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端——燻爐

2021-03-05 誰最經典

甪端     6x4x7cm

甪(lù)端是一種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夠日行一萬八千裡,通四方語言,而且只陪伴明君,專為英明帝王傳書護駕。寄寓了中國民眾的美好願望和祈盼,期盼國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壽年豐。

此款甪端為改型,較之老款尺寸減小,取消原款的鈴鐺。修改線條紋樣,增加細節處理,將觀感更為微觀化,使爐身線條細膩,細節豐富,耐人尋味。

燻爐以甪端為形,器形渾圓飽滿,甪端身形滾圓討喜,昂首上望,怒目圓睜,高鼻凸起,咧嘴微張,露出獠牙和舌頭,形象威猛而不失可愛。四足粗壯似熊掌,根部足翼飄揚。甪端頭部為蓋,圓肚為爐身,蓋內鑄銅釺一枚,插入爐身圓孔,並設兩卡槽,均做固定之用,設計巧妙。爐膛內燃焚香料時,青煙自口及蓋沿嫋嫋而出,香氣四溢,如通神明,爽心悅目。全器體量精巧,而包漿厚實凝重,形制古樸,氣宇不凡,明代燻爐之佳品。

中國古代經常取各種瑞獸形象製成香燻。甪端,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之獸,頭生一角是其最大特徵。沈約在《宋書.符瑞志》曰:「甪端日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則奉書而至。耶律楚材謂為旌星之精靈,異如鬼神。」
甪端是識賢聰慧的神獸,以甪端護衛在側,顯示皇帝為有道明君,身在寶座而曉天下事,做到八方歸順,四海來朝。故甪端崇拜在明清兩代均為皇家所重視,內府專置有司負責製造事宜,以供內廷之用。

此甪端燻爐,形體方正,作甪端造型,健碩雄壯,體型不大,但氣宇不凡,見皇家氣象。四足間以綬帶相連,四爪飽滿且鋒利,昂首傲立,雙目圓瞪,炯炯有神,氣勢威嚴。如意形獨角後倚,頸部如意雲狀鬃發,首為爐頂,腹部中空,可作放置薰香燃料,張口吐舌,以便香味飄散。身披火雲甲,花尾自然下沓。顎下胸前凸鑄「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鑄後精修,結字精巧而頗具法度。

整器造型小中見大,入手分量適中,神態憨實,鎏金靚麗奪目。如若焚香一支,爐香嫋嫋,青煙冉冉,既馨且逸,使人沈靜遐想在萬千世界之中,體會儒釋道的精神內涵,追求真善之美,實乃齋室佳伴也。

