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新高考第一屆參加高考,至此,河北高中大文大理時代徹底走進歷史,再沒有非文即理這個說法。新高考河北採用的是3+1+2模式,12中組合,高考招生計劃還是按照大文大理的思路來編制,即物理和歷史兩個序列,基本相當於過去的文科和理科。
新高考跟過去有些不一樣,語數外屬於全國統考,選考的三科本省統一考試。雖然偏文的出路比以往寬了一些,但是少了物理,難以報考一些就業形勢較好的專業。
康康我不太贊成自己的學生和孩子選擇偏文的方向。一是,高考專業選擇太少,多是語言類、文秘、行政管理、新聞、營銷等專業,這些專業在網際網路、新媒體等大環境下,從業門檻太低了,沒啥專業優勢。
二是,好學校太少,競爭也激烈,這兩年文科考生數量跟理科天上地下,但錄取分數線明顯偏高,有專家做過統計,目前 國內文科招生大戶多是二本院校,因為文科專業開辦門檻太低,找幾個專家掛名或幾位高學歷的老師就可以,學費跟理科一樣收,不像理科專業,需要實驗室或實驗基地,需要實驗器材和專業實驗老師。
三是,就業真難。文科很多碩士研究生,都不一定有價值,很多都在大城市裡教初中、高中,或一些教育機構當老師,很多都需要考博。即使西方國家,明顯人文專業的從業人員待遇普遍低於理工類,有的知名學者最後都成了資本的御用代言人,不然沒飯吃。
西方國家人文專業就業最多的就是幫政客選舉,因為從上到下各級機構常年都有選舉,搞文宣造勢、組織活動、當水軍等,這個在咱們這邊基本沒有。所以,咱們這邊人文專業出口太窄。純人文專業,無論高考還是就業,都比較困難,人民大學人文專業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211以下的學校。
那現實是,明顯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理科不行,吃不消,不學文不行呀!這就是新高考的優勢,能適當改變。招生大戶還是以物理為方向,專業多、技術類崗位多,好就業,所以物理還是必須得選,如果選歷史,基本從根本上就規律人文大類了。
另外兩科,個人認為可以優選生物和地理,這兩科基本就是為了給高考湊總分,沒有啥專業單獨要選考這兩科,對專業沒啥互補。大學真正的地理方向專業,除了導遊,其他都需要物理知識,初高中地理知識對大學專業意義不大,如大氣科學、地球物理、遙感測繪等都需要物理知識。
但這兩科相對來說,是高中最簡單的科目,都偏文,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最燒腦的也就是遺傳學部分,其他就是理解背誦;而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沒有太難的知識,而且很多東西都是固定的,不像政治那樣,除了死記硬背還得會分析。
新高考生物、地理,跟化學、政治、物理、歷史一樣都是100分,賦分制,相對容易得高分,政治和化學都是比較燒腦的知識。
報考專業,物生地報考專業受影響不大,能覆蓋89%的專業,除了部分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或化工類專業不能報考,基本都能報考,部分醫學院校臨床專業要求物理必選,生物和化學,選考一門就行。
這樣選擇這個組合,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數學和物理上,儘量多啃點分數。有些家長和孩子總想當然,認為文科好學,難度小,其實歷史和政治不是很輕鬆的科目,尤其那些字跡寫的一般的孩子,很不沾光,腦瓜好使,但字跡寫得別人不愛看。
能搞定化學,就乾脆選考物化生,這是學霸組合。最後,提醒一下初中的家長,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生物,不要不重視,不考試,最好學習還是要認真,打基礎,高中階段真是理科不行,但為了將來就業,可以考慮物生地選科。