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哪裡的燒麥最好吃?

2021-02-07 地道風物


丨捎帶著賣


▲ 哇嗚,狂拽酷炫的「黃金比例燒麥」。圖/中華小當家


- 風物君語 -


南北甜鹹之爭一直沒有分出勝負

但在燒麥餡料的口味上

南方和北方達成了共識





燒麥隱匿江湖,已有多年。


江湖上,它處處留名——燒賣、稍麥、稍梅、鬼蓬頭、開口笑。大致解釋是清朝包子鋪或茶館捎帶賣的食品,或是元朝時的人們從中亞或西域帶回來的食物,對應著突厥詞語「Shirme,皮囊、皮口袋」。


▲ 豬肉餡的上海下沙燒麥。圖/上海去哪吃


有人潑冷水:「論湯汁,你不及小籠生煎;論餡料,沒有餛飩餃子豐富;論民族性,不如大餅油條;論精緻,不比花糕甜羹。」


▲ 中餐的各式早點,各有所長。圖/視覺中國


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燒麥,在有的人心目中僅是便利店匆匆的選擇,而在另一些人眼裡,就是生活的意義。

 

 


巧巧:「想吃燒麥。」

斌哥:「200多公裡呢!」

巧巧:「200多公裡咋了?」

斌哥:「掉頭,去呼和浩特。」


▲ 想吃燒麥的趙巧巧。圖/《江湖兒女》


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的故事發生在山西大同,黑社會大哥的女人想吃燒麥,都願意往呼和浩特趕。那裡的燒麥到底有什麼魔力?


叫醒呼市人的不一定是夢想,而是來自燒麥的「蠻橫一拳」——羊肉大蔥餡是呼市燒麥的經典款,葷香油重,薄皮裡藏著來自畢克齊或山東提鮮去腥的大蔥,還有散寒發汗的鮮姜。大鍋中,食材們被蒸出濃鬱湯汁,連湯帶肉,滿足了嚴寒地區人們對高熱量的需求。


▲ 北京安內老馬燒賣店裡的精品羔羊燒賣。圖/百萬

 

一兩優質呼市燒麥,皮薄是前提。用特殊的工具擀出薄如蟬翼、邊若荷花的外皮,做出的燒麥才能像鼓脹的石榴一樣。不同於餃子和包子,呼市燒麥晶瑩的外皮能被目光穿透,看到「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內餡兒,這是用溫水和出的燙麵的功勞。


▲ 特殊的工具,特殊的擀皮技法。圖/《農廣天地》

 

包燒麥還不能少了「挑子」——左手拿皮,攤在掌心,右手用挑子挖上餡料放在燒麥皮中心一頂,左手順勢收攏,一步成型。只有這樣,蒸出來的燒麥在蒸熟後才會開花。


▲ 包燒賣。圖/《農廣天地》


燒麥出鍋,需要手出巧勁,才能從籠屜中夾出一顆燒麥,否則皮破湯灑。趁熱吞下一口,你能感受到湯汁在嘴裡的汩動。內蒙古羊肉的鮮甜在蔥姜的襯託下,濃鬱又遼闊,讓你的身體微微發熱,就像在草原上駕馬奔騰了一圈。一兩燒麥,蘸山西的陳醋和託縣的油炸辣椒下肚,再配一口解膩的磚茶,好生快活。


▲ 呼市燒麥的「一兩二兩」說的是麵皮的重量,而非整個燒麥的重量。圖/視覺中國

 

舊社會吃燒麥的茶館裡頭,達官貴人來喝茶瀟灑,邊吃邊聊,上到國家大事,下到鄰裡瑣事,無所不談,吸引了很多探子的目光,燒麥店老闆會在門口掛出「莫談國是」的告示;而現在,那些上了年紀的呼和浩特人,吃了一輩子燒麥,燒麥店算是他們的精神寄託。早起鍛鍊完直接到店裡吃上熱騰騰的燒麥,和老朋友喝茶嘮嗑,較真抬槓;或是自己帶上牛奶和焙子就著吃,像在家一樣隨意,充滿溫情。


 


早在元朝,高麗的漢語學習書籍《樸通事諺解》就記載了元大都有「酸餡稍麥」,這是關於燒麥最早的文字記載。由此,燒麥從北京傳播到中國各地。


▲ 糯米燒麥,剛出鍋。圖/視覺中國

 

