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蓋碗器型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適合泡茶,不燙手?看這四點

2020-12-17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

這是一句人生箴言,普世通用。

今天要寫到這篇蓋碗器型選擇時,忽然想起這一句,覺得它很適用。

選蓋碗往高度看,器物佐使,實用為上;

選蓋碗往平處看,瓷本脆弱,穩當為上;

選蓋碗往寬度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往簡單說,選到一個趁手好用蓋碗,實實在在才是真。

之前去朋友地創意園,他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新收的茶具——粉彩的三才蓋碗。

圖案的樣式是萬花主題,花團錦簇,亂花漸欲迷人眼。

同時為了契合圖案的風格,特意在蓋與碗的沿邊都做成了花瓣形狀,屬於葵口形的蓋碗。

不得不說,這一番設計的巧思確實有趣,意在看得見花,摸得著花。

不過這花口設計的碗沿,倒出茶湯時能順暢嗎?

朋友說他試用過幾回泡茶,確實有影響,出湯時比較燙手。

為避免泡茶時不小心將這珍貴的彩繪蓋碗失手打翻弄碎,朋友將它裝進錦盒裡,束之高閣。

平時泡茶基本不會動用,只有閒暇時才會打開來欣賞和把玩。

認真說起來,蓋碗的器型五花八門。

其中到底什麼樣的才適合泡茶,不容易燙手。

選到一個實用品而非工藝擺設品的蓋碗,還真是不簡單。

《2》

第一,看容量

實用的泡茶蓋碗,容量要標準。

標準容量的蓋碗介於100-110毫升,不大不小,容量剛好。

日常泡茶時,不論是一人喝茶,還是三兩好友同飲,都非常的方便。

從茶水比例搭配看,用這樣的標準蓋碗泡茶,白茶放5克,紅茶放5克,巖茶放8克,生普放8克。

按比例搭配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喝茶口味。

並且從使用過程看,容量適中的蓋碗,用起來更趁手。

不易因拿不穩,從而燙到手。

不過除了標準蓋碗外,市面上的蓋碗,大小不一。

容量小巧的不過70-90毫升,直徑和常見的馬克杯相似。

適合一人泡茶,每次泡茶可以少放一些,更省茶葉不易浪費。

而多人喝茶時,小蓋碗一次性能泡出來的茶湯數量有限,不夠分湯,並不適用。

另外對手掌寬,手指長的朋友來說,小蓋碗拿起來可大趁手,略侷促。

至於容量大的蓋碗,從160毫升,到180毫升,200毫升,以及年代劇裡的超大型蓋碗,琳琅滿目。

不過這種容量偏大的蓋碗,並非每個人都能hold住。

1.需要手指長的人,才能順暢拿起大蓋碗的碗沿;

