驚奇,母親從沒上過學,也不認識字,做事怎麼那麼有條不紊,記性怎麼那麼好,我總記得晚上母親回來,和父親一起一宗一宗的說到深夜,總聽到父親這樣調侃,「老梁啊,你可不敢再上學了,你要是上個大學,沒別人過得日子了」,眼裡滿滿的都是疼愛和讚許。               母親吃苦耐勞、勤儉節儉是了名的。
  • 我的母親林徽因
    但是,對於我來說,她卻是一個面容清癯、削瘦的病人,一個忘我的學者,一個用對成年人的平等友誼,來代替對孩子的撫愛(有時卻是脾氣急躁)的母親。30 年代那位女詩人,當然是有過的。可惜我並不認識,不記得。那個時代的母親,我只可能在後來逐步有所了解。當年的生活和往事,她在我和姐姐(梁)再冰長大後,曾經同我們談起過,但也不常講。
  • 我愛你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 作者|吳 堅引:生而為人,我萬分慶幸有一位這樣的母親。母親教學認真對工作一絲不苟,對學生親切關懷嚴肅活潑,記得每年媽媽都會得到礦上表彰。那個年代,一樣的獎狀一年一張,我不感興趣,而作為獎品的各種各樣帶有大紅公章的筆記本,母親都會送給我,待我上學時,居然已經攢下了滿滿一抽屜!再後來,每年的獎品就換成了或一本大部頭的《唐詩鑑賞手冊》、或一個地球儀、或一個電吹風……——這些都是我對兒時幸福驕傲的回憶。
  • 母親因我守寡,我結婚那天母親卻不參加,我痛心不已
    父親去世後外婆勸母親趁年輕再找一個條件好點的,可以不這麼辛苦,可媽媽總是放不下我,擔心繼父對我不好,況且我的身體一直不好害怕我被繼父嫌棄,母親便一直沒有再嫁,家裡家外種田打工,她一個人把我拉扯大,和男人一樣去礦上做苦工掙錢給我看病供我讀書,長期的勞作讓她憔悴不已,和同齡人相比要蒼老十幾歲,儘管如此我的生活質量沒有比別人差,等我到了上學年齡母親便把我送到縣裡的學校,那時同村的女孩大多不上學或者就在村子裡的學校念書
  • 母親含辛茹苦養大我,我帶男友第一次回家,母親卻給了我一巴掌
    母親含辛茹苦養大我,我帶男友第一次回家,母親去給我一巴掌我現在27歲了,可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父親,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母親告訴我,父親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打工了。我懂事後母親告訴我 ,父親去了天堂,我知道天堂意味著什麼。
  • 鄭志偉丨我的母親
    女兒質問我:「有沒有給奶奶打電話了?有沒有給爺爺奶奶問好?」妹妹也在問:「母親節到了,有跟媽媽聊一聊嗎?」節日之前,我打網絡電話回家,網不好,斷斷續續,只聽母親說:「我們都好,事情做完了就回家看看,電話聽不太清楚,有什麼事就告訴茹(我的妻子),讓她告訴我……」前後不到兩分鐘的通話,更加勾起我無限的思念!  母親一直講很多的故事,都是她生活中真實的事情。
  • 鄒韜奮:回憶我的母親
    我生平所見過的女子,我的母親是最美的一個,就是當時伏在母親背上的我,也能覺到在那個大客廳裡許多婦女裡面,沒有一個及得到母親的可愛。我現在想來,大概在我睡在房裡的時候,母親看見許多孩子玩燈熱鬧,便想起了我,也許躡手躡腳到我床前看了好幾次,見我醒了,便負我出去一飽眼福。這是我對母愛最初的感覺,雖則在當時的幼稚腦袋裡當然不知道什麼叫做母愛。
  • 松浦彌太郎:我的母親_VOICER
