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底哪裡的鴨子最好吃?

2021-02-16 槽值

  ▣ 公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中國人表達對某種動物或植物的喜愛,有這麼一個固定句式,叫「XX全身都是寶」。

鴨子就是這XX之一。鴨身上的鴨絨,肚子裡的內臟,甚至血管裡的血,都不會被輕易浪費掉,更不用提那一身緊實有致的肉了。

 

鴨子全身都是寶。中國有的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吃貨。可鴨子聽了這話準高興不起來,畢竟中國人掌握無數種做掉它們的方法。

鴨子在中國最知名的死法當屬北京烤鴨,就連外國人到北京都必吃這一隻鴨子。

 

填鴨在爐火裡走一遭,肥碩的身軀變得香氣四溢,呈現一種棗紅色的油亮光澤,首先在視覺和嗅覺上就給了吃客迎面一擊。

看著片鴨師傅以嫻熟的手法將這鴨子分解,一片一片碼入盤中,是種享受,也是種折磨。因為等得實在是太著急了。

照例以薄薄的荷葉餅,卷上三兩片鴨肉,少許蔥絲、黃瓜條,點些甜麵醬,即可入口。

鴨肉的味道在甜麵醬的香甜、蔥絲的辛辣的襯託激發下,更顯層次豐富。

不同食材的不同咀嚼感,也是小小一卷的獨特魅力。現在不少店家還推出山楂糕條、蘿蔔條,甚至還有跳跳糖等等配料,五花八門。

 

北京烤鴨 / 視覺中國

最誘人的還是鴨皮蘸糖。北京烤鴨所用的填鴨都通過特殊手法育肥,高脂肪,更加豐滿。

鴨皮經高溫烤制,透亮,閃著油光。

蘸上砂糖丟進嘴裡,脂香裹著甜味率先擴散開來,伴著牙齒與糖粒摩擦的咯吱聲,鴨油滲進齒間,漫過每個味蕾,因糖尚未完全融化而時強時弱的甘甜,一陣一陣地刺激著食慾,這是烤鴨才能帶來的愉悅。

 

棗紅色的誘惑 / 視覺中國

北京烤鴨唯有肥,才是正道。梁實秋先生談及北京烤鴨,曾記敘過這麼一件事:有人到北平吃烤鴨,歸來盛道其美,我問他好在哪裡,他說:「有皮,有肉,沒有油。

」我告訴他:「你還沒有吃過北平烤鴨。」

 

離北京不遠的天津,鴨油也很受歡迎。

我相信不少天津娃娃的回憶裡,都會有正陽春鴨油包子的味道。

這鴨油包子,是以鴨油拌豬肉為餡,肥而不膩,出品像個胖乎乎的蒸餃。趁熱吃,那副饞相,一定會被爸媽罵「餓死鬼託生」。

北京烤鴨追根溯源,是來自南京。

南京人對吃鴨的狂熱,不必多說。可相比之下,南京烤鴨的名氣還要略遜一籌。

名氣小可不代表味道就輸了。南京烤鴨選用活動量更大的麻鴨,脂肪少,肉質更加緊實。

斬一隻鴨子,搭配一袋滷汁,一定要開吃時再澆上,也可拿來拌飯。

浸了滷汁的鴨肉,雖少了脂肪,但絲毫不柴,鴨皮輕薄如紙,覆在鴨肉上,嚼起來脆脆的,還有些韌,十分可口。

 

相同之處在於,北京、南京大多用的都是外地鴨,白洋澱供應北京,高郵供應南京,這兩大鴨產地最出名的反而是鴨蛋。

 

正在晾曬的鹹蛋黃 / 圖蟲·創意

離南京不遠的蕪湖,街頭巷尾飄散的是紅皮鴨子的香味。

同樣是烤制,蕪湖紅皮鴨子多了一道油炸的工序。烤七八成熟的鴨子,下進熱油鍋炸,表皮更加酥脆,淋上醬汁,在強手如林的烤鴨界,算得上別有一番滋味。

 

