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甫:練太極拳就「一個松字」!秘傳心法

2021-02-23 悅太極

楊澄甫說:「一個松字,最為難能,如果真能松淨,餘者未事耳!」又曰:「松要全身筋骨鬆開,不可有絲毫緊張,所謂柔腰百折若無骨,只有筋耳,筋能鬆開,其餘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鬆開是練太極拳第一階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識上松。心松,神意內含以存靜養,大腦松淨長空,靈慧方能生長。松應該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點不松,一節不松,想達到鬆通、靈、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鬆,人的五臟六腑都應該松。

分享一下對松的體悟。

初學太極的放鬆階段,最要緊的是把握好既能松得下來,又要松而不懈的要領。拿太極起勢來說,一上來就要學會松下來,但又不能松松垮垮。這個度如何才能把握好呢?

關鍵一點,就是要在立身中正的大原則下儘量地放鬆自己的身體。因為立身中正了,才會不仰不俯,不歪不斜。同時,胸部放鬆,背部略張,雙肩有意識的向外撐,但是又要放鬆下垂,腋下如虛含著一個雞蛋,這樣慢慢地感覺上身往下一點點鬆了下來。這樣的松,就會有松而不懈的感覺。

第二步要找到松沉的感覺。這裡最重要的是掌握松沉與虛靈頂勁的矛盾關係。沒有虛靈頂勁相配合的松沉,那就不是真正的松沉,而是死沉。真正的松沉一定要有向下沉與向上領的對拉拔長。具體做法就是,胯以下往下沉,胯以上往上升。

第三步,要找到松透的感覺。松透要求人體的每一塊肌肉都要松透,每一個毛孔都要放鬆。此時,會有一種松空的感覺,整個人會融化在大自然當中。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一個檢測自己是否松下來了的一個小竅門。

這個小竅門非常簡單。看自己是否放鬆下來了,你可以檢測自己的腳掌是否是平均承受了自己的身體重量。如果你松得到位,腳掌應該和你的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韌帶,都是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

就像一件物體,被人擺放在那兒,底部是平均受力的。不是平均受力的話,你就會感覺到彆扭,感覺需要某部位用力去平衡,一用力,就會有緊張的感覺了。所以,如果腳底下哪一處的肌肉韌帶有緊張,那就是還沒有松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拳諺說:「腳底松,一身松」。因為腳承擔著全身的重量,腳的放鬆是最難的,也必然會成為全身最後一塊放鬆下來的部位。如果你感到腳底都放鬆下來了,那你還擔心其他地方沒有放鬆下來麼?所以,檢測自己是否真的放鬆下來了,直奔主題,看自己的腳底即可。

我不在練太極,就是在讀太極書⋯⋯

太極史上最精典的幾本書:

《太極拳體用全書》

這是一本太極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認為是太極拳的經典文獻。

《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經楊露禪到京傳播以來,即從隱學成為顯學。經楊家三代的努力,至1920-30年代,楊氏的太極拳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可謂是如日中天。1934年2月,上海大東書局公開出版楊澄甫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

為了增強讀者的體用能力,我們在海外找到了1937年版《太極拳體用全書》,之後我們又花了10年時間,將楊澄甫青年拳架收集齊全,同老年楊澄甫拳架作圖對比,以嗜讀者,高清掃描件希望讀者能夠更快速的識圖掌握太極拳要。

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

《陳氏太極拳圖說》

近百年來,此書彌傳華夏,風靡海外,武林界爭相寶之,東南亞、日本、歐、美各國亦見譯本,實為不朽之盛業、太極拳之精典也。

原版本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自1933年由開封開明書局出版發行後,引起了武壇廣泛、持續的關注。

悅太極高清複印原版現已推出!四卷合訂為一冊,相當於普通四本書的內容。

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

《吳鑑泉氏的太極拳》為了呈現100年前原版本最好的效果,我們又拆了一本上世紀寶貴的原版書⋯⋯此時此刻,我們的編輯還在流淚當中⋯⋯
高清掃描,復原成原大開本大小的珍稀資料。

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

1919年孫祿堂原版《太極拳學》高清複印件一書以嗜太極愛好,一覽太極宗師武學之精髓。
江湖人稱天下第一手。孫祿堂的武功早已達到超神入化、與道合真之境,而且不斷升華,故其技擊造詣空古絕今,被世人疑之為神。孫祿堂與當時幾乎所有的武林高手都有交流,未嘗一負,未遇其匹,獨步當時。