相關焦點

  • 博美第15期網絡拍賣會——明清燻爐專場
    甪端,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之獸,頭生一角是其最大特徵。沈約在《宋書.符瑞志》曰:「甪端日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則奉書而至。耶律楚材謂為旌星之精靈,異如鬼神。」甪端是識賢聰慧的神獸,以甪端護衛在側,顯示皇帝為有道明君,身在寶座而曉天下事,做到八方歸順,四海來朝。故甪端崇拜在明清兩代均為皇家所重視,內府專置有司負責製造事宜,以供內廷之用。
  • 薰香與燻爐
    出土時這件燻爐爐盤內盛有茅香、高粱姜、辛夷等香草,可以看出漢代薰香的情況。自西漢中期開始,燻爐出現了代表時代風尚的特殊形制——博山爐。《西京雜記》載,漢「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九層博山香爐。鏤為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之所以稱為博山,是因其仿照海上仙山「博山」而制。
  • 古代的薰香與燻爐
    燻爐頂端有一鳳鳥,其下為圓形的爐體。爐體分內外兩層,外層為一鏤空的蟠螭紋外罩,從中腰分為上下相等的兩個半球,中腰上有4個銜環獸首,附著於上半球的下沿。 爐體下有空心八角形立柱和覆鬥形底座支撐。底座紋飾鏤空,有虎紋和人物等形象。這件銅燻爐造型奇特,在當時的同類器物中堪稱傑作。
  • 香事 茗碗燻爐,清談竟日,頗以為樂.
    清納蘭性德《某上人書》:「茗碗燻爐,清談竟日,頗以為樂。」要得幽趣,一人獨品、兩人對品為上,其境界為淡薄而有味,非茶非香,而在朋友之間的意合。如何將香用於茶席中,簡單提出可以自行製作的三種方式,來作為茶席用香的參考。依據中國傳統薰香方式,從用火的方式看,主要為直接燻燒或隔灰燻燒兩種。
  • 金牌講解②一眼千年 臨安這件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 緣何被稱...
    越窯青瓷褐彩雲紋燻爐是臨安博物館三件館藏國寶級文物之一,由蓋、爐、座三部分組合而成,通高達66釐米,口徑40.3釐米,底徑為41釐米。整個燻爐通體施釉,尤其是爐蓋處的純正青色,堪當晚唐越窯青瓷工藝的巔峰之作。
  • 大明宣德燻爐|後仿等|精美鑄造請鑑賞!
    明宣德款銅燻爐銅爐直口,直腹,圜底,立耳,扁足。蓋鏤空,飾雙龍捧壽紋。器表呈鱔魚黃色,光澤內斂。外底鑄有「大明宣德年制」陽文楷書款。根據龍紋推斷,應屬清代仿品。根據《宣德彝器圖譜》記載,宣德皇帝深感內廷、宗廟、郊壇陳設的鼎彝 「式範猥鄙,略無雅致」,於是利用暹羅等地進獻的風磨銅,參考《宣和博古圖》、《考古圖》等圖樣,以及柴、汝、官、哥、定窯「款式典雅者」重新鑄造各式銅器,而銅爐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朝末年,有的文人將宣德銅器與永樂雕漆、景泰琺瑯、成化鬥彩等量齊觀,稱其「精巧遠邁前古」。
  • 環保型燒肉燒雞糖燻爐,四川豆腐乾豆皮煙燻爐,供應果木燒烤菸燻爐
    環保型燒肉燒雞糖燻爐,四川豆腐乾豆皮煙燻爐,供應果木燒烤菸燻爐要想實現蒸煮功能有蒸汽源就可以,也可以直接用煙燻爐實現,因為帶有配套的產生蒸汽的蒸汽發生器
  • 鎏金銀竹節銅燻爐的「仙山」想像
    燻爐是古人用來焚燒香料的用具,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品香、制香,是一種生活美學和哲思。博山爐工藝精美、華麗多姿,是燻爐中最為獨特的一支。李白詩云:「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而鎏金銀竹節銅燻爐,堪稱是最精湛的博山爐之一。
  • 冠丞說爐
    獅首耳彝爐   口徑14.5cm高6cm原器出自《宣德彝器圖譜》卷十六。
  • 一爐香事 萬般風雅