雲南宜良烤鴨 / 圖蟲·創意

雲南也有烤鴨。

相傳在明朝初年,傅友德的南徵大軍來到雲南,把烤鴨這種吃法也一併帶來。

跟南京烤鴨一樣,宜良烤鴨也沒有採用片鴨技法,而是直接斬塊來吃,直截了當。因為烤制時鴨腹內會灌入蔥姜水,鴨子本身的腥氣都已被去除,同時保持了外焦裡嫩的口感。

更獨特的是成都的冒烤鴨,把烤鴨和冒菜合二為一,烤鴨在滷汁中一下下冒熱,豐盈而多汁,四川人在吃上總有些奇思妙想。

廣式燒鴨也可算為烤鴨的一種。

燒鴨飯真惹人喜愛。熱騰騰的白飯,燙好的青菜,燒好的鴨子斬寸塊,澆上湯汁,即成。

皮下脂肪已融化,鴨皮薄如紙,揭下來,放在一勺飽浸湯汁的米飯上,一口下去,會笑出來。吃完不必擦嘴,滿嘴油光,滿臉喜色,極度舒適。

燒鴨 / 圖蟲·創意

 

  

中國人講求原汁原味,對於品質高的原材料,總是化繁為簡,一切以突出本味為先。

湛江人深諳此道,所以在他們心中鴨子最好的歸宿是白切。只用當天宰殺的鴨子,在大鍋中煮熟,鴨湯也不浪費,用來燜米飯再好不過了。

鴨湯飯配上鮮嫩彈牙的白切鴨,肉的香甜完全來自食材本身,而非繁複的調味。

從湛江過海,海南人也會用嘉積鴨白切。

說起來,這嘉積鴨又名番鴨,還算是「國際友鴨」,卻在海南這方寶地落地生蛋,而且搖身一變,成了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南京鹽水鴨 / 視覺中國

南京鹽水鴨也不追求複雜調味,鮮香細嫩,通體瑩潤。

雖說是叫鹽水鴨,卻不會讓人產生「打死賣鹽的了」那種不適。清朝成書的南京方志《金陵瑣志》已對鹽水鴨做出了「無上品也」的評價,足見其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

 

南京人對板鴨也是恩寵有加。

肥嫩鴨子鹽滷風乾,飽滿緊實,香氣濃鬱,冬天用來煲湯,風味十足。

板鴨並非南京人的專屬美味。福建建甌板鴨、江西南安板鴨、四川建昌板鴨、江西遂川板鴨等等,都是各具特色。

 

江西遂川,正在晾曬板鴨的工人 / 圖蟲·創意

揚州在清朝是鹽商聚集的商業重鎮。

商業繁榮也促進了餐飲業的百花齊放。揚州廚師們將整隻板鴨填入鮮嫩肥鴨腹中,上鍋蒸至極爛,名曰套鴨。

經過不斷改良,便是家鴨套野鴨、野鴨套乳鴿的淮揚名菜三套鴨。燉煮出的湯汁,是讓人難以抗拒的天然鮮味。

三套鴨 / 圖蟲·創意

 

說起板鴨,醬板鴨也是不得不提。

常德人把細皮嫩肉、白白胖胖的鴨子,經脫脂處理,變成乾巴巴、黑乎乎的一塊。

千萬不要小瞧這醜醜的醬板鴨,滷製過後味道馥鬱,麻、辣、鮮、香無所不包,極有嚼頭的鴨肉,讓回甘來得恰到好處,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

醬板鴨 / 圖蟲·創意

 

還有一種非典型板鴨,就是安徽無為板鴨。

名叫板鴨,卻是燻制而成。以熱水澆燙鴨胚,晾乾水分即可燻制,之後還要加各種香料一同燜煮,才算大功告成。一隻只健碩且帶有煙燻氣息的鴨子,不知道撫慰了多少小城人的腸胃。

 

3

  

中國人講究五味調和,每城每地都有自己對味道的深刻理解。鴨子作為經典食材,中國人自然要好生伺候它一番。

廣西人愛吃酸,都說他們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

鴨子到了這裡,難免渾身酸溜溜的。南寧檸檬鴨就是最好的例子。

酸辣椒、酸薑等等配料與鴨子一同爆炒,最後放入醃漬過的檸檬。

鴨肉在酸酸辣辣之間徘徊,一入口,肚子裡的饞蟲瞬時如出籠猛虎,不到盆幹碗淨,休想停下筷子。

川渝一帶偏愛用酸蘿蔔與老鴨同煮,認為既消解鴨肉腥氣,對人的身體又有好處。

在酸蘿蔔特有的發酵帶來的酸味催促下,味蕾用力地感知著鴨肉、鴨湯的鮮香,這湯實在是難得的恩物。

 

