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這些火爆的無糖飲料真的是「0糖」嗎?這個真相有點扎心…

2020-12-23 騰訊網

炎炎夏日,高溫不斷

沒有一瓶飲品在手

如何能行走於烈日之下?

打開購物App,或走進便利店

貨架上的C位留給了

包裝五顏六色的「無糖」飲品們

它們深得時下消費者們的喜愛

甚至不少人視其為健康飲品

原因無非兩點

一是「無糖」,二是口感不差

顯然,前者具有最大的誘惑

畢竟口感不差的飲品多了去

但」無糖「是否含糖量為0?

「無糖」是否與健康劃等號呢?

根據廣州日報報導:他們的測評小組,隨機從便利店裡買了11款處於C位的無糖飲品,送到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進行化驗,檢測每款飲品的總糖含量。

這11款無糖飲品分別是元氣森林白桃味蘇打氣泡水、東方樹葉烏龍茶、零度可口可樂、王子海藻蘇打水、屈臣氏鹽味蘇打汽水、無糖雪碧、怡泉桃汁蘇打水、維他巖香烏龍茶、喜小茶葡萄綠妍茶風味汽水、三得利烏龍茶、茶裹王臺式烏龍茶

可以看到,在所有這些飲品中,除了東方樹葉烏龍茶之外,其他飲品正面包裝上都標註了「無糖」或者「0糖」,有的飲品(包括東方樹葉烏龍茶)還標註了「0千焦」/0卡路裡」/「0脂」

本次檢測採用國家標準GB 5009.8-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的測定》第二法,對樣品的總糖進行檢測。

食品中的總糖通常是指食品中還原糖和經水解為還原性單糖的糖含量。該檢測以還原糖的測定方法為基礎,將食品中的非還原性雙糖,水解成還原性單糖,測出以轉化糖計的總糖量。

檢測發現,所有的樣品總糖量都不是0!

報告顯示,喜小茶葡萄綠妍茶風味汽水的總糖含量最高,為0.31 g/100mL,其餘10個樣品的總糖含量均為小於0.24 g/100mL,總體來看,各送檢產品之間的「總糖」含量差異不大。

原以為不攝入糖

但最終還是難逃一」糖「?

難道我們都被忽悠了嗎?

那倒也不是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規定:

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於0.5克,糖含量可以標註為「0」,可聲稱食品「無糖」或者「不含糖」。

「無能量」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能量不高於17千焦。

「無或不含脂肪」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脂肪含量不高於0.5克。

也就是說,送檢的11個樣品,雖然都並非絕對意義的「零糖」,但是總糖含量均低於0.5 g/100mL,按規定,可自稱「無糖」或者「0糖」食品。

還有兩個關鍵問題:

1、既然糖含量這麼低,那麼「甜」味從哪來?

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曉珍說,普通市民日常所說的糖,一般指白砂糖、紅糖、冰糖等食糖。

廣義來說,糖類可以指各種能夠在人體中轉變成為葡萄糖的食品成分,這些糖類有些是有甜味的,有些是無甜味的,比如麥芽糖、葡萄糖、果糖、澱粉等,也可以稱為「糖類物質」。

市面上的無糖食品一般指不含有蔗糖和來自於澱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麥芽糖、果糖、澱粉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但不少產品含有糖替代品,也就是常說的代糖或甜味劑,如赤蘚糖醇、三氯蔗糖、蔗糖素、安賽蜜、阿斯巴甜、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鈉等都屬於甜味劑。「無糖產品的甜味主要是來源是這些甜味劑。」

代糖的種類很多,根據產生能量與否,一般可分為可提供能量的甜味劑及不提供能量的甜味劑兩大類。

可提供能量的甜味劑包括木糖醇、甘露醇、山梨醇;不提供能量的甜味劑包括天然的甜菊糖,以及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甜蜜素、蔗糖素、糖精鈉等。

2、無糖飲品就真的有利於健康嗎?

糖是我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類營養物質,可以給我們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但長期高糖飲食,也會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需要控制體重的消費者,更是把糖當作瘦身的大敵。也正因如此,無糖食品應運而生。

陳曉珍說,檢測指標「總糖」可以幫助消費者清楚了解到產品的實際含糖量,對於一些嚴格控制能量攝入量的消費者或者糖尿病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含糖量越高的食物其對能量的貢獻值也越高,另外飲食中的糖是齲齒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過多攝入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增加超重、肥胖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風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9)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g。

質檢專家消費建議:學會看配料表

陳曉珍特別提醒,選購相關產品時不僅要看其是否標註「無糖食品」字樣,還要看配料表!