2.大蓋碗泡茶,注水後手感偏重。

要是腕勁不足的人,容易因拿不穩,而失手將其摔碎,燙到手。

3.大蓋碗泡茶,容量大,注水多,投茶量要跟上。

否則泡出來的茶湯,滋味會偏淡。

4.年代劇裡常見的大蓋碗,大多數用於喝茶。

將綠茶、茉莉花茶等放進去,再注入熱水,稍微等一會,用蓋子將茶葉撥至一旁,直接飲用。

而並非是福建,廣東一帶常見的功夫茶泡法,蓋碗用於泡茶,逐次衝泡出湯,慢慢感受一泡好茶的香氣滋味變化。

《3》

第二,看碗沿

實用性的蓋碗,碗沿不宜花哨。

出湯順暢,能夠防燙隔熱為好。

1.防燙手的蓋碗,碗沿要略寬。

蓋碗泡茶時,往蓋碗內注入熱水後,沸水的熱量會不斷往四周擴散。

合上蓋子後,熱量更是源源不斷的順著碗壁,爬升到碗沿。

到最後,等到大量熱量積聚在蓋碗的邊沿,才能順利散熱。

而這時,如果你買到手的蓋碗,碗口像飯碗那般,沒有碗沿。

那麼直接用手去抓蓋碗,會像火中取慄那樣,要面對一個燙手山芋,不論如何,都會燙到手。

而碗沿略寬的蓋碗,當你的拇指、中指放在碗沿上。

在拿起蓋碗時,可以隔開碗壁的熱量,避免燙紅燙痛了手。

2.蓋碗的碗沿,出湯要順暢。

碗沿的存在對蓋碗而言,除了防燙,還能確保順利出湯。

如果是像日式茶具裡常見的無沿蓋碗,那麼它像是座沒有屋簷的房子,構造怪異。

對長年泡在功夫茶裡的福建人來說,一看到這樣的蓋碗,就知道它肯定會燙手。

另外蓋碗無沿,倒茶出湯時壓根不順暢。

滾燙的茶湯會順著碗壁而下,出湯姿勢不優雅,並且茶湯還不好瀝乾。

總之,無沿蓋碗的實用性不高,器型設計並非是用來泡茶,而像觀賞品。

此外碗沿的設計,不能華而不實。

花瓣形,葵口形,波浪形的碗沿,在兼顧美觀的同時,不能影響茶湯的倒出。

適合泡茶的蓋碗,碗沿略微有弧度的外翻,即可完美勝任。

《4》

第三,看碗身

蓋碗的碗身,像是花瓶的造型,一眼分明。

1.標準器型的蓋碗,設計為「倒鐘形」。

對於這樣的碗,可以形象地將其稱為「大肚子形」。

寬底,大肚的蓋碗,好處不少。

一來它可以實現兼容並蓄,不論是梗葉蓬鬆的白茶壽眉,還是條索粗壯的老叢水仙,都能包容。

二來它的底盤大,擺放比較穩,不容易倒。

三來倒鐘形的蓋碗,口比較大,倒出茶湯更為順暢。

底部的湯水不易出現殘留,瀝不乾淨的問題。

2.細高形的蓋碗。

從外在顏值看,細高形的蓋碗,像是美麗的天鵝。

底足略高,碗身是細高形。

像是高挑的模特般,身材輕盈,並不臃腫。

不過在用這樣的蓋碗泡茶時,有不少細節要留意。

一來,細高形,底部容易不穩。

日常使用時,要留意輕拿輕放。

二來,細高形的蓋碗,縱深長。

對泡茶技巧掌握尚未熟練的新手來說,用這樣的蓋碗比較考驗泡茶技術。

最底部的茶湯,容易有瀝乾的問題。

3.矮寬扁形

這種造型的蓋碗,模樣比較古樸、復古。

但使用起來時,也有不少地方需要留意。

一來注水不能注太滿,到將近碗沿的位置即可。

二來對手指不夠長的人,這類偏寬的,碗口直徑長的蓋碗,並不適用。

《5》

第四,看蓋子

蓋碗,又稱三才碗。

有蓋,有碗,有底託。

三者合一,才能組成完整的三才碗。

不過對日常習慣用茶臺泡茶,經常泡功夫茶的朋友來說,在擁有了茶盤後,蓋碗的底託往往是可要,可不要。

所以在挑蓋碗時,蓋和碗的挑選才是重點。

蓋碗的蓋子上方,往往設計有一處凸起的點,稱之為蓋鈕。

拿起蓋碗泡茶時,一手的拇指和中指,自然地放在碗沿上,而食指則放在碗沿上方。

合蓋時,通過自然調整,可以按著碗沿,從而調整蓋碗的出湯開口。

泡茶出湯完畢後,還可以揭蓋聞香。

揭蓋時,手指自然拿在蓋鈕上。

總之,蓋子上的蓋鈕存在感雖弱,但卻不可忽視。

不然在調整出湯開口,揭開蓋子的動作上,都無從施展。

另外,從防止燙手的層面考慮。

蓋碗的碗沿要略寬,而蓋子的蓋鈕要略高。

略高的蓋鈕,才能順利隔離蓋子上源源不斷積聚的熱量,在泡茶使用過程中,才不會被燙到手。

最後,在留意蓋碗的蓋子時,還能注意合蓋的順暢度。

正常情況下,合蓋後,蓋碗的蓋和碗能夠順利二合一。

而此時,如果蓋碗的蓋子偏大,偏小,大小不匹配,東倒西歪,肯定不適合!

出現蓋與碗不配套,像張冠李戴的情況,屬於不配套的情況。

蓋與碗不配套,自然會影響到泡茶出湯的順暢度,給泡茶過程增加困難度。

《6》

泡好茶,要用蓋碗。

這一點曾,被魯迅先生蓋章認證。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

白瓷蓋碗+正確的使用方法,它們倆是一組黃金搭檔。

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其他茶具」。

提到蓋碗泡茶的好處與特點,不少茶友能輕鬆列出好多。

性價比高,實用性強;

不吸香氣,清洗方便;

出水快,能快速瀝乾;

