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表達中的樸素道德正義及其升華

2020-12-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樸素在哲學上被界定為日常、非反思、非系統化和非嚴密推理。樸素道德正義是人內心對道德正義直接簡單的推崇,是人們心靈的「善端」。樸素道德正義是社會正義的基本要件、良法善治的心理基礎、法治建設的道德根基和文明建設的基礎資源,需要培育、鼓勵和珍視。但在網絡表達中,樸素道德正義又是一塊璞玉,需要雕琢升華,方能更放異彩。

價值與局限 

樸素道德正義對於維護網絡表達秩序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可以通過對網絡表達中的道德失範行為給予迎頭痛擊,讓當事人感受到輿論壓力和道德威嚴。而且,這種激烈的批判還可以形成示範與威懾效應,震懾他人,讓他們重視和評估社會道德期許,充分考慮違背公序良俗的沉重代價,進而助推網絡文明和道德水平的提升。

樸素道德正義感彌足珍貴,需要珍視,但是也有局限。其效能的發揮在於道德良知、個體情感同客觀實際、制度規則的協調統一。缺乏對客觀實際的語境分析和問題把握,抽離了制度規則的含義界定和框架約束,道德正義往往就像一把極其鋒利但精度不高的手術刀,在體現威力的同時,極有可能會突破社會治理的必要限度,引發效能的不確定性。在公眾網絡表達中,網絡暴力和道德綁架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現。因此,樸素道德正義需要力求與規則道德正義的辯證統一。只有立足客觀場域,堅守表達精度和話語邊界,接受制度規則的指引,樸素道德正義才能體現網絡表達的理性,彰顯表達力量。反之,樸素道德正義不僅難以體現價值,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因為網絡會增加公眾道德正義焦慮感,提升樸素道德正義的觸發概率,放大樸素道德正義效能的不確定性,引發效能極化。

效能極化

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的典型表現為狂熱、極端或者非理性的網絡表達,具體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其一,草率式表達。目前,口無遮攔的發言、不加思索的評論以及漫不經心的點讚,很多透露著簡單、隨意甚至任性的網絡表達頻頻出現。其二,友情式聲援。源自內心同情或價值共識,部分公眾喜歡轉發、點讚或評論,以贏得關注、傳遞訴求或施加壓力。這種行為本也正常,是網絡道德動員的自然表現。但是,如果表達緣於「將事情鬧大」式的驅動邏輯,「誇大事實」式的社會動員,或者「不好意思不幫忙」式的情感綁架,則往往導致相關表達背離初衷或言不由衷。其三,體驗表達感。隨著網絡發展,公眾的自我表達效能感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公眾為了簡單追求表達感,不關心表達的內容和質量,甚至會通過輸出極端觀點吸引眼球。

在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情況下,部分公眾表現出強烈的表達欲望和激動的表達情緒,以至於影響公眾了解真相的進程。同時,大量劣質信息還會倦怠公眾閱讀和鑑別積極性,分散或牽引公眾注意力,導致他們失去關注熱情。這一問題影響甚重,如果太多個體盲目地輸出大量信息會破壞網絡交流的議程設定,降低重要議題的網絡存活時間和公眾關注效能,削弱高質量和深層次討論的形成可能,最終致使重要議題被邊緣化。與此同時,激動的表達情緒則表現為認知的偏執。尤其當他們認為自己佔領了道德制高點時,任何理性的言說往往都會被其貶為缺乏道義。

導致樸素道德正義效能極化,產生盲目網絡表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上看,部分公眾的思想鬆懈和認知不足是主要原因。他們沒有認真去分辨真偽、沒有能力去分辨真偽或者沒有考慮表達的影響等原因常常導致滿腔道德正義感未能升華為理性道德力量。從客觀上看,網絡環境的特殊性和監管措施的滯後性也為問題的出現提供了溫床。網絡賦權與傳播賦權讓公眾擁有了更加自由、便捷和充滿力量感的交流機會,但也常常由於匿名機制、監管缺乏、責任分擔和群體極化等原因讓部分公眾迷失自我。 