讓人摸不著頭腦,是包郵區燒麥的風格。有人說:「驚呆了!嘉興桐鄉人,從小吃到大的肉燒麥,去上海讀書後,發現學校早飯的燒麥是糯米的。」還有嘉興海寧的朋友到錢塘江對面的紹興上學,第一次吃的燒麥也是糯米的,覺得一臉懵。


 ▲ 醬油滋味醇厚的糯米燒麥。圖/視覺中國

 


橫行全國便利店的糯米燒麥,是江蘇省的傳統名點。光看餡料跟粽子類似,但糯米燒麥的賣點是香菇、醬油、糯米的三合一,而非粽子的荷葉香。在南京,專門賣燒麥的店不多,還往往用「老南京」來命名,讓人懷疑它跟「老北京臭豆腐」是一個做派。


 ▲ 揚州糯米燒麥。圖/結棍吃貨局

 

真正賣燒麥的,往往是包子店。比如南京的航天饅頭店和杲(gǎo)記雨花大肉包裡賣的松子梅肉燒麥,除了有醬油浸過的糯米,還有滿口的松子和肉丁,肉香沁入糯米的靈魂深處,吃起來很豪華。


 ▲ 南京杲記雨花大肉包店裡的松子梅肉燒麥。圖/那兒侃 

 

好吃的糯米燒麥在上海也能吃到,同樣隱匿在生煎餛飩鋪或小吃店裡。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還沒有那麼富足,有小販用糯米拌上醬油,外加一星星豬肉做燒麥擺攤,就足以讓人慾罷不能。現在的上海糯米燒麥裡有香菇、肉粒,上乘一些的還融入了春筍,又是另外一種景象了。

 


不像呼和浩特多用牛羊肉做餡兒,浙江嘉興的燒賣裡能吃到豬肉餡。嘉興人愛吃燒賣,乎每一個居民區集中的地方,都有燒賣店。鮮甜的豬前腿肉剁碎,加姜蒜去腥,加皮凍增加豐腴,最關鍵是有爽脆筍粒的加持。當春風吹起,一年中的筍子最鮮,店裡準會出現鮮筍豬肉燒賣,換做平時,也會有常年常鮮的冬筍燒賣。


▲ 嘉興蛋黃燒賣。圖/吃在嘉興


外地人第一次吃嘉興的鮮肉燒麥,會覺著麵皮半生不熟,當地人視之為勁道。如果燒麥蒸得完全熟透,就沒有造型了,江南的風姿還是要保持好的。蘸上本地的老丁頭香醋和桐鄉辣醬,吹吹涼,一口咬下,嘉興的鮮筍燒麥咯吱咯吱,鮮爽不已。再來上一碗牛肉或榨菜粉絲湯,這份滿足感,和嘉興的慢生活更配。


 ▲ 嘉興燒麥配粉絲湯。圖/百萬

  



中國中部的燒麥,多以糯米餡為主,武漢人硬是發明出了專屬的重油燒麥。按理說,蠻氣的武漢人是不願意排隊的,但為了舒舒服服過個早,也會心甘情願地等上一會兒。「重油燒麥」的門前,隊伍浩蕩。大爺大媽推著買菜的小車車排隊,排上的都是按斤買,回家蒸著吃。十斤不算少,二十斤不嫌多。


▲  武漢重油燒麥。圖/視覺中國


若是當場吃,你能感受到武漢重油燒賣柔軟溼潤的外皮,即使是頂上容易失水的部分也顯得很好入口。筷子一戳開,汁水橫流,燙嘴的感覺仿佛在吃小籠包。這要多虧了裡頭的皮凍,在加熱之後化成油水,混合著黑胡椒的香氣,不覺油膩


▲  武漢重油燒麥的內餡兒。圖/Sharon_Zou 

 

別看是糯米餡兒的,重油燒麥的肉量可比上海的要狠。肉大塊,米粘人,還沾著肉汁,比例恰到好處,沒有單純嚼糯米的消費降級感。


▲  武漢當地人愛把燒麥包到油餅裡。圖/網絡

 

 

 

廣東的俚語說:燒麥燒麥,幾大幾大。南唐後主李煜要是活在廣州,《虞美人》想必會這麼寫:燒賣蝦餃吃不飽,鮑魚蒸鳳爪。幹炒牛河艇仔粥,喝完湯水再坐一個鍾。問君還要吃多久,早茶午茶夜宵全得有。

