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面紗》裡揭露的現實:女人的格局,取決於她見過的世面

2020-12-07 媽媽充電屋

十幾歲就立志要嫁個好男人,每天在舞會流連射獵,直到25歲還沒找到合適的對象。為了不讓妹妹比她早結婚,倉促間找了個男人嫁了。婚姻生活無趣她又出軌,還懷了情夫的孩子。這個不符合好女人標準的女人,就是英國小說巨匠毛姆在《面紗》裡塑造的女主人公凱蒂。

你可能沒聽過《面紗》,但你肯定聽過《月亮與六便士》,它們都出自英國小說家W·薩默塞特·毛姆。毛姆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他一生寫過二十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還有三十多部劇本。

毛姆出生在巴黎,在英國長大,曾去德國留學,又去世界多國遊歷,他的很多小說也都有鮮明的時代和異域特點。《面紗》就是一部以中國為背景的小說,講述的是女主人公凱蒂的成長故事。

女人最初的格局,來自她的原生家庭

凱蒂的父親伯納德·賈斯汀,跟毛姆的父親一樣,是一名律師。伯納德幹活勤奮韌性十足,但缺乏上進心,事業停滯不前。凱蒂的母親賈斯汀夫人,是一個尖酸刻薄,支配慾強又野心勃勃的「蠢人」。

賈斯汀夫人期望丈夫平步青雲,她就能去高級宴會,像高貴的夫人一樣受人尊重。但事與願違,她不得不和比她小十幾歲的女性聚會,這一切都是丈夫停滯不前的事業。

見丈夫晉升無望,賈斯汀夫人把目光轉向女兒。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就是《面紗》的主人公凱蒂,她是個美人坯子。二女兒多麗絲就太普通了,甚至還有點不好看。所以,凱蒂成了母親跨越階層的期望。

母親把凱蒂培養成交際花,頻頻帶她參加舞會,物色合適的男人。凱蒂在交際中也日益成熟,越來越漂亮,她得心應手地應付著愛慕他又不符合條件的青年們。

轉眼間凱蒂25歲了,依然沒找到合適的人選。為了給凱蒂撐排場,爸爸掙來的錢已經被揮霍光了,母親不想再繼續養凱蒂了。妹妹多麗絲也和一位獲得準男爵封號的醫生訂婚了。

凱蒂不能容忍妹妹比她先結婚,於是,凱蒂匆匆答應了瓦爾特·費恩的求婚,趕在妹妹結婚前出嫁了。

凱蒂是膚淺和虛榮的。從她少女時代起,母親就給她制定了找個好男人的人生目標。她每天接觸到的,是忙於工作少言寡語的父親,這是她實現人生目標的資助者;是給她張羅舞會尋找金龜婿的母親,這是她人生目標的實施者。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凱蒂的虛榮膚淺以及後來的婚外情,都是順利成章的。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凱蒂的丈夫瓦爾特是一名細菌學家。瓦爾特在舞會上第一次見到凱蒂就愛上了她,但瓦爾特不善交際,沉默羞澀,如果不是他要前往中國,恐怕他一輩子也不會向凱蒂表白。

瓦爾特的表白很木訥,雖然他曾經和凱蒂跳過十幾次舞,但凱蒂對他一點印象都沒有,因為他根本不是凱蒂的菜。不過這並不妨礙凱蒂答應瓦爾特的求婚,因為瓦爾特趕上了好時候,凱蒂必須馬上把自己嫁出去。

所以,凱蒂和瓦爾特結婚了。天性活潑的凱蒂和沉默是金的瓦爾特,組成了新的家庭。凱蒂的幸福並沒有來臨,他們經常無話可說,凱蒂的婚姻生活像一潭死水。直到,凱蒂認識了查爾斯·唐生。

在凱蒂眼裡,查爾斯是理想的對象。他幽默風趣又殷勤,他喜歡打網球、馬球和高爾夫球,他還養了一匹賽馬,他很可能會接任布政司的職位,前途無量。

很快,凱蒂和查爾斯墜入愛河,儘管他們都有家庭,還是義無反顧的約會偷情。在這段時間,凱蒂是幸福的,她體會著愛情的甜蜜,她甚至暢想,他們的愛情被伴侶知道,各自離婚然後組成新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瓦爾特無意中撞到了妻子和情人約會,他想出一個報復妻子的好方法。他要帶凱蒂去霍亂疫區,想讓妻子在那裡自然死去。凱蒂慌了,她不想去疫區,她想離婚。

