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是他們的節日,看看為「扮靚」廣州努力的他們有啥願望?
金羊網 2020-10-25
通過走訪,受訪的環衛工人表達了他們的節日願望。樸實的他們,希望與廣州市民共同實現這些願望。
總策劃 孫璇
統籌 劉雲 胡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懌韜 徐振天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
海報製作/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陶奕燃
通訊員 成廣聚 王靜 閻美宇 韓璐
1959年10月26日,劉少奇接見掏糞工人時傳祥,並表態 「我當國家主席,你當掏糞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引起全社會對環衛工作的尊重和支持。國內不少省份和城市,將10月26日設為「環衛工人節」,引導全社會向環衛工人致以慰問。2020年10月26日,將是廣東省第27個和廣州市第33個環衛工人節。
記者在第33個環衛工人節到來前的廣州走訪發現,隨著城市管理愈加精細化,當下環衛工人的工種及工作時間也多樣化。為「扮靚」廣州而努力,是環衛工群體的使命。全社會的關愛,讓環衛工人自身和家人感受到溫暖。
通過走訪,受訪的環衛工人表達他們的節日願望。樸實的他們,希望與廣州市民共同實現這些願望。
天沒亮,城中城西皆見他們忙碌身影
10月的廣州天氣微涼,凌晨5點天仍未亮。在天河區地鐵體育西路站G出口對出的人行道上,10多名身穿藍色制服的環衛工人,進行上班前的例會。
「請大家爭取6點半之前把各自負責的範圍都清掃一遍,這樣既可以在7點前吃上早餐,同時也不影響市民上班。」廣州市天河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第一保潔所體育西路班班長劉亞,給10多名環衛工同事們講解當天的工作流程。散會後,環衛工人們拿起工具奔赴街燈照耀下的街面。
同一天的凌晨5點,荔灣區沙面街道環衛工人曾四珍也開始打掃街面。除了爭取在7點前把街面打掃乾淨不影響市民出行,曾四珍還牽掛著自己的家人,「我的愛人也是環衛工人,他7點半也要到崗上班;我還要送女兒上學。」曾四珍說,如果時間允許,她希望趕在7點前稍事休息回到沙面的家,為家人做早餐,送女兒上學。
體育西路和沙面,一個城東一個城西。雖身處不同地方且略帶 「兒女情長」,但爭取早上7點前給出門市民「當天第一好印象」,是劉亞和曾四珍以及一眾環衛工人們之初心。
城市管理更精細,環衛工作更細分
很多人對環衛工工作的直觀印象,是「天沒亮便拿起掃把工作」。通過進一步走訪,記者發現環衛工工作遠不止「天沒亮拿掃把」。
「體育西路以南的黃埔大道,我們沒上班前已有其他同事開著灑水車和洗掃車對車行道保潔。我們班組負責的範圍是廣州商業旺地,需要加班的同事會工作到晚上11點才下班。」劉亞稱。在接受採訪時,劉亞也要參與環衛保潔。只見劉亞拿著一隻噴壺和一把小鏟子在體育西路人行道上巡查。一旦發現地面粘有口香糖跡,劉亞立即蹲下,將噴壺中的軟化劑噴向口香糖跡,並用小鏟子將口香糖跡鏟掉。「我1999年起在廣州從事環衛工作,那時根本沒辦法對付這種口香糖跡,現在有辦法了。」
在劉亞鏟口香糖跡時,天已微亮,有市民騎共享單車到達地鐵體育西路站G出口。環衛工人陳玉霞,看到市民沒有把共享單車停進停車區,會幫忙把單車擺好。如果共享單車車身貼滿小廣告,陳玉霞還會拿小鏟子剷除清理。「我原本今天休息,但我還是想為廣州的市容環境做點事情。」陳玉霞介紹,她參與天河區街面工作人員對共享單車「隨手扶」工作。看到車身貼有廣告的共享單車,陳玉霞覺得有損廣州形象,義務參與了本該由共享單車運行方負責的車身清潔工作。