樂山甜皮鴨 / 圖蟲·創意

吃甜味的鴨子,我一定要提名樂山甜皮鴨。

這隻鴨子光是那奪人眼球的光澤,就足夠讓人口水直流了。

用熱油淋熟的鴨子只有裹上一層甜蜜的外殼才可以與食客見面,一口咬下去,糖和脂肪從舌尖衝向全身,相信沒有哪個肥宅會不感到快樂。

 

潮汕燻鴨脯 /《舌尖上的中國》

如果這裡不提潮汕燻鴨脯,恐怕潮汕人民不會答應。

作為甘蔗產地的潮汕,喜歡用紅糖來醃製鴨子,而後使用甘蔗渣煙燻。甜甜的鴨肉,透出煙燻味道,輕巧地化糖分的甜膩於無形。

啤酒有淡淡的苦味,但這不能阻礙它成為鴨子的好搭檔。

啤酒鴨的各種原材料簡便易得,再家常不過。

鴨子剁塊焯水後,與各種香料一同入鍋炒香,再加啤酒小火燜透即成。做法不難,來回試幾次一定能學會。對於不喜歡鴨子腥氣的人來說,這道菜也是福音。

 

蓮花血鴨 / 圖蟲·創意

血鴨鴨如其名,鴨肉都是裹著鴨血出場。

製作江西萍鄉市的蓮花血鴨,需將鴨子和辣椒剁成丁,一通爆炒,出鍋前再澆入鮮鴨血,看起來顏色發暗、一塌糊塗,湊近了卻是香辣逼人。

蓮花人愛它愛到連骨頭都吞進肚。不熟練的人還是當心一點為好。

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揀擇著鴨肉與血塊,投入口中細細咂摸,唇舌努力地蠕動著,排查漏網的骨頭,避免偷襲。

可正是在這被迫的仔細中,心急的吃貨們才能清晰地感知到血鴨融匯了鴨肉香,辣椒濃烈,以及鴨血嫩彈的獨特風韻。

與江西相鄰的湖南有永州血鴨,廣西有全州血鴨,不同籍貫,卻是一樣的風味十足。

永州血鴨 / 圖蟲·創意

 

辛辣二字常常同時出現,其實兩者各有其義。

《廣韻》就有解釋:辛,姜味也。閩南人對「辛」可謂是有獨到見解。每年冬至他們都要吃薑母鴨。鴨肉切塊後與老薑同煲,姜的辛氣可以驅寒,鴨肉的溫潤又使人不那麼燥熱,兩者相得益彰。

 

薑母鴨 / 視覺中國

在中國人切實地感知到辣椒的辣之前,我們更為熟悉的味道是麻。

這來自於花椒,一種歷史悠久的本土作物。它也能夠和鴨子碰個火花四濺。貴陽香酥鴨就是以花椒調味。

炸至香酥金黃的鴨肉,撒上花椒鹽就是一道充滿誘惑的美味,在你還沉醉於鴨肉的酥脆時,麻到微微顫抖的嘴唇才會告訴你,什麼叫好吃。

貴陽香酥鴨 / 圖蟲·創意

中國人對味道最深刻的理解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鮮。

論對於鮮的不懈追求,無人能出中國人之右。筍乾老鴨煲就足以證明什麼叫做鮮。

筍乾、老鴨、火腿,湯裡一旦匯集了這三樣食材,怕是想不鮮都難。

先用一碗湯滋潤腸胃,然後再下筷子。老鴨已燉至極爛,輕輕一撥就是皮開肉綻,可它的風頭總是被筍乾搶去大半,畢竟少有人能抵擋來自山野珍饈的勾引。

杭州筍乾老鴨煲/圖蟲·創意

鴨子明明渾身都是寶,可說了半天,還沒離開它那一身肉。鴨子,當然不只那一身肉。

看到這裡湖北人一定坐不住了。

鴨脖可是他們走出湖北、走向全國的必備利器啊。

武漢周黑鴨、荊州小胡鴨這兩大巨頭,把鴨子身上那些犄角旮旯、七零八碎的部件全都利用了起來。

舉著鴨脖一邊啃,一邊吸涼氣,早已是無數人的生活標配。麻辣衝擊過後,隱隱的回甘,確實有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

