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不管哪一種背叛,都不值得你義無反顧

2020-12-07 老段聊古今

很多人知道毛姆,是因為他的代表作《月亮和六便士》,然而我喜歡毛姆,是因為他的《面紗》

我以為,女孩最應該閱讀的書就是《面紗》,尤其是她們想要步入愛情的時候

這本書會告訴女孩們,一生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艱難的事就是學會愛,然後去愛人。而在此之前,女孩需要做好一些必要的準備。

如果沒有做好準備,一定不要輕易揭開愛情的這層面紗。

據說,毛姆《面紗》這個名字是來自雪萊的十四行詩「不要掀開那被活著的人稱為生活的神秘面紗」。這讓我忍不住好奇,掀開面紗,我們會看到什麼?

凱蒂因為長得漂亮,從小深得寵愛,母親對她百般嬌寵不過是期望她能釣個金龜婿。

可惜轉眼幾年過去,這個漂亮女兒沒能吸引到讓母親滿意的求婚者,與此同時,姿色平平的妹妹卻很快找到了如意郎君。為了趕在妹妹結婚之前嫁人,讓自己的失敗不那麼醒目,她倉促地答應了沃爾特的求婚。

凱蒂並不愛沃爾特,甚至有點厭惡、瞧不起他,會在公開場合揶揄、嘲笑他。沃爾特不以為意,他的謙卑和包容在凱蒂看來是懦弱和愚蠢。直到她和查理的私情敗露,憤怒的沃爾特絕望表白:

「我知道你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的企圖、你的理想,你勢利、庸俗,然而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你……我從未奢望你來愛我,我從未設想你有理由愛我,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你就應心懷感激了。」

面對深愛的妻子的不忠,沃爾特決心報復。他先讓凱蒂認清了查理的真面目,意識到她所謂的「愛情」在情人那裡不過是一場遊戲,備受羞辱又走投無路的凱蒂只能和他一起到霍亂爆發的小城湄潭府,兩人以「救助」之名共赴死亡之約。

凱蒂在這個到處是病痛、死亡、貧窮、遺棄的陌生小城獲得了新生。她第一次親眼見到生命的脆弱、人生的苦難,第一次從修女們身上看到另一種活法。她感到自己像一個坐井觀天的人,忽然見到了大海,滿心渴求著未知的世界。

她和修女們一起照顧孤兒,和那些被父母遺棄的女孩兒們打成一片,也漸漸了解沃爾特難能可貴的品質,開始對他心懷敬意。

凱蒂滿懷希望,準備投入到這種充實愜意的生活時,得知自己懷孕了,卻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應該說,更可能是查理?)。沃爾特再次經受打擊,傷心欲絕。他不眠不休地拼命工作,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做實驗,終於染上了霍亂……

看著臉頰凹陷、幾乎已毫無生機的沃爾特,凱蒂不禁心生悲憫,她只希望沃爾特能放下執念,平靜離去,不要帶著對她的怨恨和憤怒離開人世。

她祈求原諒,沃爾特置之不理,卻留下一句「死掉的是狗」。我起初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查了資料才知道這齣自一個關於好心人和狗的故事:一位好心人好發善心,收留了一條流浪狗,後來人狗反目,狗發瘋咬了主人,人們都以為人要死了,可死掉的是狗。

凱蒂沒有從沃爾特那裡得到原諒,沃爾特死後她不得不離開,不得不回到現實中去,回去面對她那勢利又冷漠的母親,面對她不堪回首的過去,面對她不可預知的未來。

經歷了這次生死之旅,凱蒂已不是原來的凱蒂了。她不再是渾渾噩噩、懵懂無知、貪圖享樂的年輕女子,她再次直面查理的愚蠢、自私、無恥和狡猾,深深為自己感到不羞愧。

即便如此,她仍無法抗拒查理的無禮糾纏,半推半就地和他偷歡。事後,她對自己痛恨不已。

當凱蒂感到羞恥、後悔,萬分自責時,我想起她和沃爾特之間的一次對話:

「你就那麼恨我?」「不,我恨我自己。」「為什麼?」「因為我愛你。」我恨我愛你。

凱蒂愛查理,不論他有多不堪,她無法抗拒對他的渴望。直到這時,她才能理解沃爾特的痛苦吧?

