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在哲學上被界定為日常、非反思、非系統化和非嚴密推理。樸素道德正義是人內心對道德正義直接簡單的推崇,是人們心靈的「善端」。樸素道德正義是社會正義的基本要件、良法善治的心理基礎、法治建設的道德根基和文明建設的基礎資源,需要培育、鼓勵和珍視。但在網絡表達中,樸素道德正義又是一塊璞玉,需要雕琢升華,方能更放異彩。
價值與局限
樸素道德正義對於維護網絡表達秩序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可以通過對網絡表達中的道德失範行為給予迎頭痛擊,讓當事人感受到輿論壓力和道德威嚴。而且,這種激烈的批判還可以形成示範與威懾效應,震懾他人,讓他們重視和評估社會道德期許,充分考慮違背公序良俗的沉重代價,進而助推網絡文明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樸素道德正義感彌足珍貴,需要珍視,但是也有局限。其效能的發揮在於道德良知、個體情感同客觀實際、制度規則的協調統一。缺乏對客觀實際的語境分析和問題把握,抽離了制度規則的含義界定和框架約束,道德正義往往就像一把極其鋒利但精度不高的手術刀,在體現威力的同時,極有可能會突破社會治理的必要限度,引發效能的不確定性。在公眾網絡表達中,網絡暴力和道德綁架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現。因此,樸素道德正義需要力求與規則道德正義的辯證統一。只有立足客觀場域,堅守表達精度和話語邊界,接受制度規則的指引,樸素道德正義才能體現網絡表達的理性,彰顯表達力量。反之,樸素道德正義不僅難以體現價值,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網絡會增加公眾道德正義焦慮感,提升樸素道德正義的觸發概率,放大樸素道德正義效能的不確定性,引發效能極化。
效能極化
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的典型表現為狂熱、極端或者非理性的網絡表達,具體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其一,草率式表達。目前,口無遮攔的發言、不加思索的評論以及漫不經心的點讚,很多透露著簡單、隨意甚至任性的網絡表達頻頻出現。其二,友情式聲援。源自內心同情或價值共識,部分公眾喜歡轉發、點讚或評論,以贏得關注、傳遞訴求或施加壓力。這種行為本也正常,是網絡道德動員的自然表現。但是,如果表達緣於「將事情鬧大」式的驅動邏輯,「誇大事實」式的社會動員,或者「不好意思不幫忙」式的情感綁架,則往往導致相關表達背離初衷或言不由衷。其三,體驗表達感。隨著網絡發展,公眾的自我表達效能感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公眾為了簡單追求表達感,不關心表達的內容和質量,甚至會通過輸出極端觀點吸引眼球。
在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情況下,部分公眾表現出強烈的表達欲望和激動的表達情緒,以至於影響公眾了解真相的進程。同時,大量劣質信息還會倦怠公眾閱讀和鑑別積極性,分散或牽引公眾注意力,導致他們失去關注熱情。這一問題影響甚重,如果太多個體盲目地輸出大量信息會破壞網絡交流的議程設定,降低重要議題的網絡存活時間和公眾關注效能,削弱高質量和深層次討論的形成可能,最終致使重要議題被邊緣化。與此同時,激動的表達情緒則表現為認知的偏執。尤其當他們認為自己佔領了道德制高點時,任何理性的言說往往都會被其貶為缺乏道義。
導致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產生盲目網絡表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上看,部分公眾的思想鬆懈和認知不足是主要原因。他們沒有認真去分辨真偽、沒有能力去分辨真偽或者沒有考慮表達的影響等原因常常導致滿腔道德正義感未能升華為理性道德力量。從客觀上看,網絡環境的特殊性和監管措施的滯後性也為問題的出現提供了溫床。網絡賦權與傳播賦權讓公眾擁有了更加自由、便捷和充滿力量感的交流機會,但也常常由於匿名機制、監管缺乏、責任分擔和群體極化等原因讓部分公眾迷失自我。
價值升華
公眾網絡表達中的樸素道德正義是網絡正義的基礎,需要珍視但也需要升華,以克服其盲目,彰顯價值。樸素道德正義的升華需要緊緊圍繞問題表現和典型成因來內外協同、科學施策與綜合治理。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舉措。其一,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提升媒介素養主要是增強公眾的信息鑑別能力和理性表達意識,尤其是網絡表達中的公共精神和傳播意識。對於公眾來說,提升媒介素養有助於個體享受網絡紅利、縮減信息鴻溝和促進網絡交往。對於社會來講,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有助於擴大有益信息傳播力量,防止群體情緒偏離理性表達軌道和公眾道德激情滑落為網絡發洩。其二,強化道德教育工作。究其細節,樸素道德正義是道德良知、群體情感和經驗法則的統一體。上述三個要素似乎都體現為集合性概念,但實際上呈現顯著的個體認知差異,尤其是在細節上。道德教育的價值正在於此,即通過消除樸素道德正義的個體偏差,實現公眾道德認知向社會共識層次的躍遷。其三,完善網絡表達監管。秩序和自由不是網絡管理的兩個極端,而是網絡健康發展的車之兩輪。自由是網絡的活力之源,秩序是網絡的健康保障。當下的網絡表達監管主要需要通過創新監管技術、完善監管制度和提升監管能力等維度加以展開。
總之,公眾網絡表達中的樸素道德正義是網絡正義的寶貴資源,也是促進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要媒介。我們要珍惜公眾疾惡如仇的正義感、勇於批判的無畏性和樂於表達的實踐力。但也要看到,樸素道德正義與理性道德力量之間還或多或少存在距離,這種距離會導致樸素道德正義在網絡表達上的效能極化,以至於偏離方向,超過限度,導致主觀願望與行為結果的背離。所以,我們要在珍視樸素道德正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其與規則道德正義的溝通途徑,通過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強化道德教育工作和完善網絡監管等舉措來提升公眾的網絡表達力,實現樸素道德正義在網絡表達中的有的放矢與價值升華。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碎片化傳播生態下高校思想政治話語轉換與重塑研究」(17JDSZ1020)、江蘇高校哲社研究重點項目「碎片化傳播生態下傳播者主體道德提升研究」(2018SJZD1020)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3月5日第1879期 作者:閻國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