 

▲ 能容納上百人的廣州茶樓。圖/視覺中國


燒麥,中國北部包肉,中部包糯米,到了南方燒麥添加了蝦蟹。廣東人享受生活,講究喝早茶,早茶界的四大天王:蝦餃、叉燒包、蛋撻,還有一位是幹蒸燒賣。這幾道點心,你去廣東任一一家茶樓都能吃到。放在舊時的茶樓裡,只要是成碟蒸好的都可以叫做燒賣,比如沒有外皮包裹的排骨燒賣、豬膶(豬肝)燒賣等。


▲ 沒有外皮卻也被叫做燒麥的豬肝燒麥。圖/openrice


幹蒸可不是桑拿,而是把食物放在竹籠,通過蒸汽炊熟的一種烹調方法,在廣東特指「蛋皮裹肉餡」的燒賣。外省的燒麥皮餡分離,廣東幹蒸燒麥的豬肉馬蹄蝦肉餡緊貼著金黃色的蛋液外皮,頭上還會頂著蟹籽。它圓腰肚闊,心寬體胖,餡料敞開在你的面前,十分坦誠。


▲ 壕氣的鮑魚燒麥。圖/視覺中國

 

好吃的幹蒸燒麥外皮乾爽,因蒸汽的發功,內裡肥肉、蝦膠析出肉汁,有湯汁豐盈的口感。整顆蝦仁和厚切豬肉丁在嘴裡彈跳,緊實得很,一個人就能搞掂一籠,有時候還有再來一籠的衝動。


▲ 幹蒸燒麥,極盡精巧。圖/視覺中國 

 

不只是高大上的茶樓,小到廣東某些學校的食堂,或是街上推車的走鬼檔,都有用魚肉豬肉混合澱粉製作的低配版燒麥,作為魚蛋或牛腩的兄弟,一同出售。有時候它們被穿成一串,你可以蘸上醬油、辣椒醬或是番茄醬,一口一顆。家長不時反對孩子吃這種來歷不明的食物,但孩子們總能在偷偷摸摸中找到樂趣。


▲ 香港街邊的燒麥,更有市井氣息。圖/openrice

 

燒麥,源於北京,輝煌於呼和浩特,在全國落地開花。對包子、餃子一統天下表示不服,燒麥也活出了自己的風採。


-END- 



▲ 把你摁進蘸料裡。圖/吃遍嘉興@張月亮


你家燒麥是什麼餡兒的?






文丨百萬

封面圖丨上海去哪吃


 點擊下方圖片,跟百萬一起逛吃逛吃 

                             