    母親沉默了一會兒,說著「那再見咯」便掛了。通話結束後我想,日本現在是幾點呢?母親會不會是算好了時差打來的?一周後的某個早晨,母親又來電話:「感冒好了嗎?」「唔,大概吧。」「哦,這樣啊。現在,我正好有事來了一趟,就在附近呢。」「啊?你來紐約了?」「是啊,來見朋友。所以待會兒想去你的酒店,方便嗎?」「你現在在哪兒啊?」「機場。我打的過來。」「但現在下大雪,沒計程車啊。」
  • 中學生作文《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她望著我,清澈的雙眼流露出萬分期待。「為什麼?我的母親十分愛開玩笑,還時常對我炫耀她的所謂的「少女心」,說那是她還青春美的證明。我不愛笑,但我喜歡母親的笑容!有時我會覺得那笑容宛如一朵散發這恬適氣息的山茶花,在我憤怒的時候平息我的內心,在我悲傷的時候驅散我的憂愁。也許只希望他人開心,她的笑永遠那麼真誠,發自內心。但我從不允許別人那我母親開玩笑,哪怕是最重要的朋友。母親並不十分莊重,但卻令我敬佩。
  • 我的狂躁症母親 | 郭縈縈
    我瞬間淚如雨下。「有,學業,金錢……和家庭。」來就醫的前一天晚上,我從學校回到家,母親開始發瘋似地罵我。直至我哭著問我是否是她的親女兒?為何有母親如此不歡迎女兒回來?她說,我不是她親女兒。我離開家,坐在門外痛哭,連站起來的力量也沒有。我發誓不再回到這個「家」,因為這個家早已破碎。傅醫生聽完我的遭遇後才告訴我,我母親有精神病。
  • 我的母親是超人
    來源:中核集團「母親」二字柔軟她代表溫暖「母親」二字沉重她意味犧牲中國核工業也有無數位這樣的「母親」她們是護士、是工程師、同時,身為母親的她們,以獨樣的溫柔、真切的關懷,愛著、教育著、影響著她們的孩子。今天,我們要向這些母親們道上一句:您辛苦了!
  • 當母親問我要不要買菜的時候,我才明白母親的不容易
    母親有六十多歲了,可她還是沒能歇下來,總要去田地裡面幹活。這些年下來,一雙手早已變得粗糙。當我每次看著她用那雙手數著錢的時候,她都苦笑地說道,要給人家找錢的時候,這雙手都不敢拿出來給人家看,生怕他們說笑。我便說道,誰叫你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她便在一旁嘆氣起來。
  • 胡因夢:父親、母親、我
    日式房子夏季格外酷熱,我在澡盆裡一玩就是一下午,母親在一旁看她的書,我們互不相擾,各得其所。晚上母親戴著頂針專心地縫她的棉被,我站在一旁看著她從上海帶來的繡著小白兔與青岡菜的絲質被面,滿心溫暖地等待著睡前聽母親講故事。三歲半時母親就把我送進了幼稚園,園長是前面提過的那位母親的老同學。
  • 梁吉安||回憶我的母親(2)
    偏母親是瘦瘦細細的,我的記憶中,那一種坐法還是美的,有一種玩世不恭的小豪氣。但兒時的我還是感覺到了羞恥,霞霞告訴過我「你的媽媽坐沒個坐像」。她是母親,我不敢告訴她,儘量離她遠一點。母親是能赤腳的時候絕不穿襪子,那個年代,母親顯得有點天真爛漫。母親對此是不屑的,而這更增加了我的羞恥,等我長到十幾歲時,是不願意和母親同時出現的。
  • 我掐斷了母親的第三春
    我母親想要找第三春了,我發現後,把愛情的苗子掐死了。這可是我的親娘,不是別人家母親。我沒有愧疚,因為我母親前兩段婚姻都是爛桃花,那不叫愛情。我不想讓她再受傷了,不想她再節外生枝了,只想她好好的過著平淡的日子。我母親和父親是經人介紹結的婚,不是自由戀愛。自然感情基礎不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