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幾本書,學會整理信息,實現快速成長

2020-12-11 邏輯碎片

隨著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人類社會進入到史無前例的信息大爆炸時代。海量信息呼嘯而來,很容易讓人不知所措。這時候樹立明確的目標,找到合適的方法很重要。這幾年知識付費的生意如火如荼,為了生意人為的製造知識焦慮,讓我們升鬥小民不知不覺的就被割了韭菜。回過頭來看看,其實大道至簡,這事本就沒有那麼複雜,只要堅定信心,簡單的事情重複做,積沙成塔,匯木成林,最後也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績。

今天這裡介紹的是關於日常學習、生活及工作中能夠用到的基本方法書,豆瓣評分不算高,6-7分不等,講的都是如何做好自己,成為人生贏家的方法。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當下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信息爆炸時代的信息處理問題。即面對大量信息,如何將其轉化為有效的知識力的方法。

在這裡要引入一個關鍵詞,「松鼠症」——松鼠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囤積大量食物,但悲催的是它總是會忘掉自己儲藏食物的地方。

引申到人類社會就是囤積強迫症,指人們在不停添置新東西的同時,不捨得扔掉他們囤積的大量沒用的東西,有人甚至因此無法正常生活。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就是一部分松鼠症患者的狂歡日。在這方面,我要深刻反省,為了我那快裝滿的4T移動硬碟和10T的百度雲盤,裡面有存了10年以上的大量行業報告基本從來沒有被打開過;近2T的電子書也只看過其中的一小部分;家裡快把書架壓塌的幾百本書只看過其中的20%左右,因此經常要忍受老婆的嘮叨與暴擊……

即使這樣,只要看到沒看過的書,或者別人分享的報告,還是忍不住出手。在Coursera和網易雲課堂上踴躍報名免費的網絡課程然後一直到結課也沒有完整的上完一節課,至於付費的樊登讀書會、混沌大學、Python課也都是上了幾節之後就沒有堅持,然後在休息日或下班後躺在沙發上刷電影、微博、朋友圈……一邊焦慮不已,一邊虛度光陰。所以最近重讀這些方法書,真是希望能爭取自我救贖一下。下面就書歸正文,分別說說這幾本書的大概情況,然後提煉他們的共性法則。

1-《如何有效的整理信息》-奧野宣之

這本書簡單來說,就是準備一個筆記本,把你日常看到的事物、胡思亂想的想法、閱讀書報的讀後感或者觀看電影的感想等等都記錄在這個筆記本上。用書上的原文來說就是「一元化」,一切的信息都納入一個筆記本,不光是寫,也可以做剪報之類的往上貼,格式內容什麼的完全自由,也不一定非得是文字,圖片也可以。這裡只要考慮幾個簡單的規則,首先是按照時序,添加醒目的日期標籤,然後根據記錄事情的類型,做簡單的字母縮寫與事物題目簡述,然後加上一條醒目的分界線就好了。

這事的原理就是因為所有內容都記在一個本子上,而這個本子是每天要隨身攜帶的,這樣可以縮短後期的尋找時間,不會因為信息分散在不同載體上而找不到。信息的大雜燴有利於知識生產,不同類型的信息有機會發生關聯從而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因為所有的創新都是對已有知識點的重新組合。

這裡面也要注意幾點,一個是不要過分追求「信息的實用」,否則會讓這個本子的內容很枯燥,會影響你以後再次翻看的興趣。這也是第二個要求,就是要不定期的翻看自己之前記錄的內容。還有就是隨時隨地,想寫就寫,不要等有了成熟的想法才寫,而是先把想到的內容都寫出來,完了再考慮提煉梳理,動筆開始寫的一剎那是最關鍵的。其實也可以理解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只要開始了就永遠不會晚。

2-《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奧野宣之

這本書前文說過了,同是上一個作者寫的書,兩本書內容基本差不多,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準備一個筆記本,把看到的書的內容以及感想記錄下來……具體的方法和上本書一樣,額外增加點的信息就是如果覺得一本書還不錯,就搜下這本書的作者是否還寫了其他書,以及這本書裡是否提到其他的參考書可以找來看。總結起來就是「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我按期說的做了,然後就發現這個作者的這種行為,還好是搜的電子書,沒有花冤枉錢。