✍️

|新 媒 體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在後臺回復關鍵詞「作者」,獲取相關信息

投稿郵箱:didaofengwu2015@qq.com


相關焦點

  • 中國到底哪裡的枇杷最好吃?
    今已亭亭如蓋矣」讀來甚是悽苦覺得枇杷身上也多少沾染了這樣的意象不過,真正的枇杷果,卻十分甜美皮薄肉厚,汁水豐盈稍不留神節制,就會吃很多枇杷起源於熱帶,是典型的南方水果北方嘛,市場上也是買得到的,但不多枇杷,是初夏的味道今天就和風物君一起看看中國哪裡的枇杷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慄子最好吃?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你見過慄子最原始的樣子嗎?河北遷西遷西板慄絕對是糖炒慄子屆霸主般的存在,它就像一塊活招牌,認準這個名字準沒錯。遷西慄子最適合糖炒,除了味道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果殼和果仁間那層內膜又薄又軟,殼肉易離而皮膜不粘。好吃,還好剝,遷西慄子不愧能C位出道啊!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攝影/醬子全中國,有多少小孩哭著喊媽媽,就有多少人的生活離不開米粉。米粉對廣大群眾生活的影響,不亞於母親對於子女哺育的重要性,畢竟一碗米粉承載的可是濃濃的家鄉情。湖南人一天要嗦三頓粉,貴州人覺得自己的米粉天下第一好吃,桂林人為桂林米粉的家喻戶曉驕傲......
  • 中國到底哪裡的小龍蝦最好吃?
    湖北潛江人改變了小龍蝦的吃法,「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開始炒制小龍蝦」,《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如此說道,2001年,潛江人更是首先探索出了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讓小龍蝦產量暴增。早時候有一家潛江五七油田附近的小菜館,習慣烹製油燜小龍蝦招待賓客。小龍蝦以冰糖啤酒調味,吸滿油脂後,一改以往偏幹發柴的口感,知名的潛江油燜大蝦,自此誕生。
  • 中國到底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易中天在品味火鍋時,曾感慨:「火鍋裡有中國文化。」一方小小的鍋,幾個「火伴」圍坐,肉、時蔬、山貨、海味、河鮮等食材在煮沸的鍋內起伏翻滾,天下滋味,亦隨之沉浮。恰也是這方霧氣氤氳的天地,最能治癒人心。▲ 在易中天看來,「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中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如果此時再搭配一瓶柳州本地產的冰鎮豆奶,就是最地道的柳州煙火。自廣西向西,長於洱海的螺螄,個大肉厚,最常見的吃法,是和雲南最常見的帕哈菜同煮。加上薄荷葉、酸筍、臘肉、辣豬皮等配料,澆上一勺老豆腐水去腥,極具滇味。
  • 好吃又好看的翡翠燒麥,顏值高、味道好!
    你有沒有吃過綠色外皮的燒麥呢,翡翠燒麥用清爽的菠菜做成天然的色素,通透碧綠的顏色在大早上就能夠帶來食慾,也變得更加健康,對於不愛吃菠菜的人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營養補充。今天要分享的翡翠燒麥其實就是菠菜燒麥。皮薄似紙,餡心碧綠,色如翡翠,甜潤清香。色感口感俱佳,好吃又好看的翡翠燒麥,顏值高、味道好!
  • 呼和浩特最好吃的羊雜碎在哪裡?這幾家人氣最高
    呼和浩特人的必備早餐除了燒麥外,就是羊雜碎加焙子。每天一早,一碗羊雜碎,一個杯子,算是比較講究的一頓早點了。也是接待外地客人的早點之一。呼市人,你離得了它嗎呼和浩特的羊雜碎鋪到底有多少,沒人能說的清,可見,呼和浩特人是多麼的愛吃羊雜碎。那麼,呼和浩特最好吃的羊雜碎在哪裡?吃來吃去,很多人都發現,最好吃的羊雜碎,不在大飯店,而是散落在各個小門臉。
  • 中國到底哪種橙子最好吃?
    橙子不是原生品種,是柚子和橘子雜交產品,擁有高貴的血統,在我國有大面積的種植,贛南臍橙、尋烏臍橙、紅玉血橙、廉江紅橙、麻陽冰糖橙......等品種繁多,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橙子,才是最好吃的呢?【贛州臍橙】贛南臍橙是江西贛州的一大名優特產,也是中國的「地理標誌產品」,在"橙子帝國"中,名氣應該是最為顯赫的了。這裡的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是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有著「中國臍橙之鄉」的美譽。
  • 一小時就能搞定的:【紙皮牛肉燒麥】
    燒麥還是燒賣?我有點傻傻分不清楚。就好像到底是韭菜盒子還是韭菜合子,我也一頭霧水,不過我蠻不求甚解的,管它叫啥,知道好吃就行唄。紙皮牛肉燒麥這個吃食,在俺老家算是清蒸菜館裡的必點主食,和廣式茶點裡的燒麥做法不太一樣,味道也大相逕庭,最經典的餡就是牛肉洋蔥餡,那叫一個香。至於為啥叫紙皮燒麥,就是因為皮薄唄~~燒麥皮的做法講究很多,自己在家做起來真不是一般麻煩,直到被我發現了餃子皮。