    陳冠丞:雖然在建國後,銅爐文化曾經中斷了幾十年,但從歷史來看,近兩千年來,銅爐都是士大夫階層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具,隨著歷史發展不斷演進,銅爐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禮儀文化、宗教文化、香道茶道文化收藏文化的復興和發展,銅爐成為這些文化的有形載體和物質化呈現。現代化並不意味著傳統的消失,反而會助推銅爐文化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 館藏龍泉窯奩式爐精品欣賞
    一、弦紋奩式爐    朱伯謙《龍泉窯青瓷》寫到「在爐上主要是在樽式爐的腹部等距離的飾寬弦紋三道。」南宋如意足弦紋奩式爐可說是奩式爐中最為經典之式樣。元明弦紋奩式爐與南宋相比變化較大。奩式爐又稱「樽式爐」,其形狀與漢代的桶形樽、奩很相似,所以同一種造型有兩種稱法。實際上在中國秦漢時期,「樽」一般用於盛酒和溫酒,「奩」則用於梳妝和盛食,樽多為銅器,奩則多為漆器製作,兩者雖外形相似,實則為不同器物。
  • 【精品鑑賞】乾隆年制-景泰藍龍鈕獸足薰香爐
    肩腹兩側設對稱雙耳,細緻入微,爐身雙龍戲珠紋環繞,威風凜凜。蓋面隆起,上置盤龍望月鈕,盤龍龍紋清晰作回首望月狀,樸茂有致,奔放大氣。鏤雕纏枝紋作出煙口,效果奇佳。整器滿工掐絲,施藍色琺瑯釉為地,填諸色琺瑯釉搭配點綴,色彩鮮豔,雍容典雅。精作雙龍戲珠紋、花卉紋、層次豐富,線條委婉多姿,婉約空靈,極富美感。造型華麗古樸,渾厚凝重,寶光澤澤,保存完好,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
  • 環保型紅腸煙燻爐 大型號紅腸燻蒸爐 哈爾濱紅腸機器
    大型號紅腸燻蒸爐主要是用於煙燻肉製品熟食,燻雞,燻鴨、燻鴿、烤腸,烤雞,燻魚,烤鴨,煙燻豆腐乾,臘肉,臘腸,紅腸,香腸,紅腸,松仁小肚,粉腸,蒜蓉腸,豬頭肉,雞腿,牛肉乾,以及家禽,水產品等等燻制產品煙燻,烘乾,上色蒸煮一次成型,煙燻色澤好,口感更佳.質量保證,技術優良,操作方便.經過煙燻後食品的顏色好看,還有一種煙燻後的香味,讓人感覺香而不膩
  • 中醫燻一下就好了啊
    二、治療方法1.燻藥方        蒼朮10g,大楓子30g, 苦參10g, 防風10g, 白鮮皮30g, 五倍子15g, 松香12g, 鶴蝨草12g, 黃柏10g。將上藥研碎均勻混合。2.方法將燻藥撒入特製的燻爐內, 讓炭塊燃燒冒煙。囑患者皮損部位緊貼爐口接觸煙燻治療, 少數採用紙卷燻法(將燻藥捲入草紙內, 點燃)。
  • 九種煙燻工藝產品配方及製作方法(燻雞,燻腸等)
    將煮熟的雞單行擺入燻屜內,裝入燻鍋或燻爐。煙源的調製:用白糖1.5kg(或紅糖、糖稀均可),鋸末0.5kg,拌勻後放在燻鍋內用火燒鍋底,使鋸末和糖的混合物生煙,燻在煮好的雞上,使產品外層乾燥變色。燻制20min取出,即為成品。
  • 大海水和爐中火合婚嗎 婚姻怎麼樣
    因為只有這些相陪了,那麼兩人之間的婚姻才會走得長遠,大海水和爐中火都是屬於五行算命中年命的,而且大海水屬於水命,爐中火屬於火命的。那麼,大海水和爐中火能在一起嗎?       大海水和爐中火能在一起嗎                                                                                                      男大海水配女爐中火
  • 詳解燻滷製作訣竅:怎麼燻能上色?如何燻能提香?怎樣燻能防腐?
    「燻」是滷菜傳統技藝裡的一項重要的上色環節,目前市場上傳統滷菜店的滷菜人會這項手法的並不是很多,在東北和河北以及老成都一帶的滷菜人用得比較多,但其實就算是正在沿用燻這一技法的滷菜人,在具體使用時,大都也只是用來上色,但是其實「燻」你用好了,不但可以上色,還能使食材進一步成熟,並且吸附燻料的特殊香氣,甚至還能防腐,技術嫻熟的老滷菜師傅甚至能通過燻滷製作出「蚊不叮,
  • 先滷再燜最後燻,好吃的熟食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 程家燻品熟食店 渾南新區渾南二小西門斜對面這是欄目組攝像小唐經常光顧的一家店,聽說店家是用純正的鮮肉去製作熟食,所以他很放心的買給家裡的孩子老人吃。他家的熟食類型範圍很廣,燻雞架、燻豬蹄、燻笨雞、燻肘子、燻鴨腿、燻鵪鶉,燻雞架,還有醬脊骨、醬雞肝、醬雞脖、醬牛腱子,自製肉腸、粉腸、脆骨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