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

民國版【太極拳圖說】金倜生先生著。高清複印件。

長按下圖二維碼進入

相關焦點

  • 楊澄甫太極拳十要都知道,但「十不要」你知道嗎?
    在1925年陳微明著《太極拳術》一書中,楊澄甫先生口述了太極拳的十點要領,成為近代太極拳技術發展的重要規範。這些要領是:1.虛靈頂勁;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虛實;5.沉肩墜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隨;8.內外相合;9.相連不斷;10.動中求靜。
  • 楊澄甫秘傳口訣十二則
    走過彎路就明白:練不好太極拳是因為入手方法錯了,古人的太極拳教學先練一系列簡單的動作(單式),練成後再把單式組合成套路練習
  • 對楊澄甫《太極拳十要》的認識和理解
    這些要領是:1.虛靈頂勁;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虛實;5.沉肩墜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隨;8.內外相合;9.相連不斷;10.動中求靜。《太極拳十要》解析  根據我在教學中的體會、觀察,對楊澄甫先生《太極拳十要》有以下認識和理解。1.要虛靈頂勁,不要無精打採  楊澄甫把太極拳稱做「柔中寓剛、綿裡藏針的藝術」。
  • 太極拳練的水平怎麼樣?看這一個動作就知道了!
    愚意以為,楊澄甫是太極拳一代宗師,也是舉世公認的太極拳改革家,經他數次改革定型的楊式大架傳統套路,依然保留著太極拳重要拳勢的多次重複,其中道理不言自明,這應該是對太極拳改革的重要警示…… 傳統楊式拳雲手勢的練法及其注意事項 4
  • 我說太極拳:何謂松?
    關於松,我之所言可能與祝大彤先生在上述兩部著作中的觀點相左。我做為一名無名之太極拳道的愛好者,還請先生賜教。 (一)太極無松 很多太極拳練者主張練太極拳要大松大柔。太極名家李雅軒亦云:「以全心全意地去想松」。有人把松稱之為太極拳的靈魂;或者說內功就是松功。許多資深的練家畢生追求松功,可是松功也沒有上身。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腿腳和腰胯功夫
    而且,如果腰腿功夫練得好,養生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首先,腿部是支撐人體所有重量及上肢腹腔器官功能的支撐點,也是人體血液的必經之路,是淋巴循環的回收站。諺語云「人老先老腿」,一旦腿腳好了,生命力都會變得旺盛。
  • 怎樣練出太極拳的松沉勁
    沉勁產生的要件之二是放鬆要有重點,不是全身一樣的松,全身一樣的松,在太極拳裡面可以稱之為爛,要產生沉勁的松主要在於松腰,而松腰的重點是松腰的「軟肋」處。  沉勁產生的要件之三是只能偏沉而不能雙沉,所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也就是說沉勁只能沉到一隻腳下,不能兩腳同時下沉。
  • 太極拳的起承轉合
    逢定必松沉指在所有的定勢快到位的時候,要向下松沉,最明顯的就是肩胯。肩一松,尾閭一收,就感覺有東西把丹田充實滿了。四個規律,貫穿在每個動作裡面,這就是起、承、轉、合的練法。1934年2月,上海大東書局公開出版楊澄甫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
  • 楊家太極拳使用法秘訣
    松:松是全身放鬆,而且要松淨。將自己身上九節,節節放鬆,從有形有象,松成無形無象。放:放是發勁。「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以收為放,以放為收;放不離收,收不離放;兩相結合,不是單行。所謂「撒去滿身都是手」是全身完整的放,不是一手一式的放。
  • 《天下太極》年終紅利:楊式太極拳家藏拳譜與動作秘訣(收藏版)
    至2017年為止,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這種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的。楊式太極拳拳架舒展優美、身法中正、動作和順、平正樸實、由松入柔、剛柔相濟,一氣呵成,猶如湖中泛舟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簡潔,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故而流傳最廣。楊式太極拳動作要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此動作之完成,乃下一動作開端,綿延相續。心法上亦要求一氣呵成。