瓦爾特雖然沉默羞澀,但他並不傻,他清楚查爾斯的為人。他跟凱蒂說,如果查爾斯同意離婚,他也會離婚成全他們。

凱蒂滿懷希望的去找查爾斯,終於到了她夢想的攤牌時刻。但查爾斯遠沒有凱蒂以為的那麼愛她,查爾斯永遠不會離婚,也沒辦法幫凱蒂。他甚至建議凱蒂跟瓦爾特去疫區,這是確保他倆的「愛情」不被發現的最好辦法。

凱蒂的愛情破滅了,帶著對丈夫的愧疚,對愛情的失望,跟著瓦爾特去了疫區。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沒有愛情的婚姻就更是一座孤墳了吧?連不善交際的瓦爾特都清楚查爾斯的為人,凱蒂卻對查爾斯傾注了全部的感情。凱蒂的膚淺,讓她只能看到面紗,無法看到面紗下掩蓋的人心。

凱蒂的膚淺和短視,來自她的原生家庭,來自她婚姻生活的枯燥無味,來自她侷促的生活和交際空間。這也導致了她能看到查爾斯的幽默風趣,看到瓦爾特的沉默寡言,卻無法看到查爾斯的冷漠自私,也看不到瓦爾特的深情。

女人的最高格局,來自愛和責任

到了疫區的凱蒂,每天在房間裡,跟她以往二十多年的生活沒太大的差異。查爾斯的薄情讓她對瓦爾特的內疚越來越多,但瓦爾特卻比以前更沉默了。

當凱蒂去了一次修道院,聽到修道院院長和修女對瓦爾特發自內心的感激和讚揚,看到修道院裡的孩子們,凱蒂的人生彷佛開啟了新的大門。

凱蒂意識到了瓦爾特的好,這大概是她第一次了解瓦爾特工作的意義,她為瓦爾特自豪。可她的表白並沒有喚醒瓦爾特的深情,瓦爾特已經心如死灰了。

因為修道院缺人手,凱蒂去修道院幫忙了。她每天都忙碌著,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陪孩子們玩遊戲,她的生活也第一次從依附別人的索取變成了全身心的付出。

修道院的生活讓她發現了新大陸。她看到遠離故土遠離親人的院長和修女們,她們竭盡所能無私奉獻,照顧患病的人,照顧無人收養的孤兒。她們由衷感謝瓦爾特為霍亂做出的貢獻,她們對凱蒂的友善源於對瓦爾特的敬仰和尊敬。

院長告訴凱蒂,安寧在工作中是找不到的。它也不在歡樂中,也不在這個世界上,或者這所修道院中,它僅僅存在於人的靈魂裡

院長和修女用實際行動引導凱蒂去探索麵紗下的秘密。凱蒂開始照顧她最初微微厭惡的孩子們,孩子們對凱蒂的喜愛讓她受寵若驚又驕傲自豪,這也讓她更加疼愛他們。

如果說在進入修道院幫忙之前,凱蒂的人生只是一副皮囊,那在修道院的生活讓凱蒂真正觸碰到了靈魂。

凱蒂的生活越來越步入正軌,突如其來的一次暈倒,又重新把她打回地獄。她懷孕了,當瓦爾特問「孩子是誰的」時,凱蒂沒有撒謊,她誠實的說不知道。

孩子的到來,讓瓦爾特決定放棄復仇,他要把凱蒂送到安全的地方。但凱蒂拒絕了,她不捨得離開修道院的孩子們,大概也捨不得離開她心裡閃閃發光的瓦爾特。

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瓦爾特做實驗染上霍亂,死在疫區。他是不小心染上的病菌,還是故意的,毛姆沒有給出確切答案,留給我們充足的想像空間。

經歷這許多波折,凱蒂從一個膚淺的女子變成無畏坦率沉著的女人。她回到娘家,母親去世了,父親要去新的地方工作。凱蒂開始重新思考和父親的關係,此時的父親在她眼裡不再是供養她的出資方,而是她的父親,需要她、她也需要的父親。

凱蒂對肚子裡孩子的期望,也顯示出她的蛻變:她把孩子帶到世界上來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哪個男人睡覺,從此把這一輩子依附於他。她希望孩子成為一個自由自立的人,希望她無畏坦率自製,能找到一個好的活計養活自己。

凱蒂對父親對孩子,不只是養育照顧的責任,更傾注了她心中的愛,凱蒂的態度印證了院長的一句話:「份內之事舉手之勞並不值得誇耀,那是賦予你的責任,就像手髒了要洗一樣理所當然。唯一彌足珍貴的是對責任的愛,當愛與責任合二為一,你就將是崇高的,你將享受一種無法言表的幸福。」