不留茶垢,任何茶都能泡……

蓋碗泡茶,就像一面鏡子,茶是什麼樣,泡出來就是什麼樣。

當你選對了趁手的蓋碗,茶事過程自然會更稱心!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蓋碗衝泡太燙手,因為泡茶水溫太高?其實是忽略了這四個衝泡細節
    一不留神,注水倒太滿,以至於那位喝茶多年的朋友,作為泡茶的「熟練工」,還是不小心被燙到了手。並且,在拿起蓋碗泡茶燙手的剎那,不小心還將蓋子甩到了烏金石的茶盤上,那個名貴的柴燒蓋碗,蓋子頓時玉碎成了好幾塊。這賠了蓋碗又燙手,真是讓人糟心。
  • 用蓋碗泡茶怎麼不燙手?
    可是很多人,尤其是新人在拿蓋碗的時候顯得很緊張,因為注入沸水的蓋碗十分燙手,而倒出茶湯有需要些時間,所以很多人因為燙手而握不住蓋碗,或是抖動或是直接摔掉蓋碗,引來尷尬局面。如何使用蓋碗才不燙手?想必這也是困擾著大部分茶友的問題,其實決定辦法有4個。
  • 費茶葉、不趁手、不聚香、易燙手,180毫升蓋碗泡茶,沒那麼好
    而相比下,180毫升左右的大蓋碗,泡茶並不實用。因為當蓋碗的容量越大時,意味著蓋碗的器型得從兩個方面發展。要麼是縱向發展,蓋碗的器型高,腹深長。這樣「細長細高型」的蓋碗,在倒出茶湯時,不容易瀝乾。而大蓋碗的造型,普遍更憨厚,敦實,不夠細緻。綜合看,不論是看外在,還是看內在,標準器型的蓋碗普遍更實用!《4》第三,大蓋碗不聚香。老曹說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蓋碗,紫砂壺,玻璃杯,泡茶選哪個茶器最好?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泡好一款茶,不論是綠茶、白茶、紅茶、烏龍茶、普洱茶等,都很在意茶具的選擇。那在泡茶的過程,白瓷蓋碗,紫砂壺,瓷壺、玻璃杯,這些茶具又該怎麼選呢?而魯迅也寫過,「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可見,蓋碗泡茶的魅力非凡。本身白瓷這一材質,質地緊密,細膩光潔,能客觀的反映出好茶本身的香氣滋味。再加上,蓋碗的器型本身,也很有特點。《3》論茶圈內最有爭議性的茶具,非紫砂壺莫屬。
  • 用蓋碗泡茶燙手怎麼辦?教你3種方法破解難題
    你好,這是「約茶記」第173篇原創文章,我是茶小麥。本文導讀:用蓋碗泡茶好處多多,對我們這些「沒被燙習慣」的人來說,在用蓋碗泡茶的時候怎麼避免燙手呢?約茶記為你提供三種方法解決用蓋碗泡茶燙手的問題。現代前幾天和一個茶友聊天,聊到了一個比較切實、尷尬的問題:用蓋碗泡茶燙手怎麼辦?
  • 泡白茶,用白瓷蓋碗,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蓋碗怎麼挑選
    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但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樣的蓋碗適合泡白茶沒選對茶具好茶全毀了!文 | 小白01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這篇文章開始,小白要系統地和茶友們分享,關於白茶的衝泡細節,以便茶友們能泡出鮮香淳爽的茶湯來。
  • 買蓋碗,選「大的」還是「小的」?背後有4個講究,別選錯了
    將這「當年明月」翻譯成現代語,莫過於心頭的白月光。一見傾心這件事,不僅發生在人與人的相遇,更發生在人與物的邂逅。就好比,買一個泡茶的蓋碗。大多數時候,人們挑蓋碗,往往先看花紋圖案再看器形。很少有人從第一眼開始,就關注材質與厚薄等實質性細節。
  • 蓋碗,紫砂壺,瓷壺,玻璃杯,不同的衝泡用具,泡茶有什麼區別?
    可見,蓋碗泡茶的魅力非凡。本身白瓷這一材質,質地緊密,細膩光潔,能客觀的反映出好茶本身的香氣滋味。再加上,蓋碗的器型本身,也很有特點。市面上常見的蓋碗,由蓋、碗、託組成,稱為三才碗。泡茶時,蓋子的開口幅度可以自由調整,便於快速徹底的倒出茶湯。不易出現出湯慢,底部茶湯難以瀝乾的情況。
  • 為什麼蓋碗泡白茶太燙手?其實與這4個原因有關,早點知道早調整
    泡茶也是一樣,茶具若是不稱手,又如何泡出好茶呢?用蓋碗泡茶總是燙手,先要考慮是否為器型不妥當的原因。實用的蓋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容量在100-110毫升左右最佳。無論是自己一人品飲,或是邀請三兩朋友,都是恰好合適的。
  • 蓋碗泡茶的步驟
    如果不學會方法,盲目用蓋碗泡茶,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燙傷手咯。所以,大家還是耐心看看以下茶君分享的蓋碗泡茶的步驟吧。在學習蓋碗泡茶前,小編想先來給大家普及以下蓋碗的相關知識。蓋碗也稱三才碗、三才杯,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相信很多茶友們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品茶講究察色、聞香、觀形和細品。而用蓋碗泡茶,就便於觀色聞香,而且簡便、易學,同時還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深受茶客們青睞。