  • 松是太極拳的拳魂,腳是根,松身先松根
    作為太極拳根基的腳,如果足背弓,趾抓地,有悖於太極拳的輕靈,也動搖了「其根在腳」、腳為太極拳之根的地位,練家要深悟這個理。腳為根基,腳要空松舒平。如果腳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來,腳很難放鬆,只能是腳緊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滯。吳式太極拳行功,頭腦安靜,神經不緊張,全體周身松淨,輕靈圓活,周身上下無處不虛靈,盤拳松、柔、圓、緩、勻、身心雙修。腳平松落地,腳與大地融為一體。
  • 話說太極拳|你絕對不知道!太極拳到了中國臺灣後變成了……(連載)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興於中國臺灣,太極拳也居其一。中國臺灣因地小人稠,加以半世紀和平發展,對太極拳的創造發展也提供了良好條件。在中國臺灣流傳至今的太極拳,有以下三個特色:一是具體而微。中國臺灣內太極拳的流傳自 1949 年開始,來自大陸各省名家,涉及流派甚多,其中許多是各流派的代表性傳承人,可以說是太極拳一個摘要切面,具體而微。二是延續傳統。
  • 練太極拳能做到這一點,功夫的效率會提高三倍!
    練拳時一個姿勢要接著一個姿勢,要滔滔不絕,連貫圓活,愈練愈松愈慢(慢以氣勢連貫,呼吸自然,動作不停斷為度,過慢則神氣散漫,周身有呆像),使呼吸逐漸加細、加深、加長、加均,內臟逐漸充實,腿力逐漸穩固,體力逐漸增強。
  • 太極拳的十要八法
    1、太極十要太極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提出來的,概括了太極拳十項基本要求,並加以解說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周身一家。
  • 太極拳對待生命,極其高明
    如此,完成一個陰昇陽降、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循環,呼吸不止,循環不止,道家謂之周天運轉,亦稱河車運轉。故楊澄甫說「拳能通小周天之氣,較之枯坐者更為速焉(見陳微明:《太極答問》)。」愚意以為太極拳修為:虛領頂勁練神,以達修性開智增慧;氣沉丹田練精氣,以達修命強身延年,是謂性命雙修。因此,楊澄甫說;「太極拳之呼吸,隨體式之開合。吸為開,呼為合。故與靜坐金丹之訣密合。其所以能卻病延年者由此也……故太極為動中求靜,輔助靜功之最要法門。凡認太極拳為武技,專求取勝於人者,豈知此中玄妙耶!」
  • 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上)
    一真法界、真如、如來、佛、道、太極、無極,只是名相不同,都是指「不可說」的那個,卍字與太極圖所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禪宗主張先開悟,明心見牲,即心即佛,但開悟後仍須坐禪,坐禪的方法仍不外結印,觀想,持咒,只不過少而精,故禪宗又稱大密宗,實即被誤認為失傳已久的中密。
  • 太極拳中的整勁是如何練出來的?
    太極拳以鬆柔為主要練法特點,在松的同時又有沉勁,而在柔的同時又含有剛勁,其勁法特點為剛柔相濟,內外兼修,行拳中動靜相間,快慢相合,以內催外,以身帶手,上下協調,如行雲流水。以鬆柔為主的太極拳何以能夠獨步武林四百餘年,並且其推廣也在隨時間的推移而在擴大呢?
  • 玉氏太極拳養生中級班:功用簡介
    、四松2、玉氏太極渾元樁心法修煉:氣遍周身,渾元一氣。     激發命門之火心法(核心):六內心法詳解玉氏太極內功→太極渾元樁功用:在太極渾元樁功中體會全身「整勁」的內涵,並將從樁功修煉中得到身知的「整勁」感融入太極拳的修煉,從而真正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太極拳中的「整勁」。
  • 太極拳常用口訣用語,初學者必看~
    太極拳的「十要」是著名太極拳家楊澄甫提出來的,概括了太極拳十項基本要求,並加以解說,是練太極拳,特別是楊式太極拳的重要指導性原則。還要注意做到心靜體松、呼吸自然、均勻連貫、輕靈沉穩、剛柔相濟、上下相隨、圓活完整、協調自然、意念引導、內外合一。內外相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是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是內三合。內外相合:是謂六合,六合則身體中正矣,身體中正,神即提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