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是滋陰養顏的佳品,古代很多婦女就用它來保養容顏,古代中醫也認為它是滋養身體的上品中藥。
在唐代,有一個宮女對皇宮生活感到十分厭煩,所以一直伺機逃出皇宮。終於有一天,她有機會出宮,偷跑到一個深山老林中。但是在深山中,沒有食物可以充飢,她便採一種植物的根莖為食物。時間長了,她發現自己身體輕盈,皮膚也變得比以前有光澤了。
有一天,這位宮女遇到了一位來深山打獵的獵人,他們一見傾心,便結為夫妻,在深山裡生兒育女,一直到60多歲,才和丈夫子女回到老家。家裡的父老鄉親看到她都覺得十分奇怪,因為她依然是幾十年前進宮的模樣。她回想自自在深山的遭遇時,想到了正是因為食用了那種植物的根莖,所以自己的容顏才會保持得如此之好,而這種植物的根莖恰恰就是玉竹。
玉竹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萎蕤。因其草木之葉下垂,像古時官冠纓下垂有威儀,故稱為葳蕤。玉竹味甘、性微寒。歸肺、胃經。《名醫別錄》釋名玉竹,以表示根莖形狀。
玉竹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乾燥根莖,以黃白色、光澤柔潤、肉肥、條長的新鮮玉竹的效果最佳。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青海、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蘇、臺灣等地。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常用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內熱消渴。朱肱《南陽活人書》治風溫自汗身重,語言難出,用萎蕤湯以之為君藥。
予每用治虛勞寒熱、痁瘧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參、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於去風熱溼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闡者也。」又《木草綱目》中說:「主風溫自汗灼熱及勞瘧寒熱,脾胃虛乏。」玉竹有生津養胃、潤腸滋陰的功效,可以治療胃脘隱痛、食欲不振、咽幹口渴、陰虛肺燥、乾咳痰稠等症狀。玉竹屬滋陰養氣補血之品,古人稱玉竹平補而潤,兼有除風熱之功,故能駐顏潤膚,祛病延年。
玉竹補而不膩,不寒不燥,故有"補益五臟,滋養氣血,平補而潤,兼除風熱"之功,常服玉竹可抗衰老,延年益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