她建議,消費者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了解產品,一看配料表,從配料表來了解購買的產品是否有添加糖類(如白砂糖、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果葡糖漿等)或產品是否添加了甜味劑(如赤蘚糖醇、三氯蔗糖、蔗糖素、安賽蜜、阿斯巴甜、甜菊糖、甜蜜素、糖精鈉等)。了解產品的甜味來源,選用符合個人喜好的產品;

二看營養成分表,了解產品的糖含量,以便對自我飲食作出調整。她也建議生產企業添加甜味劑時,除了要符合相關標準規定的範圍和使用量要求外,還可以在滿足產品口感需求的前提下儘量減少甜味劑的使用量。

營養專家提醒:人工合成代糖未必有利身體健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醫師曾婷表示,包裝食品的標籤上的碳水化合物是包含食物本身的糖和人工添加糖,飲料的主要成分是水,本身是不含糖,所以碳水化合物數值越高,說明添加的糖就越高。

「用代糖來替代蔗糖,能帶來口感上的愉悅。但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曾婷說,代糖的來源有三種,一種是天然代糖,從植物中提取的,比如羅漢果糖和甜葉菊糖;一種是部分天然存在,部分人工合成,比如木糖醇等;一種是純人工合成,比如安賽蜜、阿斯巴甜。

純人工合成的代糖的甜度濃度很高,但是升血糖指數很低,甚至不影響血糖波動。但是,「許多研究表明,尤其是人工合成的代糖有一定危害,會讓大腦對甜度的適應性更高,對甜度要求更高,導致吃更多的高熱量食物,不利於身體健康與減肥。

攝入較多代糖會破壞腸道菌群,例如木糖醇,部分人吃多了會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不少文獻表明,吃無糖食品也同樣會影響胰島素和激素分泌,最新研究表明,無糖飲料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凡事要適量

吃東西更是如此

不要看到標榜「無糖」

就把飲料當水喝

嫁了個生活白痴

喪偶式育兒腦殼疼!

