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中國人表達對某種動物或植物的喜愛,有這麼一個固定句式,叫「XX全身都是寶」。
鴨子就是這XX之一。鴨身上的鴨絨,肚子裡的內臟,甚至血管裡的血,都不會被輕易浪費掉,更不用提那一身緊實有致的肉了。
鴨子全身都是寶。中國有的是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吃貨。可鴨子聽了這話準高興不起來,畢竟中國人掌握無數種做掉它們的方法。
鴨子在中國最知名的死法當屬北京烤鴨,就連外國人到北京都必吃這一隻鴨子。
填鴨在爐火裡走一遭,肥碩的身軀變得香氣四溢,呈現一種棗紅色的油亮光澤,首先在視覺和嗅覺上就給了吃客迎面一擊。
看著片鴨師傅以嫻熟的手法將這鴨子分解,一片一片碼入盤中,是種享受,也是種折磨。因為等得實在是太著急了。
照例以薄薄的荷葉餅,卷上三兩片鴨肉,少許蔥絲、黃瓜條,點些甜麵醬,即可入口。
鴨肉的味道在甜麵醬的香甜、蔥絲的辛辣的襯託激發下,更顯層次豐富。
不同食材的不同咀嚼感,也是小小一卷的獨特魅力。現在不少店家還推出山楂糕條、蘿蔔條,甚至還有跳跳糖等等配料,五花八門。
北京烤鴨 / 視覺中國
最誘人的還是鴨皮蘸糖。北京烤鴨所用的填鴨都通過特殊手法育肥,高脂肪,更加豐滿。
鴨皮經高溫烤制,透亮,閃著油光。
蘸上砂糖丟進嘴裡,脂香裹著甜味率先擴散開來,伴著牙齒與糖粒摩擦的咯吱聲,鴨油滲進齒間,漫過每個味蕾,因糖尚未完全融化而時強時弱的甘甜,一陣一陣地刺激著食慾,這是烤鴨才能帶來的愉悅。
棗紅色的誘惑 / 視覺中國
北京烤鴨唯有肥,才是正道。梁實秋先生談及北京烤鴨,曾記敘過這麼一件事:有人到北平吃烤鴨,歸來盛道其美,我問他好在哪裡,他說:「有皮,有肉,沒有油。
」我告訴他:「你還沒有吃過北平烤鴨。」
離北京不遠的天津,鴨油也很受歡迎。
我相信不少天津娃娃的回憶裡,都會有正陽春鴨油包子的味道。
這鴨油包子,是以鴨油拌豬肉為餡,肥而不膩,出品像個胖乎乎的蒸餃。趁熱吃,那副饞相,一定會被爸媽罵「餓死鬼託生」。
北京烤鴨追根溯源,是來自南京。
南京人對吃鴨的狂熱,不必多說。可相比之下,南京烤鴨的名氣還要略遜一籌。
名氣小可不代表味道就輸了。南京烤鴨選用活動量更大的麻鴨,脂肪少,肉質更加緊實。
斬一隻鴨子,搭配一袋滷汁,一定要開吃時再澆上,也可拿來拌飯。
浸了滷汁的鴨肉,雖少了脂肪,但絲毫不柴,鴨皮輕薄如紙,覆在鴨肉上,嚼起來脆脆的,還有些韌,十分可口。
相同之處在於,北京、南京大多用的都是外地鴨,白洋澱供應北京,高郵供應南京,這兩大鴨產地最出名的反而是鴨蛋。
正在晾曬的鹹蛋黃 / 圖蟲·創意
離南京不遠的蕪湖,街頭巷尾飄散的是紅皮鴨子的香味。
同樣是烤制,蕪湖紅皮鴨子多了一道油炸的工序。烤七八成熟的鴨子,下進熱油鍋炸,表皮更加酥脆,淋上醬汁,在強手如林的烤鴨界,算得上別有一番滋味。
雲南宜良烤鴨 / 圖蟲·創意
雲南也有烤鴨。
相傳在明朝初年,傅友德的南徵大軍來到雲南,把烤鴨這種吃法也一併帶來。
跟南京烤鴨一樣,宜良烤鴨也沒有採用片鴨技法,而是直接斬塊來吃,直截了當。因為烤制時鴨腹內會灌入蔥姜水,鴨子本身的腥氣都已被去除,同時保持了外焦裡嫩的口感。
更獨特的是成都的冒烤鴨,把烤鴨和冒菜合二為一,烤鴨在滷汁中一下下冒熱,豐盈而多汁,四川人在吃上總有些奇思妙想。
廣式燒鴨也可算為烤鴨的一種。
燒鴨飯真惹人喜愛。熱騰騰的白飯,燙好的青菜,燒好的鴨子斬寸塊,澆上湯汁,即成。
皮下脂肪已融化,鴨皮薄如紙,揭下來,放在一勺飽浸湯汁的米飯上,一口下去,會笑出來。吃完不必擦嘴,滿嘴油光,滿臉喜色,極度舒適。
燒鴨 / 圖蟲·創意
中國人講求原汁原味,對於品質高的原材料,總是化繁為簡,一切以突出本味為先。