我完全看清了你,你根本不值得我愛,你只是個二流貨色,可我就是愛你。

她再也不想面對查理,面對的好意,面對被當為「英雄」的這虛假的一切。她以最快速度訂了離開香港的船票,試圖逃離自己的罪惡。

凱蒂回到英國,母親已經因病去世,而父親將要遠行。此時的她,完全理解了父親悲苦的一生,第一次對父親產生深深的憐憫和依戀。她請求與父親同行,父女倆相擁而泣。

凱蒂即將成為一個母親。她希望是個女兒,她對女兒寄予希望:

「我要把女兒養大,讓她成為一個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愛她,養育她,不是為了讓她將來和男人睡覺,從此把這輩子依附於他。」

讀《刀鋒》時,拉裡的自我救贖之路讓我印象深刻。《面紗》則讓我看到,在上世紀初,一個「二流」普通女性的覺醒和成長之路。

正像院長嬤嬤說的那樣:「一個修女只是不斷地祈禱耶穌還不夠,她應該成為自己的祈禱者。」

女性的自我救贖之路,還很漫長。也許凱蒂窮此一生也無法成為真正的淑女,也許她一生都無法擺脫查理的糾纏,也許她永遠無法得到內心的安寧,但毛姆給了讀者一個希望。

有意思的是,我發現毛姆並沒有試圖掀開面紗,甚至有意使真相更神秘。他所講述的一切,愛與恨,生與死,信仰和宗教,包括凱蒂的追尋之路,都仿佛在面紗之下,影影綽綽,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也許,這就是真實的生活,我們身在其中。它真實到無法描述,它令人慘不忍睹。做一個清醒者,只需要知道生活的真相就好。根本不必掀開面紗,一睹真容。