價值升華 

公眾網絡表達中的樸素道德正義是網絡正義的基礎,需要珍視但也需要升華,以克服其盲目,彰顯價值。樸素道德正義的升華需要緊緊圍繞問題表現和典型成因來內外協同、科學施策與綜合治理。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舉措。其一,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提升媒介素養主要是增強公眾的信息鑑別能力和理性表達意識,尤其是網絡表達中的公共精神和傳播意識。對於公眾來說,提升媒介素養有助於個體享受網絡紅利、縮減信息鴻溝和促進網絡交往。對於社會來講,提升公眾媒介素養有助於擴大有益信息傳播力量,防止群體情緒偏離理性表達軌道和公眾道德激情滑落為網絡發洩。其二,強化道德教育工作。究其細節,樸素道德正義是道德良知、群體情感和經驗法則的統一體。上述三個要素似乎都體現為集合性概念,但實際上呈現顯著的個體認知差異,尤其是在細節上。道德教育的價值正在於此,即通過消除樸素道德正義的個體偏差,實現公眾道德認知向社會共識層次的躍遷。其三,完善網絡表達監管。秩序和自由不是網絡管理的兩個極端,而是網絡健康發展的車之兩輪。自由是網絡的活力之源,秩序是網絡的健康保障。當下的網絡表達監管主要需要通過創新監管技術、完善監管制度和提升監管能力等維度加以展開。

