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律師】最高院以物抵債裁判觀點十則

2020-12-12 騰訊網

1.認定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時,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

案例要旨

認定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時,應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約定不明的,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在協議的履行問題上,債權人的選擇應受到必要限制,一般應先行使新債務履行請求權,但在新債務屆期不履行,致使以物抵債協議目的不能實現時,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履行舊債務。

案號:(2016)最高法民終484號

2.股東以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

案例要旨

股東實際出資大於應繳出資形成的資本溢價,性質上屬於公司的資本公積金,不構成股東對公司的借款,股東以此作為借款債權而與公司以物抵債的,構成變相抽逃出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的阻卻人民法院執行的條件,不發生標的物所有權變動的法律效力。

案號:(2013)民提字第226號

3.當事人協議直接以物抵債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的,該協議無效

案例要旨

當事人之間借款關係明確,債權人追索借款的權利應當依法予以保護。但當事人之間直接以物抵債,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利益,該直接以物抵債協議應當認定為無效。

案號:(2010)民抗字第25號

4.拍賣程序中標的物流拍後,法院超出合理期間作出以物抵債裁定,標的物市場價值發生較大變化的,當事人可申請撤銷以物抵債裁定

案例要旨

標的物的市場價值出現較大價值變化的時間發生於流拍和法院可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的合理期限之後,因不存在通過競價程序校驗標的物市場價值的可能,此時,再以最後一次拍賣時所定的保留價裁定以物抵債則會對被執行人顯失公平,故法院可裁定撤銷以物抵債裁定。

案號:(2016)最高法執監191號

5.申請執行人可以在第三次拍賣停止後,申請以第二次拍賣保留價以物抵債

案例要旨

現行法律並未明確規定以物抵債的截止時間,申請執行人在標的物拍賣流拍後何時申請以物抵債,並沒有嚴格規定必須在拍賣流拍後立即做出以物抵債的申請。

案號:(2014)執申字第239號

6.金錢給付債務中,因債權人拒絕接受以物抵債而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期間仍應計算遲延履行利息

案例要旨

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執行依據確定的金錢給付義務時,法院以債權人表示拒絕接受以物抵債且債務人確無其他財產可供執行為由,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該終本期間仍應計算遲延履行利息。

案號:(2014)執申字第19號

7.執行程序中法院對當事人以物抵債合意出具的裁定書損害第三人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撤銷

案例要旨

當事人協商以物抵債是一種私法行為,屬於執行和解的一種形式,人民法院應主動審查執行當事人抵債行為是否觸犯第三人權益,而不宜直接出具執行裁定予以確認,以防止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

案號:(2016)最高法執監85號

8.債務人不履行執行中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約定義務的,債權人可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案例要旨

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的以物抵債協議,其實質是新債清償協議。經債權人與債務人協商一致,由債務人負擔新的債務以替代原有債務,如新債務完成履行則舊債隨之消滅,如新債並未得到履行則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以物抵債和解協議中涉及的舊債並未消滅,債權人仍可申請恢復執行。

案號:(2015)執復字第30號

9.執行法院在發出以物抵債裁定書的同時發出結案通知書,當事人對以物抵債裁定書提出異議的,執行法院應予以審查

案例要旨

為充分救濟當事人權益,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執行法院應對當事人所提異議進行實質審查,執行法院無論啟動執行異議程序或者執行監督程序,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保護並無實質差別。

案號:(2017)最高法執監45號

10.當事人僅達成和解協議但未履行約定義務,債權人有權申請恢復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

案例要旨

當事人約定通過以物抵債形式償還債務,僅達成和解協議,尚不足以消滅原債權債務關係,債務人未按約定完成抵債物交付變更所有權的,債權人有權申請執行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

