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大魚友飼養孔雀魚的過程中,應該或多或少會遇到孔雀魚母魚不容易懷孕的問題,那麼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呢?今天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來具體聊聊。造成孔雀魚母魚不懷孕的原因大體上可以分為先天原因和後天原因,我們分別來說。原因一:有些孔雀魚在幼魚期,就可以看出明顯的身體畸形,常見的就是魚體脊背彎曲,通常這種畸形的孔雀魚長大後,除了脊骨畸形外,還會有癟肚情況的發生,這種孔雀魚就沒有繁殖能力了,建議直接淘汰。原因二:母魚的雄化也是造成無法受孕的重要原因,有些孔雀魚母魚雄化表現比較明顯,具有很明顯的顏色改變、臀鰭形狀改變等等。但有一些特殊情況會造成孔雀魚母魚雄化的表現非常不明顯,判斷這種情況最直觀的判斷方式就是觀察母魚的胎斑,正常的孔雀魚母魚胎斑相當明顯,而雄化的母魚胎斑會非常小甚至沒有。這種母魚就基本不會受孕了。原因三:母魚臀鰭過於發達,造成公魚追魚困難。(這種情況常見於孔雀魚各種品種的緞帶、小C、大C、燕尾中,緞帶拉絲會很影響公魚交尾)原因一:公母比例不均,公魚過少、母魚過多。這種情況會造成公魚無目的的去與母魚交尾,因為母魚過多,會造成母魚受精不完全或根本無法受精,進而造成無法順利繁殖。原因二:公魚魚齡過大,魚尾過大,會造成公魚遊動困難,追逐母魚更是困難,這樣就無法使母魚順利受孕,這種情況也是廣大魚友飼養孔雀魚無法受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因三:營養不良也會造成孔雀魚無法受孕。有些魚友為了省事,經常給孔雀魚餵食一些極為便宜的飼料(有些是無品牌散裝的,還有一種是獨立包裝,1元一袋那種,魚市中很常見)長期的餵食這種劣質飼料,會造成孔雀魚營養不良,最終影響孔雀魚繁殖。原因四:長期暗室飼養,缺少光照。這種情況可能大家遇到的比較少,但也是存在的一種情況。孔雀魚在黑暗的環境中,會趴在缸底休息(其實就是睡覺),在黑暗環境下孔雀魚不會進行交尾,活躍度會明顯降低。所以孔雀魚長期處於這種黑暗環境下,就會造成公魚不追逐母魚,進而使母魚無法懷孕繁殖。方案一:要在魚缸中合理搭配公母比例,切忌公母比例差距過大,建議最起碼要保證2母1公的比例。方案二:如果自己飼養的孔雀魚魚齡過大,需要及時對公魚進行剪尾,以確保公魚的交尾成功率;如果魚友飼養的是大C孔雀魚,而且公魚剪尾後依舊追魚不理想,還需要把母魚的臀鰭緞帶和背鰭減掉,幫助公魚去順利交尾。(這種情況只適用於以繁殖為目的的魚友,因為大C母魚飄逸的緞帶和背鰭被剪掉後,就幾乎沒有什麼觀賞性了)方案三:合理搭配孔雀魚飼養,進行選擇活餌搭配高蛋白顆粒飼養,不要長期單一飼料餵養以及長期餵食劣質飼料。方案四:每日需保持足夠的光照時間,避免長時間暗室飼養。以上就是在飼養孔雀魚過程中,造成母魚不懷孕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希望可以對廣大魚友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如果大家覺得此公眾號對孔雀魚飼養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並推薦給其他魚友,感謝!
孔雀魚飼養公社——只講乾貨,不說廢話!
上面是我專門為魚友創建的微信號,有問題可以加我微信交流(PS:喜歡品系孔雀魚的魚友可以加好友溝通,我會不定期的出售一些品系孔雀魚,我也會不定期引進藍白大C的外血維繫基因,可以從你們手裡買種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