總之,公眾網絡表達中的樸素道德正義是網絡正義的寶貴資源,也是促進網絡道德建設的重要媒介。我們要珍惜公眾疾惡如仇的正義感、勇於批判的無畏性和樂於表達的實踐力。但也要看到,樸素道德正義與理性道德力量之間還或多或少存在距離,這種距離會導致樸素道德正義在網絡表達上的效能極化,以至於偏離方向,超過限度,導致主觀願望與行為結果的背離。所以,我們要在珍視樸素道德正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其與規則道德正義的溝通途徑,通過提升公眾媒介素養、強化道德教育工作和完善網絡監管等舉措來提升公眾的網絡表達力,實現樸素道德正義在網絡表達中的有的放矢與價值升華。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碎片化傳播生態下高校思想政治話語轉換與重塑研究」(17JDSZ1020)、江蘇高校哲社研究重點項目「碎片化傳播生態下傳播者主體道德提升研究」(2018SJZD1020)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3月5日第1879期 作者:閻國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青蓮劍歌】「讓正義綻放出燦爛的美德」:再讀羅爾斯《正義論》
    他們洞察世界、追求真理、把握歷史、卓有創新,其思想學說和著述揭示了某一方面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人類不同階段智慧的升華和總結,曾直接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人們不可能割斷歷史,也不能拒絕文明的綿延。事實上,這些寶貴的精神遺產仍在影響著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主觀世界。羅爾斯就是這樣一位真誠地思考人類命運的偉大思想家。他以自己的《正義論》一書喚醒了人們對社會制度的道德和理性的思考。
  • 常見網絡表情符號及其表達的意思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網絡社交平凡,在和朋友網站聊天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很可愛的表情符,卻又不知道是啥意思,頓時感覺好尷尬啊。所以今天小編特意收集整理了一些經常用到的網絡表情符號,僅供參考哦。ο-_-)0)。
  • 樸素的炭筆素描肖像及其繪畫步驟
    繪畫教學中,木炭畫是素描的基本練習形式。素描是一種藝術創作的手法,以木炭結合炭筆樸素手法表現現實規律或藝術規律世界中的事物, 不同於鉛筆素描的嚴謹,木炭素描更輕鬆。表達思想、感情等等。素描,包羅萬象。【 國際藝術大觀 】樸素的炭筆素描肖像及其繪畫步驟
  • 《道德經正義》六:《道德經》教給你「守中」的法門
    演說這一章是闡述守中的法門,並「中」的功用。這「中」字的圈,就是猶如空谷之形。這圈上半邊就是天,下半邊就是地。凡天地並稱的天,是有陰陽對待的天。「中」字中間的一豎就是真神,此神人人皆有、本自具足,即是《中庸》上所謂「天命之謂性」的真性(真如本性)。
  • 日劇《legal high》:勝者即是正義?實為法律眼中的「正義」
    法律中的正義在第一季中,最明顯的兩方觀點便是古美門代表的「法律正義觀」和黛真知子律師(新垣結衣飾)的「樸素正義觀點」。現在我們分別說說這兩種觀點的區別:「法律正義觀」是什麼?現在網絡中很流行的一個詞叫「騎牆」,就是當事實沒有被全部發掘的時候,便不輕易下結論,保持中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的事實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掐頭去尾,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一個「真相」。所以人們隨著時代發展,認知世界的方式也在進步。
  • 張弛評《不正義的多重面孔》︱不幸還是不正義?
    甚至從道義上說,也不應該以「價值中立」的態度來看,那種認為在不幸和不正義之間存在著一成不變的區分的看法,本身不過是表達了一種對道德安穩感的渴求(第5頁),這同時也是現代人的一種自滿與自大。施克萊批評的正是這種尋求道德安穩、自滿自大的心態。她的文字直擊人的內心,衝破了自我營造並自以為穩固的道德根基。她讓我們看到,在災難面前,沒有人可以倖免,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 來稿|張玉環案中的冤獄、賠償、寬宥及其法治隱喻
    在這兩場生命悲劇之中,國家刑罰權和刑事司法制度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個案正義和體系正義的討論中,「道義論」的觀點主張必須對罪犯進行審判,其理由在於國家必須通過法律機制來匡扶被罪行擾亂的正義秩序。「後果論」的觀點主張罪犯必須對其自由意志之下的個人行為所產生的後果負責。
  • 變象達意,升華盆境
    這種藝術形象,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又不是現實生活的簡單重複,而是付諸製作者的意志的結果,是自然美、藝術美的高度結晶,即源於自然,高於自然,順乎自然而又巧奪自然之功,其間經歷了選擇、取捨、改造、提煉、概括、誇張、變形、對比、想像等過程,包含著製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反映了製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
  •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維護個人隱私 建立晴朗網絡環境
