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食武漢|嚴老么重油燒麥

2020-12-11 阿蘭記藝

說起武漢的燒麥,嚴氏可以說是獨具鰲頭,嚴氏燒麥在武漢的小吃界那可謂是人盡皆知。其中,自治街前進四路的嚴老么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每天早上來排隊的食客差不多都可以把整個店門口給堵死,而隔壁賣熱乾麵店卻沒多少人,估計老闆看著隻眼紅。

嚴老么家的特色是重油燒麥和三鮮豆皮,每天早上他家門口就會排著兩條長長的隊,而且奇怪的是,一般排豆皮的人比排燒麥的人還要多。隔壁家的豆皮做好了擺著都沒人買,嚴老么家的豆皮至少要排半個小時依舊還有人在後面排,也可以說是自治街的一道奇觀啦!

武漢必打卡老字號豆皮重油燒麥早餐店-嚴老么 「嚴老么燒麥」在當地可是響噹噹的老字號,去前是有最好思想準備,可到達後還是被門前的大排長龍給震驚了,都已經過了上班尖峰時段,看看這人氣果真是本地人也會吃的綜合性早餐店。

重油燒麥:店家的招牌無一不排長隊,在武漢燒麥被稱之為「燒梅」,每一籠都是邊包邊做,小哥哥忙得不亦樂乎。 油餅包燒麥:正好看到旁邊有賣油餅包燒麥,索性直接嘗試下這兩個原先毫無關聯的組合產物。先從油鍋裡將炸好的油餅切開,包上四個燒麥,燒麥看著比較像小籠包,新鮮出爐熱氣騰騰,餡裡夾雜著大肉丁,糯米軟糯,濃鬱的黑胡椒粉味兒,油餅皮炸的酥脆,但還是過油了,只能說這樣的組合併不違和,但也並未打開味蕾,僅僅是早餐及其飽腹的選擇吧。

豆皮:店裡招牌的豆皮需至少排隊1小時才能品嘗上,無奈只能放棄,不過看那豆皮在油鍋裡滋啦滋啦,表面煎得黃澄澄的有一定的厚度,內陷看著用料十足,看著挺有食慾感,據說他們家獨特之處主要是蛋皮厚、糯米柔軟。

二兩燒賣八個,絕對可以吃飽,糯米本來就很撐肚子,而且油特別厚,吃多了容易膩。餡兒蒸熟之後油都冒出來了,鹹香可口、胡椒辣的夠味,非常贊。不過燒賣雖好吃,可不能貪多喲!

冬天到了,時不時來嚴老么過個早,吃二兩燒賣、來碗糊米酒,或是一兩燒麥、一份豆皮外加一碗蛋酒,絕對是「虛虛浮浮」、熱熱乎乎的,一天美好生活的從嚴老么開始!

