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愛一個人到了極致是卑微與妥協

2020-12-07 書影生香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

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

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

作品出版後幾乎成了暢銷書,短短幾年就重印了五次,先是被改編成了舞臺劇在倫敦上演,之後又被三次改編為電影。

小說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但丁《神曲》中的詩句,書名出自雪萊的十四行詩:

「別揭開這彩色的面紗,它被活人稱為生活;雖然上面所繪的圖景顯得很不真實。只不過是以隨隨便便塗刷的彩色,來摹擬我們願信以為真的一切東西。」

故事講述了沃爾特發現妻子吉蒂在家偷情後,懷著報復之心強行把她帶到了霍亂肆虐的疫區,在瀕臨死亡的邊界線上,兩人終於坦誠相對,最後沃爾特因感染而死,吉蒂卻不斷反省自我,認識到了自身的荒唐與局限,一步步完成了精神上的救贖。

這是一個悲情色彩濃重的愛情故事,也是一個女人的救贖之旅。揭開這五彩面紗,我看到的是三個赤裸裸的真相。

01世俗的愛情與婚姻,無非是改善個人處境的手段與工具

在大多數文人墨客的筆下,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是圓滿的。

但是熟悉毛姆的朋友都知道,他的筆下沒有感人的愛情與美滿的婚姻,因為他自身未曾擁有過。

毛姆10歲的時候,父母就過世了,他小時候身材矮小,又有嚴重口吃,常常被人欺負,自幼養成了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情。

41歲那年,他與有夫之婦茜瑞生下一個女兒,第二年兩人結為夫妻。

他們雖然一起生活了十年,但雙方都覺得這是不幸的十年。毛姆覺得是茜瑞設下陷阱讓自己娶她的,他對茜瑞的恨伴隨了他的後半生。

通過《面紗》中的人物設定與婚配組合,可以明顯看出毛姆對愛情持有懷疑與渴望的矛盾態度。

吉蒂嫁給沃爾特,是為了擺脫給妹妹做伴娘的尷尬處境;查理不離婚,是為了保住仕途前程;吉蒂的母親當年嫁給父親也只是看重他的律師身份。

正如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煙火夫妻一樣,他們的結合不是出於兩情相悅和三觀契合。

在他們眼中,婚姻不過是謀求生活保障亦或是提高身份地位,改善個人處境,甚至是擺脫他人異樣眼光的手段和工具。

但毛姆的愛情觀並不是十足消極的,通過韋丁頓與滿洲格格的婚姻,我們也看到了他對愛的渴求與嚮往。

02愛一個人到了極致是無底線的卑微與妥協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

這是沃爾特發現吉蒂偷情以後,對她所說的話。

其實,從一開始沃爾特就知道吉蒂本質上是個怎樣的女人,可那又怎麼樣呢?

縱然她一身缺點,沃爾特還是為她著了迷。

縱然知道她不愛自己,沃爾特還是娶她為妻。

正如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所寫的一樣:「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

愛而不得時,人容易變得卑微,容易做出某種妥協。因為,這些人在心裡還抱著某種期待,期待自己的費力討好和低姿態會打動對方。

可事實上,一個人愛不愛你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縱使你把自己變得面目全非,依然無濟於事。

愛情縱有千萬種模樣,單戀無疑是最苦的。墜入愛河時,不由自主;想要抽離又欲罷不能。

自始至終,苦的只是自己。

03能夠以審視的目光看待自己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什麼是真正的成熟?

真正的成熟不是體現在年齡的數字上,也不是說你去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風景,而是你是否有足夠的勇氣去審視完整的自己。

想明白了這一點,自然也就看懂了《面紗》的結局:死的是痴情的沃爾特,重新活過來的是背叛婚姻的吉蒂。

這樣的結局看似很不公平,但細想之下又是合情合理的。

沃爾特是一個沉默寡言,生性敏感的男人,他習慣把一切堆在心裡。在發現吉蒂偷情之後,他依然用盡全力隱忍克制。

他最後選擇死亡,是因為他不能原諒自己當初的選擇,也無法排解對吉蒂的恨意。所以,他以死來作為終結。

吉蒂雖然愛慕虛榮、頭腦空空,但她性格活潑開朗。在疫區的修道院裡她看到了遠離家鄉、奉獻青春的修女們,對比之下,她意識到了自己的荒唐與渺小。

人生的意義絕不止於男歡女愛,人活著也不該只想到自己。只要你敢於面對犯下的過錯,有一顆悔悟和重新啟程的決心,生活可以有另一番風景。

沃爾特死後,吉蒂離開疫區,返回英國,和父親一起生活。

喜歡讀毛姆,是因為他的作品有無窮的魅力,是因為你會輕而易舉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影子。