如果你覺得其他的書都很無趣,那就讀讀毛姆的作品,會讓你看到真實的生活。

僅需38元,一頓飯錢,你就可以把它帶回家了。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毛姆《面紗》:一個人若連自己都不愛,拿什麼愛別人
    說起英國名作家毛姆筆下的主人公,你最先想到的是誰呢?是《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裡克蘭德,亦或是《刀鋒》中的拉裡?毛姆塑造的主人公大多不畏世俗框架,不受男歡女愛的束縛,一心追尋詩和遠方。唯獨《面紗》中的沃爾特是個特殊,他是情痴一般的存在,也是毛姆筆下最可憐可悲的男人。去年讀《面紗》,對沃爾特更多的是同情,一片痴心錯付逃脫不了淪陷的結局;今年再讀才明白,沃爾特的死並不是婚姻的背叛者吉蒂造成的。
  • 毛姆《面紗》:毛姆筆下三種婚戀狀態,揭開婚姻華麗的面紗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一篇長篇小說,這是一部女性自我覺醒的經典之作,小說圍繞女主吉蒂婚前和婚後的變化為主線,講述吉蒂經歷了婚外情暴露被情人的拋棄,隨丈夫深入霍亂疫區後親眼看見一系列的人生疾苦後,思想發生巨大改變的故事。題目中的「面紗」,是取自雪萊的詩作《別揭開這華麗的面紗》。
  • 《面紗》中隱藏的4大婚姻真相,毛姆說男人並沒有瘋狂愛上你
    在大多數中國家庭的觀念裡,結婚是一件正常人都需要做的事情。無論是男是女,而社會輿論對於女性不結婚又更加苛刻。如此看來,凱蒂似乎值得同情。畢竟時至今日,大多數未婚女青年也很難逃離來自原生家庭這種無形的壓迫,年齡越大,越可能自我懷疑和否定。這是值得心疼的。
  • 毛姆《面紗》:如何剝開生命中四層面紗,實現靈魂救贖
    英國作家毛姆,主要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面紗》等。毛姆如同一個外科醫生,持一把手術刀,在小說裡,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小說《面紗》保持著毛姆寫作的一貫作風,講述的是一個出軌女人經過自我救贖,最終重獲新生的故事。
  • 毛姆,一個愛恨情仇的旁觀者,用造物者視角成就了《面紗》
    這個故事來自但丁的《淨界》,是毛姆的名篇《面紗》的靈感來源。毛姆20歲的時候窮遊了佛羅倫斯。在佛羅倫斯,毛姆住在一對母女的房子裡,不僅房租便宜,房東的女兒厄西利婭還給毛姆上義大利語課。他們一起讀但丁,厄西莉亞便給毛姆講起了《淨界》裡的故事。
  • 毛姆《面紗》:人到中年,我看透了這三個愛情真相
    鑑於文學上的巨大成就,毛姆獲得了牛津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被英國女王授予「榮譽團騎士」的稱號。《面紗》是毛姆在將近50歲時創作的一部近乎完美的愛情小說。沃爾特內向敏感,沉默寡言,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對吉蒂一見傾心,明知吉蒂不愛自己,還娶她為妻。對沃爾特來說,能夠把吉蒂留在身邊已是上天的一種恩賜。為了拉近與吉蒂之間的距離,他掩蓋起真實的自己,心甘情願戴上一副無知粗俗的面具。
  • 毛姆《面紗》:愛一個人到了極致是卑微與妥協
    《面紗》是英國作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馬爾克斯說,毛姆是他最喜歡的作家之一;奧威爾說,現代作家裡毛姆對他影響很大。張愛玲也曾說,我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毛姆在將近50歲時,寫下了《面紗》這個近乎完美的愛情故事。
  • 瘟疫的隱喻|《面紗》: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的毛姆
    50年後的中國,一場浩漫的傳染疾病不期而至,而痛苦漫長的拉鋸仿佛一場正在上演的沉浸式悲喜劇,每個人都必須置身其中,不得不直面複雜的社會問題,品嘗幽微的人生況味。這賦予我們一種熱切,去重新審視不同階段的各種文學作品中的瘟疫表達,而來自現實生活的切身體驗也會給文學解讀帶入一種不同以往的角度。
  • 毛姆《面紗》:出軌女人最終的出路,是一生都在尋求獲得安寧
    文|小忘繼上次看了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被毛姆講故事的手段深深吸引,有點迫不及待的翻開《面紗》。,《月亮與六便士》講的是男主斯特裡克蘭拋妻棄子追逐夢想之旅,而《面紗》是女主凱蒂出軌後被情人拋棄,不得不跟隨丈夫前往霍亂之鎮。
  • 毛姆的《面紗》告訴我們:女人不工作,容易朝三暮四
    有人說,人的一生至少要讀一次毛姆的作品,才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哪個更值得追求。而我今天想講的,不是他最有名的《月亮與六便士》,而是《面紗》這本小說。知乎上有人評價說,《面紗》大概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差的一部。為什麼呢?買回來看了以後,發現它更像是一部言情影視劇。