  • 不同大小的蓋碗,怎麼泡茶才好喝,才不會燙手呢?這有個實用技巧
    蓋碗便是茶具中的一員,也是被大部分茶友公認的,展現茶湯滋味較為完整的茶具。我們平時泡茶,基本上都是用蓋碗。前幾天,有位茶友來問了一個關於蓋碗的問題。他問,不同大小的蓋碗,怎麼泡茶最好喝,怎麼用才不會燙手?
  • 蓋碗泡茶的正確步驟
    品中王,喝茶是一門藝術,那蓋碗泡茶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必需要學會方法步驟和掌握相關的技巧才行哦。中國飲茶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果不學會方法,盲目用蓋碗泡茶,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燙傷手咯。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蓋碗泡茶的步驟的四步走。
  • 蓋碗的選擇
    蓋碗,有蓋、有碗、有杯託,又稱「三才碗」或者「三才杯」,有著「萬用神器」之稱,這麼稱呼它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六大茶類基本都可以用它來衝泡,所以很多茶友會選擇一隻蓋碗,似乎不只是因為喝茶,更像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蓋碗的使用是很講究的,蓋碗的選擇也很講究。現在市面上的蓋碗「花樣百出」,更多的是注重外觀的好看,卻「冷落」了實用性。
  • 蓋碗與茶壺有什麼區別?哪種泡茶最合適呢?
    泡茶,如今我們更多的便是蓋碗和茶壺這兩種茶具,茶友們對於這兩種茶具也是各有喜歡,各有稱讚,不過對於一些茶友來說,泡茶的時候到底是蓋碗還是茶壺,依舊是心有猶豫,不知如何選擇。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好好聊一聊這兩個差距的區別,知道不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了!
  • 什麼茶具適合泡什麼茶?6類泡茶器、4點建議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泡好一杯茶,就要選對茶具,用對茶具。泡茶的器具從器型上分,大概有3大類:蓋碗、壺、杯;從材質上分,也有3大類:瓷器、陶土、玻璃。什麼茶具適合泡什麼茶,且聽一一道來。
  • 茶桌上常備的四類茶具,蓋碗、煮茶壺、公道杯、茶杯,該如何挑選
    譬如,一款葉底不鮮活,明顯有褐變的老壽眉,放在了黑瓷蓋碗內,具體情況就不好及時發現了。從器型上,標準器型的蓋碗更不容易燙手。何為蓋碗的標準器型?往往,這一類的蓋碗,碗沿略開,蓋鈕略高。而若是換作了, 無碗沿的偏日式蓋碗,那麼在正常的沸水泡茶過程中,茶湯傾倒不暢。茶湯容易順著出湯口,滑落到泡茶人的手指,燙手異常。又或者,如果是一個超大型的青花蓋碗,容量大小達到180-200ml左右,甚至更大。
  • 茶之器丨怎麼選擇一款適合的泡茶器具?
    紫砂茶具屬於陶器中的一種,其質地細密,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且傳熱緩慢不致燙手,即使冷熱變得很快,也不致破裂;用紫砂壺泡茶,香味醇和保溫性好,能體會茶之真髓,一般認為用來泡烏龍茶等半發酵茶及老茶最能展現茶味特色。
  • 泡茶神器,蓋碗的是與非
    比起紫砂壺的坑多水深,兩位數就可以入手一套標準版蓋碗,獨啜招待兩不誤。二是客觀公正。蓋碗能正確表達茶之色香味,不偏不倚,能觀茶底、賞茶色、聞茶香、品茶味。與之相比,沒養好的紫砂壺略遜一籌。三是體驗內涵。
  • 挑選蓋碗時,請注意這些細節
    ,所以很多茶友會選擇一隻蓋碗,似乎不只是因為喝茶,更像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蓋碗的使用是很講究的,蓋碗的選擇也很講究。現在市面上的蓋碗「花樣百出」,更多的是注重外觀的好看,卻「冷落」了實用性。在蓋碗的使用過程中,要避免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燙手,如果被燙到手,忍得住被燙到手紅,忍不住整個蓋碗恐怕都要飛出去了,在某些茶類需要快出湯的情況下,到底是選擇飛蓋碗,還是選擇浪費一泡好茶呢?
  • 泡茶的茶具怎麼選?不只是蓋碗、茶壺、玻璃杯,連茶盤也很有講究
    1、蓋碗2、茶壺3、玻璃杯蓋碗泡茶,實用性很廣,適合所有茶葉的衝泡。每一衝泡茶出湯,可以快速、乾淨、利落的倒出湯水,能完整客觀的展現一款茶葉的香氣滋味。並且由於蓋子是自由活動的緣故,蓋碗的清洗難度低,在洗茶具方面比較省心。但在新手入門時,剛開始使用蓋碗泡茶的過程中,容易遇到一件尷尬事——燙手。為此,除了要選擇容量大小適中,一手拿起來趁手的蓋碗外,還要留意拿蓋碗的姿勢和手法,以免得在泡茶過程中燙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