3-《聰明人用方格本》

這本《聰明人用方格本》豆瓣評分最低,打著麥肯錫旗號的工具書整體都不咋地。它大概是5年前看的了,看過之後以及現在我還真是在用方格本,除了可以方便對齊外,並沒有感覺什麼明顯的價值。這本書剛出前後那段時間寫地產公眾號的盧俊曾經也推過這個,還賣過一批定製版的方格本。只是後來他的公眾號文章寫的越來越水,甚至開始打著情懷的大旗給開發商引流,割粉絲流量,屠狗之輩最後變的越來越狗,由此可見錢的力量讓聰明人做出選擇,跟方格本應該沒啥關係。

4-《思考力》

這本書也看過很久了,久到我已經完全忘光它的內容了。要不是裡面夾了兩張2015年的門票,以及上面零零星星的劃線,我都懷疑我沒看過。重新翻了一遍,發現當年把我震住的一句話——「人生是有限的,有所不為和有所為同樣重要。」就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如果能認同並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能遵行就很難,像我就把這句話忘掉了。

關於這本書不到200頁,看目錄的章節標題就基本可以算讀完了。分別是——前言-介紹作者一個物理教授的斜杠人生 / ①掌握髮現問題的能力 / ②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 ③永不言棄的精神 / ④思考及創造(重複一遍①②③主要內容)。其中第一章的內容佔了一半,也就是大約100頁,也就是說如何發現問題是很重要的知識點。

關於思考力這個概念,作者的解釋是「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與之相對的還有「實現力」——在有限時間內高效率的解決具有標準答案的試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力」——用個人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按其意義排序分別是「實現力<思考力<創造力」。實現力是學生擁有的,應對考試用的。但是當政治、經濟或生活中遇到以往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力與創造力了。

思考力的三要素是①發現問題的能力;②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永不言棄的精神。是不是感覺挺廢話的,而且我也沒太看懂它與「創造力」概念的區別是啥。

前面也說了,從篇幅上體現這本書的重點是掌握髮現問題的能力,首先是珍視平日產生的疑問,養成提出疑問的習慣。這裡有個案例——作者是一個大學物理教授,他在授課過程中並不是他講課學生聽課那種模式,而是讓學生輪流提問題,由知識點出發進行問題的聯想衍生,如果課堂時間有限,就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先做內部討論。我個人覺得這個辦法其實還是挺靠譜的,從我個人做諮詢顧問相關方面的工作經驗來看,很多時候,當你能問出正確問題的時候,其實已經離答案不遠了。

掌握髮現問題能力的第二點就有意思了,作者建議你要經常與自己對話,同時將疑問記錄下來。這裡有個很重要的道具要登場了——一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並養成在無意識中打撈問題且進行明確有意識的思考習慣。這個發現讓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它與我們前面介紹的奧野宣之的書差不多。這裡面針對發現問題的分析也挺有道理。我們對「不明白」的定義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且有其對應的方案。①不了解事實——去查詢以及調研即可;②不知道答案——持續思考,將問題各要素拆分並各個擊破;③不明白自己到底哪裡不明白——解決這個部分是最有意義的,因為這個弄明白的過程就依賴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這裡要注意千萬不要產生「以後再想或再記錄」的念頭,而是要在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就馬上記錄下來。同時還引入一個行為建議就是——丟棄,當你弄明白一個問題的答案或就將這個記錄丟掉或者塗掉,這樣最後筆記本上留下的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就是最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掌握信息搜集方法,首先搜集信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直接找到答案,因為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都是「不明白」的①與②類型。廣泛搜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就是為了弄清楚自己不清楚的部分到底是啥,這也是引出真正的創意迸發的源泉。同時在搜集信息的時候,要分清事實與方法,要重視事實部分,但對他人總結的經驗與方法保持距離,做「獨立思考」。在完全理解信息之前要集中精力研讀並實現完全理解,然後將已經理解的部分丟掉,這樣還是要凸顯出不理解的部分。此處一再強調「要把握住搜集資料與丟棄資料之間的平衡」。

記筆記一定要用自己的話,做到簡潔,原封不動的抄襲原文就表示沒有深刻理解其含義,盡力壓縮內容就是理解的過程,簡潔則是打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對此觀點我深以為然,在自己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提煉標題的過程就是不斷思考內文的過程。