  • 豆瓣9.0《面紗》:毛姆筆下的三種婚戀狀態,詮釋愛與救贖的真諦
    一個關於愛與背叛,報復與救贖的故事就此展開。毛姆擅長描摹人性,無論是作品《月亮與六便士》、《刀鋒》,以及成名作《人性的枷鎖》等,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到一個作家關於人性最深刻的思考。或許正是如此,當每一個個性格鮮明熱烈的人從毛姆的故事裡走出來,就像一幕舞臺劇,讓人驚覺故事本身是多麼迷人。
  • 毛姆的《面紗》:解讀中華文化的生與死、愛與很
    作者在一個鬧霍亂的中國山村設置一座代表西方文化的修道院,看似矛盾和突兀,但若是能細細品味會發現這個修道院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人在危機面前渴望生存的精神。她來到這個小山村是因為曾經出軌背叛丈夫,丈夫為了懲罰她帶她來到這裡,她心中充滿不情願,甚至還有對丈夫的怨恨,她是一個典型的「自我」代表,到了年齡選擇了一個合適的結婚對象,但是在婚後感覺丈夫很木訥竟然出軌其他人。
  • 毛姆《面紗》:疫區之行是報復還是救贖?從這三個人物著手分析
    加上修道院嬤嬤和修女們對沃爾特的高度評價,從最開始衍生出的自豪感慢慢升華到對沃爾特偉大品質的崇敬,她才頓悟,這是個值得她尊敬的男人,他比查爾斯強千倍百倍,儘管她談不上愛沃爾特。不愛就是不愛,這不是她的錯。錯就錯在她不該草率嫁給他,還用背叛傷害了他。
  • 毛姆在《面紗》裡揭露的現實:女人的格局,取決於她見過的世面
    為了不讓妹妹比她早結婚,倉促間找了個男人嫁了。婚姻生活無趣她又出軌,還懷了情夫的孩子。這個不符合好女人標準的女人,就是英國小說巨匠毛姆在《面紗》裡塑造的女主人公凱蒂。你可能沒聽過《面紗》,但你肯定聽過《月亮與六便士》,它們都出自英國小說家W·薩默塞特·毛姆。毛姆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他一生寫過二十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還有三十多部劇本。
  • 豆瓣9.0《面紗》:毛姆剖析人性的著作,三次改編成電影
    「我知道你愚蠢、輕浮、沒有頭腦,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目標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個二流貨色,但是我愛你。」---《面紗》《面紗》是英國著名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故事發生在英國的殖民地香港。
  • 毛姆《面紗》:不計回報的愛,是世間難得的勇敢!
    《面紗》是毛姆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一個關於背叛與救贖的愛情故事。凱蒂對婚姻感到不滿和無趣,背著丈夫成為了唐生的情人,他們偷情的事情被丈夫所察覺,丈夫一氣之下,帶著妻子去到遙遠的湄潭府,去平息當地的瘟疫。在異國美麗兇險的環境下,凱蒂逐漸明白了感情的真諦,走向了一條精神成長之路。
  • 毛姆的《面紗》:「死的那個是狗」,沃爾特最後想明白了嗎?
    《面紗》曾被拍成電影,但不管是小說讀者還是電影觀眾,對沃爾特的做法都有些不解。首先讓人感到困惑的,是他發現凱蒂出 軌後的態度。 凱蒂提出離婚,沃爾特卻說:「假如湯森太太向我保證她會跟她丈夫離婚,假如他給我一份書面承諾,保證在兩份判決生效的一個星期內娶你,我就答應你。」
  • 讀完毛姆的《面紗》:女人,別太高估男人對你的愛
    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面紗》等讓讀者感覺到毛姆對女性最惡毒的作品《人性的枷鎖》出版於1915年,《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面紗》出版於1925年。這些作品都有一個不變的主旨——不幸的婚姻。
  • 《面紗》:為何女人會在愛情裡受傷,毛姆早就說得清楚明白!
    小說開篇:別揭開這五彩面紗,芸芸眾生都管它叫生活……毛姆用這一美麗又殘忍的詩句開篇,來奠定整本書的敘述基調,冷靜平實又犀利透徹。有很多相戀的人,很多時候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引發爭吵,進而會爭論愛與不愛的問題,愛的多和少的問題,可是還有一種可能是:他是真誠的愛你的,他的愛情世界中也確實滿滿當當的都是你。可是,他的世界裡不只有愛情這一個部分。我愛你是真的,你不那麼重要也是真的。
  • 毛姆的小說《面紗》,英倫「範」小說中蘊含的中華文化
    在中外小說作品中毛姆的小說《面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小說用水墨畫濃淡相宜的表現手法將一對戀人的愛恨情仇展現出來,透過他們的愛情故事,讓讀者看到浸潤其中的中華文化。小說內容契合主題,用面紗這一關鍵詞將很多看似很深刻的道理闡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