相關焦點

  • 0糖、0脂、0卡的無糖飲料火爆背後,真相沒那麼簡單……
    似乎在一夜之間,無糖飲料的概念迅速風靡。人手一瓶0糖、0脂、0卡的無糖氣泡水,成了潮人標配!這些口感不差、跟喝涼白開一樣的飲料,飲用者們幾乎沒啥心理負擔。事實真的如此嗎?無糖飲料是否真的無糖?依靠無糖食品減肥可取嗎?今天,兜兒姐邀請海口市人民醫院營養科醫生徐超,跟大家好好聊一聊。
  • 無糖飲料受熱捧!「0糖0脂0卡」真的靠譜嗎?看到真相後
    在超市裡,飲料琳琅滿目,從酸奶到果汁,從碳酸飲料到蘇打水,總能在其中發現「無糖」二字。記者:「知道市面上有一些無糖飲料嗎?喝過嗎?」市民:「知道的,就喝過一個無糖可樂。」市民:「這段時間在減肥減脂,無糖的還挺喜歡。」
  • 好喝不胖的無糖飲料 真的「0糖0脂肪」嗎
    原標題:好喝不胖的無糖飲料 真的「0糖0脂肪」嗎   近年來,無糖飲料成了越來越多追求健康人士的新選擇。
  • 「0糖」不等於可減肥 這些無糖飲料你喝過嗎?
    「無糖」或「低糖」飲料層出不窮近年來,國內逐漸流行無糖概念,市面上無糖汽水、低糖茶飲等飲料層出不窮。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無糖」便已在歐美地區興起。具體茶飲方面,康師傅無糖茉莉花茶在貨架上僅剩4瓶,可見其暢銷程度,盒裝維他檸檬茶也在新包裝上註明了「低糖」。怡寶在做包裝水的同時,今年推出全新升級的魔力系列運動飲料,記者注意到,怡寶魔力電解質同樣在包裝上標註了「低糖」。此外,有部分飲料還在包裝上註明「0糖、0脂肪、0卡路裡」。
  • 無糖飲料真的是0卡路裡0熱量,喝多不長胖?真相是……
    雖然夏天已經結束,但是人們減肥的心依然存在,減肥不僅是為了美麗,更重要是健康!喜歡甜食的人都「衝」向了無糖食品,當在貨架上看到「無糖飲料」「0卡路裡0熱量」,是不是聽到了心動的聲音?浙江省人民醫院營養科主任葉颯表示,無糖飲料和0卡路裡0熱量之間並不能劃等號。無糖飲料真的是0卡路裡0熱量?我們平時吃的甜品都是加了添加糖的,比如蔗糖、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等等。它們的熱量高,1克就能產生4千卡的熱量。
  • 無糖飲料,真相沒那麼簡單……
    無糖飲料,真相沒那麼簡單……今年以來,某些飲料是真的火了!!!下面這幾款,不說名字大家也眼熟吧圖片似乎在一夜之間,無糖飲料的概念迅速風靡。人手一瓶0糖、0脂、0卡的無糖氣泡水,成了潮人標配!這些口感不差、跟喝涼白開一樣的飲料,飲用者們幾乎沒啥心理負擔。事實真的如此嗎?無糖飲料是否真的無糖?依靠無糖食品減肥可取嗎?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一聊關於無糖飲料那些事。
  • 「0糖0卡」的代價是什麼?12款無糖飲料實測
    夏天和冷飲最配了,這個夏天以元氣森林、零度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無糖零熱量飲品受到消費者追捧。無糖零熱量飲料真的這麼健康嗎?記者對市場上的無糖飲料作了一次調研。可口可樂的「零度可樂」和百事可樂的「黑罐無糖可樂」混合添加阿斯巴甜、安賽蜜、蔗糖素三種人造代糖。娃哈哈的「ph9.0蘇打水飲品」、依能的「無糖無氣弱鹼蘇打水」使用安賽蜜,屈臣氏「鹽味蘇打水」添加了蔗糖素。
  • 無糖飲料真的「0糖」嗎?真相來了
    可讓熱衷於控糖的消費者疑惑的是:無糖飲料裡,這特別的"甜味"到底是什麼?吃了這些"甜",會對身體有影響嗎?在一些"無糖"飲料營養成分表上可以找到答案:這些糖來自於甜味劑,比如說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赤蘚糖醇"……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李偉表示,代糖的甜度比正常的蔗糖的甜度高很多,基本上在200倍或者500倍左右,使用很少的量就可以達到很高的甜度。
  • 市面上無糖無脂的飲料不一定健康!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出現了很多營養過剩,超重的人,比如跟我一樣比較胖的人,所以在選擇食物和一些飲料上,都會特意去選一些低糖低脂肪,或者無糖無脂肪的,比如一些無糖可樂,茶水,蘇打水等等,這些無糖無脂肪的飲料真的健康無害嗎,能經常喝嗎?前幾天中央電視臺也報導了,無糖無脂肪飲料的一些知識,今天簡單說一下!一 什麼是無糖無脂肪飲料?
  • 0糖0卡0脂?無糖飲料被央視揭秘!不但含糖,而且危害更大
    隨著各種健康科普逐漸普及,大家已經了解到含糖飲料的危害,而今年正好撞上疫情,閒在家裡的人們紛紛開始研究如何減肥,於是,無糖飲料火了。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打著減肥和健康的名號,甚至寫出了0糖0卡0脂的宣傳語,聲稱自己的產品是不含糖的,熱量也很低,喝了不會發胖,是健康的飲品。
  • 11款「無糖」飲料沒有一款「0糖」 - 新晚報數字報