  • 中國到底哪裡的酸菜最好吃?
    據說在東北人家裡,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醃酸菜用的大缸子與壓酸菜缸用的大石頭。最配東北殺豬菜的,當然是一筷子爽利的酸菜絲兒~ 圖/網絡那一口黑漆漆的酸菜缸,曾經是冬天缺乏綠色蔬菜的大東北,補充蔬菜的全部期望。農曆九月的寒露一過,儲存秋菜的大戰就開始了。秋菜裡最美味的白菜,到了豪邁的東北,便以百斤為單位買賣。每每有滿載白菜的小卡車一駛入小區,就會被大家蜂擁而上,一搶而空。
  • 中國各地的燒麥版圖,還沒吃就先露餡了(上集)
    清早起床,一頓豐盛的早餐能讓沉睡一夜的上班族瞬間恢復生機,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各地的早餐,就足以讓人翻著花樣吃幾年都不帶重複的。雖然我們經常說「南米北面」,但總有那麼幾樣吃食,油條包子豆漿粥,外加一碟小鹹菜,那是南北兼容的, 這其中還有一樣廣受喜愛的點心——燒麥。
  • 勞動最光榮——翡翠燒麥
    這次的假期有五天,可以在家好好倒騰一下美食了,給大家帶來的是翡翠燒麥做法,鮮豔的顏色搭配豐富的食材,一定能吸引住所有人的目光和味蕾!你在勞動的過程中也可以體驗到開心和快樂!餡料部分:糯米1000克、臘腸適量、五花肉一小塊、幹香菇7-8個、洋蔥半個、小蔥適量、胡蘿蔔1根、豌豆米1把、五香粉適量、雞精適量、細砂糖少量、生抽適量、耗油少量、食鹽適量。
  • 中國到底哪裡的鴨子最好吃?
    鴨子全身都是寶。中國有的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吃貨。可鴨子聽了這話準高興不起來,畢竟中國人掌握無數種做掉它們的方法。鴨子在中國最知名的死法當屬北京烤鴨,就連外國人到北京都必吃這一隻鴨子。 填鴨在爐火裡走一遭,肥碩的身軀變得香氣四溢,呈現一種棗紅色的油亮光澤,首先在視覺和嗅覺上就給了吃客迎面一擊。
  • 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在中國,什麼蔬菜最不像蔬菜?土豆。土豆原產於南美洲,最早的記載可見於16世紀後期陝西興平縣(今興平市)的縣誌,直到晚清才傳播到全國。雖然來得晚,但很快就變成了蔬菜界的「一哥」。▲ 哪一種是你心中的菜?▲ 怎麼吃,都好吃!圖/sohu.com在雲南,洋芋貫穿了一日三餐。
  •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你見過慄子最原始的樣子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慄子自長在樹上時便只有一層棕色的殼,直到讀大學,室友帶來了自己家剛剛摘下的新鮮慄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慄子的真身是炸毛小刺蝟呀!這層帶刺的硬殼十分扎手,採摘的時候要帶著特製的手套,大多數情況下,每個殼裡包著3個慄子。
  • 黃金椰蓉球,香甜好吃軟乎乎,牛肉燒麥,鮮香爽口,早餐最愛
    燒麥南北方做法不太相同,主要是餡料不同,南方多是帶糯米餡的,北方燒麥肉餡居多。但不管是那方的燒麥,味道總是非常好的,自己做燒麥,早餐就不用愁啦。牛肉製作的燒麥就不行你不愛吃呢,放上喜歡的菜醬料,炒制好後包好。然後上鍋蒸製出來就是一鍋美味。
  • 中國到底哪裡的麵條最好吃?中糧福臨門河套麵粉有答案!
    那麼,冬日裡哪種食物最能禦寒保暖呢?當然是已經在中國餐桌上叱吒風雲長達4000年的麵條了。不管冬天的寒風多麼凜冽刺骨,只要能夠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熱湯麵,連湯帶水下肚後,都會直冒熱汗,渾身舒坦。從古至今,由南至北,中國人對於麵條的熱愛當真是愛到了骨子裡。有數據統計稱,我國的麵條種類已經多達1200餘種。現在,問題來了,中國麵條種類那麼多,最好吃的到底在哪裡?
  • 中國到底哪裡的青團最好吃?
    那麼,到底哪裡的青團最好吃? 想要在兩廣美食界搏得一席之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犯「南」的青團,於是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化身為「艾粑」和「艾粄」。客家人原是古時中原地區的漢人,他們較好地保持了古老的習俗,在清明節前後,會做多種粄,名之「清明粄」,艾粄只是最常見的一種清明粄。艾粄之外,還有用鼠麴草做的田艾粄、薴麻葉子製作的薴葉粄。客家人做粄,一般會將其壓為扁形,口味以甜為主。
  • 30000人高分推薦:中國最好吃的省份是哪裡?
    是不是能代表這就是中國最好吃的省份?攝製組又選擇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如果想去打卡,這些店鋪又在哪條隱秘的街巷?來來來,請咽一下口水,這就為你盤點一下。清甜的翡翠燒麥和綿軟的千層油糕,並稱為「揚州雙絕」,它們總是並肩敲開揚州清晨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