相關焦點

  • 尋找老武漢的味道——重油燒賣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八哥,今天是八哥閒談武漢美食系列第六期,在前五期八哥依次和大家講了熱乾麵、三鮮豆皮、湯包、面窩、糊湯粉,今天和大家聊的過早美食,有不少武漢的粉絲,在八哥的評論中也留過言,說到這兒有些粉絲或許也能猜到,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的就是武漢的重油燒梅,重油燒梅也是武漢人
  • 早櫻已開,豆皮、牛肉粉、油餅包燒麥、鮮魚糊湯粉也該見面了
    油餅包燒麥卻是不得不提,因為除了武漢別的地方還真吃不到。天天紅油趙師傅熱乾麵📍武昌區糧道街139號(近古剎巷)除了趙師傅家的燒麥,武漢還有一家燒麥極其出名的店,叫嚴老么燒麥。火爆程度也就排隊1小時打底吧。
  • 武昌大成路的過早老字號,20多年只賣兩樣:香菇燒麥和原湯水餃
    武昌大成路上四絕之一,王氏燒麥其實只能算個背街的過早小攤子。店裡只賣兩樣:香菇燒麥,原湯水餃。即便如此,也能屹立不倒的開了20多年。和嚴老么、德潤福這些傳統的武漢重油燒麥不同,他家基本屬於「小清新」——香菇肉丁鮮香味,胡椒味依舊,但油膩感大減,雖然燒麥個頭不大,但個個皮薄餡足。最關鍵是,這些年物價飛漲,但他家也就漲了兩次價,現在燒麥是7塊錢一籠,一籠十個,外賣速凍的話,35塊錢42個,真是物美價廉的代表!
  • 走街串巷遍尋美食,舌尖上的武漢,果然名不虛傳!
    在黃鶴樓看遍武漢層林盡染後,來到了武漢前進四路,要來尋覓的美食是武漢過早文化中最必不可少的燒麥,位於武漢19中旁的嚴老么燒麥,就是朋友力推的來武漢必吃的店,這家門店不大的店鋪藏著武漢幾十年的過早文化精髓。
  • 在武漢,要相信食物很好吃,風景很迷人,人們很可愛~
    熱乾麵作為武漢過早屆的霸主,佔據了武漢早餐店的半壁江山。疫情期間,某寶上的熱乾麵訂單更是直逼速食類榜首。今天帶小P去吃武漢人必吃的趙師傅,做熱乾麵起家的趙師傅,卻憑著油餅包燒麥打響了名號。重新營業,門前的兩條長隊,未見消減。
  • 武漢小吃系列一~五合集,重油燒麥、豆皮、糯米雞、米粑粑、面窩
    武漢小吃很多,開通百家號的時候我就想著至少一周做一種武漢小吃寫出來,讓在外地不能吃到家鄉美食的朋友可以學著做,也讓沒來過武漢的朋友更多地了解武漢美食。很多外地朋友到武漢只知道去戶部巷,實際上更多的武漢地標美食隱藏在街頭巷尾。
  • 武漢嚴氏燒麥店,幾十年如一日的好味道,把重油做出不油膩的感覺
    論吃東西這一塊,文化悠久的武漢可不會輕易服輸了,武漢也是非常能吃的城市。熱愛美食的武漢市民,說到吃東西這一塊,他們只會在乎東西是否好吃,只要是這個美食很美味,不管排多長的隊伍,花多少時間,他們也是願意的。
  • 在冬天,武漢人的命是靠碳水續上的
    真正的武漢人已經開始一邊競走擠公交,一邊過早嗦粉了。熱乾麵,糊米酒,豆皮煎餃來一套。牛肉粉,雞冠餃,燒麥麵窩少不了。縮起脖子跺著腳,把手揣進咯吱窩。打著擺子邊走邊吃,這就是屬於武漢人的冬日倔強。在武漢過早想要餓著,可能不太容易。延續碼頭文化的過早,量大實惠,拿走即食,成為武漢人冬日續命卡路裡。
  • 在武漢吃生煎,有這個攻略就夠啦!
    · 阿寶生煎包 📍 萬松園小區37棟3單元一樓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 07:00-10:00 17:30-00:30阿寶生煎包是所有介紹中唯一的一個流動攤,但他卻牢牢佔據武漢生煎包排行榜的第一名,可以說是一個隱藏的大佬,也是一家值得大家穿巷子去體驗的一家生煎包。
  • 疫情結束,一定要去武漢過早!
