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養生飲食有講究要增酸減苦。「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之際,天乾物燥,風多雨少,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這樣會導致人體比較容易上火。中醫指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重視「靜養」,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在飲食方面,適合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之原則,飲食要清淡。
金型人:清心潤肺忌發怒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四肢清瘦,鼻直口闊,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生活調養:忌發怒,保持心態平和,以防引動肝火,灼傷肺氣。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鍛鍊,避免出大汗損傷陽氣。
飲食調養:多吃清心潤肺之品,如銀耳、枇杷、黑木耳、百合等。
木型人:多吃清熱養陰生津食物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背部挺直,兩肩廣闊,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起居調養:宜早睡早起,忌動心火,情緒應樂觀。
飲食調養:應多吃可清熱養陰生津的食物,如枇杷、白芍、香瓜、木耳、銀耳等。
藥膳選擇「芍藥粥」:粳米100克,白芍20克,大棗15枚,麥芽糖適量。先以白芍、大棗加水適量,小火煎汁,取出藥渣,加水,並放入粳米,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熬成稀粥。食用時可加入麥芽糖適量,有滋陰柔肝的功效。
水型人:玉米大棗養胃祛溼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膚色偏黑,腹部較大,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生活調養:睡好子午覺,順養臟氣。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脾氣暴躁,以防肝鬱克脾。避免運動後飲冷飲,損傷脾胃。
飲食調養:多吃健脾祛溼、養胃之品,如玉米、胡蘿蔔黑豆、、淮山等。
藥膳可選擇「玉米大棗黑豆粥」:玉米1根(約150克),大棗30克,胡蘿蔔90克,黑豆30克,粳米200克。將玉米、胡蘿蔔洗淨,玉米切段,胡蘿蔔切塊,與洗淨的大棗、黑豆以及粳米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成粥。有健脾養肝、清熱利溼的功效。
火型人:番茄荸薺可清熱益氣通便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頭小,臉形瘦尖,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重,性情急。
起居調養:睡好午覺,老人應避免大強度運動,多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調整陰陽氣血。
飲食調養:增酸減苦,調養胃氣,多吃番茄、荸薺、香瓜、生地、百合、柏子仁等。
藥膳可選擇「番茄荸薺飲」:番茄200克,荸薺200克,白糖30克。將荸薺洗淨,去皮,切碎,絞取汁液;番茄洗淨,切碎,絞取汁液。將合併番茄、荸薺的汁液,加入白糖攪勻即成。有清熱利溼、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通便的功效。
土型人:淮山白朮健脾益肝補腎
體質特點: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
生活調養:順四時而養,早睡早起。
飲食調養:多吃健脾、益肝補腎之品,如淮山、白朮、砂仁、木瓜等。
藥膳可選擇:雙決明粥。將決明子入鍋炒至出香味時起鍋。白菊花、石決明入沙鍋煎汁,取汁去渣。粳米淘洗乾淨,與藥汁煮成稀粥,加冰糖食用。用法:早晚各服1次,3-5天為1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