在劉亞和陳玉霞忙碌時,一輛小型掃路車出現在體育西路人行道上。相比純人工打掃,小型掃路車的效率更高。「這種車,能夠發揮我的專業技術所長。」駕駛小型掃路車的環衛工人陽運林告訴記者,他2015年剛參加環衛工作時也曾拿過掃把掃街面。隨著機械化保潔普及,有駕照的陽運林獲得調崗機會。
早上7點半,曾四珍的愛人張少武也到崗。參與垃圾收運工作的他,從去年開始工作內容也有調整,「去年廣州推行垃圾分類,很多家庭和餐飲單位把廚餘垃圾分出來了。」張少武說,他目前負責收運沙面街道的廚餘垃圾,也一併需要學會對廚餘垃圾進行純度檢查。
記者從廣州市城管部門獲悉,如今的環衛工作除了陸上保潔,珠江和河湧也有水面保潔。垃圾分類督導員和守桶員,與車輛及設備相關的司機和維修工等,皆是環衛工作一份子。有的工人通過考取技術資格,獲得對技術有要求的崗位。更有環衛工人通過進修提升自己的學歷,參與環衛管理乃至決策工作。今年新冠疫情防禦期間,不少環衛工人主動承擔起醫學觀察點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工作,為廣州防疫提供保障。
全社會關愛,環衛工人及其家人皆享福利政策
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廣州市民看在眼裡。社會各界的關心加上政府部門和工會的福利政策,讓環衛工人在廣州感受到暖愛。
「你的女兒穿多少碼的鞋子?」在曾四珍工作期間,有認識曾四珍的沙面街坊與曾四珍打招呼,送一雙兒童皮鞋給曾四珍女兒。「沙面不僅街道辦關心我們,街坊也都很好。」曾四珍說,曾有相熟街坊擔憂環衛工人中暑,大熱天將一鍋自製涼粉送到環衛驛站給大家消暑。曾四珍的女兒,享受到政府照顧入學政策,順利在廣州荔灣某小學就讀。
1992年出生的魏錢軍,是體育西路保潔班中最年輕的環衛工。今年4月到崗的他,認為廣州向環衛工人提供的福利政策,可供自己和家人在廣州生活,「我現在正申請把小孩帶到廣州讀書,也在申請直管房。」相比此前他所從事的餐飲工作,魏錢軍覺得環衛工作更穩定。
「待遇不算優厚,但看得出不斷變化。」劉亞告訴記者,他1999年剛入行時,工資只有每月380元。如今廣州環衛工人月收入,「至少翻了10倍」。相比收入,廣州環衛工在子女入學、公租房或直管房申請、積分入戶等方面,相比其他職業和工種享有更多優惠條件。
記者從廣州市城管部門獲悉,截至9月20日,廣州2020年已為763名非廣州市戶籍外來環衛工人子女入學辦理免收贊助費借讀費工作,為20名環衛工人辦理入戶廣州。
他們的節日,他們有願望
在環衛工人節即將到來之際,受訪的環衛工人紛紛表達節日願望。梳理這些願望,記者發現不少和共建共治共享乾淨整潔市容環境有關。
「希望大家不要亂扔垃圾,把垃圾投放到垃圾桶中。」參與街面保潔的曾四珍和陽運林,有相同的訴求。
「希望大家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特別是廚餘垃圾不要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劉亞和張少武的願望,都和垃圾分類有關。劉亞說,極個別餐飲企業將廚餘垃圾與其他垃圾混合投放,導致油水漏出汙染街面,給環衛保潔帶來麻煩;張少武說,混有其他垃圾的廚餘垃圾,會增加自己收運檢查負擔。
「騎共享單車,請不要亂停放。貼小廣告的,麻煩對共享單車『手下留情』。」陳玉霞說,共享單車運營秩序好,需要市民和共享單車企業共同努力。
「用好的工作成果,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環衛隊伍。」魏錢軍說,環衛工人把街面打掃乾淨,外界會認為他們的工作場所乾淨不髒臭,可吸引其他人前來工作。除此以外,魏錢軍不忘透露一個「小小私人願望」,「我也希望開掃路車打掃衛生,我已經有駕照了。」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