女人的格局取決於她見過的世面。每天見到的都是家長裡短,柴米油鹽,她就會市儈;每天在花叢中爭芳鬥豔,她就是膚淺虛榮。想讓孩子有格局,就要帶她見大世面,去不了環球旅行,就買本世界地圖,告訴她世界不只她看到的這一隅,視野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小說的最後凱蒂明白,她做過的錯事蠢事,她經受的磨難並非毫無意義,那是一條通往安靜的路。而安寧,是存在於靈魂中的。每個人都會做錯事,做錯事不是不可饒恕的罪孽,它們會幫助我們成長,成為安寧的一部分。只是,這個道理明白得越早越好。

相關焦點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小說一開始,就是凱蒂跟唐生在家裡偷情,卻聽到了門把手轉動的聲音。在這裡,慣用諷刺手法的毛姆,用了大量的動作和語言,來描述凱蒂和唐生兩人的慌張、驚嚇、混亂:她的驚恐讓他緊張,鞋子又緊,顯得動作笨手笨腳的……她用梳子理了理自己凌亂的短髮。
  • 真正見過世面的女人,都很淡定,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見過世面,與沒見過世面,差的不僅僅是閱歷,還有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氣質,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你的身邊,一定有過這種人,見識短,愛賣弄,一有點錢財就趾高氣昂,一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因為沒見過世面,孤陋寡聞,所以看待身邊事物的目光特別短淺。
  • 豆瓣9.0《面紗》:毛姆筆下的三種婚戀狀態,詮釋愛與救贖的真諦
    或許正是如此,當每一個個性格鮮明熱烈的人從毛姆的故事裡走出來,就像一幕舞臺劇,讓人驚覺故事本身是多麼迷人。這部《面紗》尤其如此,整個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精美跌宕,把婚戀裡的不同狀態巧妙地融合。揭露這段婚姻的畸形和貌合神離,所謂牢靠的婚姻是多麼大的諷刺!當婚姻脫離了婚姻本來的責任和虔誠,反而獲得所謂的讓人豔羨的美滿,讀來讓人背脊發涼。在這樣一段很表面的婚姻裡,查理和多蘿西不去問愛與婚姻的真諦,而是在世俗的漩渦中浮沉,即使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心靈的麻木卻無法拯救。這是毛姆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 毛姆的《面紗》告訴我們:女人不工作,容易朝三暮四
    有人說,人的一生至少要讀一次毛姆的作品,才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哪個更值得追求。而我今天想講的,不是他最有名的《月亮與六便士》,而是《面紗》這本小說。知乎上有人評價說,《面紗》大概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差的一部。為什麼呢?買回來看了以後,發現它更像是一部言情影視劇。
  • 毛姆《面紗》:母親的言傳身教,直接決定了女兒的人生格局
    毛姆的《面紗》,講敘的是關於一位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和救贖的故事,小說女主角凱蒂是一位容貌姣好、內心卻空洞的妙齡女子,常年遊走於各種社交活動的她,一心只為覓得一位高富帥。父親在她眼裡只不過是維持體面生活的賺錢機器罷了,而關於擇偶的標準,也只是從社會地位、金錢的角度來衡量。
  • 毛姆《面紗》:愛一個人到了極致是卑微與妥協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
  • 《面紗》:為何女人會在愛情裡受傷,毛姆早就說得清楚明白!
    很多人知道毛姆,是因為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然而我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面紗》。私以為,女孩最應該閱讀的書就是《面紗》,尤其是她們想要步入愛情的時候。這本書會告訴女孩們,一生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艱難的事就是學會愛,然後去愛人。而在此之前,女孩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
  • 另類解讀《面紗》:女性覺醒的背後,藏著毛姆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所以,毛姆的《面紗》往往被譽為女性精神覺醒讀本,很多關於《面紗》的解讀也是從這一角度出發。不過,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討另一種解讀這本書的方式,那就是在女性精神覺醒的背後,潛藏著毛姆對生活的洞察,對現實的辛辣諷刺。而這恰恰正是面紗之下,毛姆對真相的隱喻。
  • 毛姆《面紗》:原是高級交際花的她,為何最後變成獨立的漂亮寡婦
