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蠟染
蠟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順蠟染,是貴州省安順市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5年04月0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安順蠟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貴州安順蠟染被譽為「東方第一染」,安順也被譽為「蠟染之鄉」。
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在浸染中,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染液便隨著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象冰花,象龜紋,類似瓷釉之「開片」,極具藝術效果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同樣的圖案的蠟畫布料,侵染之後,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展現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貴州安順#
安蠟染吸引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來安順考察
原標題: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到安考察 「天才媽媽」夢想工坊非遺手工藝
來源:安順日報 作者:劉現虹
12月24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到安順考察「天才媽媽」夢想工坊非遺手工藝,向西秀區蔡官鎮春暉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點困難婦女發放100個「母親郵包」。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一行來到西秀區楊婷婷蠟染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蔡官鎮梅家莊村生產車間和易地扶貧搬遷點春暉社區的「繡娘坊」,探訪非遺手工藝產品的生產過程,挖掘受助貧困婦女的案例故事,並與貧困婦女進行座談。
楊婷婷是省級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市級蠟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蠟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幫助貧困婦女實現「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帶動貧困婦女脫貧致富。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一行還為劉紅梅等困難家庭送去「母親郵包」。據悉,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今年以來共發放「母親郵包」200個,去年為鎮寧、關嶺、紫雲貧困母親發放1000個「母親郵包」。
貴州安順傳統蠟染工藝流程
處理
先將自產的布用草灰漂白洗淨,然後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狀塗抹於布的反面,待曬乾後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臺。
點蠟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裡,用火盆裡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繪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
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裡,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摺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去蠟
經過衝洗,然後用清水煮沸,煮去蠟質,經過漂洗後,布上就會顯出藍、白分明的花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