關於人性的複雜、人生的方向、庸碌世俗與精神世界的矛盾以及如何完成自我和解與救贖,毛姆會像一個閱盡千帆歸來的長者一樣為你答疑解惑。

如果你願意花上一頓飯錢和幾許閒暇時光,走進毛姆的文學世界,可以點擊下方橫條看一看,《面紗》精裝無刪減版本:

期待與未曾蒙面的你共品書香。

(圖片源於網絡,若侵犯您的權益,請與我聯繫,將立即刪除。原創文章,歡迎轉評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愛是對的,但卻愛錯了人,毛姆的《面紗》完成了妻子精神上的救贖
    這段故事帶給毛姆創作靈感,以至於他來到香港聽到了一個類似於這樣的故事,於是創作了《面紗》。,當看到妹妹已經有了良好的結婚對象時,為了不使自己變成一個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於是匆匆地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香港工作的細菌學家瓦爾特·費恩,並隨他一起遠赴香港。
  • 毛姆《面紗》:一個人若連自己都不愛,拿什麼愛別人
    唯獨《面紗》中的沃爾特是個特殊,他是情痴一般的存在,也是毛姆筆下最可憐可悲的男人。去年讀《面紗》,對沃爾特更多的是同情,一片痴心錯付逃脫不了淪陷的結局;今年再讀才明白,沃爾特的死並不是婚姻的背叛者吉蒂造成的。
  • 瘟疫的隱喻|《面紗》: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毛姆
    毛姆一目了然的毛姆《面紗》描述了一對怨偶的故事。女主人公凱蒂的設定是一個漂亮、輕佻、頭腦空虛的女孩,從小就被母親教育要嫁一個金龜婿,卻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為了避免因婚姻不順而被母親和妹妹瞧不起,凱蒂衝動之下嫁給了寡言少語、害羞內斂的細菌學家瓦爾特·費恩,並隨他來到了香港。
  • 毛姆,一個愛恨情仇的旁觀者,用造物者視角成就了《面紗》
    毛姆一直將這個故事記在腦子裡,反反覆覆地思考。他覺得這是一個好故事,他想寫出來,可是不知道該如何安插故事發生的背景,直到他去了中國。在中國所領略的風土人情,點燃了被他淡忘的靈感。我們也有幸在電影版的《面紗》中,為一片細膩的嶺南風光所觸動。機遇是一種非常玄妙的東西,你感知到了它,並靠它迎來轉機,它就是機遇。
  • 毛姆的《面紗》:解讀中華文化的生與死、愛與很
    毛姆是一位很特別的小說作家,他的小說視角定位很特殊,他能從一個小的視角出發為我們延伸出一個大廣角。《面紗》就是這樣一本書,看似內容很少,設定的人物活動範圍很狹窄,但是透過減薄的故事,讀者通過閱讀能感悟出中華文化中的生死、愛恨、情慾等內容。
  • 毛姆《面紗》:不計回報的愛,是世間難得的勇敢!
    《面紗》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愛情故事。凱蒂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背著丈夫成為了唐生的情人,他們偷情的事情被丈夫所察覺,丈夫一氣之下,帶著妻子去到遙遠的湄潭府,去平息當地的瘟疫。在異國美麗兇險的環境下,凱蒂逐漸明白了感情的真諦,走向了一條精神成長之路。
  •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
    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毛姆《面紗》:揭露人性的複雜,在自我救贖中學會如何去愛。《面紗》是英國戲劇家毛姆的作品,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毛姆是一個關注人性的作家,在他的骨子裡,總有一種讓人琢磨不透的悲觀態度,仿佛一切對他來說,都是一場虛幻。而這份悲觀,或許和他父母早逝、寄人籬下、因口吃而產生的自卑感有關。所以,他才會缺乏安全感,甚至成為局外人。在這部作品中,毛姆也同樣給一個看似尋常老套的愛情故事,蒙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讓人還未掀開,就已先感受到了一絲涼意。
  • 毛姆《面紗》:疫區之行是報復還是救贖?從這三個人物著手分析
    ——毛姆《面紗》前言《面紗》出自英國著名作家毛姆之手。這本書講述了女主人公凱蒂婚內出軌後,在丈夫沃爾特的設計下,和丈夫一起遠赴霍亂之地湄潭府,最後凱蒂卻獲得了自我覺醒和救贖的故事。毛姆筆下的凱蒂愛慕虛榮、膚淺無知,卻生得美麗動人,俘獲了眾多男士的心。
  • 讀完毛姆的《面紗》:女人,別太高估男人對你的愛
    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面紗》等讓讀者感覺到毛姆對女性最惡毒的作品《人性的枷鎖》出版於1915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面紗》出版於1925年。這些作品都有一個不變的主旨——不幸的婚姻。
  • 毛姆《面紗》:人到中年,我看透了這三個愛情真相
    毛姆是英國文學史上一個特別的存在,他考過外科醫師,在一戰時做過情報收集,喜歡到處遊歷,還靠寫作走上了人生巔峰。毛姆是一個高產且優秀的作家,他的寫作生涯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經歷了整整三代人。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面紗》是毛姆在將近50歲時創作的一部近乎完美的愛情小說。