    打開手機購物App或走進便利店,貨架上的C位留給了包裝五顏六色的「無糖」飲品,甚至不少人視其為健康飲品。號稱「無糖」的飲料是否含糖量為0?「無糖」是否與健康劃等號呢?記者隨機從便利店買了11款「無糖」飲品,送到廣州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進行化驗,檢測每款飲品的總糖含量。
  • 「無糖飲料」真的不含糖嗎?
    近日,記者走訪西峰城區各大超市,發現超市貨架上擺放著各種「無糖飲料」,有些「無糖飲料」甚至還有不同口味,這些貨架前有不少消費者駐足採購,李依依就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歡喝飲料,尤其是奶茶,前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要喝一杯,一段時間後胖了好多,而且還長了很多痘痘。
  • 「無糖飲料」真的0熱量嗎?減肥可以隨便喝?能給孩子喝嗎?
    所以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控制孩子對於可樂等糖飲料的飲用量。減肥期間也不敢放開了喝含糖的飲料。 那綠茶、紅茶、烏龍茶、咖啡、健怡可樂、零卡雪碧、XX森林.....「無糖」飲料可以放心喝了嗎?
  • 無糖飲料≠0糖0 能量!它被追捧的背後,是一場騙局嗎?
    這幾年無糖飲料火了起來,它有甜味,讓人有喝甜飲料的辛福感,卻號稱「0糖、0卡、0脂」,沒有能量負擔,還能減肥…… 無糖飲料真的這麼美好嗎?它到底是救星還是騙局呢? 無糖飲料用甜味劑代替了白砂糖或蔗糖等,能量和糖的確少。
  • 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
    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零卡路裡的汽水,零度可樂,無糖果汁等。超市滿架,直播帶貨,無糖飲料迅速在我們的生活中活躍了起來,可是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對人體沒有負擔嗎?      1.無蔗糖飲料真的沒有糖嗎?      超市現在很多無蔗糖果汁,口感比起普通果汁,並沒有太大區別,有著「無蔗糖」的噱頭,人們往往更願意購買,無蔗糖就是真的沒有糖嗎?
  • 「0糖0脂」飲料熱賣 專家提醒:無糖≠不長胖
    「0糖0脂」飲料熱賣,真的「好喝不長胖」?迎合健康需求,新老玩家紛紛入局無糖、低糖飲料市場 專家提醒:無糖≠不長胖7月7日,一位消費者正在選購「0糖」飲料。記者 黃亞蘋 攝伴隨著年輕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既要好喝過癮、又得健康不胖」的新需求正催生出一批主打低糖、0卡路裡的飲料進入市場,同時吸引一批飲品市場老玩家入局。然而,你是否懷疑過,以「0糖0脂0卡」為賣點的無糖飲料,喝起來真的不長胖嗎?
  • 無糖飲料0熱量就可以暢飲了嗎?
    但是對於想要減肥的人、愛美的小仙女來說,又不想在各類「肥宅快樂水」中攝入過多的糖分和熱量,於是轉而寵愛「無糖飲料」。那麼,無糖飲料真的更健康嗎?NO!真相其實是,無糖飲料在減肥方面並沒有更好的效果。根據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食品標籤標註「無」的要求和條件,無糖:每100ml(飲料)含糖分不高於0.5g,零熱量:每100ml(飲料)含熱量不超過17千焦,換句話就是,無糖飲料裡有糖!0熱量飲料裡有熱量!
  • 無糖飲料為什么喝起來那麼甜?被追捧的無糖是一場騙局嗎?
    夏天最初是被甜甜的西瓜與冰棍填滿的,如今卻被無糖和減糖飲料支配著。前兩年,有媒體報導網紅奶茶店宣稱的無糖奶茶,實則含糖而且糖分不少,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那最近大熱的無糖飲料,也是一場商家的騙局嗎?01無糖飲料火爆全網這個夏天,無糖飲料火了。
  • 知俏:0熱量食物是否真的吃不胖?揭秘「無糖」食品的真相!
    近幾年,隨著抗氧化抗衰老的概念逐漸普及,市面上一些號稱能減少熱量積蓄、阻斷碳水的抗糖丸,還有代糖產品也開始層出不窮,花樣繁多,例如某無糖可樂、無糖酸奶等,那麼這些產品真的完全不含糖
  • 年輕人青睞的「無糖」「代糖」,真的更健康嗎?
    對比了包裝背面的熱量表後,最終這隻手取走了標註著「無糖」的飲料。這個夏天,「無糖」「代糖」「0熱量」成為影響年輕人選購食品時的關鍵詞,市面上出現了以此為招牌的飲料、酸奶、零食等各類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了遠超以往的更多選擇。在科學觀念普及的影響下,不少人認識到過多食用糖的危害,比如會導致肥胖、衰老等,無糖產品精準地捕獲了年輕人既想健康又捨不得美味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