湛江人深諳此道,所以在他們心中鴨子最好的歸宿是白切。只用當天宰殺的鴨子,在大鍋中煮熟,鴨湯也不浪費,用來燜米飯再好不過了。
鴨湯飯配上鮮嫩彈牙的白切鴨,肉的香甜完全來自食材本身,而非繁複的調味。
從湛江過海,海南人也會用嘉積鴨白切。
說起來,這嘉積鴨又名番鴨,還算是「國際友鴨」,卻在海南這方寶地落地生蛋,而且搖身一變,成了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南京鹽水鴨 / 視覺中國
南京鹽水鴨也不追求複雜調味,鮮香細嫩,通體瑩潤。
雖說是叫鹽水鴨,卻不會讓人產生「打死賣鹽的了」那種不適。清朝成書的南京方志《金陵瑣志》已對鹽水鴨做出了「無上品也」的評價,足見其在南京人心中的地位。
南京人對板鴨也是恩寵有加。
肥嫩鴨子鹽滷風乾,飽滿緊實,香氣濃鬱,冬天用來煲湯,風味十足。
板鴨並非南京人的專屬美味。福建建甌板鴨、江西南安板鴨、四川建昌板鴨、江西遂川板鴨等等,都是各具特色。
江西遂川,正在晾曬板鴨的工人 / 圖蟲·創意
揚州在清朝是鹽商聚集的商業重鎮。
商業繁榮也促進了餐飲業的百花齊放。揚州廚師們將整隻板鴨填入鮮嫩肥鴨腹中,上鍋蒸至極爛,名曰套鴨。
經過不斷改良,便是家鴨套野鴨、野鴨套乳鴿的淮揚名菜三套鴨。燉煮出的湯汁,是讓人難以抗拒的天然鮮味。
三套鴨 / 圖蟲·創意
說起板鴨,醬板鴨也是不得不提。
常德人把細皮嫩肉、白白胖胖的鴨子,經脫脂處理,變成乾巴巴、黑乎乎的一塊。
千萬不要小瞧這醜醜的醬板鴨,滷製過後味道馥鬱,麻、辣、鮮、香無所不包,極有嚼頭的鴨肉,讓回甘來得恰到好處,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
醬板鴨 / 圖蟲·創意
還有一種非典型板鴨,就是安徽無為板鴨。
名叫板鴨,卻是燻制而成。以熱水澆燙鴨胚,晾乾水分即可燻制,之後還要加各種香料一同燜煮,才算大功告成。一隻只健碩且帶有煙燻氣息的鴨子,不知道撫慰了多少小城人的腸胃。
3
中國人講究五味調和,每城每地都有自己對味道的深刻理解。鴨子作為經典食材,中國人自然要好生伺候它一番。
廣西人愛吃酸,都說他們是「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酸嘢攤」。
鴨子到了這裡,難免渾身酸溜溜的。南寧檸檬鴨就是最好的例子。
酸辣椒、酸薑等等配料與鴨子一同爆炒,最後放入醃漬過的檸檬。
鴨肉在酸酸辣辣之間徘徊,一入口,肚子裡的饞蟲瞬時如出籠猛虎,不到盆幹碗淨,休想停下筷子。
川渝一帶偏愛用酸蘿蔔與老鴨同煮,認為既消解鴨肉腥氣,對人的身體又有好處。
在酸蘿蔔特有的發酵帶來的酸味催促下,味蕾用力地感知著鴨肉、鴨湯的鮮香,這湯實在是難得的恩物。
樂山甜皮鴨 / 圖蟲·創意
吃甜味的鴨子,我一定要提名樂山甜皮鴨。
這隻鴨子光是那奪人眼球的光澤,就足夠讓人口水直流了。
用熱油淋熟的鴨子只有裹上一層甜蜜的外殼才可以與食客見面,一口咬下去,糖和脂肪從舌尖衝向全身,相信沒有哪個肥宅會不感到快樂。
潮汕燻鴨脯 /《舌尖上的中國》
如果這裡不提潮汕燻鴨脯,恐怕潮汕人民不會答應。
作為甘蔗產地的潮汕,喜歡用紅糖來醃製鴨子,而後使用甘蔗渣煙燻。甜甜的鴨肉,透出煙燻味道,輕巧地化糖分的甜膩於無形。
啤酒有淡淡的苦味,但這不能阻礙它成為鴨子的好搭檔。
啤酒鴨的各種原材料簡便易得,再家常不過。
鴨子剁塊焯水後,與各種香料一同入鍋炒香,再加啤酒小火燜透即成。做法不難,來回試幾次一定能學會。對於不喜歡鴨子腥氣的人來說,這道菜也是福音。
蓮花血鴨 / 圖蟲·創意
血鴨鴨如其名,鴨肉都是裹著鴨血出場。
製作江西萍鄉市的蓮花血鴨,需將鴨子和辣椒剁成丁,一通爆炒,出鍋前再澆入鮮鴨血,看起來顏色發暗、一塌糊塗,湊近了卻是香辣逼人。
蓮花人愛它愛到連骨頭都吞進肚。不熟練的人還是當心一點為好。