    然而,現在再讀,才知毛姆想說的,遠不止這些。《面紗》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01 面紗揭開之前凱蒂是英國人,她的父親是王室的御用律師,母親是一位高貴優雅、善於鑽營的家庭主婦。小說一開始,就是凱蒂跟唐生在家裡偷情,卻聽到了門把手轉動的聲音。在這裡,慣用諷刺手法的毛姆,用了大量的動作和語言,來描述凱蒂和唐生兩人的慌張、驚嚇、混亂:她的驚恐讓他緊張,鞋子又緊,顯得動作笨手笨腳的……她用梳子理了理自己凌亂的短髮。
  • 毛姆《面紗》:毛姆筆下三種婚戀狀態,揭開婚姻華麗的面紗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女性自我覺醒的經典之作,小說圍繞女主吉蒂婚前和婚後的變化為主線,講述吉蒂經歷了婚外情暴露被情人的拋棄,隨丈夫深入霍亂疫區後親眼看見一系列的人生疾苦後,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故事。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 讀完毛姆的《面紗》:女人,別太高估男人對你的愛
    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面紗》等讓讀者感覺到毛姆對女性最惡毒的作品《人性的枷鎖》出版於1915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面紗》出版於1925年。這些作品都有一個不變的主旨——不幸的婚姻。
  • 韓雪:見過世面的男人真的很討人喜歡
    韓雪簡直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從早前的拍戲從不拍吻戲,飾演的角色都是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很少參加綜藝節目,每次露面別的女明星為了吸睛煞費苦心,只有她著裝保守、清新,沒有濃妝豔抹只是略施粉黛。除了演戲,她還去世界各地旅行、學習新知識、配音,有個綜藝節目,她配音,一人配了八個角色外加一個聲效。當主持人問到在場的明星都喜歡什麼樣的男生時,韓雪說:我喜歡見過世面的男人!
  • 毛姆,一個愛恨情仇的旁觀者,用造物者視角成就了《面紗》
    ,他希望城堡裡的有害蒸汽能夠毒死這個不忠的女人。這個故事來自但丁的《淨界》,是毛姆的名篇《面紗》的靈感來源。毛姆20歲的時候窮遊了佛羅倫斯。在佛羅倫斯,毛姆住在一對母女的房子裡,不僅房租便宜,房東的女兒厄西利婭還給毛姆上義大利語課。他們一起讀但丁,厄西莉亞便給毛姆講起了《淨界》裡的故事。
  • 毛姆《面紗》:如何剝開生命中四層面紗,實現靈魂救贖
    英國作家毛姆,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等。毛姆如同一個外科醫生,持一把手術刀,在小說裡,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小說《面紗》保持著毛姆寫作的一貫作風,講述的是一個出軌女人經過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故事。
  • 見過世面的女人,身上都有這3種「味道」
    抖音上一個話題火了: 「見過世面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有人說,護照上要蓋滿章,走過很多地方,認識很多人; 有人說,要經常出入高端場所,融入上流人世的圈子; 有人說,要讀過很多書,愛過很多人......
  • 見過世面的女人,不會被物質所綁架,但也能給自己最好的
    文 | 實用菌01 抖音上一個話題火了:「見過世面的女人是什麼樣的?」但還有一點,並不是只有向上看,向外看,才算是見過世面。看得深,向內看同樣也是「見世面」的一種方式。對於前者來說,如果沒有後者的作為支撐,所謂的世面也不過是表面浮華的空殼。
  • 毛姆: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毛姆《面紗》 7、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8、人生有兩寶,一是思想自由,二是行動自由。
  • 《面紗》:毛姆關於女性精神覺醒的經典作品,三次被改編成電影
    愛情與婚姻是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話題,激情、纏綿、嫉妒、背叛,這些元素交織在一起,拉起一張朦朧的面紗,讓我們難以看清其中的真相。我們總是受什麼蠱惑,又因何而絕望,毛姆的《面紗》將為你一一揭曉。閱讀毛姆的書就像是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讓你看到生活的本質。
  • 毛姆《面紗》:一個人若連自己都不愛,拿什麼愛別人
    唯獨《面紗》中的沃爾特是個特殊,他是情痴一般的存在,也是毛姆筆下最可憐可悲的男人。去年讀《面紗》,對沃爾特更多的是同情,一片痴心錯付逃脫不了淪陷的結局;今年再讀才明白,沃爾特的死並不是婚姻的背叛者吉蒂造成的。
  • 毛姆《面紗》:霧裡看花的婚外情,從來就不是真愛
    張愛玲毛姆說毛姆是「人世間的挑剔者」,他筆下的故事引人入勝,通過現實主義的刻薄手法揭露出內心的孤獨、荒誕以及幻滅。毛姆的《面紗》,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人性的思考,女主凱蒂是位被不切實際幻想耽擱的大齡剩女,因為各方面壓力嫁給了自己並不十分中意但還算體面的丈夫沃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