    一旦隨意披露和侵犯,導致當事人受到網絡暴力,加害人必須受到應有的懲處。 網民敢於爆料、勇於發聲,一方面體現了公眾維權意識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說明網際網路給了更多人表達訴求的可能。但是,頻繁出現的爆料翻車和網絡暴力一再提醒我們,輿論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網絡圍觀沒有問題,發表看法也無可厚非,擁有樸素的正義感更不該被苛責,但越過了道德和法律邊界,利用輿論傳播的便利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風點火,則是極為不可取的。
  • 正當防衛認定新規符合「樸素的正義觀」
    「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就是樸素正義觀,以此為法律依託,必將讓人們更加敬畏法律、尊重法律。  意見對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提出了十方面規則。十方面的規則處處體現了這一精神,可以說讓人不吝給予10次掌聲。比如,意見規定「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實行防衛。」那麼,為了把侵入他人住宅的人趕出門外,在緊急情況下採取的任何方式,都可以理解為正當防衛。
  • 以《教父》為出發點,分析電影中道德的藝術邊界
    電影最後,一代教父維託在與孫子嬉戲中死去。這讓我甚至開始討厭起電影導演,一個雙手沾滿了鮮血的劊子手,死在對手的槍下才是合乎正常的。這樣溫情的死法,簡直是道德和正義的噩夢。不過另一個聲音告訴我:常年位居各大電影榜前列,被譽為一代經典的《教父》,應該不會如我所理解這樣簡單。於是,我又看完了《教父2》。
  • 東方快評丨「陽臺上送別醫護」湖北人樸素真摯的情感表達
    東方快評丨「陽臺上送別醫護」湖北人樸素真摯的情感表達東方網 楊朝清2020年03月18日 13:22 不論是在機場送別,還是在陽臺送別,抑或交警揮手送別,武漢和湖北的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來表達對「最美逆行者」的感謝與敬意。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轉好,完成救助任務的各地馳援醫療隊即將分批離開。許多湖北人和這些醫護人員素未謀面,卻被他們的「不計報酬,不論生死」一次又一次地打動。臨別之際,湖北人、武漢人的灑淚相送,只是一種樸素、真摯的情感表達。
  • 論正義:什麼才是個人正義
    本文發布的目的是,使人曉得在生活中如何做事,才能使自己長壽、安康、快樂,使這一輩子,即使不能叱吒風雲,令人豔羨,也能使自保,不被人欺負。那就是,過正義的生活。什麼是正義呢?1.強權是正義嗎?也就是說,個人只要是擁有絕對超越他人的金錢、權勢、實力,那麼他就是正義的化身嗎?他的言行就是正義嗎?
  • 《正義簡史》:從社會正義到全球正義
    大多數社會正義理論都包含這樣一個觀點,即幾乎所有現代社會中聚集的財富和人們用來創造財富的高度發展的技能,都是只有依靠複雜的勞動分工才能獲得的社會產物,而非個人單獨生產的產物的簡單相加。主要的例外就是最早的特定形式下的社會正義概念,即包含在賞罰原則之內的概念。賞罰原則會失效就是因為沒有理解這個觀點及其含義。
  •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28章
    道德經原文及其譯文國際詩篇第28章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讀道德經,善中國心。知其雄守其雌使道德化為水匯入天下溪流,道德化為水匯入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 「淺談」海賊王中的正義與邪惡,海軍的正義是否名存實亡?
    1、「正義」與「邪惡」正義在倫理學中,正義是人們按一定道德標準所應當做的事,也是一種道德評價,即公正。而日本對於「正義」的理解說是與我們相同卻也有不同的地方,對於他們來說「各就其位」是很重要的,這點是比較類似柏拉圖所說的「按自己的等級做應當做的事」,如海賊王中的海兵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所貫徹的正義。
  • 《正義簡史》:社會正義概念是什麼?
    大多數社會正義理論都包含這樣一個觀點,即幾乎所有現代社會中聚集的財富和人們用來創造財富的高度發展的技能,都是只有依靠複雜的勞動分工才能獲得的社會產物,而非個人單獨生產的產物的簡單相加。主要的例外就是最早的特定形式下的社會正義概念,即包含在賞罰原則之內的概念。賞罰原則會失效就是因為沒有理解這個觀點及其含義。
  • 鄭爽,法律是道德的最低限度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1⃣️:鄭爽是個明星,是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她也因此(流量)帶來收入(如Prada代言費等),她有責任承擔自己對社會道德的影響。雖然違法了,但是在道德上,大家都給予理解。也許有一天我國安樂死合法化,也就是說,法律會變的。所以,當下不違法是否就是道德的正確呢?違法了,是否就是道德不正確呢?兩碼事。
  • 「網絡」天下事——年齡不代表你可以道德綁架
    事後,女生將這件事告訴了男朋友,男生也是個性情中人,聽後當即大怒,跑去質問男孩「為什麼誤開了門以後不把門關上?」這個時候另一個關鍵人物登場了——男孩的媽媽將男孩擋在身後,她怎麼可能意識不到孩子的錯誤,但卻並未讓男孩道歉並且覺得女生和男友小題大做。覺得一個大人沒必要這樣跟孩子斤斤計較。
  • 道德相對主義
    這幾天閱讀了羅翔老師的《圓圈正義》和《刑法學講義》兩本書,獲益匪淺,改變了一些我很久以來根深蒂固的看法。不過這本書裡也有一些看法,是我不甚苟同的。羅翔老師問了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正義嗎?羅翔老師給出的答案是有的,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正義」的感覺,因為有「不正義」,所以就一定有一個「正義」。就像世界上永遠畫不出完美的圓圈,可是圓圈在人們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