  • 毛姆《面紗》:毛姆筆下三種婚戀狀態,揭開婚姻華麗的面紗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女性自我覺醒的經典之作,小說圍繞女主吉蒂婚前和婚後的變化為主線,講述吉蒂經歷了婚外情暴露被情人的拋棄,隨丈夫深入霍亂疫區後親眼看見一系列的人生疾苦後,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故事。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 豆瓣9.0《面紗》:毛姆筆下的三種婚戀狀態,詮釋愛與救贖的真諦
    錫耶納造了我,馬雷馬毀了我,訂婚後用他的戒指娶了我的人對此清清楚楚。」——但丁《神曲·煉獄》但丁的這幾句詩句,促成了一部偉大作品的產生,那便是被譽為「英國最會講故事的小說家」的毛姆所作的《面紗》。故事以中國香港和內陸為背景,曾三度被改編為電影,是毛姆重要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 另類解讀《面紗》:女性覺醒的背後,藏著毛姆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在他的多部小說作品中,如《月亮與六便士》、《人性的枷鎖》、《刀鋒》裡面,讀者都可以尋覓到毛姆在不同地方的旅居印記。其中,有一本小說稍顯特殊,那就是毛姆的《面紗》。和前三者不同不同,《面紗》的主人公是一個容貌美麗的女性角色——凱蒂。
  • 毛姆代表作《面紗》:瓦爾特的愛,既深情又自私,結局令人唏噓
    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也是極其「兇殘」的作家。因為他總能冷靜、殘酷地將美好撕得粉碎,將他筆下人物的面紗一層一層揭開,把人類的欲望、恐懼等,一一展現在讀者面前。讀毛姆的作品,總能讓人感覺悲傷,但同時也能跟隨主人公一起成長。讓我們領悟:人性是複雜的,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許多灰色地帶。
  • 毛姆《面紗》:不管哪一種背叛,都不值得你義無反顧
    很多人知道毛姆,是因為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然而我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面紗》。我以為,女孩最應該閱讀的書就是《面紗》,尤其是她們想要步入愛情的時候。據說,毛姆《面紗》這個名字是來自雪萊的十四行詩「不要掀開那被活著的人稱為生活的神秘面紗」。這讓我忍不住好奇,掀開面紗,我們會看到什麼?凱蒂因為長得漂亮,從小深得寵愛,母親對她百般嬌寵不過是期望她能釣個金龜婿。
  • 品讀毛姆的《面紗》,中華文化的融入讓生、死、愛、恨更深刻
    在毛姆眾多小說作品中《面紗》是一本特殊的存在,這部小說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部小說將背景定位為中國。看似減薄的故事內容中,融入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面紗」包裹的不僅有感情,更包裹的是一份人性的光輝,也包裹愛的真正內涵。只有深入到小說中進行閱讀才能透徹的了解作者要表達的主題。
  • 毛姆《面紗》:霧裡看花的婚外情,從來就不是真愛
    張愛玲毛姆說毛姆是「人世間的挑剔者」,他筆下的故事引人入勝,通過現實主義的刻薄手法揭露出內心的孤獨、荒誕以及幻滅。毛姆的《面紗》,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人性的思考,女主凱蒂是位被不切實際幻想耽擱的大齡剩女,因為各方面壓力嫁給了自己並不十分中意但還算體面的丈夫沃爾特。
  • 《面紗》中隱藏的4大婚姻真相,毛姆說男人並沒有瘋狂愛上你
    --《面紗》亦舒說,沒有什麼故事不能以三句話講完。如果套用在《面紗》書中女主角凱蒂的身上就是:慌不擇路的結婚,愚蠢無知的出軌,丈夫病故後的成長。而看似簡單的故事,毛姆卻把這期間女主所經歷的種種,從結婚時的愚蠢無知,到出軌後的自我拯救,以及再次墮落的醒悟,再到最終完成的終極成長,描寫的真實而刻骨。
  • 毛姆《面紗》:如何剝開生命中四層面紗,實現靈魂救贖
    英國作家毛姆,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等。毛姆如同一個外科醫生,持一把手術刀,在小說裡,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小說《面紗》保持著毛姆寫作的一貫作風,講述的是一個出軌女人經過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故事。
  • 毛姆《面紗》:出軌女人最終的出路,是一生都在尋求獲得安寧
    文|小忘繼上次看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被毛姆講故事的手段深深吸引,有點迫不及待的翻開《面紗》。1、凱蒂把結婚當跳板,瓦爾特卻以為愛與你無關而《面紗》更有意思,自恃清高又虛榮無知的交際花凱蒂,因為挑選夫婿挑花了眼,挑過了時限,最後迫於無奈選擇了沉悶無趣又自卑,卻對自己瘋狂熱愛的瓦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