鴨掌、鴨翅、鴨脖、鴨胗,哪個是你的最愛? / 圖蟲·創意

南京人在這方面不會示弱,你們有鴨脖,我們有鴨四件。

所謂四件,即鴨的雙翅與雙掌。吸透了老滷的鴨四件,為的就是解饞,細細地啃著鴨翅,順手倒杯小酒,生活才能算有滋有味。

外地人到南京,必須解鎖鴨血粉絲湯這一美食成就。在熱氣氤氳之下,清鮮的湯底中漂浮著豆腐果的金黃、粉絲的透白、鴨血的暗紅、香菜的翠綠,叫上兩個鴨油燒餅一配,便是完美的一餐。

鴨子和主食配在一起,帶來的滿足感也加倍。從左至右:鴨血粉絲湯、金陵湯包、鴨油燒餅三件套;南京鴨血餛飩;蘇州燠鴨面 / 視覺中國

 

若是作零食,溫州鴨舌也是完美的選擇。先吃兩個「須子」,捏起來,上下牙咬住,一抽,就剩下兩根針樣的骨頭。再吃舌頭,直接丟進嘴裡,一咬,一壓,一抿,吐出舌骨,連舌根也能一併嚼爛。重點是鴨舌永遠是那麼油汪汪的,可以吮指。

 鴨舌當然不是溫州專利,廣東的滷鴨舌也是極好的 / 視覺中國 

其餘內臟系列簡直說也說不完

。吃烤鴨不得再叫個火燎鴨心、芥末鴨掌、鴨四寶?吃火鍋不要鴨腸是不是不太合適?鹽水鴨好吃,鹽水鴨胗就不配擁有姓名了嗎?鵝肝名貴,可鴨肝的綿密口感就一文不值了嗎?

來一盤芥末鴨掌,讓你開開竅 / 視覺中國 

 