所以讓問題核心浮出水面的信息分析法簡單來說就是①搜集與其相關的信息;②篩選信息;③重複前兩步;④製作信息圖,列出已理解與未理解;⑤提取問題本質;⑥問題選擇與分類;⑦解決問題。

最後再抄一句我覺得寫的好的原文「個別的知識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將所有知識點聯繫在一起的思考力

5-晨間日記的奇蹟

簡單來說,就是每天早晨早起,用那怕3分鐘的時間寫前一天的日記,這樣的好處是能相對客觀的記錄分析前一天的行為與想法。其他的關於用什麼工具啦,寫日記的內容啦之類的以及如何解決賴床的辦法等等就不細說了,我覺得只要能堅持就行。從我個人來說早起真是很難,晚睡倒是很容易。

此處備忘一個寫書評的小姐姐「jaina」,她的豆瓣日記看的我有點小感慨,在此祝她安好順遂。

6-斷舍離

近年來很火的一個詞,但這本書的內容還是挺水的,但是其思想與上文《思考力》的「捨棄」理念是大同小異的。

「斷」——斷絕想要進入家中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扔掉已有的無用之物;「離」——脫離掉對物品的執念。斷舍離的對象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或者說是自己的思想。斷舍離篩選物品的過程就是不斷分析物品與自我的關係軸以及「活在當下」的時間軸。所以扔不掉東西的就是三種人,分別是①逃避現實型;②執著過去型;③擔憂未來型。

所以打造幸福的住所就是能最好的平衡(物品)數量X(住所)空間X(收拾)時間的住育體驗,從而讓家成為放鬆地。針對家裡的斷舍離,可以考慮準尋7-5-1的總量限制原則。即看不見的收納空間放滿7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放滿5成,裝飾性收納空間僅放1成。於此同時,如果進來新物就必須要淘汰舊物品。畢竟活著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

7-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

佐藤可士和是一個廣告設計師,但是他的超級整理術要解決的分別是「空間、信息、思考」三個層面的問題,和上一本書有點關聯。可能是因為做廣告人的緣故,寫的雖然也很囉嗦,但是相對來說還是要邏輯的。這本書除了有斷舍離的概念,也有分析問題本質的思考,以及將意識與想法轉變為信息,並提煉出觀點的建議做有效的輸出。可以說相比其他幾本書有了一些升華,不愧是做過優衣庫藝術指導的人。

因為考慮要將幾本書的信息寫在一篇文章裡,這篇拖的時間就長了,因為都是擠出晚上的時間,看過的書忘的差不多了要重新翻看,總是一整就翻到很晚,同時還要時間整理信息與方格本的用法……寫到一半的時候想,還是算了吧。但又一想,永不言棄的精神啊,這麼輕易就放棄了麼?於是又繼續。最後綜合這幾本書來看,其實要想做的比別人好一點點,就是要在日常的無數個日日夜夜,能忍住不去被其他好玩的事情分心,專注與思考與復盤。這幾本書共同提到的筆記本,其實就是自我復盤的一個工具,所以重要的並不是我在這裡發出了這篇文章,而是我通過復盤總結了幾點能試著做一做的方法,這個方法提煉成一句話就是「用一個隨身攜帶的方格本,隨時記錄你的想法與問題,並在每天清晨早起反思,舍與得」。如果有看到這裡的朋友覺得也可以試一下,並且因此而 有所收穫的話,那就太好了。

本文提及書籍:

1-《如何有效的整理信息》-奧野宣之

2-《如何有效的閱讀一本書》-奧野宣之

3-《聰明人用方格本》-高橋政史

4-《思考力》-上田正仁

5-《晨間日記的奇蹟》-佐藤博

6-《斷舍離》-山下英子

7-《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佐藤可士和

相關焦點

  • 看完這幾本書,我學會了時間管理
    這兩年陸續看了很多有關時間管理,提高效率的書,精選了幾本我覺得非常不錯的推薦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1.《和時間做朋友》 這本書看了是我對時間管理入門的一本書,也是迄今為止對我幫助非常大的一本書。在看李笑來這本書之前,我是個對時間管理完全沒有概念的人。
  • 日讀 | 這幾本書的名字很奇葩,看完打開了新世界大門
    讀書使人成長,讀書使人進步。但看慣了千篇一律的文字之後,偶爾也想放空一下自己,去尋求不一樣的「冒險」。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本書名有點奇葩,但是卻十分有趣的書。希望讓你有所收穫之餘,還能大開你的腦洞!1.《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麼》你的名字能透露什麼特別信息?鬧市中打手機該堵耳朵還是捂嘴巴?曖昧真的能增加吸引力嗎?為什麼總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自由是否讓你更快樂?.本書由果殼網的心理學愛好者一起編制而成。有心為曾經或正在從事的研究工作正名,也不想脫離人民群眾空談理論,所以選擇了「從學院來,到民間去」的方式,不輟耕耘,為大眾奉上這本靠譜的日常心理現象分析。
  • 《讀懂一本書》:讀透1本書如何實現加速成長?樊登推薦這種方法
    似乎讀了又沒讀的感覺,說沒讀吧真的是用了幾個小時讀完了,說讀了吧完全不記得書裡講了什麼內容?又帶給我哪些啟發?直到讀了樊登的這本《讀懂一本書》後,才明白原來是自己的讀書方法出了問題,正所謂: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分析一下我讀書的犯的幾個錯誤:第一,只是純粹讀。
  • 零基礎學習python,這幾本書少不了
    目前,社會上已經掀起了一波學習python的熱潮,但是很多人由於並沒有python基礎,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學習,小編今天整理了零基礎學習python的一些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笨辦法"學Python》推薦理由:本書是一本python入門書籍,比較適合沒有計算機、編程基礎,但是對python感興趣的小白學習使用。這本書是以習題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讀者了解、學習python,從簡單的列印一直講到完整項目的實踐,讓初學者從基礎的python知識入手,最終體驗到軟體開發的基本過程。
  • 別擔心,看完這幾招,讓小孩學會自己收納和整理
    往往當你剛收拾完這一處,另一處又已經淪陷了,循環往復,小孩還樂此不疲。 如果家裡有小孩,那麼小孩的東西通常是最多的。為了不讓家裡看起來雜亂無章,不僅大人要勤收拾,小孩也需要學會收納整理,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 提高情商增加城府,這幾本書你值得看一下!
    這本書舉了好多「奇葩說」的例子,而這些例子呢,穿插在「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這五大板塊之中,所以你看這本書,不僅可以學會更多的說話技巧,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你也能更好地把握對話的節奏!第二本書——《非暴力溝通》
  • 推薦你看這幾本書
    這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能決定人和事的成敗。這讓我想起之前的一個項目,過於理想化,雖然大家很有幹勁,卻越做越糟糕。由於沒有充分考慮到成本與收益之間的平衡,再加上行業意外的發生,最後徹底失敗。更近一點的,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兩種老闆:只談情懷不談工資的,對員工沒有要求的,都需要遠離。
  • 如何學會整理房間?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答案
    對於生活的細節之處,都應該去好好的用心去體驗,就拿簡單地房間整理來說,我承認,自己是一個不會收拾東西的人,特別羨慕那種衣櫃一打開都是整整齊齊的,找什麼東西都能快速找到的人,大學室友就有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桌子永遠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反觀我的桌子,東西超多,每天看一眼,都覺得超級累。一直想培養自己整理的能力,也有人跟我說東西要分門別類,可是從來不曾學會過。
  • 當下最火的「四史」到底講什麼,看完這幾本書你就知道了
    當下最火的「四史」到底講什麼,看完這幾本書你就知道了 2020-05-22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何錄入員工信息實現快速搜索?