案號:(2015)執監字第38號

來源:民事法律參考

聲明: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

相關焦點

  • 最高法院:與「以物抵債」能否排除執行有關15個裁判觀點匯總(各類...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  在以物抵債的情形下,能否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複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的例外規定?當事人採用以物抵債消滅債權債務關係的,存在哪些風險,又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裁判要旨  以物抵債協議不同於房屋買賣合同,案外人不能依據以物抵債協議成立生效當然排除強制執行。
  • 最高法院:股權因流拍解除首封后,輪候法院能否直接以物抵債?價格...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裁判要旨法律與司法解釋中並未要求啟動評估、拍賣程序的法院與裁定以物抵債的法院必須是同一法院。首封法院裁定解除對股權的查封後,輪候查封生效,輪候法院有權不經評估拍賣程序而在合理期間內直接裁定以案涉股權抵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權。
  • 最高法院:10條以物抵債的最新裁判規則(附典型案例)|民商事裁判規則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轉自:民商事裁判規則特別提示:凡本號註明「來源」或「轉自」的作品均轉載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1.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案例要旨認定債務清償期屆滿後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性質時,應以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為基本原則,約定不明的,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
  • 最高法院:關於「以物抵債」的10個裁判要點
    ,約定不明的,一般應認定以物抵債協議為諾成性的新債清償協議。但當事人之間直接以物抵債,損害了其他債權人的利益,該直接以物抵債協議應當認定為無效。,此時,再以最後一次拍賣時所定的保留價裁定以物抵債則會對被執行人顯失公平,故法院可裁定撤銷以物抵債裁定。
  • 以物抵債的性質認定和實務處理
    目前,除江蘇高院的審理紀要外,涉及以物抵債的司法規範性文件主要有: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4條規定,當事人以籤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後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係審理,並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求。
  • 最高法:不經拍賣、變賣程序直接裁定以物抵債的法定要件(附詳細說明)
    執行程序中以物抵債制度來源於法發[1992]22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1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十九條、第二十七條和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分別包含兩種情形:直接裁定以物抵債和經拍賣流拍後、裁定流拍財產以物抵債。
  • 《執言法語》:能否夠將流拍的標的物裁定給部分債權人以物抵債?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債務」,案件勝訴本不易、執行更是難上難;為此,上海君瀾(鄭州)律師事務所吳傳亮律師團隊整理了過往執行案例和經驗,匯為《執言法語》供大家研討:爭議焦點:法院是否能夠將流拍的標的物裁定給部分債權人以物抵債?
  • 「以房抵債」操作指引 注意8個法律要點
    以物抵債協議不同於房屋買賣合同,案外人不能依據以物抵債協議成立生效當然排除強制執行。如果以物抵債協議已經實際履行,抵債物的權屬已發生變動,受領人有權主張排除對抵債物的強制執行。否則,將不能對抗強制執行。
  • 欠錢不還「以物抵債」,法院支持嗎?
    債務人到期無法償還債務時,會常有以物抵債的情形,此時雙方籤訂的協議即以物抵債協議。那麼,欠錢不還「以物抵債」,法院支持嗎?網友諮詢:欠錢不還「以物抵債」,法院支持嗎?江蘇港人律師事務所『姚建成律師解答:近年來,債權人與債務人通過以物抵債協議或物權轉讓協議解決債權債務糾紛較為普遍。雙方當事人所籤訂的以物抵債協議的效力,在性質上是屬於債權的擔保、附條件民事法律行為或是一種新型合同關係。
  • 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後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清償債務的是否有效?
    實踐中,一部分債務人在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的當日,並不能完成與管理人的交接工作,進而使得一部分債權人在未交接之前向個別債權人進行清償,其中也包括通過以物抵債的行為進行清償的行為。本文將通過案例揭示,在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後,即使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清償債務也是無效的。
  • 判決書:海南高院原副院長張家慧案37名行賄者,近半為律師
    受訪者提供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張家慧涉嫌受賄、行政枉法裁判、詐騙案已於12月4日落槌宣判,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檢方指控的三項罪名成立,這名昔日「最富法官」一審獲刑十八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百萬元。
  • 建設工程糾紛中以物抵債約定的效力
    2020-02-25 10:24 來源: 澎湃新聞 V Guo 安家才能樂業,房子可以說是人們最重要的財富之一。以房抵債的情形在生活裡並不少見,但許多人對它還不怎麼了解,不知道以房抵債隱藏著不少的風險,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坑裡。以房抵債是建設工程業務中常見的工程款結算方式。在發生糾紛時,以物抵債協議雙方往往就以物抵債協議的效力及是否產生抵扣工程款的法律後果產生爭議。該爭議的影響甚至延伸至債權人將抵債之物再次轉讓的情形。
  • 如何區分讓與擔保和以物抵債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讓與擔保與以物抵債雖然在外觀上均存在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約定,但二者的區別在於:一、讓與擔保的意思表示一般成立於債務到期之前;而以物抵債的意思表示一般成立於債務到期之時或之後。二、當事人設立讓與擔保的,並未有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意思表示,而僅有為借貸合同設立擔保的意思表示;而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協議的,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於債務到期後如何清算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即雙方在籤訂買賣合同時就已達成通過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終止前債權債務關係的合意。
  • 以物抵債但未完成權屬變更登記的,不能排除執行
    雖然以物抵債的債權人實際佔有使用案涉房屋,但不能據此已經取得案涉房屋所有權。2.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以物抵債協議,不能體現雙方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只是債務人履行債務的變通方式,不必然地引起房屋權屬的變動。且訟爭房屋並未完成權屬登記的變更手續,債權人只有債權請求權,而非物權。
  • 流拍後以物抵債,助企快速復工復產
    流拍後以物抵債,助企快速復工復產 2020-03-06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 | 法院不得依據和解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
    以物抵債表現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不經拍賣變賣程序的雙方合意抵債,一種是拍賣流拍或變賣不成時的抵債。那麼不經過法院評估拍賣程序,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法院能否直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呢?由於馬某短時間內無法回到尼勒克縣,不能配合王某辦理車輛過戶手續,王某要求法院依據該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他持以物抵債裁定去車管所辦理車輛過戶。那麼王某的要求是否有法律依據呢?法院能否依據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直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呢?答案是不能!
  • 【執行那些事】法院不得依據和解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
    以物抵債表現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不經拍賣變賣程序的雙方合意抵債,一種是拍賣流拍或變賣不成時的抵債。那麼不經過法院評估拍賣程序,雙方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法院能否直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呢?法院能否依據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直接作出以物抵債裁定呢?答案是不能!對於執行和解出現的法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和解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規定:「當事人達成以物抵債執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據該協議作出以物抵債裁定」。
  • 張家慧判決書裡的秘密:省高院副院長的斂財、判案潛規則
    其中,宋長清與張明安相似,曾擔任張家慧請託案件的承辦法官,照張家慧的意思做出了有利於請託方的裁判;王兵經常與張家慧夫婦打麻將、吃飯,在一起請託、行賄案件中,其還以掮客身份收受了400萬元好處費,其中200萬元用於向張家慧行賄,自己得利200萬元。哪些律師曾向張家慧行賄?
  • 【江淮風暴】靈璧法院:以物抵債巧執行 執行難案終執結
    【江淮風暴】靈璧法院:以物抵債巧執行 執行難案終執結 2020-08-0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