鴨子縱有一千個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最有力的那個永遠是你愛吃。

梁實秋先生說過:人之最饞的時候是在想吃一樣東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回家了,想必各位都是蠢蠢欲動,那麼就祝大家過年吃到你最愛的那隻鴨子吧(其他食物也有效)。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中國到底哪裡的枇杷最好吃?
    今已亭亭如蓋矣」讀來甚是悽苦覺得枇杷身上也多少沾染了這樣的意象不過,真正的枇杷果,卻十分甜美皮薄肉厚,汁水豐盈稍不留神節制,就會吃很多枇杷起源於熱帶,是典型的南方水果北方嘛,市場上也是買得到的,但不多枇杷,是初夏的味道今天就和風物君一起看看中國哪裡的枇杷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慄子最好吃?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你見過慄子最原始的樣子嗎?河北遷西遷西板慄絕對是糖炒慄子屆霸主般的存在,它就像一塊活招牌,認準這個名字準沒錯。遷西慄子最適合糖炒,除了味道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果殼和果仁間那層內膜又薄又軟,殼肉易離而皮膜不粘。好吃,還好剝,遷西慄子不愧能C位出道啊!
  • 中國到底哪裡的米粉最好吃?
    攝影/醬子全中國,有多少小孩哭著喊媽媽,就有多少人的生活離不開米粉。米粉對廣大群眾生活的影響,不亞於母親對於子女哺育的重要性,畢竟一碗米粉承載的可是濃濃的家鄉情。湖南人一天要嗦三頓粉,貴州人覺得自己的米粉天下第一好吃,桂林人為桂林米粉的家喻戶曉驕傲......
  • 中國到底哪裡的小龍蝦最好吃?
    湖北潛江人改變了小龍蝦的吃法,「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開始炒制小龍蝦」,《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如此說道,2001年,潛江人更是首先探索出了小龍蝦「蝦稻連作」模式,讓小龍蝦產量暴增。早時候有一家潛江五七油田附近的小菜館,習慣烹製油燜小龍蝦招待賓客。小龍蝦以冰糖啤酒調味,吸滿油脂後,一改以往偏幹發柴的口感,知名的潛江油燜大蝦,自此誕生。
  • 中國哪裡的「皮」最好吃?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收錄於話題#風物發現:中國到底哪裡最好吃19#廣州1#北京1#美食6▲ 上圖:掛爐烤鴨的皮,圖/青年公社;下圖:燜爐烤鴨的皮,圖/吃什麼情報局南京烤鴨則是另一種風味,鴨子烤熟後,鴨肉的水分、油脂都乖乖的藏在鴨皮下。
  • 中國到底哪裡的肝兒最好吃?
    本幫豬肝面,嗲~ 攝影/木兮兮論「最好吃的內臟」,肥腸稱第二,肝還真敢稱第一。出鍋前,慷慨地鋪厚厚一層切得米碎的蒜末,拌勻、裝碗、上桌,配二兩包子,一蘸一咬一口油,味蕾引導靈魂,赴最地道的四九城之約。雲南西北特有一種「吹肝」,不僅考手藝、考耐心,最重要的是,還要考肺活量:取新鮮豬肝,把一根空心竹筒插入肝管,然後深呼吸,使!勁!吹!
  • 中國到底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易中天在品味火鍋時,曾感慨:「火鍋裡有中國文化。」一方小小的鍋,幾個「火伴」圍坐,肉、時蔬、山貨、海味、河鮮等食材在煮沸的鍋內起伏翻滾,天下滋味,亦隨之沉浮。恰也是這方霧氣氤氳的天地,最能治癒人心。▲ 在易中天看來,「火鍋熱,表示『親熱』;火鍋圓,表示『團圓』。」中國哪裡的火鍋最好吃?
  • 中國到底哪裡的螺肉最好吃?
    如果此時再搭配一瓶柳州本地產的冰鎮豆奶,就是最地道的柳州煙火。自廣西向西,長於洱海的螺螄,個大肉厚,最常見的吃法,是和雲南最常見的帕哈菜同煮。加上薄荷葉、酸筍、臘肉、辣豬皮等配料,澆上一勺老豆腐水去腥,極具滇味。
  • 中國哪裡的芋頭最好吃?
    那麼問題來了,這位網紅芋頭同學是哪裡人呢?中國哪裡的芋頭同學最好吃呢?奶茶店的芋泥大多來自福建,這裡的芋頭被做成罐頭送往全國各地。在商家還在絞盡腦汁想如何給芋泥組更多cp時,福鼎人輕笑三聲:呵呵呵~據說最好吃的芋頭生長在荔浦關帝廟前的那幾畝地裡。而我們能買到的,大多是祖籍「荔浦」,在外地生根發芽的芋頭。口味自然是有差別。受荔浦的雨水陽光的照拂,檳榔芋已屯好充足的澱粉,只等人們將他們從黑暗的地下挖掘出來,搖身變成香糯可口的佳餚端上國宴餐桌。
  • 中國哪裡的鹹鴨蛋好吃?這3個地方評價高!酥沙流油,好吃下飯
