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我的床頭通常都有很多本書,至少三本以上吧。在閱讀中,當我讀不下去時,就換另一本調劑。
小說是斷不會有的,不能一口氣讀完的算不上好小說,就算艱難似《百年孤獨》,我也是囫圇吞棗,一氣呵成。至於想不起來的內容,反正書在呢,有空再翻唄。
倒是那些專業書籍,每每看得我喪氣,看的時候都懂,看完以後什麼都沒記住,只能放在床頭,晨昏請安,反覆翻看。
所謂閱歷,就是閱讀的經歷。閱歷我有,可是怎麼證明?讀過的書,還記得多少?我想這也是你和大多數的人關心的問題吧?
看了就忘,讀過記不住,那麼怎樣讀書才能有效率呢?
當然是以寫促讀最有效了。只有你能複述出書中的內容,還能理解貫通應用,這樣讀過的書才是最有用的。
讀書的方法千萬種,各有長短,也適應不同的人群。但毋庸置疑,讀完一本書能消化了的才最有效,這個標準就是你能用自已的話複述出來。
複述的過程是消化再生產的過程,其中就會帶上你自己的思想。把別人的知識吞下去,變成自己的再應用,這書才算是真正讀過了。
我決定為我看過的書寫書評,用輸出的方法倒逼自己輸入。可是怎麼寫呢?你一定也和我有一樣的疑問:要是這麼容易寫作,我還讀書幹嘛?
可是不讀書,你更寫不出了,你知道要寫什麼,怎麼寫?可不得先輸入再輸出!
問題又回到了讀書,讀了記不住怎麼辦?
就在這個時候,拯救我的天使出現了——奧野宣之,他說這簡單,記筆記呀!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做好一本筆記,牢記每本書的精華。
奧野宣之有「筆記本作者」之稱,大學新聞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受到歡迎。當然他最出彩的還是他的「一元筆記讀書法」,說起來這種讀書法很簡單,就是一邊讀書一邊記筆記,把所有的內容都寫在一本本子上。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沒有電腦的時候,筆記本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以前讀書時,老師也經常讓我們做摘抄,好詞好句,作文寫不出了,就去摘抄本上找找,抄上去的句子基本上都可以被畫上波浪紋。
奧野宣之的一元筆記讀書法,也是做筆記,不過,他比較講究,買什麼樣的筆記本,用什麼樣的筆記錄都有推薦。這大概類似於米芾老師的做法,用很貴的紙和筆,寫字的時候就會很珍惜,也會慎重很多,不至於瞎寫瞎畫,以後重讀時,還能有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