    企業HR常常面臨的一大問題是,面對眾多的員工和應聘者,以及其大量的信息,如何能夠高質量地錄入、有效地整理好這些應聘者和員工的信息,方便以後按條件進行快速人才搜索和員工管理。智能人才庫的建設可以有效地幫企業HR解決這個問題。
  • 《快速閱讀》構建高效閱讀,只需要1個小時,1年輕鬆讀完100本書
    臨下班之前,領導抱過來厚厚的幾沓文件,讓我在兩天之內寫出一份1萬字的報告給他,一看嚇我一跳,這些文字加起來都有幾百萬字,短短兩天的時間讓看都看不完,怎麼能寫出這1萬字的報告給他,心裡很不情願,但是又礙於上司指令,硬著頭皮愣說「行」,領導走後只好嘆氣說「今天晚上不用睡覺了」。
  • 讀懂這4個關鍵詞,讓孩子學會整理身邊物品
    今天,我們就跟著下面這本書,去看看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小孩教得又愛乾淨又會收拾。這本書的名字叫《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整理好身邊的物品》。這其實是一套叢書,共計三冊,還有兩本是《正確的金錢觀》《合理安排時間》其他兩本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介紹。今天,我們著重介紹整理好身邊的物品。
  • 好不容易讀完一本書,結果啥都沒記住,4招讓你快速讀完一本書
    其次,面對信息大爆炸,我們每天都會被動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在這個信息充斥的時代,注意力開始變得極為稀缺。想要認真讀完一本書,總是會受到外界的幹擾,我們很難沉下心去閱讀一本書,如果想要一字不落地讀完整本書,可能需要花費1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以至於前面看的內容基本忘記了。
  • 讀書筆記——學會做讀書筆記,整理自己的寫作素材庫
    而這點對於實現讀書變現就是最大的障礙。有人說,一篇講書稿就能拿到3000元,多厲害,多羨慕,我也要寫。結果呢?同樣的起跑線,別人都已經開始拿稿費了,他卻連基本的書還沒看透,又怎能寫得出來,又如何變現呢?關於讀書筆記的重要性,我們不多做闡述,現在直接開始講乾貨:如何做讀書筆記?
  • 不可錯過的 人生整理 & 生活整理課程
    通過整理找到真正喜愛的物品,同時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人生你是否希望自己:快速擁有整潔房間,結束亂糟糟的環境,保持大掃除的成果,天天活在舒適之中,打造你的空間系統?相約袁老師整理課堂,幫助你開始新生活,變身為整理達人,發現最輕盈的你!
  • 看完這9本書,你的人生格局就此改變
    【精讀君曰】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還有多少人能坐在桌前,靜下心來看幾本好書呢?有人說,你讀書的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讀書能汲取作者的智慧,幫助自己重塑思維,提升個人的修養。看完這9本好書,希望你的人生格局發生改變。
  • 靜不下心讀完一本書,是因為你沒有讀過這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附PDF版電子書下載方式)
    這本書能解決你兩個問題:「一是靜不下心來讀一本書;二是讀不完一本書」。推薦語:「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的書。沒有文縐縐的教條,沒有難懂的概念。整本書框架明確,思路流暢。讀完本書,以往錯誤地,浪費時間讀書方式將得到改善。簡潔地,明了地,短時間地能抓住整本書的核心思想,以最小精力和時間投入,獲取最大量的精神收穫,這樣的效果期待嗎?」走,上貨。
  • 看完這本書,快速喚醒你的學習腦,開啟無限可能的2021
    運營主管大吃一驚,說道:「你只在這裡待了幾分鐘,擰了一顆螺釘,這活兒隨便找個人都能幹。請給我一張收費明細表。」專家遞給運營主管一張清單,運營主管看後立馬付錢。帳單上寫著:「擰螺釘1美元,知道該擰哪顆螺釘9999美元。」每次看到這個故事,都會感嘆知識的力量。最近這次,又多了一些理解。只要你願意,你也能擁有專家那樣的能力。
  • 有效閱讀一本書,從學會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開始
    閱讀一本書,不是從翻開扉頁開始,更不是以翻到最後一頁作為結束。有效閱讀一本書,早早從你遇到這本書的書名或者介紹就開始了,到你決心買下它、打開它,讀完以後做一份屬於你的讀書筆記,再到「溫故而知新」常常溫習它,最後通過寫作、畫畫進行輸出表達,才是完整的閱讀過程。同一本書,翻過了和完整地閱讀過,哪個會更有效呢,結果不言而喻。
  • 如何閱讀一本書:掌握這3個原則,快速吃透一本書的精髓
    讀書的最高境界就是吃透一本書。那麼,如何做到呢?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告訴了我們要透視一本書,要掌握三個原則規則:第1個規則就是要找出這本書的骨架;第2個原則就是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者是多個句子,或者是一小段文字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第3個原則就是要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列舉出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框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