    中國哪裡的鹹鴨蛋好吃?這3個地方評價高!酥沙流油,好吃下飯鹹鴨蛋對於吃貨們來說,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尤其夏天的時候,不管是吃粥、拌飯還是喝酒,它的存在讓我們美食生活多了一份美味。但是,吃過這麼多的鴨蛋,你知道中國哪裡的鹹鴨蛋最好吃嗎?原來在這3個地方,不僅評價最高,吃過後還讓人回味無窮。北海海鴨蛋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廣西北部灣,有一個地方叫紅樹林。這裡氣候溫暖,光照充足。不僅是國家級的生態自然保護區,更是聞名全國的鹹海鴨蛋生產地。
  • 紅廟鴨子店大盤點——到底哪家最好吃?
    俗話說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著遊出南京,南京人對於鴨子的喜愛不言而喻。作為家常最常見的一道滷菜,南京的市井巷子最不缺的就是鴨子店, 紅廟也不例外。
  • 鴨子好吃,但毛難拔,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把鴨子絨毛也通通拔光
    俗話說「鴨子好吃,但毛難拔」;好鴨子,自身會分泌油脂,塗抹於全身鴨毛,光鮮亮麗,也不會被浸入毛羽內; 我們都知道老鴨燉湯堪稱大補,營養價值極高。尤其是在農村,現在只有少數人才養了鴨子,且鴨齡超過2年的幾乎沒有了。
  • 南京最好吃的鴨子,不是鹽水鴨和烤鴨
    鹽水鴨和烤鴨,都是南京鴨子的代表,但我覺得,這都不是最好吃的鴨子。我最喜歡的,是鴨舌、鴨頭、鴨雜、鴨血。。。發現了一家烤鴨舌店,是這次南京站最大的收穫。鴨子不可愛麼?怎麼就沒人為鴨子喊冤,全身上下、裡裡外外都被你們吃完了,還要被你們拿來嘲諷,什麼白馬會、什麼小鮮肉。。。
  • 街上20塊一隻的烤鴨,鴨子到底哪裡來的,烤鴨店老闆說漏嘴!
    烤鴨大家都非常熟悉,在大街小巷裡,甚至是小區門口,都有賣烤鴨的店,一隻烤鴨20塊錢左右,非常實惠,我們去菜市場購買活鴨,一隻要50塊錢以上,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烤鴨店的鴨子這麼便宜,能吃嗎?是病死的鴨子還是冰凍的鴨子?吃起來健康嗎?
  • 中國到底哪裡的鵝鵝鵝最好吃?
    據中國畜牧研究所2016年數據顯示,雞肉在中國佔62%,鴨肉佔32%,鵝肉僅佔6%。說到吃鵝,除了每年要吃掉2000萬隻「老鵝」的揚州、「鐵鍋燉大鵝」的東北和擅做「燒鵝飯」的廣東,其他地方似乎鮮少吃鵝。▲中國吃鵝風味大賞。繪圖/Paprika是鵝太兇了,還是遭受「種族歧視」了?其實,還不是月亮,啊不,歷史惹的禍。
  • 中國到底哪種橙子最好吃?
    橙子不是原生品種,是柚子和橘子雜交產品,擁有高貴的血統,在我國有大面積的種植,贛南臍橙、尋烏臍橙、紅玉血橙、廉江紅橙、麻陽冰糖橙......等品種繁多,那麼中國到底哪裡的橙子,才是最好吃的呢?【贛州臍橙】贛南臍橙是江西贛州的一大名優特產,也是中國的「地理標誌產品」,在"橙子帝國"中,名氣應該是最為顯赫的了。這裡的臍橙種植面積世界第一,年產量世界第三、是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產區,有著「中國臍橙之鄉」的美譽。
  • 中國到底哪裡的酸菜最好吃?
    據說在東北人家裡,有兩樣東西必不可少:醃酸菜用的大缸子與壓酸菜缸用的大石頭。最配東北殺豬菜的,當然是一筷子爽利的酸菜絲兒~ 圖/網絡那一口黑漆漆的酸菜缸,曾經是冬天缺乏綠色蔬菜的大東北,補充蔬菜的全部期望。農曆九月的寒露一過,儲存秋菜的大戰就開始了。秋菜裡最美味的白菜,到了豪邁的東北,便以百斤為單位買賣。每每有滿載白菜的小卡車一駛入小區,就會被大家蜂擁而上,一搶而空。
  • 中國到底哪裡的燒麥最好吃?
    那裡的燒麥到底有什麼魔力?叫醒呼市人的不一定是夢想,而是來自燒麥的「蠻橫一拳」——羊肉大蔥餡是呼市燒麥的經典款,葷香油重,薄皮裡藏著來自畢克齊或山東提鮮去腥的大蔥,還有散寒發汗的鮮姜。大鍋中,食材們被蒸出濃鬱湯汁,連湯帶肉,滿足了嚴寒地區人們對高熱量的需求。
  • 中國到底哪裡的土豆最好吃?
    在中國,什麼蔬菜最不像蔬菜?土豆。土豆原產於南美洲,最早的記載可見於16世紀後期陝西興平縣(今興平市)的縣誌,直到晚清才傳播到全國。雖然來得晚,但很快就變成了蔬菜界的「一哥」。▲ 哪一種是你心中的菜?▲ 怎麼吃,都好吃!圖/sohu.com在雲南,洋芋貫穿了一日三餐。
  •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
    中國哪裡的慄子最好吃?你見過慄子最原始的樣子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慄子自長在樹上時便只有一層棕色的殼,直到讀大學,室友帶來了自己家剛剛摘下的新鮮慄子,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慄子的真身是炸毛小刺蝟呀!這層帶刺的硬殼十分扎手,採摘的時候要帶著特製的手套,大多數情況下,每個殼裡包著3個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