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揀擇著鴨肉與血塊,投入口中細細咂摸,唇舌努力地蠕動著,排查漏網的骨頭,避免偷襲。
可正是在這被迫的仔細中,心急的吃貨們才能清晰地感知到血鴨融匯了鴨肉香,辣椒濃烈,以及鴨血嫩彈的獨特風韻。
與江西相鄰的湖南有永州血鴨,廣西有全州血鴨,不同籍貫,卻是一樣的風味十足。
永州血鴨 / 圖蟲·創意
辛辣二字常常同時出現,其實兩者各有其義。
《廣韻》就有解釋:辛,姜味也。閩南人對「辛」可謂是有獨到見解。每年冬至他們都要吃薑母鴨。鴨肉切塊後與老薑同煲,姜的辛氣可以驅寒,鴨肉的溫潤又使人不那麼燥熱,兩者相得益彰。
薑母鴨 / 視覺中國
在中國人切實地感知到辣椒的辣之前,我們更為熟悉的味道是麻。
這來自於花椒,一種歷史悠久的本土作物。它也能夠和鴨子碰個火花四濺。貴陽香酥鴨就是以花椒調味。
炸至香酥金黃的鴨肉,撒上花椒鹽就是一道充滿誘惑的美味,在你還沉醉於鴨肉的酥脆時,麻到微微顫抖的嘴唇才會告訴你,什麼叫好吃。
貴陽香酥鴨 / 圖蟲·創意
中國人對味道最深刻的理解是什麼?答案一定是鮮。
論對於鮮的不懈追求,無人能出中國人之右。筍乾老鴨煲就足以證明什麼叫做鮮。
筍乾、老鴨、火腿,湯裡一旦匯集了這三樣食材,怕是想不鮮都難。
先用一碗湯滋潤腸胃,然後再下筷子。老鴨已燉至極爛,輕輕一撥就是皮開肉綻,可它的風頭總是被筍乾搶去大半,畢竟少有人能抵擋來自山野珍饈的勾引。
杭州筍乾老鴨煲/圖蟲·創意
鴨子明明渾身都是寶,可說了半天,還沒離開它那一身肉。鴨子,當然不只那一身肉。
看到這裡湖北人一定坐不住了。
鴨脖可是他們走出湖北、走向全國的必備利器啊。
武漢周黑鴨、荊州小胡鴨這兩大巨頭,把鴨子身上那些犄角旮旯、七零八碎的部件全都利用了起來。
舉著鴨脖一邊啃,一邊吸涼氣,早已是無數人的生活標配。麻辣衝擊過後,隱隱的回甘,確實有種讓人慾罷不能的魔力。
鴨掌、鴨翅、鴨脖、鴨胗,哪個是你的最愛? / 圖蟲·創意
南京人在這方面不會示弱,你們有鴨脖,我們有鴨四件。
所謂四件,即鴨的雙翅與雙掌。吸透了老滷的鴨四件,為的就是解饞,細細地啃著鴨翅,順手倒杯小酒,生活才能算有滋有味。
外地人到南京,必須解鎖鴨血粉絲湯這一美食成就。在熱氣氤氳之下,清鮮的湯底中漂浮著豆腐果的金黃、粉絲的透白、鴨血的暗紅、香菜的翠綠,叫上兩個鴨油燒餅一配,便是完美的一餐。
鴨子和主食配在一起,帶來的滿足感也加倍。從左至右:鴨血粉絲湯、金陵湯包、鴨油燒餅三件套;南京鴨血餛飩;蘇州燠鴨面 / 視覺中國
若是作零食,溫州鴨舌也是完美的選擇。先吃兩個「須子」,捏起來,上下牙咬住,一抽,就剩下兩根針樣的骨頭。再吃舌頭,直接丟進嘴裡,一咬,一壓,一抿,吐出舌骨,連舌根也能一併嚼爛。重點是鴨舌永遠是那麼油汪汪的,可以吮指。
鴨舌當然不是溫州專利,廣東的滷鴨舌也是極好的 / 視覺中國
其餘內臟系列簡直說也說不完
。吃烤鴨不得再叫個火燎鴨心、芥末鴨掌、鴨四寶?吃火鍋不要鴨腸是不是不太合適?鹽水鴨好吃,鹽水鴨胗就不配擁有姓名了嗎?鵝肝名貴,可鴨肝的綿密口感就一文不值了嗎?
來一盤芥末鴨掌,讓你開開竅 / 視覺中國
鴨子縱有一千個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最有力的那個永遠是你愛吃。
梁實秋先生說過:人之最饞的時候是在想吃一樣東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間。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過年回家了,想必各位都是蠢蠢欲動,那麼就祝大家過年吃到你最愛的那隻鴨子吧(其他食物也有效)。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