    了解武漢,從過早開始。武漢過早種類究竟有多少?幾十種上百種?這怕是武漢伢們都數不清嘍。圓姐通過各種渠道,整理出了武漢不完全過早種類。武漢的燒梅很有特色,講究重油裡面放肉丁香菇和筍,還有一絕美調料「黑胡椒」,由於黑胡椒放的多,口味潑辣且入口香滑,讓食客欲罷不能。
  • 熱乾麵、豆皮、生煎……廣州高鐵直達4h,重啟的武漢依舊美好!
    >武漢作為中國中部城市,四季非常分明,每一個季節都有獨特的景色哦~交通:廣州南出發4.5小時到達武漢站,463元/人,班次挺多而且方便旅行時長:3—5天住宿:想要方便出行的話建議住在江漢路附近,也有許多風景超棒的民宿在江灘邊
  • 中國到底哪裡的燒麥最好吃?
    圖/《農廣天地》 包燒麥還不能少了「挑子」——左手拿皮,攤在掌心,右手用挑子挖上餡料放在燒麥皮中心一頂,左手順勢收攏,一步成型。只有這樣,蒸出來的燒麥在蒸熟後才會開花。中國中部的燒麥,多以糯米餡為主,武漢人硬是發明出了專屬的重油燒麥。按理說,蠻氣的武漢人是不願意排隊的,但為了舒舒服服過個早,也會心甘情願地等上一會兒。「重油燒麥」的門前,隊伍浩蕩。
  • 在武漢,每天過三次早
    最早去北京是坐夜車看音樂節,現在只想回去吃涮肉;昔日去廈門忙著打卡文藝小店,如今是刷咖啡館;以前去武漢是擠在人山人海裡看櫻花,現在則是每天過三次早。 從早點的形式和種類上說,武漢絕對可以碾壓中國任何城市,而且在武漢可以吃得很放鬆。就說過早,6點可以過,10點也可以過,甜食店賣燒麥,熱乾麵店出名的是豆皮。
  • 武漢最全攻略,武漢旅行這一份就夠了
    (匯集成表格了呢)1.推薦路線:D1晴川閣(1小時) → 歸元禪寺(1小時) → 漢陽造藝術區(1小時) → 江漢路步行街(2小時) → 武昌江灘(1小時) → 武漢長江大橋(30分鐘) → 戶部巷小吃一條街(1.5小時)D2湖北省博物館(2小時) → 武漢大學
  • 武漢,全中國最朋克的美食之都!
    流淌在武漢人血液裡的熱乾麵直到我去武漢吃了一圈之後才明白,真正的朋克精神已經深深植入民間,無論飄著麻醬香的熱乾麵店、熱氣騰騰的燒麥豆皮店、深夜不打烊的小龍蝦館,還是優雅的精品咖啡館,武漢人都可以朋克到底。
  • 武漢餐廳哪個最火?55家入圍年度「必吃榜」
    湖北日報訊 (記者艾紅霞)朋友來武漢了,去哪裡聚餐?6月23日,大眾點評公布2020「必吃榜」入圍名單,武漢共有55家餐廳入圍,與去年相較,新增入圍數量超過十家。名單發布方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入圍餐廳中,火鍋、日料的佔比也較高。另外,武漢水產資源豐富,小龍蝦餐廳和武昌魚餐廳等地方特色口味也榜上有名。據介紹,這是大眾點評連續第四年發布必吃榜單,榜單基於過去一年時間內2844萬用戶所產生的1.6億次真實點評綜合評選而出,入圍率萬分之一。
  • 火到韓國的武漢美食已經全部都找到,坐地鐵去吃吧!
    武漢從來不缺與美食有關的內容 最近 武漢又雙叒叕上美食片了! 說起武漢早餐 就一定繞不開熱乾麵
  • 超地道的武漢美食推薦合集——過早篇
    「過早」是湖北地區對於早飯的方言俗稱,武漢的過早也是樣式豐富,有滋有味。熱乾麵、面窩、牛肉粉、豆腦、燒賣…太多好吃的絡繹不絕,下面從我吃過的裡面挑9家非常不錯的具體細說:1、王師傅豆皮館地點:高雄路與臺北一路交叉口這個豆皮真的太太太好吃了!
  • 《武漢20元小吃美食錄》,全都是你找不到的刁子國拉!
    08「嚴老么燒麥」嚴老么的豆皮每次吃都依舊有種驚豔的感覺。裡面的牛肉粒超大,黃黃的皮是脆的,一定得趁熱吃。誰要你們夾4個燒麥的?夾2個不行嗎?!油餅2元/個,燒麥7元/4個,其實沒必要買4個燒麥,真的有點膩人,嘗嘗味道就行!少包2個燒麥,才能吃到油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